元宵節是否源自佛教?張燈的寓意是什麼?有哪些習俗是你沒聽過的

2020-12-07 每天新故事

說到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哪,相信人們心中都開始愉悅起來了。俗話說得好:「年小月半大」。沒過元宵,那還是年。元宵節在正月十五,是正月的一半之時,稱為「月半」,過了元宵節,才代表春節正式結束,從而,一年的辛勞就要開始了。也是我們嘴上常常說的一句話:「一年之計在於春」。而元宵佳節從兩千年開始就有了,我們會想到這一天,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團聚,一起吃元宵(吃湯圓),張燈結彩,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舞獅,逐鼠,送燈等習俗活動,(送燈又稱送花燈)。我國民間每年元宵節是有張燈習俗的。但是,你們知道元宵節為何張燈?知道張燈的寓意是什麼嗎?

張燈結彩

一:民間的元宵佳節主要習俗有以下:

1、元宵佳節張燈結彩:

根據《隋書.音樂志》記載有云:元宵節的慶典非常隆重,走到大街小巷,會看到處處都張燈結彩,不管夜晚還是白天,歌舞奏樂陪伴,表演的人們算起來都有達三萬之多,奏樂的人們都有達1萬8千多人左右,戲臺就有八裡之長,遊玩觀燈的百姓更是數不勝數。

猜燈謎

2、元宵佳節猜燈謎活動:

猜燈謎是元宵佳節最後增添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平平安安的,喜氣洋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謎語能啟迪人們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百姓們的歡迎和支持。

耍龍燈

3、元宵佳節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之稱。它的起源可以說是可以追溯上古時代了。有這麼一說,說早在黃帝在位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龍舞流行於我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現在,每年春節或元宵夜,還是常看到龍舞的表演。

踩高蹺

4、元宵佳節踩高蹺:

踩高蹺,也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在春秋時期就有了。

舞獅子

5、元宵佳節舞獅子:

每當逢年過節看到舞獅子前來的時候,最讓一些小孩子們歡心的了。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一到春節或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人們都以邀請獅舞前來助興。聽說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就開始流行,可以說,舞獅子的民間習俗至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吃元宵

6、元宵佳節吃元宵:

所謂正月十五吃元宵(吃湯圓),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在宋代時期,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個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才被稱作為「元宵」,而有一些做生意的人還把「元宵」稱其為「元寶」。「元宵」主要做的食譜大都主要以白糖、花生米,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等食譜為餡,然後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吃起來風味各異,美味十足。「元宵」可以用來湯煮、蒸食的不同吃法,寓意代表有團圓美滿之意。

劃旱船

除了以上幾種習俗,當然還有劃旱船(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習俗)。以及還有逐鼠,送燈等習俗。 

二:元宵節是否源自佛教?

有些人會疑問,元宵節是否源自佛教?根據民俗專家所講的:元宵佳節燃燈與佛教東傳有關。具體由來是怎樣的?我們知道元宵節又被稱之為燈節,在元宵節的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掛上燈、賞燈,有些地方還舉辦規模盛大的燈會。據說:元宵賞燈是始於東漢明帝時期,那時候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所以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宮廷中流傳到民間。到了每一年的正月十五日,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直到了漢文帝時期,下令將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一直到了唐代,元宵佳節之日賞燈活動更為興盛,無論是皇宮裡面、還是民間的街道上處處掛燈結彩,處處可以看到。由此,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發展成全民性的狂歡節。隨著歷代元宵燈會的發展,燈節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直到了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的鬧元宵。最後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了中原之後,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是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沒有停止過,日期上雖然縮短為5天,也就一直延續到了我們今天。

三:知道元宵節張燈的寓意是什麼嗎?

根據元宵佳節燃燈與佛教東傳有關,那麼「燈」寓意又是什麼?其實「燈」最主要的是為祈求智慧光明。因為佛法猶如明燈,能照破世間黑暗,所以把傳法稱為「傳燈」。據《大智度論》中有言:「為令法不滅,當教化弟子,弟子展轉教,如燈燃餘燈。」可以見得,「傳燈」能使佛陀的法脈展轉相傳而不斷絕,代表佛法永久延續下去、永不窮盡。同時「燈」代表著智慧之意,驅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它還有更深的意思是代表燃燒自己,照耀他人。歷代傳承上師、祖師大德們,以他們的慈悲和智慧,給我們傳來了解脫的希望。現在,我們也同樣用我們的真心和力量,把解脫的種子傳向世人。讓佛法給大家帶來無限光明、無限溫暖、祥和、美滿,這就是「傳燈」之要意。

傳燈

最後,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謂「一年明月打頭圓」,先在這祝大家元宵節快樂,幸福吉祥。元宵最為典型的節俗就是燈會,因此元宵又被稱為「燈節」。元宵燈會的興盛是從隋唐開始,歷代相沿至今。元宵佳節,人們在這一階段打破日常的秩序的種種約束,實現著本性的感官的愉悅。人們在祈求婚姻的美滿、子嗣綿延、或身體健康與年歲的豐收。而有些人說元宵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聽著,想著,看著也似乎有幾分道理啊。好,最後也讓我們在熱熱鬧鬧的元宵佳節裡,用歡聲笑語送走大年,以奮發進取的心態,積極努力去創造新的一年的美好事業吧!還有哪些習俗沒說到的,請大家積思廣益,不要吝嗇你的布施,可以評論一起了解這重大的節日——元宵節!

相關焦點

  • 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
    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時間:2020-02-08 11: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 元宵節有一個習俗就是吃湯圓,吃著湯圓又代表著一家團圓的意思,除了吃湯圓外,還有一個習俗,叫做元宵節割三不割四,這是什麼意思呢?
  • 古代元宵節怎麼過?
    「一年明月打頭圓」,正月十五日是新的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代把夜稱宵,所以「上元節」又叫「元宵節」。現代人過元宵有吃湯圓,觀燈,舞龍,猜燈謎等習俗。那麼,古代元宵節是怎麼過的呢?漢代:祭太一神、燃燈表佛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時,亳人謬忌奏請祭祀「泰一」神。「泰一」神又稱「泰乙」、「太一」或「太乙」。
  • 北方農村元宵節烤百靈火寓意祛病延年,很多專家卻建議取消
    一轉眼這個春節已經接近尾聲,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了。一般來說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基本上這個年就算過完了,大家也都開始回歸到日常的工作,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
  • 元宵節燈籠有多少種 元宵節花燈種類名稱有哪些
    元宵節燈籠有多少種 元宵節花燈種類名稱有哪些時間:2020-02-08 09:54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燈籠有多少種 元宵節花燈種類名稱有哪些 每到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高高掛起紅燈籠,慶祝元宵節的到來。不少人困惑,元宵節燈籠名稱有哪些呢?關於,元宵節燈籠有多少種?
  • 貼春聯的寓意含義有哪些 過年貼春聯有什麼美好寓意解析
    貼春聯有什麼寓意?貼春聯的寓意解析。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貼春聯有什麼含義?每年過年的時候,一般都是在過年的晚上貼好新年的對聯,這個習俗已經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不過到現在的話,很多人知道有這個習俗但要問其含義,很多都是不知道的,下文我們就來詳細的看看。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很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在過去無論是官方,還是在民間都很受重視。而在端午節也會有很多習俗,其中之一就是划龍船、包粽子。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習俗,那就是端午節門前插艾草。在民間還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農諺,每年到了端午節,很多地區的老百姓都會把艾草和菖蒲捆綁在一起,然後懸掛在大門兩邊。那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怎麼掛艾草,有哪些講究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習俗。①端午節為什麼有掛艾草的習俗?
  •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元宵節的由來猜燈謎的來歷介紹
    因為「元」和「袁」、「宵」和「消」同音,「元宵」有「袁世凱被消滅」 之嫌,他做賊心虛,便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把「元宵」 改為湯圓。袁世凱垮臺後,又恢復了元宵的名稱。     觀 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
  • 元宵節踩高蹺的寓意 上元節踩高蹺歷史由來及各地特色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元宵佳節有很多從古流傳至今的文化習俗,踩高蹺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元宵節為什麼要踩高蹺呢?踩高蹺是怎麼來的呢?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元宵節踩高蹺的由來以及全國各地踩高蹺的不同特色。(元宵節吃湯圓的意義)  高蹺就已經走進了中國百姓的生活。元宵節的踩高蹺更是發展成了慶祝元宵節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活動。
  •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是什麼?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及湯圓的做法
    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 2018中國人傳統過年習俗,終於找全了!太珍貴了~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今年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臘月二十三(2月8日 ),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正月十三(2月28日),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 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是什麼?元宵節猜燈謎的傳說故事及燈謎大全
    正月十五鬧元宵,明天就是2019元宵節!元宵節的習俗有吃湯圓、猜燈謎、賞花燈,其中,元宵節猜燈謎是最經典也是流傳已久的傳統習俗。但是元宵節為什麼要菜燈謎呢?關於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及傳說故事,以及元宵節燈謎大全如下: 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是什麼?
  • 你知道嗎:那些你不知道的元宵習俗(雙語)
    四大名著《紅樓夢》中對於元宵節的表述詳盡其致:團圓飯(reunion dinner)、猜燈謎(guess lantern riddles)、觀花燈(watch lantern)、放煙花(set off fireworks)……可惜的是很多古人有趣的習俗,都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被人遺忘了,這些被人遺忘的元宵傳統,你想知道嗎?
  • 春節為什麼要發壓歲錢,過年掛燈籠與貼窗花的傳統習俗寓意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隨著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其中蘊含著許多節日習俗,比如過年發壓歲錢、掛燈籠、貼窗花等習俗,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給大家解讀這些年俗。一、發壓歲錢發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與好運。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元宵節快樂!」用英語怎麼說?
    「元宵快樂」就是: Happy Lantern Festival 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 The Lantern Festival
  • 向西方人介紹元宵節,這4個英語名詞你用得上!
    導讀:你是不是覺得,大年初一剛過去不久,該上班的都已經上班了,該開學的也都已經上課了,但大家似乎依舊沉浸在春節的氣氛之中。此時,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已經悄然來到,這就意味著春節即將畫上句號。
  • 你聽過最有寓意的名字,一顆心只能被一個名字入侵!
    俗話說得好「人如其名」,好的名字往往會陪伴人的一生,也會給人帶來好的幫助和運氣,於此同時,名字也寄託了父母對子女的希望和祝願,如果你還在為孩子起名而煩惱的話,那麼不妨來看看這篇「你聽過最有寓意的名字」,或許可以通過這些名字獲得靈感和好名字哦!
  • 平安夜習俗風俗有哪些 中國外國過平安夜區別不同在哪裡
    2018年12月24日是平安夜,平安夜有哪些習俗?中國人在平安夜這天有送蘋果吃蘋果的習俗,那麼外國人有哪些習俗呢?小編整理了國內外平安夜習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平安夜的由來:  耶穌誕生的那個晚上,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天上傳來了聲音,告訴他們耶穌降生的消息。
  • 「小雪」節氣的含義是什麼?都有哪些與我們相關的文化習俗?
    明天就是11月22日,你知道這一天代表了我們什麼傳統文化嗎?沒錯,今天就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雪」,小雪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這些節氣是我們祖先根據不同時候的季節變化和生活習慣而總結出的一種節氣文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小雪」這個節氣包括哪些習俗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