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公務員寫給丈夫的述職述廉報告,有才有剛有柔!》《大唐公務員唐僧向李世民匯報工作,堪稱國際最高水平》等文章被瘋狂轉載,受到「熱捧」,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談笑的話題之一。仔細閱讀文章會發現,被談笑的文章都是仿照公文寫作撰寫而成,標題對稱押韻、事件有亮點、經驗有特色、材料有數據支撐。
公文是法定機關與組織在公務活動中,按照特定的體式、經過一定的處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書面材料,是保證協調各種關係,使工作事務正確、高效進行的重要載體。然而,類似公文的各種「搞笑文章」在近年來被不斷推出,還受到熱捧,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假大空」材料過多過濫,公文材料形式化嚴重。
近年來,雖然一直在提為基層減負,但在實際工作中,各類督查指導、各類考核檢查、各類會議等工作有增無減,涉及各類公文材料也越來越多,基層工作人員苦心應付。為完成各類工作事務需要的材料,撰寫材料的工作人員不得不套用固定格式,網上下載資源,複製粘貼、拼湊整合交差應付了事,公文材料質量不高。有的地方為了盡顯自己成績突出,故意誇大成績、拔高經驗,文章華麗無實,在公文材料上為顯「文採」塑造「鴻篇巨製」煞費苦心。
筆者認為,應該剎住這股「材料歪風」,不讓公文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料包袱」。根據基層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督查指導、考核檢查召開體系,合理安排對基層工作的督查指導、考核檢查,能合併的督查指導、考核檢查工作可以「組團打捆」開展,可開可不開的會議儘量不開,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重點工作任務上,為基層減少準備各類工作所需材料的負擔。領導幹部應當率先垂範,減少文字材料在考核衡量中的比重地位,多深入一線,實實在在為群眾解決困難。另外,還應當對各類材料進行核實,對材料虛華無實、故意誇大成績的造假者問責追責,讓不實文章失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