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高超聲速飛行器研發的關鍵——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

2020-09-17 論道今朝

眾所周知,無論是地面上高速行駛的火車,還是天上飛行的飛機和飛彈,無不受到空氣的影響;在研製的過程中不得不根據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飛行原理等諸多專業知識來考慮流場的因素,儘可能規避氣動缺陷、取長補短,並巧妙的順勢而為,從而取得最優化的氣動外形設計。

什麼是流場?簡單的說,流場就是物體或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引起氣流運動的空間分布;也或者說,物體或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圍繞在物體或飛行器周圍的空氣相應形成的一個特殊運動空間環境。比如,飛彈、飛機在空中飛行而不會掉下來,表面光滑的高爾夫球沒有粗糙的高爾夫球飛得遠,在光滑的子彈頭上刻劃出幾道螺旋痕會比沒有刻劃螺旋痕的子彈射程更遠等,都是因為空氣運動的流場變化影響。

比如,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圍繞著飛行器周圍的空氣速度、壓強和溫度等,在時間和空間上會發生明顯的變化。研究人員利用這種變化產生的氣動力,通過對飛行器動力系統、外形、速度及操控進行設計,讓飛行器獲得重力反向的升力,從而使其在空中按照設計狀態飛行;同時,利用「氣動力作用點與飛行器重心不重合」產生的力矩作用,來改變飛行姿態和調整飛行方向。

上圖為高超聲速飛行器流場可視化圖像

讓看不見的流場顯露「真容」: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相對於其它可視性的科學研究領域,流場更顯得神秘莫測。流體運動是非常複雜的過程,其涉及的學科眾多,流體力學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主要研究的是流場中的流動問題。流場的複雜性主要體現在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既產生相對均勻的氣流,也產生彎曲流線組成的氣流,而且還產生各種大大小小、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旋轉的漩渦;這一切現象使得流場中不同位置上的速度和方向不斷改變,讓人難以捉摸,行業技術上稱為「奇異線流場」。要研究如此複雜的空氣動力現象,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流場動態顯現出來。於是,英國科學家雷諾,於1883年,利用滴管在流體內注入顏料的方式,觀測水流的運動形態;在水流比較緩慢時,水流出現層狀有序的直線運動,互相平行沒有相互擾動;當流速加快時,水流則出現無序的雜亂運動,並呈現出相互摻雜混合的現象;因此,發現了「層流」和「湍流」兩種流場現象,及兩個科學概念。從水流聯想到空氣流動,有時煙窗冒出的煙也會產生相似的流動現象;由此,奧地利科學家馬赫利用紋影可視化技術,在研究飛行拋射體時,發現只有在拋射體速度超過聲速時,拋射體前方才會存在空氣流動現象,因此,這一發現也成為了空氣動力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此後,流場可視化技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進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及高分辨圖形顯示設備的出現,流場可視化技術相繼出現了壁面示蹤法、直接注入示蹤法、化學示蹤法、絲線法、電控法及光學示蹤法等幾十種方法,這些各種類型的方法實現了實時描述飛行器全流場的流體動態情景,從而讓隱形的流場顯露「真容」。

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助力高速飛行器研製:通過流場可視化技術,科研人員能夠直觀而詳細的了解飛行器流場複雜的空氣動力現象,在探索飛行器流場物理機制和運動規律時更加條理清晰,在研究和解決困擾飛行器研製上的技術難題時,能夠幫助科研人員快速地找到問題所在,從而使得解決問題更加恰當。比如,通過流場可視化技術,掌握了飛機在飛行中機翼如何產生漩渦現象,因而直接推動了飛行器設計上的創新突破,從而使鴨翼加邊條翼氣動布局的非主流戰機應運而生(比如殲20的氣動設計)。另外,通過對飛行器表面空氣流動進行可視化研究,能夠準確判斷出氣流分離出現的具體位置;對飛行器表面氣流分離現象可能導致失速的安全問題,能夠得到更合理而有效的解決。

人類的理想是永無止境的,讓飛行器飛得更高、更快、更遠、更自如、更安全就是航空航天科研人員不懈的追求。然而,隨著速度的不斷增加,飛行器飛行時產生的流場動態也會越來越複雜,傳統的流場可視化技術已無法滿足需要。特別是高超聲速飛行器,流場動能更大、空氣摩擦溫度更高,強烈的激波和黏性摩擦阻力使飛行器流場溫度加熱到數千攝氏度,流場表現出的非線性、非平衡、多尺度等特徵可導致流場特性急劇變化,使得飛行器特性更加難以預測,從而嚴重製約和阻礙更高速度的高速飛行器的發展。

由於國家投入的加大,科研人員經過不懈探索和大膽創新,目前已有多種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相繼問世;其中一種「基於納米示蹤的高速流場可視化技術」,通過以納米尺度粒子為示蹤物,較好的解決了以傳統微米示蹤物不能滿足的檢測難題。該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的成像信號比分子成像示蹤物的成像信號大幅增強,使流場可視化質量得到極大的提高。該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能夠對流場速度場、密度場、湍流脈動及氣動光學波前等流場參數進行高解析度試驗測量。該技術在高速飛行器流場試驗測量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逐步實現了對超聲速、高超聲速飛行器流場的高質量可視化,解決了一系列高速飛行器氣動設計相關的關鍵問題,同時也推動了高速飛行器流場中湍流基礎研究的進步,為破解超聲速、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難題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隨著各種尖端飛行器的不斷需求,未來將不斷湧現出越來越先進的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成為高速飛行器發展進步的強大推動力。

本文參考了中國軍網9月11日發表的《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一文。

相關焦點

  • 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
    ●它能讓看不見摸不著的流場顯露「真容」●它是飛行器氣動力學研究的「透視鏡」●它為高超聲速飛行器研製提供有力支撐流場,物體飛行所形成的特殊空間空氣無處不在,卻看不見摸不著。當人們要形容某個「不可能」的事物時,往往會說「好比要將空氣抓在手裡一樣難」。其實,空氣也是一種物質。
  • 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
    ●它能讓看不見摸不著的流場顯露「真容」●它是飛行器氣動力學研究的「透視鏡」●它為高超聲速飛行器研製提供有力支撐流場,物體飛行所形成的特殊空間空氣無處不在,卻看不見摸不著。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助推高速飛行器研製藉助流場可視化技術,科研人員可以直觀了解飛行器流場的複雜空氣動力現象,探索飛行器流場物理機制和運動規律,研究和解決困擾飛行器研製的相關技術難題。
  • 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透視鏡」●它為高超聲速飛行器研製提供有力支撐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副教授何霖為您講述——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解放軍報記者 王握文 通訊員 寧凡明如今,流場可視化技術不僅應用於流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的基礎研究,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橋梁建築、大氣海洋、醫學生物等領域也獲得了廣泛應用。新型流場可視化技術,助推高速飛行器研製藉助流場可視化技術,科研人員可以直觀了解飛行器流場的複雜空氣動力現象,探索飛行器流場物理機制和運動規律,研究和解決困擾飛行器研製的相關技術難題。
  • 高超聲速飛行器熱防護電弧風洞氣動加熱試驗技術
    熱防護是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關鍵技術之一。為了減少飛行器承受的峰值熱流,降低防熱難度,提高防熱系統可靠性,通常對大氣層外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在氣動外形上採取鈍形設計。但即使如此,受熱後太空飛行器表面的溫度仍將高達900℃ 以上。這個溫度已遠遠超過一般的結構材料,如鋁合金、鈦合金等所能承受的範圍,因此太空飛行器必須採用特殊的防熱結構,以防止太空飛行器在返回地面過程中發生過熱和燒毀的情況
  • 「星空2號」:第二代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啼聲
    大致來說是這樣:「星空2號」只是我國諸多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中,第一個被大尺度公開的罷了。它的許多性能是不如目前已經接近進入實用階段的飛行器的。而目,前我國也有大量與之類似的新型飛行器陸續要進行試驗。無視這些,把所有和「高超聲速」有關的概念都往「星空2號」上套,這很不實事求是。
  • 軍事與商業航天中的高超聲速飛行器
    但是,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機身與發動機噴口高度耦合。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工程師還只能照顧高超聲速狀態,而犧牲跨聲速狀態下的發動機效率。而210秒的高超聲速飛行時間,更是超過了之前的飛行器的高超聲速飛行積累時間的總和!至此,衝壓發動機技術的成熟度得到了提升,從概念技術一步躍升為先進可行性技術。上圖為X-51A的研發測試團隊在最後1架X-51A升空之前的大合影。
  • 軍事與商業航天中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虎嗅網
    在工程技術人員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後,新的理論誕生了: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總體與制導控制系統與其他類型的飛行器有很大區別,需要專門進行優化。,是目前可公開的,人類工程技術層面最成熟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而210秒的高超聲速飛行時間,更是超過了之前的飛行器的高超聲速飛行積累時間的總和!至此,衝壓發動機技術的成熟度得到了提升,從概念技術一步躍升為先進可行性技術。上圖為X-51A的研發測試團隊在最後1架X-51A升空之前的大合影。
  • 美國推進研製更大的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圖片) 美國已經測試了吸氣式高超聲速發動機,但其設計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未達到攜帶乘客、武器或情報設備所需的尺寸。創造一種可以像常規噴氣式飛機一樣的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仍是需要完成的一項工作。
  • 中國科研團隊最新成果為研製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基礎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權威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SR)最新發表一項風洞研究的突破性進展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團隊提出先進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為研製能夠覆蓋空天飛行器全包線的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了基礎。
  • 高超音速飛行器——臨近空間飛行領域的霸主
    與傳統的亞音速或超音速飛行器相比,該飛行器飛行速度更快、突防能力更強,具有很高的軍事和民用價值,是未來進入臨近空間並控制臨近空間、保證控制優勢的關鍵支柱,同時也是對臨近空間進行大規模開發的載體,是一種具有廣闊開發前景的新型未來飛行器。
  • 印度高超聲速技術雖有進展,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從冷戰開始,美俄一直處於這項技術發展的前列,並都以發展使用超聲速燃燒衝壓發動機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為重點,當前這方面雖然有所進展,但離實用仍有距離。近年來高超聲速技術已經擴展到包括使用火箭發動機在內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如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行器,甚至包括太空梭,但各國並沒有放棄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發展。
  • 高超聲速武器:用實力詮釋「唯快不破」
    與俄羅斯相比,在高超聲速武器研發方面,美國起步較早,投入也不少,一直致力於項目驗證及關鍵技術攻關等工作,先後展開了多個技術項目,但至今尚未列裝高超聲速武器。據公開資料顯示,印度、日本等國在這方面的相關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 黃志澄:印度高超聲速技術雖有進展,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從冷戰開始,美俄一直處於這項技術發展的前列,並都以發展使用超聲速燃燒衝壓發動機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為重點,當前這方面雖然有所進展,但離實用仍有距離。近年來高超聲速技術已經擴展到包括使用火箭發動機在內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如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行器,甚至包括太空梭,但各國並沒有放棄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發展。 比起美俄來說,印度在高超聲速技術方面是一個後發國家,它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在這裡我們將對此做一個簡要的評述。
  • 志澄觀察:印度高超聲速技術雖有進展,但仍處於起步階段
    從冷戰開始,美俄一直處於這項技術發展的前列,並都以發展使用超聲速燃燒衝壓發動機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為重點,當前這方面雖然有所進展,但離實用仍有距離。近年來高超聲速技術已經擴展到包括使用火箭發動機在內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如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行器,甚至包括太空梭,但各國並沒有放棄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發展。 比起美俄來說,印度在高超聲速技術方面是一個後發國家,它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在這裡我們將對此做一個簡要的評述。
  • 聚焦高超聲速武器:時速超過一萬千米 仍可變向
    軍事研究員蘭順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啟動於2006年11月10日的HiFire項目是美澳兩國在高超聲速飛行試驗領域的一個重要合作項目,旨在對多項高超聲速基礎技術開展研究,並建立高超聲速下關於氣動、熱等關鍵指標的資料庫,為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研製提供支持。美國在高超聲速武器方面的研究已經趨於實戰化,美國斯特拉福戰略預測公司預測,美國將於2025年裝備第一批實用型遠程高超聲速飛彈。」
  • 俄列裝高超聲速武器優勢突出 滿足武器革新要求
    近年來,俄美摩擦不斷,在武器裝備研發方面更是針鋒相對。高超聲速武器作為俄羅斯的發展熱點,更是成為兩國較量的焦點。攻防兼備,高超聲速飛彈成俄美武器博弈焦點俄方超聲速飛彈的迅速發展無疑給美方軍備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美軍在加緊研發部署高超聲速飛彈的同時,也在極力提升有效攔截敵方高超聲速飛彈的能力。為有效攔截此類飛彈,美軍不斷開發新技術、尋找新手段,發展太空雷射武器就是其重要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