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第7版考試題庫,由向然學習網傾力研發並提供給大家。
課程簡介
本書是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7版)教材的配套題庫,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部分為考研真題精選。本部分精選了名校的考研真題,按照題型分類,並提供了詳解。通過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題的命題風格和難易程度。
第二部分為章節題庫。結合國內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題和考查重點,根據該教材的章目進行編排,精選典型習題並提供詳細答案解析,供考生強化練習。
課程目錄
第一部分 考研真題精選
一、名詞解釋
二、簡答題
三、計算題
四、論述題
第二部分 章節題庫
第一章 引 論
第二章 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第三章 消費者選擇
第四章 生產技術
第五章 成 本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第八章 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第九章 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
第十章 博弈論初步
第十一章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試讀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 考研真題精選
一、名詞解釋
1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中央財經大學2015研)
答:需求交叉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它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公式為:eXY=(ΔQX/ΔPY)·(PY/QX)。
利用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大小可以判斷兩種商品的關係:如果需求交叉價格彈性係數為正值,表明兩種商品是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價格彈性係數為負值,表明兩種商品是互補品;如果需求交叉價格彈性係數為零,表明兩種商品不相關。
2顯示偏好原理(中央財經大學2016研)
答:顯示偏好原理提供了消費者最優化模型施加在消費者行為上的約束,如果觀察到的消費者選擇滿足顯示偏好原理,則能「構建」出可能產生這種選擇的偏好。一般而言,顯示偏好原理包括顯示偏好弱公理和顯示偏好強公理。顯示偏好弱公理指如果X被直接顯示偏好於Y,且X和Y不同,那麼,Y就不可能被直接顯示偏好於X;而顯示偏好強公理指如果X被直接或間接顯示偏好於Y,且X與Y不同,則Y不可能被直接或間接顯示偏好於X。其中,顯示偏好強公理是使觀察到的消費者選擇與經濟模型中的消費者選擇相一致的充分必要條件。
3極小極大社會福利函數(中央財經大學2016研)
答:極小極大社會福利函數又稱為最小最大或羅爾斯社會福利函數,表達形式是W(u1,…,un)=min{u1,…,un},其中W是社會福利,ui是指第i個人的效用,這一福利函數說明配置的社會福利唯一地由境況最差的經濟行為人的福利決定——這個經濟行為人的效用最小。該函數也體現了羅爾斯對社會福利的看法:政府應當關注經濟中那些情況最差的人的生活水平。
4第三級價格歧視(中央財經大學2016研)
答:第三級價格歧視指壟斷者對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場上收取不同的價格,或者對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價格,但使得每一市場上出售產品的邊際收益相等。實行第三級價格歧視需要具備兩個重要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存在著可以分隔的市場。若市場不可分隔,市場上的套利行為將使得價格歧視消失。第二個條件是被分隔的各個市場上需求價格彈性不同。如果被分隔的各個市場需求價格彈性相同,則最佳策略是對同一產品收取相同的價格。
5稟賦收入效應(中央財經大學2016研)
答:稟賦收入效應是指當一種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動時,稟賦的價值也隨之發生變動,從而出售該稟賦能獲得的貨幣收入也會相應地變動。這樣由價格對稟賦束價值的影響而產生的額外的收入效應,便稱為稟賦收入效應。例如,對於一種商品的淨供給者而言,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會使此時出售稟賦所能獲得的貨幣下降,即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直接減少了該淨供給者的貨幣收入,這種效應便是稟賦收入效應。稟賦收入效應和普通收入效應便構成了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中總的收入效應。
6補償變化(中央財經大學2017研)
答:補償變化是指為準確的補償價格變動給消費者帶來的影響,政府必須給予消費者的額外貨幣。補償變化與等價變化都是有別於消費者剩餘的對「效用變化」的測度方法,是使用效用的一種貨幣測度。這種類型的測度本質上度量的是效用變化,但它在測度效用時使用的卻是貨幣單位。消費者回到初始無差異曲線上所必需的收入變化稱為收入的補償變化,這是因為這種收入變化恰好補償了價格變化給消費者帶來的影響。
假設原來的價格是P0,收入為m的消費者將達到效用v(P0,m);如果現在價格變為P1,他達到的效用變為v(P1,m)。為了衡量這二者間的福利差,我們只需選擇一個可比價格q,按這個價格計算二者的間接效用幣值即可。當我們選取可比價格q=P0時,就得到等價變化,EV=s(P0;P1,m)-s(P0;P0,m);如果選取q=P1,我們得到的是補償變化CV=s(P1;P1,m)-s(P1;P0,m)。
7勝者的詛咒(中央財經大學2017研;中山大學2018研)
答:勝者的詛咒是指拍賣勝者很可能不僅不能獲得預期收益,還可能遭受損失。考慮共同價值拍賣的情況,假設投標人i對拍賣品的價值的估計值為v+εi,其中v代表拍賣商品真實的共同價值,εi代表投標人i的估計有關的誤差值。當每一個投標人出價等於其估計值時,誤差值εi最大的人,即具有εmax的投標人將贏得商品。但是,只要εmax>0,這個投標人支付的價格就會超過拍賣商品的真實價格v。此時,拍賣勝者不僅不能獲得預期利潤,還遭受了損失。這就是勝利者的詛咒。
人們在石油開採權拍賣中首先發現了該現象,在拍賣過程中勝者為了贏得拍賣必須出高價,當該價格高於拍賣品實際價值時,勝者詛咒就出現了。一般來說,升價拍賣相對於降價拍賣在信息更不充分、競拍者更多時,發生概率更高,即更容易出現勝者的詛咒。
8阿羅的不可能性定理(中央財經大學2018研)
答:如果一個社會決策機制滿足如下三個條件:
①當任何一組完備的、自反的和傳遞的個人偏好集給定時,社會決策機制將產生具有相同性質的社會偏好。
②如果每個人偏好選擇x超過選擇y,那麼社會偏好就應當把x排在y的前面。
③x和y之間的偏好唯一取決於人們如何排列x和y的順序,而不是人們如何排列其他選擇的順序。
那麼這樣的決策機制必然是一個獨裁:即整個社會的偏好順序就是一個人的偏好順序。
阿羅不可能定理表明社會決策機制的三個非常有道理且合意的性質是和民主不相容的:不存在進行社會決策的「完美」方式。不存在完美的方式把個人偏好「加總」成為社會的偏好。如果企圖尋找一個把個人偏好加總成社會偏好的方法,將不得不放棄阿羅定理中所描述的社會決策機制的性質中的一個性質。
9激勵相容(中山大學2015研;中央財經大學2018研)
答:激勵相容是指在存在道德風險的非對稱信息市場中,如何保證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代理人)按照契約的另一方(委託人)的意願行動,從而使雙方都能趨向於效用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如在僱主與工人之間,僱主為了誘使工人的選擇成為最優選擇x*,必須將激勵計劃s(y)設計成能使工人選擇勞動量x*獲得的效用大於他選擇任何其他勞動量x而獲得的效用。對於所有的x,這一激勵相容約束如下:s(f(x*))-c(x*)≥s(f(x))-c(x)。
因此,激勵計劃必須滿足的兩個約束條件:①激勵計劃必須使工人至少得到保留效用u;②激勵計劃必須使勞動水平x*處的邊際勞動產品等於邊際勞動成本。
10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中山大學2015研)
答: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是指如果個人的偏好是凸的,如果所有消費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麼總存在著一組價格,使得每個帕累託有效率的配置是某個合理配置稟賦的市場均衡,即只要消費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麼每個帕累託有效率配置都可以通過競爭均衡實現。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表明價格的配置作用和分配作用是可以分開的。
該定理認為在一定條件下,每一帕累託有效率配置均能達到競爭均衡。在一個純交換經濟中,如果每個人的效用函數ui(ui表示第i個人的效用函數)在R+n上都是連續、嚴格遞增與嚴格擬凹(嚴格擬凹的效用函數就意味著消費者的偏好是嚴格凸的)的,假定x_是該交易中的一個帕累託有效配置,同時假定稟賦經過再分配,使得分配後的稟賦向量為x_,那麼x_必是該經濟的一個競爭性均衡。
只有在規模收益不變或遞減時,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才成立。其意義在於指出了分配與效率問題可分開來考慮,凸顯了政府在再分配收入中的重要角色。
11吉芬商品(中山大學2017研)
答:吉芬商品是指需求與價格之間成正向變化的一類商品,由英國統計學家羅伯特·吉芬提出而得名。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殊形狀,即價格越低,購買的越少,價格越高反而購買的越多。
如圖1所示,橫軸OX1和縱軸OX2分別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數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商品。消費者最初選擇a點,隨著商品1價格的下降,消費者選擇b點,吉芬商品1價格的下降反而導致了對該商品需求的減少。商品1價格下降的效應可以被分解成替代效應X1″X1‴和收入效應X1‴X1′。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在於:它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很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得總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向右上方傾斜的特殊形狀的原因。
相關資料推薦: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7版)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免費試看/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