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即將到期的國際空間站,為何其他國家不願意重建呢?

2020-08-07 秘境科學

自從上個世紀人類快速探索太空,我們對於太空的探索就一直沒有停下腳步,現階段不僅僅滿足於地球上空,我們從踏足月球,進軍火星,甚至未來要進行太空移民計劃,人類不可能永遠居住地球畢竟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而面對這些目標,太空站就顯得格外重要。

壽命即將到期的國際空間站,為何其他國家不願意重建呢?



作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在軌天體——國際空間站是由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歐洲航天局、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巴西航天局等等西方國家從1998年開始到2010年正式投入運營共同聯合建立的。


而現存的國際空間站預計在2024年退休,距離今年也就僅有4個年頭了,而根據目前已經公開的計劃,我國的國際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前後建成,這也意味著等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休以後,我國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壽命即將到期的國際空間站,為何其他國家不願意重建呢?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在國際空間站退休以後,其他國家不再進行建立呢?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沒有實力嗎?不是的吧,在上個世紀末西方國家就已經開始建立空間站,按道理來說,他們再建個不是有經驗了嗎?為什麼卻都選擇退出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建立國際空間站是需要多少資金呢?根據建立國際空間站時,美國估計投入1000億美元,而真正等到空間站運營需要的費用遠遠超出預期,費用高達5000億美元,這也不包含後期的維修等其他方面的費用,可以這樣說,建立空間站就是一個燒錢的工程。

壽命即將到期的國際空間站,為何其他國家不願意重建呢?



現如今的國際空間站是由許多國家共同建立的,但是現如今許多大國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許多國家在國際空間站的修建上存在著眾多分歧,並且也有一部分國家想要擺脫美國的控制,去探索屬於自己的宇宙。


雖然說空間站對於太空探索起到作用,但是對於民生來說作用卻是微乎其微的,因為目前的空間站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探索太空和培育種子,沒有辦法能夠帶來實際的利益,這也是許多國家不願意去再建個的原因。


現如今人類對太空研究的重心逐漸轉移,而作為以前的太空研發的空間站已經讓步於更具有野心的火星探索,接下來人類不僅僅要對火星進行全面探索,登陸火星,甚至有可能還會進行火星移民。

壽命即將到期的國際空間站,為何其他國家不願意重建呢?



而近些年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我們對於太空的探索的腳步也逐漸加快,建立空間站也是我們對太空探索的一步,對於火星的探索也是發展目標。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壽命將至,為何各國卻不願重建?專家道出4個主要原因
    世界上最大的在軌天體---國際空間站壽命將至目前全世界在軌最大、最重的人造天體就是國際空間站,它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主導,聯合世界五大航天機構建造的大型人造軌道空間站,設計壽命10-15年,通過不斷「搭積木」的方式,最終達到423噸重的「大傢伙」。
  • 國際空間站壽命將至,未來人類去哪裡,NASA或有準備
    ,耗資1500億美元,建成後面積有一個足球場大小,是人類歷史上耗資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國際空間合作項目。這就是為什麼不少人在進入空間站初期會覺得噁心難受。」雖然在國際空間站身體上受到了很大的痛苦,但是生活在國際空間站的人們還是嘗試通過其他方式改變生活,比如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了499天的凱麗,她會時不時玩點樂器,陶冶下自己的情操;有的人會選擇在國際空間站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增加抵抗力。
  • 國際空間站又出現漏氣,想維修卻不易,為何「艾特」起中國來?
    但是,這個空間站最近又出現了一點小問題。據美媒報導稱,近日,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出現漏氣現象,迫使三名太空人由美國艙轉移到了俄國艙,雖然這次漏氣沒有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但修理起來還是有點困難的,這也讓很多人紛紛@起中國來,關我們什麼事?原因很簡單,因為國際空間站服務年限即將到期,計劃在2024年退役,而這次漏氣雖然是小問題,但是據相關領域的專家稱,這種小故障也會有較大的維修難度。
  • 太空研究項目轉向中國,國際空間站將被廢棄
    而被延緩壽命的國際空間站,卻迎來首次不屬於太空研究的項目。和國際空間站逐漸衰敗不一樣的卻是中國天宮空間站即將騰飛。前段時間,科技日報就發布了一篇與中國空間站的新聞報導表示: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將開始全面進入組建,預計天宮空間站將會在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未來兩年更是要進行11次發射任務,力爭將所有組建部位在預定時間全部送上太空。
  • 中國天宮空間站即將組建,日媒稱壽命短易墜落,網友怒斥其沒腦子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中國未來的天宮空間站將會成為全球唯一一艘在軌的空間站,美國和俄羅斯主導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因為壽命到期的原因,將會在2026年左右將如結束使用,墜入南太平洋公海的衛星墳場中。因此俄羅斯航天局和美國宇航局都相繼對中國的天宮太空站的建立表示祝賀,表態願意同中國一起在太空領域進行合作,可見天宮太空站目前的影響力是有多強。
  • 中國空間站將成全球唯一,和其他國家比處在什麼水平?
    也只有它才能拖載起空間站的核心艙了。如此看來國家計劃在2022年前後全面建成我國第1個空間站,將很快實現了。 在那時候,作為目前唯一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也將除役,那時中國的國際空間站,就會成為唯一一個長期有人駐守的空間站了。
  • 國際空間站壽命將至?中國空間站脫穎而出,網友:真自豪
    告急,中國應聲而出為各個國家的太空人提供長時間在太空滯留的機會,世界首個國際空間站在2010年全面投入使用。然而經歷了數十年的時間,空間站已然"上了年紀",如今"傷痕累累"。光是空氣洩漏事件就發生過很多次,原本這個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時間是計劃在2028年,但目前看來可能這個空間站堅持不了這麼久。
  • 原國際空間站面臨關閉,天宮空間站即將上天,17個國家申請加入
    當中國天河空間即將進入正部署階段的時候,有些國家急了,在9月24日,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在美國參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美國必須要設法保持自己在低地球軌道的載人航天設施存在,這樣就能阻止中國獲得戰略優勢。布裡登斯汀甚至說不能把低軌道交到那些不把美國利益放在心上的人。
  • 俄美合建的國際空間站為什麼不帶中國玩?
    在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太空艙被發射入軌道。在過去的20年裡,這是來自19個不同國家數百名太空人的家,這項由不同國家共同合作而成的巨作展現了當世界團結一心時所形成的偉大力量。然而,不是所有國家都被允許加入國際空間站項目,中國就未曾參與過,並且自2011年起,中國被正式禁止加入該計劃。
  • 沒有中國為何也稱「國際」?國際空間站為何沒有中國的參與?
    ,國際空間站項目應運而生。1998年,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發射入軌,國際空間站開始建立。在過去的20年裡,來自19個不同的國家的上百位太空人曾在這裡停留或執行任務。這個經由多國合作才建立完成的空間站向人們展示了國際合作的魅力,它也告訴我們,只有要精誠合作,就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 我們的國際空間站擔得起"國際"嗎?
    我們的國際空間站擔得起"國際"二字嗎?編輯/貝塔的大飛機校稿/貝塔的大飛機我們在航天領域的成就一直都是十分吸引全球目光的,而我們進不了國際空間站卻一直成為了我們的一塊心病。但是我們的航天腳步卻一直沒有停止過,雖然腳步很慢但是也很穩,將來我們將會建造我們自己的國際空間站,但是既然是國際屬性的,那就一定得是具有大國擔當的,要接納更多的國家一起來建造我們的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恐提前退役,將自己設計空間站
    所以早在1983年就有人提出了一個設想建造國際空間站,之後以俄羅斯、美國為首,多國合作建造了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國際空間站。而現在這個國際空間站也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齡,美國本還想著延遲這個空間站的使用,而現在俄羅斯要拋棄美國一個人玩!國際空間站恐提前退役,將自己設計空間站。
  • 中國為何沒能進入國際空間站,是美國讓我們變得更優秀。
    你知道為何中國沒有進入國際空間站嗎?1998年 國際空間站第一個模組發射入軌,過去的20年,它曾是來自19個國家以及百位太空人的家,這個世界多國合作建造的宏偉的空間站展示了人類可以創造偉大的成就。但不是每個國家都允許參加國際空間站,我們中國從2011年開始就從未參與進來,我們被官方宣布禁止參與。
  • 中國笑到最後,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專家表示最多撐到2024年
    最近國際空間站表層甚至出現了小孔,這種形勢下必須做好準備,它可能最多撐到2024年,在這之後國際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約寧指出,國際空間站目前並非面臨著大部件出現故障的情況,而是不斷冒出各種小問題,開始「散架」。
  • 強行續命的國際空間站出故障,天宮將成唯一空間站?
    它的設計使用壽命是10-15年。也就是說,建造於1998年的國際空間站,已經是壯士暮年了!目前第一個國家空間站頻頻發生故障,而美國新一代的空間站還在「草稿紙」上,為什麼美國這麼重視的國際空間站,卻「斷後」了呢?
  • 這次必須求助於中國,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俄: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據媒體報導,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分析稱,國際空間站已經開始散架,很有可能在2024年停止使用,對此有俄羅斯網友表示:看來剩下的時間不多了,而在國際空間站老化的同時,中國天宮空間站即將完成建設,屆時或將取代國際空間站成為唯一,看來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國家這次必須求助於中國。
  • 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居然是個縫合怪?
    ,是人類歷史上第九個載人的空間站(人類第一個空間站是禮炮一號,這也是為什麼俄羅斯堅決反對國際空間站最初提議名稱「阿爾法Alpha」),其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目前由五個國家或地區合作運轉,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英國、愛爾蘭、葡萄牙、奧地利和芬蘭沒有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
  • 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 居然是個縫合怪?
    2020年9月18日,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外部發現氨氣洩漏;9月30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言人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考慮到原計劃在2020年後結束使命的情況(後又延到2024年),狀況百出的國際空間站是否真的不行了?
  • 國際空間站出現「散架」,4年後或將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
    前言: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行了近20年,它剩餘的壽命已經沒幾年了。科學家本來還希望延長它的壽命,但是國際空間站總是出現毛病,再過幾年或許就會退役了。來自俄羅斯的專家表示道,國際空間站已經出現了「散架」,表層出現眾多「小孔」,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
  • 美國航天局:兩年後中國空間站將部署,美國也要抓緊行動
    按照最初的設計,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只有15年,但通過不斷的改造與延壽,國際空間站已經使用了20多年時間。不過大家都知道,改造實在是有限制的,就算拼命對國際空間站進行升級維修,也只能將使用壽命延長到2024年。據悉,現在國際空間站的老化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還出現了輕微漏氣的情況,這導致3名美國太空人在俄羅斯艙段呆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