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星空那麼黑,宇宙中的很多光子,還沒到達地球就消失了!

2021-01-17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學類

為什麼其他星系的很多光子沒有到達地球?包括伊曼紐爾·康德·波羅的海聯邦大學(IKBFU)物理和數學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教授Andrey Savelyev在內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改進了一個電腦程式,該程序有助於模擬光子與星際空間中溢出氫相互作用時的行為,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在宇宙中,有像「耀變體」這樣的銀河系外物體,它們能產生強大的伽馬射線流,來自這條伽馬射線流中光子的一部分直接到達地球。而另一部分在途中轉化為電子,然後再轉化為光子,然後才到達我們這裡。這裡的問題是,數學計算表明一定數量的光子應該到達地球,但實際上它要少得多。科學家們今天對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是光子在轉換成電子之後(這是眾所周知的,與中性光子、帶電粒子形成對比)落入磁場,偏離其路徑,即使在再次轉換成光子之後也不會到達地球。第二個種解釋了飛向我們地球的粒子行為,不是通過它們與電磁場的相互作用,而是通過接觸星際空間中「溢出」的氫。許多人認為太空是完全空的,星系之間什麼也沒有。事實上,等離子體狀態下存在大量的氫,換句話說,就是非常濃的氫。

本研究是關於粒子如何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的,有一個特殊的電腦程式可以計算星際空間中粒子行為的模型。研究人員通過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事件發展的幾個可能選項,改進了這個程序。不幸的是,目前還不可能從經驗上驗證這些計算,因為人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在地球上創造極端的空間條件,但副教授安德烈·薩維利耶夫(Andrey Savelyev)相信:總有一天這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些研究結果是所謂的「純科學」,但它們在理論上可以在未來應用於實踐,這一點很重要。等離子態,是物質的第四種狀態(除了氣態、液態和固態之外),而且研究起來非常困難。與此同時,人類對它寄予厚望,因為它是一種廉價且非常強大的能源。研究對收集等離子體知識做出了小小的貢獻,也許它們將有助於開發有效的核聚變。來自耀變體的相對論噴流,被認為是非常高能量伽馬射線(VHEGR)的來源。

在星系間空間傳播過程中,伽馬射線與無處不在的宇宙學光子場,如河外背景光(EBL)和宇宙微波背景光(CMB)相互作用,產生電子-正電子對。這些對可以通過逆康普頓(IC)散射將CMB/EBL光子上散射到高能量,從而繼續級聯過程。這通常用於設置星系間磁場(IGMF)的限制。然而,如果等離子體不穩定性(由於對與星系間介質(IGM)的相互作用而產生)冷卻電子/正電子的速度比逆康普頓散射更快,則可能會發生變化。

因此,對星系間磁場失去的動能,可能導致在低於100GeV能量下觀察到的伽馬射線譜硬化。新研究了幾種不穩定的類型和模型,並評估了它們對解釋遙遠「耀變體」觀測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等離子體不穩定性可以描述一些「耀變體」的光譜並模擬星系間磁場效應,這取決於諸如物體的本徵光譜、星系間磁場的密度和溫度以及光束的光度等參數。同時還發現對於基準組參數,等離子體不穩定性對所研究的一些「耀變體」光譜沒有重大影響。

博科園|研究/來自:伊曼紐爾·康德·波羅的海聯邦大學參考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DOI: 10.1093/mnras/stz2389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這些行星被「超級泡芙」包圍了一圈,很可能是像土星一樣的光環!

欣慰!第一個成功減緩「全球變暖」速度的國際條約,你知道嗎?

從地球一路「睡到」火星,「冬眠」技術或將顛覆未來的太空旅行!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恆星那麼多,為什麼太空還是黑的?
    宇宙無邊無際,其中的星系更是數不勝數,就光銀河系中就有數千億的星系,也許你會發現宇宙大部分還是一片漆黑的,那麼為什麼恆星沒有照亮整個宇宙呢,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樣的秘密呢?宇宙中大部分光根本到達不了地球!要知道光子在不同的條件下存在時間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光子存在不超過三小時,但是當光子到達光速以後,就可以存在超過10億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宇宙中無時無刻不在誕生恆星,那麼宇宙的光子應該非常多,但是通過人類的觀測,發現宇宙中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光子,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宇宙膨脹。
  • 宇宙那麼大,居然還有三類光從未到達過地球!
    赫歇爾試圖通過浩渺星空的恆星定位了解銀河系的形狀,梅西耶也通過觀測建立了梅西耶星表,但這些再詳盡都是局部的宇宙,不過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橫空出世給了大家一個新的思路。所以從理論上來看,這個距離以外的光永遠都不可能到達地球!
  • 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就是星空的盡頭?事情遠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
    宇宙大爆炸理論存在爭議,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很遺憾,目前還沒能出現一個比它更好的理論來合理的解釋我們的宇宙現狀。如果把宇宙大爆炸簡單地看作是一場從一個無窮小的點或是一個量子小斑塊膨脹而來,似乎總有很多事與我們所能看不到的不相符。
  • 既然光子永存,為什麼在封閉的室內一關燈,屋子就黑了?
    反過來也是一樣,如果此時我們正站在一顆距地球2200光年以外的星球上觀測地球,只要我們的觀測設備足夠先進,觀測到的景象足夠清晰,那麼我們就可以親眼看到始皇帝登基的情景,因為攜帶這些情景的光子經歷了2200多年的時間跨越了廣袤的宇宙空間進入了我們的眼帘。宇宙是幾近真空的,所以沒有任何物質可以阻擋和吸收光子,所以光子才能夠完成長途跋涉之旅,直至宇宙的邊緣。
  • 會到達宇宙的盡頭嗎?
    那麼,太陽的核心中是如何產生光的呢?在太陽核心中,密度可達水的150倍,溫度將近1570萬度,壓強相當於2500億個地球表面大氣壓。在這種熾熱緻密的環境中,氫原子核獲得了巨大的動能,這使它們能夠克服電磁力作用,從而互相碰撞,發生核聚變反應,形成氦原子核。在氫核聚變的過程中,有一些質量會轉變為能量——伽馬射線和中微子。
  • 數億顆發光的星星在夜空中,為什麼天空還是黑色的夜空
    大約從伽利略自製望遠鏡觀察星空開始,夜空中璀璨的群星原來並非渺小而不起眼的陪襯,那些遙遠的恆星與太陽一樣散發著熾烈的光和熱,甚至比太陽還要巨大,而如果我們將眼界放得更寬廣一些,我們這個擁有25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也算不上什麼,宇宙中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星系。
  • 太陽消失的一瞬間到100年,地球將會在宇宙中漂流,終結
    但如果有一天,太陽突然消失。我們的地球會發生何種的改變?只是天變黑了而已嗎?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今天,就讓我們來大開腦洞,暢想一下如果太陽消失,地球可能發生的事情。太陽消失瞬間到消失100年當太陽突然消失的一瞬間,地球和往常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改變。
  • UFO穿越茫茫宇宙,能夠到達地球,它是靠什麼動力系統飛行的?
    人類的動力系統對宇宙航行承擔不了大任,而UFO能穿越遙遠的星空到達地球,在宇宙中暢通無阻,一定有它的神奇之處,那麼它使用的是什麼樣的動力系統?飛碟的驅動力,除了清潔高效的核能量,或許還有光子和電子作為能量,總之外星人能來到地球,肯定比我們人類聰明,暫時還搞不清飛碟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作為驅動力。
  • UFO穿越茫茫宇宙,能夠到達地球,它是靠什麼動力系統飛行的?
    人類的動力系統對宇宙航行承擔不了大任,而UFO能穿越遙遠的星空到達地球,在宇宙中暢通無阻,一定有它的神奇之處,那麼它使用的是什麼樣的動力系統?UFO本來是人們對不明飛行物的統稱,只因為大部分目擊者都將其描述為一個「碟子」的形狀,因此久而久之,人們就將UFO又稱為了飛碟,甚至將中國古書上的「星槎」也稱作飛碟。
  • 為什麼宇宙是黑的?你以為是正常現象,實際隱藏著宇宙的大秘密
    夜幕降臨時抬頭仰望天空,我們能看到天空中閃著微弱光芒的小星星,它們似乎在眨眼,又似乎在與人類打招呼,可愛而且有趣。
  • 它怎麼那麼黑?它賽過猛張飛,氣死黑李逵
    所以它是黑的。其實說它黑都不準確。好歹黑色還能反射點光,但黑洞什麼光都不給,只進不出。 就好比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饕餮獸,拼命吃,不拉。 看黑洞,有光和沒光的分界,叫視界。視界裡頭是啥,不知道。視界外頭,挺熱鬧,啥都有。
  • 宇宙有盡頭嗎?如果一直朝一個方向走,你會發現什麼?
    人類生活的家園是一個小星球——地球。地球之外是廣闊的空間。在人類離開地球之前,我們只能仰望星空,對宇宙充滿了各種幻想和期待。直到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我們才真正看到了廣闊的宇宙。 只有站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渺小。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3秒就能釋放出太陽100億年的能量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太陽發出的光和熱,這些能量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礎,沒有它們我們將無法生存。如果有一天太陽消失了或者不發光了,那麼迎接地球的將是黑暗以及生命的終結。對於科技時代的人類來說,太陽可不僅僅是維持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礎,它還是一個強大的能量源。
  • 宇宙最深處到底隱藏著什麼?我們有希望看到宇宙的邊界嗎?
    宇宙是否有邊界,如果有,我們有希望看到嗎?相信很多朋友在現實中都明白這樣一個道路:那就是時光無法倒流,我們永遠無法看到過去發生的事情。那麼這個認知是否正確呢?如果站在地球的角度,這個認知是正確的,時光的確無法倒流,我們也看不到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可是當我們站在浩瀚宇宙的角度,這個認知可能就不是完全正確了。
  • 地球面臨的危險都有哪些?科學家:來自宇宙中,2秒就讓地球消失
    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在人們的眼裡,宇宙是璀璨的銀河,是非常漂亮的星空,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宇宙中有著無處不在的危險,這些危險對人類來說都是非常致命的,比如說地球每天其實都有隕石落下,只不過這些隕石都非常小,對我們還造成不了傷害,但是如果你了解到恐龍是如何滅絕的,就知道一些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地球
  • 宇宙中到處是「星星」,為何我們看到的夜空是黑的?
    光是看銀河系中,會發光的恆星數量,就至少有1000億-4000億顆左右,不過奇怪的是,宇宙卻並不是「燈火通明」的,宇宙雖然到處都是「星星」,但是看起來卻是黑的
  • 宇宙中那麼多恆星,為什麼沒有太陽的照射天空就黑了?
    那麼,如果他繼續追問,既然夜空繁星滿天,這其中不乏比太陽更大、更亮的恆星,為什麼卻照不亮頭頂這片天?你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是天文學中一個著名的問題,「奧伯斯佯謬「。1923年,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首次提出,對於一個靜態、均勻、時間和空間均無限的宇宙模型而言,黑夜應當和白天一樣亮,但是現實的夜晚卻是黑的。
  • 科學家發現,光速本身就是一個枷鎖,封鎖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希望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而對於地球之外的世界,其實從古至今的人們都對它有著無盡的幻想和期望。古時候的人們由於沒有先進的觀測設備,想要了解星空只能通過肉眼在夜晚的時候,觀測天上星星的變化。通過這些變化,對地球之外的世界有一個幻想和期望。由於古人對星空的了解基本都是猜測和幻想,所以出現了很多有關地外世界的神話傳說。
  • 科學家發現,光速本身就是一個枷鎖,封鎖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希望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終於在數百年前走進了科技發展的道路,科技的出現讓我們有了先進的觀測設備,可以更真實地觀測到宇宙星空。可是當人類真正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地球是如此的渺小,而要實現探索宇宙的夢想又是那麼的艱難。我們都知道,人類之所以能夠走遍地球,讓地球成為一個地球村,並且還能夠走出地球,依靠的就是速度的優勢。
  • 宇宙中的光子發射出來以後,又最終會去哪兒呢?
    宇宙中的光子既是一種能量的載體,也是一種基本的粒子。在粒子的標準模型中,光子同電子一樣都是不可再分的,且光子是一種傳遞傳遞電磁作用力的媒介粒子。那麼,宇宙中的光子的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呢?我們把距離原子核較近的電子軌道能級叫做E1,把距離原子核較遠的電子軌道能級叫做E2,原子在收到高能量的受激輻射後,高能級的電子向低能級的電子躍遷會伴隨著能量的釋放,這種向外釋放的能量就是光子。光子的能量為E1-E2。而光子的消失大部分是被其他物質所吸收,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通過核聚變而通過光子向外發射能量,照射到宇宙塵埃及較大的星體時的光子被當作一份能量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