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和iot區別 nb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2021-01-09 CSDN技術社區

此前有報導稱,工信部正在擬定推動窄頻物聯網(NB-IoT)標準化,並對NB-IoT模塊外形、封裝以及針腳定義等提出新規範。業內人士認為,標準出臺後將促進物聯網規模化商用全面提速,迎來行業成長爆發期。

  工信部物聯網標準形成,將改變物聯網當前碎片化的現狀。在電信運營商、晶片廠商的支持下,NB-IoT的商用條件日趨成熟。

  權威機構預測,截至2020年,全球將有400-800億的設備接入物聯網,與政府管理相關的設備有70多億,其中絕大部分需求來自智慧城市的連接需求。可以預見,隨著物聯網產業布局日趨完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將進一步成熟。相輔相成,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也會帶動物聯網產業發展。

  現在已經有確定的消息,中國聯通8月將全國商用NB-IoT,有業內人士無不擔憂的指出,1.8G NB-IoT產業鏈尚不成熟,預計中國聯通8月商用或許過於樂觀。

  三大運營商都在積極推動NB-IoT商用進程加速

  目前中國三大運營商都積極卡位,2017年或成為NB-IoT商用落地元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提出的「窄帶物聯網(NB-IoT)的終端模組」系列標準規範已通過送審稿,標誌著業界NB-IoT模組系列規範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國首個物聯網開放實驗室在榕揭牌、窄帶物聯網開放實驗室在南京揭牌,則表明關鍵技術優勢融入應用生活指日可待……物聯網發展勢不可擋,點燃了三大電信運營商的熱情,全國多地的NB-IoT商用項目紛紛上馬。

  此前,中國移動已在江西鷹潭建成全國第一張地級市全局覆蓋NB-IoT網絡;江蘇移動也與華為公司共同展示了智能停車業務。

  中國電信已完成第一階段實驗室主流廠家無線、核心及終端互聯互通測試,預計今年6月末全網覆蓋,啟動基於LTE800M網絡的NB-IoT試商用,為萬物互聯奠定基礎。

  中國電信進行了深圳水務、深圳燃氣試點商用,NB-IoT產業鏈也實現了晶片/模組的規模出貨,但這遠遠不夠。如何構建一張NB-IoT精品網絡,打造開放合作的生態系統將成為影響NB-IoT商用發展的基礎。

  據悉,5月10日/12日,中國電信將分別在深圳和北京進行NB-IoT產業的相關推進,為6月端到端的商用打下基礎。

  在5月15日,中國聯通將在上海召開NB-IoT網絡試商用暨物聯網生態論壇,中國聯通將推動NB-IoT終端產業聯盟的成立,聯合晶片、模組等產業推動1.8G NB-IoT的成熟。

  與此同時,中國聯通將在上海掛牌NB-IoT開放實驗室。對於這座部署了超過2000站全域覆蓋的城市而言,中國聯通開放實驗室有利於晶片、模組、平臺、網絡、終端的成熟,對於打造端到端的業務應用,推動產品的測試認證、業務的研發孵化將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海思、高通、展訊等將實質推動NB-IoT進展,海思2017年年內的NB-IoT晶片將支持包括聯通1.8G的商用;2018年,高通將推出極低成本NB-IoT晶片,之前的MDM9206多模晶片將在5月支持NB-IoT商用;展訊在年內推出NB-IoT晶片的基礎上,2018年將推出eMTC+NB-IoT多模晶片;中興微將在9月推出商用NB-IoT晶片產品。

  無論是6月中國電信端到端NB-IoT全網商用,還是中國聯通8月實現全國NB-IoT商用接入,從目前階段性的測試結果看,NB-IoT還有諸多問題有待產業共同推進解決。

  因此,不難理解包括中國電信、聯通等近期對於NB-IoT發展的強大推動力,而這些舉措也被業界某些觀點誤解為是NB-IoT供給側的一頭熱。

  中國電信、聯通在NB-IoT領域的高舉高打,也正在加速中國移動在NB-IoT、eMTC領域的測試。

  根據目前eMTC國內的推進進展看,eMTC產業鏈成熟度落後於NB-IoT約半年之久。另有業內人士表達了擔憂,如果中國移動徹底倒向eMTC將不利於NB-IoT產業的整體發展。

  NB-IoT與eMTC的區別詳解

  某運營商人士客觀的認為,無論技術成熟度,還是模組成本,當下業界對於NB-IoT的正面效應被放大了,但從長遠看,業界還是低估了NB-IoT的價值。

  不過,業內也有偏激觀點認為,從多家大T的商用選擇策略看,NB-IoT已實質已經出局,LoRa、eMTC規模商用將會成為趨勢。

  在這裡我們來詳細分析:

  憑藉廣覆蓋、大容量、低功耗、低成本等優勢,窄帶物聯網(NB-IoT)被認為是最適合物聯網商用部署的技術。自去年6月核心標準凍結以來,NB-IoT發展全面提速。電信運營商加快布局網絡建設,設備商、終端廠商大力推進NB-IoT技術發展,包括智能抄表、智慧停車、智慧家庭、智慧農業等在內的各種應用紛紛落地。同時,我國首張區域全覆蓋的NB-IoT網絡也在江西鷹潭建成。可以看到,隨著商用晶片等關鍵技術的成熟以及產業鏈的日漸完善,NB-IoT的規模部署漸行漸近,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市場正在開啟。

  

  伴隨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物聯網即將迎來快速發展。在國際運營商中, AT&T、Verizon、KDDI、KPN、Orange、NTT DoCoMo、Telefonica、Telstra、Telus等都先後開展了eMTC的商用。在我國,中國電信率先起跑,在確立了800MHz組網能力之後,計劃建設30萬NB-IOT基站。中國聯通與Jasper籤訂雙排他協議,早早確定了NB-IOT作為發展方向。而最早提出發展物聯網的中國移動,卻在NB-IoT 與eMTC之間徘徊不定,這中間的原因,主要是兩種制式各有所長,而中國移動TDD網絡也決定了其決策上的糾結性。

  那麼,與其他網絡制式相比NB-IoT 與eMTC優勢何在,NB-IoT 與eMTC之間又展開了怎樣的十輪技術苦戰?

  三大主戰場

  在物聯網的建網中,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需要滿足。NB-IoT 與eMTC的PK究竟從哪裡開始?基於物聯網應用對於速率、時延及可靠性等的要求,NB-IoT 和eMTC的三大戰場分別是低時延高可靠性業務、中等需求業務、LPWA業務。

  戰場一:低時延、高可靠性業務。該類業務對吞吐率、時延或可靠性要求較高,其典型應用包含車聯網、遠程醫療等。

  戰場二:中等需求類業務。該類業務對吞吐率要求中等或偏低,部分應用有移動性及語音方面的要求,對覆蓋與成本也有一定的限制,其典型業務主要有智能家防,可穿戴設備等。

  戰場三:LPWA(Low Power Wide Area)業務。LPWA業務的主要特徵包括低功耗、低成本、低吞吐率、要求廣(深)覆蓋且所涉終端數量巨大,其典型應用包含抄表、環境監控、物流、資產追蹤等。

  在以上各類業務中,LPWA業務由於連接需求巨大,是全球各運營商爭奪連接的主要市場。因而,NB-IoT 與eMTC之間較量的主戰場也就是LPWA。

  各路對手的「軟肋」

  在物聯網網絡制式的「混戰」中,NB-IoT 與EMTC為什麼能夠最終勝出,走到最後?

  目前,業界存在多種可承載LPWA類業務的物聯網通信技術,如GPRS、LTE、LoRa、Sigfox等,但這些技術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1、終端續航時長無法滿足要求,如GSM終端待機時長(不含業務)僅20天左右,在一些LPWA典型應用如抄表類業務中更換電池成本高,且某些特殊地點如深井、煙囪等更換電池很不方便。

  2、無法滿足海量終端的應用需求。物聯網終端的一大特點就是海量,因此需要網絡能夠同時接入大量用戶,而現在針對非物聯網應用設計的網絡無法滿足同時接入海量終端的需求。

  3、典型場景網絡覆蓋不足,例如深井、地下車庫等覆蓋盲點,室外基站無法實現全覆蓋。

  4、成本高。對於部署物聯網的企業來說,選擇LPWA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署的低成本。智能家居應用主流通信技術是WiFi,WiFi模塊雖然本身價格較低,已經降到了10元人民幣以內了,但支持WiFi的物聯網設備通常還需無線路由器或無線AP做網絡接入,或只能做區域網通信。而蜂窩通信技術對於企業來說部署成本太高,國產最普通的2G通信模塊一般在30元人民幣以上,而4G通信模塊則要200元人民幣以上。

  5、傳輸幹擾大。這主要針對的是非蜂窩物聯網技術,其基於非授權頻譜傳輸,傳輸幹擾大,安全性差,無法確保可靠傳輸。

  上述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LPWA業務發展的因素,而與這些網絡制式相比,NB-IoT 與EMTC優勢較為明顯。

  兩大「強者」展開較量

  在與其他技術PK的同時,NB-IoT 與eMTC也在技藝上進行了大比拼,從主要技術特點上看,雙方進行了十輪苦戰。

  一、覆蓋

  NB-IOT:設計目標是在GSM 基礎上覆蓋增強20dB。以144 dB 作為GSM 的最大耦合路損,NB-IoT 設計的最大耦合路損為164 dB。其中,其下行主要依靠增大各信道的最大重傳次數以獲得覆蓋上的增加。通過上行覆蓋增強技術,儘管NB-IoT 終端上行發射功率(23 dBm)較GSM(33 dBm)低10 dB,其傳輸帶寬的變窄及最大重複次數的增加使其上行可工作在164 dB 的最大路損下。

  eMTC:其設計目標是在LTE 最大路損(140 dB)基礎上增強15 dB 左右,最大耦合路損可達155 dB。該技術覆蓋增強主要依靠信道的重複,其覆蓋較NB-IoT 差9dB 左右。

  總結來看,NB-IoT 覆蓋半徑約是GSM/LTE 的4 倍,eMTC覆蓋半徑約是GSM/LTE 的3 倍,NB-IoT 覆蓋半徑比eMTC大30%。NB-IoT 及eMTC覆蓋增強可用於提高物聯網終端的深度覆蓋能力,也可用於提高網絡的覆蓋率,或者減少站址密度以降低網絡成本等。

  二、功耗

  多數物聯網應用都由於地理位置或成本原因,存在終端不易更新的問題,因此功耗對於物聯網終端在特殊場景中能否商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了。

  NB-IoT:在3GPP 標準中的終端電池壽命設計目標為10 年。在實際設計中,NB-IoT 引入eDRX 與PSM 等節電模式以降低功耗,該技術採用了降低峰均比以提升功率放大器(PA)效率、減少周期性測量及僅支持單進程等多種方案提升電池效率,以達到10 年壽命的設計預期。但在實際應用中,NB-IoT 的電池壽命與具體的業務模型及終端所處覆蓋範圍密切相關。

  eMTC:在較理想的場景下,電池壽命預期也可達10 年水平,其終端也引入了PSM 與eDRX 兩種節電模式,但是實際性能還需後續在不同場景中做進一步評估、驗證。

  三、模組成本

  NB-IoT:採用更簡單的調製解調編碼方式,以降低存儲器及處理器的要求;採用半雙工方式、無需雙工器、降低帶外及阻塞指標等一系列方法。在目前市場規模下,其模組成本可達5 美金以下,在今後市場規模擴大的情況下,規模效應有可能使其模組成本進一步下降,具體金額及時間進度,由產業發展的速度而定。

  eMTC:在LTE 基礎上,針對物聯網應用需求對成本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優化。在市場初期部署規模下,其模組成本可低於10 美金。

  四、連接數

  連接數是影響物聯網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因素。

  NB-IoT:設計之初所定目標為5 萬連接數/小區,根據初期計算評估,目前版本可基本達到要求。但是否可達到設計目標取決於小區內各NB-IoT 終端業務模型等因素,需後續進一步測試評估。

  eMTC:其連接數並未針對物聯網應用做專門優化,目前預期其連接數將小於NB-IoT技術,具體性能需後續進一步測試評估。

  五、後續需增強的功能

  定位功能:在NB-IoT技術的R13 版本中,為降低終端的功耗,在系統設計時,並未設計PRS 及SRS。因此,目前NB-IoT 僅能通過基站側E-CID 方式定位,精度較低。未來的升級中將進一步考慮增強定位精度的特性與設計。

  多播(mulTI-cast)功能:在物聯網業務中,基站有可能對大量終端同時發出同樣的數據包。在NB-IoT 的R13 版本中,無相應多播業務,在進行該類業務時需逐個向每個終端下發相應數據,浪費大量系統資源,延長整體信息傳送時間。在R14 版本中,有可能對多播特性進行考慮,改善相關性能。

  移動性/業務連續性增強功能:R13 中NB-IoT 主要針對靜止/低速用戶設計、優化,不支持鄰區測量上報,因此無法進行連接態小區切換,僅支持空閒態小區重選。R14 階段會增強UE 測量上報功能,支持連接態小區切換。

  六、語音支持能力

  標清與高清的VoIP 語音, 其語音速率分別為12.2kbps 與23.85 kbps。即全網至少需提供10.6 kbps 與17.7 kbps 的應用層速率,方可支持標清與高清的VoIP語音。

  NB-IoT:其峰值上下行吞吐率僅為67 kbps 與30 kbps,因此,在組網環境下,無法對語音功能進行支持。

  eMTC:其 FDD 模式上下行速率基本可滿足語音的需求,但從產業角度來看,目前支持情況有限,對於eMTC TDD 模式,由於上行資源數受到限制,其語音支持能力較eMTC FDD 模式弱。

  七、移動性管理

  NB-IoT:在R13 版本下,其連接態下無法進行小區切換或重定向,僅能在空閒態下進行小區重選。在後續版本中,產業界有可能針對某些垂直行業需求,提出連接態移動性管理需求。

  eMTC:由於該技術是在LTE 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可支持連接態小區切換。

  八、網絡部署對現網影響

  網絡部署的難易程度和網絡組建成本是運營商在決策過程中,最重要考慮的問題。

  NB-IOT:對於未部署LTE FDD的運營商,NB-IOT 的部署更接近於全新網絡的部署,將涉及無線網及核心網的新建或改造及傳輸結構的調整。同時,若無現成空閒頻譜,則需對現網頻譜(通常為GSM)進行調整(Standalone 模式),因此實施代價相對較高。而對於已部署LTE FDD 的運營商,NB-IoT 的部署可很大程度上利用現有設備與頻譜,其部署相對簡單。但無論是依託哪種制式進行建設,都需要獨立部署核心網或升級現網設備。

  eMTC:若在現網已部署4G 網絡基礎上再部署eMTC網絡,在無線網方面,可基於現有4G網絡進行軟體升級,在核心網方面,同樣可通過軟體升級實現。

  九、業務模式

  NB-IoT:在覆蓋、功耗、成本、連接數等方面性能佔優,但無法滿足移動性、中等速率以及語音等業務需求,比較適合低速率且移動性要求較低的LPWA 應用。

  eMTC:在覆蓋及模組成本方面目前弱於NB-IoT,但在峰值速率、移動性、語音能力方面存在優勢,適合於中等吞吐率、移動性或語音能力要求較高的物聯網應用場景。因此,有觀點認為eMTC網絡下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應用與人的關係更加直接,也意味著ARPU值更高。

  十、綜合性能

  綜合而言,兩者確實是各有優劣,在下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到詳細的指標對比。

  

  小 結:

  中國移動的技術路線選擇,對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而言非常關鍵。一方面,中國移動苦於FDD牌照發放時間的不確定性,以及建設NB-IoT網絡的成本遠高於另外兩家,而遲遲下不了決心;另一方面有國際運營商加持的eMTC的確有獨特的優勢。目前,兩種制式的規模尚未達到預期,使晶片和模組的價格居高不下,不利於產業發展。這些因素都影響著中國移動的選擇,而一旦選擇錯誤,機會成本與網絡成本都是巨大的。

相關焦點

  • iot和iot的區別 nb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NB-IoT與eMTC的區別詳解  某運營商人士客觀的認為,無論技術成熟度,還是模組成本,當下業界對於NB-IoT的正面效應被放大了,但從長遠看,業界還是低估了NB-IoT的價值。  不過,業內也有偏激觀點認為,從多家大T的商用選擇策略看,NB-IoT已實質已經出局,LoRa、eMTC規模商用將會成為趨勢。
  • 汽車GPS定位器的NB-IOT技術知多少?
    從最初的2G通訊網絡到現在布滿各個角落的4G通訊網絡,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方便了,而就在當下,物聯網的通訊網絡讓物與物之間的距離也變得更近了,不同於人與人之間的個人通信業務,在物與物之間的數據傳輸過程中,不同行業的應用產品在終端的數據採集,加工,傳輸等環節上所處的傳送需求不盡相同,作業環境更是千差萬別,目前,如果按照數據傳輸的功耗,可以分為低功耗、中功耗和高功耗
  • 騰訊IOT安卓開發初探
    因為這裡我們使用的數據很簡單,只有經度和緯度兩個數據,所以隨便配置一下面板即可。面板配置這裡面板類型選擇標準面板,然後配置一下模板樣式(配置長按鈕稍微好看一點),配置完效果圖如右邊所示。設備管理界面如下所示:設備信息:這裡面是設備的一些基本屬性,其中通過設備名稱,設備密鑰,和產品ID就可以唯一定位一個設備,然後對其進行操作。設備日誌:設備日誌裡面保存著設備的上行和下行數據。在線調試:通過在線調試,我們可以模擬設備的行為,或者對設備下發命令。
  • 華為物聯網平臺:深入了解NB-IOT生態系統圖和框架技術
    開放能力總述Q物聯:華為物聯網NB-iot 生態框架針對端到端的NB-IoT開發,華為提供多種開放能力幫助合作夥伴快速開發集成。在晶片\模組、基站資源受限時,提供SoftRadio進行端到端基本功能調試。華為提供海思NB-IoT晶片、基站網絡和Ocean Connect IoT連接管理平臺。
  • 港中文等利用LSTM攻克IoT安全設定
    作者通過分析真實世界中的 IoT 設備以及公開數據集,發現物聯網設備的流量與桌面流量和移動流量相比有以下區別:同一類別的設備有相似的流量模式(下圖為兩種語音助手識別語音命令時的流量變化情況)設備都有「心跳」傳輸來保證網絡和設備的聯通,不同設備的「心跳」模式不同不同設備傳輸協議比例不同(下圖展示了 IoT 設備和非 IoT
  • 從M2M到IoT理解萬物互聯的真實意義
    隨著網絡的覆蓋和普及,人們不禁提出一個問題:既然無處不在的網絡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那麼為什麼不能進行擴展,將網絡作為物體與人、物體與物體之間通信的媒介呢?於是,IoT(Internet Of Things)也就是物聯網的概念被提出。  近幾年,得益於科學技術的迅速提升,物聯網自提出後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
  • java數組刪除重複元素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set); ----private static int [ ] supRep( int [ ] x) { int[] tempArray = new int[x.length]; boolean repeated = false; int nbNonRep
  • 卡方檢驗結果分析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簡單統計之後,得到總數和死亡率:原假設是:服藥組和未服藥組之間頻數無顯著差異(服藥對死亡率無影響)先計算自由度:(行數-1)*(列數-1)=1R語言chisq.test()在R語言中進行卡方檢驗還是十分方便的,只需要使用chisq.test即可實現,可以返回卡方值和對應的p值,同時還可以計算自由度。
  • NB-IOT模塊實戰測試
    模塊選型NB模塊現在在市場上可選擇的種類並不多,不像GPRS模塊那樣百花齊放,資料也少的可憐,常見的有SIMcom的SIM700系列,中興的ME系列,移遠的BC系列等。這裡演示的是一款移遠的模塊BC26,基於MTK平臺的解決方案,支持TCP,UDP,MQTT,LWM2M等協議。
  • LoRa與NB-IoT的「太子」之爭
    而無線電管理局前期對470-510MHz頻段採用了較為寬鬆的使用政策,讓LoRa技術和應用在國內快速發展,不少的抄表、計量、監控等物聯網應用採用該頻段,並且已經廣泛採用多頻點、網關綜合接入組網應用模式,大量LoRa企業也在工業園區布網。
  • f檢驗 matlab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15.71985 15.91986 15.71987 16.71988 15.31989 16.11990 16.2MATLAB實現參考網上多個代碼可得https://www.ilovematlab.cn/thread-246993-1-1.htmlhttps://blog.csdn.net
  • iot 作業系統 - CSDN
    Mynewt支持豐富的實時作業系統特徵,可以在不同的硬體平臺上運行,包括ARM Cortex M0-M4微控制器,以及基於MIPS和RISC-V架構的處理器。有許多現有的微控制器開發板可以直接運行Mynewt,使得在其上進一步開發應用程式就非常容易。其完整的特性介紹和支持的開發板列表可以在Mynewt的網頁上找到。
  • NB-IoT協議和模組應用雜談
    NB-IoT技術是基於LTE的R13實現的,因此和現有的行動網路很容易兼容,在物聯網通信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三大運營商都在加緊NB-IoT的網絡部署。NB-IoT協議就是充分利用好寶貴的無線頻譜資源和時間資源、滿足LPWA需要而設計的一套無線蜂窩網絡通信規則,其作用就是為信息交互制定了一套語法、語義和時序,簡單的說就是規定了通信參與方用什麼語言交流,說的話代表什麼意思、以及誰說誰聽、說多長時間的規則。
  • 卡方檢驗相關性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那麼有一個問題:協方差數值大小是否代表了相關程度呢?也就是說如果協方差為 100 是否一定比協方差為 10 的正相關性強呢?假如X1、Y1 和 X2、Y2 分別聯合分布圖,如下所示:考察兩個變量的相關關係,首先得看清楚兩個變量都是什麼類型的,統計分析中常見的變量類型有連續型數值變量,無序分類變量、有序分類變量:連續型數值變量:如銷售額、氣溫、工資收入、考試成績;無序分類變量:如性別男和女,血型種類;有序分類變量:如學歷水平小學、初中、高中
  • 華為通過NB-IoT創新與合作,助力NB-IoT行業應用的發展
    生態建設和產業合作領域,華為於2016年4月25日與沃達豐聯合宣布成立沃達豐NB-IoT開放實驗室,用以幫助合作夥伴進行網絡解決方案驗證、新應用創新、設備集成、商業模式研究和產品合規驗證等,進而加速垂直行業應用的進程,從而推動產業鏈的發展。
  • 電子發燒友2020年度中國IoT創新獎名單正式公布
    圖:主辦方和獲獎企業代表合影 2020年是全球特殊的一年,但也是中國IOT產業非常成功、快速成長的一年,IOT技術成功地幫助到中國人民克服疫情的影響本次提名和投標企業均再破記錄,顯示了企業在IOT市場的創新熱度空前高漲。」   本屆中國IoT創新獎共設立五個大類的獎項:物聯網企業傑出CEO獎、物聯網技術創新獎、物聯網產品金獅獎、卓越表現獎、最具潛力企業獎。最終得獎結果由超過5000名不同企業的工程師、行業專家和電子發燒友的分析師投票共同選出。
  • 一次鋰電池在NB-IoT方案中的典型應用
    隨著物聯網智慧理念及技術的發展,出現了IC卡預付費水錶及GPRS遠傳水錶等,它解決了人工抄表一系列問題,但也有很多缺點,如IC卡運轉狀況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數據管理,GPRS遠程抄表存在通訊基站用戶容量小,功耗高,信號差等問題。隨著NB-IoT技術應用的不斷成熟,基於NB-IoT技術的遠程抄表很好解決了這類問題。
  • android啟動頁設計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blog.csdn.net/wangjihuanghun/article/details/63255144啟動頁幾乎成為了每個app的標配,有些商家在啟動頁中增加了開屏廣告以此帶來更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