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是這茫茫宇宙之中極為罕見的一片生命的樂土,所以無論是地球本身還是我們這些生命,可以說都是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所產生的奇蹟。不過很多人可能會忽視的是,其實我們能有今天這一切最主要的原因有了太陽。
可以說雖然地球在宇宙當中能夠存活下來非常不容易,但是如果沒有太陽,那麼地球也只不過是一顆平平無奇的行星而已。正是因為有了太陽,地球上才有可能出現生命,並且在出現生命以後,也才有機會繁衍生息,形成今天的生態圈。所以準確的來說,太陽才是我們地球全體生命的母親。
太陽的歷史相比起宇宙來說,算是比較短的了,不過相對於地球而言就很長了。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太陽的壽命更加是無可想像的,所以無論從過去到現在,基本上沒有人會擔心太陽出什麼意外。然而在有了科學的今天,人們也逐漸了解了太陽,一旦了解之後,便會開始為它感到擔心了。
其實對於現在存在的人類而言,任何關於太陽壽命的擔憂都只不過是杞人憂天而已,但是我們不得不為我們的子孫後代考慮。畢竟在了解了太陽之後,我們就很清楚,總有一天太陽是會迎來熄滅的結局的,即便那會是在幾十億年之後。
根據科學家們的分析來看,太陽目前正處在它的壯年時期,正式能量最為旺盛的階段,完全不需要擔心。而在科幻小說當中所提到的太陽突然之間熄滅的可能性也幾乎是不存在的。不過科學家們也推測出了太陽的壽命,認為在50億年之後,太陽應該就會面臨終結的命運。當然,那也是非常久遠的未來了。
其實現在的人類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那個時候,人類文明或許已經發展到一個極為先進的程度了。如果說我們能夠一直這麼延續下去,那麼在50億年之後,人類應該是完全有能力進行星際航行的,甚至有可能我們的足跡已經遍布全宇宙,所以太陽是否會毀滅,對於我們人類而言完全不需要擔心。
而假設我們人類很不幸的,沒能夠延續到50億年之後,那麼也就是說至少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是沒有機會見證到太陽毀滅的。這種情況下反倒更加不需要擔心,畢竟那都是人類滅絕以後的事情了,當然也希望這種情景不要發生。或許太陽的毀滅對於人類來說已經是一番很難見到的光景。
那麼我們能否在現在想像一下,太陽毀滅時會發生什麼呢?所以說人類目前還沒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過一個恆星,走向生命盡頭的過程,但是憑藉著已經掌握的知識,應該是能夠大致描繪出那種宏偉的場景。相信哪怕只是用語言描述或是簡單的想像一定都是非常壯觀的。
我們都知道太陽距離地球有將近1.5億公裡,由於距離如此之長,以至於,即便是目前人類已知的速度,最快的光也必須要經過8分鐘之後才能夠到達地球。也就是說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光是太陽在8分鐘之前所發出的光。那是否也就意味著太陽熄滅之後要8分鐘才能夠被人們所看到呢?
從理論上來說當然會是這樣,可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太陽並不像是我們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燈,不是一個開關就能夠控制其亮與暗的。太陽能夠燃燒成現在的規模,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反應過程,而它熄滅也同樣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所以人們並不會一下子就看到太陽熄滅了,而是很難意識到它在不斷衰弱。
而眾所周知的一點是太陽之所以能夠發出光和熱,主要原因就是其內部在不斷的進行著核聚變反應。太陽內部大量的氫原子與氦原子在生成核聚變的過程當中釋放出了大量的能量,但即便如此,他們也是經歷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成為現在這樣的大火球。而一旦太陽內部的反應停止,那麼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冷卻下來。
而根據科學家們的估算,如果太陽停止了核聚變反應,那麼這個冷卻過程將要至少持續1萬年。在這1萬年當中,太陽的溫度和光芒並不會馬上消失而是緩慢的減弱,並且是一個持續很久的過程。所以對於人類來說,太陽熄滅並不是能夠被輕易感知到的,甚至如果沒有精確的數據人們根本察覺不到太陽正在熄滅。
太陽表面的溫度有6000攝氏度,而其內部更是達到了1500萬攝氏度。而當它所散發出來的光經過了8分鐘之後,到達地球上時也僅僅不過是幾十攝氏度而已,但即便如此,很多人都已經是無法忍受了。所以在太陽冷卻的這一萬年當中,溫度的變化實際上是很難被人類直接感知出來的。
我們試想一下,要將6000℃在1萬年之內冷卻為0,這意味著每一年下降的溫度大概只有0.6攝氏度左右。按照一個人的平均壽命為七十年來計算的話,一個人一生當中,或許只能夠感受到幾攝氏度的溫差變化。雖然人類對於溫度的細微變化非常敏感,但是這相比於季節變化所帶來的溫差遠小得多。
也就是說太陽不斷冷卻時,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很難察覺到它有什麼變化,更多的可能只是溫度的變化而已。所以要想像電影當中那樣看著太陽就在自己眼前從亮到暗並且最終爆炸的場景幾乎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有什麼外太空的超級巨大隕石將太陽貫穿。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這樣的光景也只不過是存在於想像當中,相信更多人的感受應該是宇宙尺度之宏大以及我們人類的渺小,希望在未來人們能夠通過科技讓自己不斷進步,從而突破自我,向更遙遠的深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