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20-12-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王握文  寧凡明責任編輯:喬楠楠2020-09-11 08:38

  ●它能讓看不見摸不著的流場顯露「真容」

●它是飛行器氣動力學研究的「透視鏡」

●它為高超聲速飛行器研製提供有力支撐

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副教授何霖為您講述——

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

■解放軍報記者 王握文 通訊員 寧凡明

流場,物體飛行所形成的特殊空間

空氣無處不在,卻看不見摸不著。當人們要形容某個「不可能」的事物時,往往會說「好比要將空氣抓在手裡一樣難」。其實,空氣也是一種物質。從中,人們已經探知總結出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飛行原理等諸多專業知識。

人們在生活中常常會發現,當有空氣流動經過物體,或者物體在空氣中運動時,或多或少都受到空氣的作用,並產生一些不可思議的神奇現象。比如,飛機能夠在天空飛行而不會掉下來,足球比賽中的「香蕉球」「電梯球」令守門員防不勝防,表面光滑的高爾夫球卻沒有表面粗糙的高爾夫球飛得遠等等,皆因受到空氣的影響。

在物體或飛行器飛行過程中,它被周圍圍繞著的空氣形成了一個相對運動的特殊空間環境,即流場——能對物體或是飛行器產生影響的流體流動所佔據的空間,也可以理解為某一時刻由物體或飛行器飛行所引起的氣流運動的空間分布。

流場裡蘊含著許多科學奧秘,都與物體運動特別是高速飛行緊密關聯。從地面上高速行駛的列車到天空飛行的飛機、飛彈等,無不需要考慮流場的影響,並巧妙地「取長補短」,順勢而為。

以飛行器為例,飛行時周圍區域的空氣速度、壓強、溫度等參數,在時間和空間上會發生變化。科學家運用這種變化產生的氣動力,通過對飛行器推進系統、外形設計、速度設定與操控,讓飛行器獲得與重力方向相反的升力,從而使它能翱翔藍天。同時,運用「氣動力作用點與飛行器重心不重合」而產生的力矩作用,來改變飛行姿態、調整飛行方向。比如,讓戰鬥機俯仰、盤旋、滾轉以及做「眼鏡蛇機動」等。

當然,流場對飛行器帶來的不利因素同樣需要加以克服和削減。如高速飛行器與空氣產生摩擦的「氣動加熱」現象,必須進行熱防護設計和採用防燒灼優質材料。正如我們看到「神舟」飛船返回大氣層時產生的燒灼而不會影響航天員安全一樣。

由此可見,流場對飛行器的飛行性能與安全舉足輕重。了解流場的特性,是飛行器設計與研製的關鍵要素之一。

上圖為高速飛行器流場可視化圖像。

看不見的流場,如何讓它顯露「真容」

流場相對於一般的科學研究領域,更加神秘莫測。因為流體的運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涉及眾多學科。流體力學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流場中的流動問題。

流場的複雜性在於,流場裡既有相對均勻的氣流、略有彎曲的流線組成的氣流,又有大大小小、以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旋轉的旋渦。就如同在水流中看到的漩渦一樣,這一切使得流場中不同位置上的速度和方向不斷改變、難以捉摸,專業上稱之為「奇異線流場」。

研究如此複雜的流場,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其看得見摸得著。早在1883年,英國科學家雷諾通過用滴管在流體內注入有色顏料的方式,觀察水流的運動現象。當水流速度較慢時,水流呈現層狀有序的直線運動,相互平行的水流之間沒有相互運動;當流速增大時,水流則呈現無規則的雜亂運動,出現相互摻混的現象。由此,發現了「層流」「湍流」兩個科學概念。

從水流聯想到空中,夏天在家裡點燃蚊香的煙、工廠煙囪冒出的煙,有時也會產生相似的流動現象。後來,奧地利科學家馬赫利用紋影可視化技術,在研究飛行拋射體時,發現了只有物體在運動速度超過聲速時,物體前方才會存在流動現象。這成為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此後,流場可視化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高分辨圖形顯示設備的出現,流場可視化技術相繼出現了壁面示蹤法、絲線法、直接注入示蹤法、化學示蹤法、電控法及光學示蹤法等多種類型幾十種方法,實現了在同一時刻描述全場流態的技術跨越,讓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流場,變成了「可見」和「可感覺到」。

如今,流場可視化技術不僅應用於流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的基礎研究,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橋梁建築、大氣海洋、醫學生物等領域也獲得了廣泛應用。

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助推高速飛行器研製

藉助流場可視化技術,科研人員可以直觀了解飛行器流場的複雜空氣動力現象,探索飛行器流場物理機制和運動規律,研究和解決困擾飛行器研製的相關技術難題。

如通過流場可視化技術,摸清並掌握了機翼如何產生旋渦的現象,直接推動了飛行器設計創新突破,鴨翼布局、邊條翼布局等主流戰鬥機應運而生。通過對飛行器表面流動開展可視化研究,確定氣流分離出現的具體位置,有效解決了飛行器表面氣流分離現象可能導致其失速的安全問題。

由此可見,流場可視化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直觀揭示飛行器流場形態,幫助科研人員研究和掌握飛行器流場物理機制和氣動規律,直接助推飛行器的發展。

讓飛行器飛得更高、更快、更好,是人類的不懈追求。然而,隨著飛行速度的不斷增加,飛行器與周圍空氣相對運動時產生的流動現象越發複雜,傳統的流場可視化技術已顯得「力不從心」。特別是高速飛行器流場動能大、滯止溫度高,強烈的激波和黏性摩擦阻力,使飛行器流場溫度加熱到數千攝氏度,流場表現出的非線性、非平衡、多尺度等特徵,可導致飛行器流場特性劇烈變化,變得更加難以預測,嚴重製約和阻礙了高速飛行器的發展。

近年來,流場可視化技術日益受到世界軍事強國的高度重視。為準確、全面地再現複雜多變的高速飛行器流場,破解制約高速飛行器研製的空氣動力學難題,許多國家正致力於發展性能更加優良的高速飛行器流場可視化技術。

經過不懈探索和大膽創新,目前已有多種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相繼問世。其中,一種「基於納米示蹤的高速流場可視化技術」,通過以納米尺度粒子為示蹤物,較好地解決了傳統微米示蹤物不能準確反映真實流動的難題,其成像信號比分子示蹤物的成像信號大幅增強,使流場可視化質量得到極大改善和提升。它能對流場速度場、密度場、湍流脈動及氣動光學波前等飛行器流場參數進行高解析度試驗測量。

該技術在高速飛行器流場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逐步實現了對超聲速、高速飛行器流場的高質量可視化,解決了一系列困擾高速飛行器氣動設計相關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也推動了高速飛行器湍流基礎研究的進步,為破解高速飛行器氣動難題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如同顯微鏡的發明開啟了研究微觀世界的新紀元一樣,隨著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將獲得更加準確的精細流動圖像和流場信息,為研究和破解高速和高超聲速飛行器面臨的空氣動力學問題,打開一扇新的窗口。

未來,不斷湧現的各種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將成為高速飛行器發展的強大助力。

 

 

相關焦點

  • 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
    此後,流場可視化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高分辨圖形顯示設備的出現,流場可視化技術相繼出現了壁面示蹤法、絲線法、直接注入示蹤法、化學示蹤法、電控法及光學示蹤法等多種類型幾十種方法,實現了在同一時刻描述全場流態的技術跨越,讓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流場,變成了「可見」和「可感覺到」。
  • 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
    此後,流場可視化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高分辨圖形顯示設備的出現,流場可視化技術相繼出現了壁面示蹤法、絲線法、直接注入示蹤法、化學示蹤法、電控法及光學示蹤法等多種類型幾十種方法,實現了在同一時刻描述全場流態的技術跨越,讓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流場,變成了「可見」和「可感覺到」。
  • 支撐高超聲速飛行器研發的關鍵——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
    此後,流場可視化技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進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及高分辨圖形顯示設備的出現,流場可視化技術相繼出現了壁面示蹤法、直接注入示蹤法、化學示蹤法、絲線法、電控法及光學示蹤法等幾十種方法,這些各種類型的方法實現了實時描述飛行器全流場的流體動態情景,從而讓隱形的流場顯露「真容」。
  • 什麼是為流場而生的好網格?
    好網格永遠沒有統一的標準,心裡先有了流場才知道網格如何分布。一個只有附面層沒有分離的流動,流動是長長的平行流線,平行的細長網格就是最好的匹配;如果有分離的漩渦流動,流動在各個方向迴轉,網格應當是各向同性的,最好接近正方形,再使用那個經典的細長網格看著就彆扭。開始只能基於對流動的想像畫網格,仿真取得流場後,逐步對著流場修正網格,幾次循環後得到準確的流場與合理的網格。
  • 最佳大數據可視化技術
    識別重要關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通過高級分析和易於理解的可視化。數據可視化幾乎應用於所有知識領域。 不同學科的科學家使用計算機技術對複雜事件建模並可視化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現象,例如天氣模式,醫療條件或數學關係。數據可視化提供了一套重要的工具和技術,可用於定性理解。
  • 汽車流場分類與研究方法丨AutoAero202026期
    這些場均是位置和時間的函數,即 汽車的流場按分布位置可以分為汽車周圍的外部流場、穿過汽車駕駛室以及發動機艙的內部流場和汽車零部件如發動機、變速器等的內部流場。 一、汽車流場分類 1.
  • 大數據可視化技術的挑戰及應對措施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可視化技術在廣泛應用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大數據可視化是一個面向應用的研究領域,本文重點從應用實踐的角度,討論在大數據背景下大數據可視化內涵、研究進展、相關技術與產品以及所面臨的一系列挑戰。
  • 用等離子體流動技術減少空氣阻力,讓高鐵跑得更快
    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國家電網成都供電公司的研究人員高國強、顏馨、彭開晟、魏文賦、王陽明,在2019年第4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論文標題為「等離子體流動技術在列車減阻應用上的初步研究」)指出,隨著高速列車速度的不斷提高,空氣阻力已成為影響列車運行速度和能耗的關鍵因素。
  • 颱風「銀河」彩色流場預報圖
    圖為26日17時的颱風流場預報圖。製作: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26日上午11時,今年第3號颱風「銀河」在南海中北部生成。預計,「銀河」將於26夜間至27日凌晨登陸海南東部,將給海南、廣東、廣西、雲南帶來大到暴雨,相關海域最大風力可達10級。圖為26日17時的颱風流場預報圖。製作: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26日上午11時,今年第3號颱風「銀河」在南海中北部生成。
  • 美軍在臺海、南海活動頻繁,國防部:我們不怕
    根據中美之間三個聯合公報,美國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美國的軍機飛到臺灣上空,如果遇到突發情況需要降落,應該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申請,而不應該是向臺灣當局申請。"
  • 氫燃料電池-雙極板流場設計具有什麼重要意義?
    流場是燃料電池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最常見的流場形狀是矩形,另外也有圓形或者其它;流場的朝向指的是電池組的朝向,比如水平或者垂直,這牽涉到反應物進出管的位置,主要是考慮重力對流場中凝結水的可能影響或者便於陰極出口接近陽極入口,從而由於水的濃度梯度通過質子交換膜進行水交換。
  • 汛期廣西暴雨的溼度場及流場特徵
    2006年6月4日廣西典型暴雨流場圖(1)從多年的實況資料分析表明(2)廣西大範圍暴雨與低層流場的中尺度擾動有關。流場中的奇異線(或奇異點),如氣旋性彎曲、氣旋式渦旋、輻合狀漸近線、流線密集區(西南急流或偏南風急流)等是組織大規模水汽輻合和垂直輸送的重要天氣系統。(文/高安寧)編輯:郭曉薇
  • 美國防部調整關鍵技術研發優先順序,微電子升至第一
    2020年6月29日,美國防部國防研究與工程現代化局局長馬克·劉易斯表示,該局目前負責監管的11項關鍵技術已在優先順序上進行了調整,微電子位居第一,5G升至第二,高超聲速則下降至第三。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生物技術排名升至第四。排名第五至第十一位的分別是:人工智慧;自主;網絡;定向能;量子科學;全網絡化指揮、控制與通信;太空。
  • Fluent旋轉機械流場計算方法簡介
    FLUENT提供了以下三種方法,來模擬旋轉機械的流場。前兩種模型均假設流動是穩定的,轉子-定子或葉輪-輪蓋的作用效果是近似的平均這兩種模型可用於轉子定子之間的只有微弱的相互作用或只需要求系統的近似解的場合。相反,滑動網格假定流動是不穩定的,因此可以真實的模擬轉子定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 循環流化床鍋爐SNCR+SCR聯合脫硝流場優化研究
    原先應用於高濃度NOx循環流化床鍋爐上的低氮燃燒技術、SNCR及低氮燃燒+SNCR技術已經不能滿足NOx排放值小於50mg/m3的要求,為了控制NOx的排放濃度,必須採用SNCR+SCR聯合脫硝技術對NOx進行控制。與單一的SNCR和SCR脫硝相比,該技術具有脫硝效率高、催化劑用量小、SCR反應器體積小、系統阻力小、腐蝕性小、成本適度等優點,故在循環流化床鍋爐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美國宇航局發布:黑洞扭曲時空的可視化影像!用兩個字形容:神奇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美國宇航局發布:黑洞扭曲時空的可視化影像!用兩個字形容:神奇!這種對黑洞的新可視化表明了黑洞引力如何扭曲了我們的視野,扭曲了它的周圍環境,就像在嘉年華的鏡子裡看到的一樣。這種可視化模擬了黑洞的外觀,在黑洞中,落入的物質聚集成一種被稱為吸積盤薄而熱的結構。黑洞的極端引力使吸積盤不同區域發出的光發生傾斜,產生了畸形的外觀。
  • 人工智慧黑盒揭秘:深度神經網絡可視化技術
    深度神經網絡的可視化作為理解人工智慧系統的主要技術,模型可視化是一個由來已久而且寬泛的話題。模型可視化與數據可視化屬於不同的範疇,數據可視化通過降維,主成分分析等技術來分析數據的結構,模型可視化針對的是對機器學習模型本身的理解。
  • ...美國防部發布使命任務工程指南|美國防部|桑迪·馬格努斯|使命...
    美國防部發布的《使命任務工程指南》封面。美國防部在11月30日發布一份關於使命任務工程原則的指南,以幫助工程人員和採辦團隊在尋求新的軍事能力時使用。國防部研究與工程部副部長辦公室工程副主任桑迪·馬格努斯表示:「國防部正在努力使整個部門的系統工程方法實現標準化,該指南是其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 大範圍表面流場測試系統
    Ø 圖像採集頻率:40fps Ø 數據接口:千兆乙太網口 測流控制流場分析系統Ø 測速範圍:0.001~50m/s Ø 測量流場面積
  • 數據可視化技術的應用,行業優秀案例分享
    數據可視化並不是什麼新型技術,二十世紀50年代電子計算機圖形學的初期,就可以利用軟體建立出了第一批圖形圖表。伴隨著近幾年來大數據備受關注,網際網路端數據剖析產品盛行。企業歷經前些年IT系統基本建設後累積了很多數據,包含業務流程數據、客戶數據、以及他第三方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