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成果頻登頂級期刊,深圳基礎研究做對了什麼?| 逆增長的秘密

2020-07-17 南方plus客戶端
科學研究成果頻登頂級期刊,深圳基礎研究做對了什麼?| 逆增長的秘密科學研究成果頻登頂級期刊,深圳基礎研究做對了什麼?| 逆增長的秘密

朱英傑團隊聯合美國史丹福大學陳曉科團隊,針對阿片類藥物成癮發現了兩條神經通路的全新功能:分別調控成癮記憶的形成和維持。此外,通過抑制其中一條通路,研究人員成功消除了小鼠成癮的關聯記憶,阻止了復吸行為的發生。

科學研究成果頻登頂級期刊,深圳基礎研究做對了什麼?| 逆增長的秘密

朱英傑團隊在做實驗

今年以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整個社會受到較大影響。在深圳,仍然可以看到基礎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除深圳高校以外,深圳企業、研究機構、醫院等有不少研究發表於《自然》等國際頂級期刊。

科學研究成果頻登頂級期刊,深圳基礎研究做對了什麼?| 逆增長的秘密

每周五下午三點,朱英傑和深圳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的其他幾位團隊負責人一起,與諾貝爾獎得主厄溫·內爾教授一起開會研討。

自去年3月落戶中科院深圳先進院以來,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在內爾教授的帶領下,已經逐步建立起一支40餘人的研究隊伍,在藥物成癮、學習記憶、疼痛等多方面開展工作。

受今年全球疫情影響,內爾教授不能親自到自己在深圳設立的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改為網絡會議的方式與研究員們交流。在例會上,每周都有人分享自己的工作進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等,內爾教授憑藉深厚的經驗積累,給予研究員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建議,或者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和科學觀察。在朱英傑團隊「抑制通路消除成癮記憶」的研究中,內爾教授就曾在試驗方法中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設性的建議。朱英傑坦誠:「得到內爾教授的親自指導,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2019年,內爾教授全年到訪深圳先進院7次,參加學術交流活動超過30天,他還親自參與實驗室建設與團隊招募工作。朱英傑透露:「實驗室的部分研究團隊負責人,都是內爾教授親自面試遴選的。」

其實,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是深圳諾獎級實驗室發展的縮影。從2017年正式啟動諾獎實驗室建設開始,深圳決定依託大學、事業單位、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科技型企業等單位,邀請諾貝爾科學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共建實驗室。

目前,深圳共有11個諾獎級實驗室,他們分別是: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南科大)、中村修二雷射照明實驗室(深圳中光工業技術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港中大)、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港中大)、深圳蓋姆石墨烯研究中心(清華)、南方科技大學傑曼諾夫數學中心(南科大)、深圳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先進院)、馬歇爾生物醫學工程實驗室(深大)、索維奇智能新材料實驗室(哈工大)、斯發基斯可信自主系統研究院(南科大)、帕特森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清華)等。

這些諾獎實驗室對於推動深圳基礎研究工作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學研究成果頻登頂級期刊,深圳基礎研究做對了什麼?| 逆增長的秘密

近年來,深圳發力基礎研究,加快補齊原始創新能力短板,部分成果在今年也逐步顯現出來。可以看到的是,今年以來,多篇文章在《自然》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

今年3月,一項發表於美國專業醫療研究雜誌《Advanced Therapeutics》(國內譯作《先進醫療》)的實驗論文顯示:來自南京醫科大學的兩個博士團隊,率先採用了深圳企業烯旺科技獨立智慧財產權的純石墨烯發熱膜柔性石墨烯器件作為遠紅外發射源,在腫瘤治療領域發現了一種新的無創治療方式,引發坊間關注。

5月18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劉陳立實驗室的文章《連結大腸桿菌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一般定量關係》,該文章以大腸桿菌為模式生物,揭秘了細菌大小的決定因素,推導出了全新的「個體生長分裂方程」,修正了該領域原有的兩大生長法則,並對合成生物學領域生命體理性設計提供了相關建構基礎原理。

5月26日,《自然》雜誌以「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方式在線發表了題為《人類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中和抗體》(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elicited by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報導了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張政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張林琦、王新泉課題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該研究分離得到的高活性中和抗體為治療性抗體藥物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動力。對深圳來說,基礎研究道阻且艱。隨著基礎研究投入不斷增加,深圳也必將交出越來越多屬於自己的成績單。

【記者】王春豔

【作者】 王春豔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做對了什麼?-虎嗅網
    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在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其他一些指標也表明,中國科學在近年來取得了不容忽視的成就。但中國究竟做對了什麼才取得了如此成就?又做錯了什麼限制了自身的發展?筆者也想借用這個問題來探討中國科學取得今天成果的原因。然而,此文絕不是「厲害國」各種宣傳文案的翻版,也無意為中國科學從「跟跑」到「領跑」找證據。而是基於國情,儘可能客觀地探討成就與問題,包括中國體制導致的一些制度性安排的優劣對中國科學的影響。在回答「做對了什麼」這個問題時,筆者當然也嘗試著回答「做錯了什麼」,並把它與全文的討論整體上融合在一起。
  • 重慶郵電大學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頂級權威期刊TPAMI上發表!
    近日,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A Fast Adaptive k-means with No Bounds」(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 東北大學數十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 ammonium-containing wastewater為題發表於國際水環境生態領域頂級期刊WaterResearch。主要從事流體機械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與環境機械、新能源與化學反應原理、計算流體力學和環境和健康科學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Water Research是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大學科、水資源與環境科學大領域的頂尖期刊,在全球203種水資源方向的SCI檢索期刊中排名第1(數據來源:CiteScore),2019年期刊JCR影響因子IF=7.913。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深圳科技創新做對了什麼?
    該項研究成果被發表於神經生物學著名期刊《神經元》(Neuron)上。在深圳南山,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科研機構之一——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內,科研人員行色匆匆,多元化的科學驗證在這裡緊鑼密鼓推進,劍指世界科研頂端。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為何能在深圳茁壯成長,這座城市何以成為創新之都,其核心競爭力在哪裡?作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面旗幟,深圳科技未來應走向何方?
  • 西郵科學家多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自引進到西安郵電大學工作以來,賈豔敏教授在《自然•通訊,《德國應化》,《納米能源》等材料物理國際頂級SCI一區學術期刊發表了多篇論文,極大提升了該校在功能材料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賈豔敏,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信息功能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究工作。
  • 重大教授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網絡截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8日14時15分訊(記者 林楠 馮茴花)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聶建峰與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和美國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李斌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Large plasticity in magnesium mediated by pyramidal dislocations
  • 海大學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原標題:海大學者在Scienc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2019年6月1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題為「楊氏雙縫路徑測量中動量擾動的實驗觀測」(Observing momentum disturbance in double-slit 「which-way
  • 2019頂級學術期刊CNS發文盤點!浙大高水平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01北京時間1月10日凌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報導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課題組在國際上研製成功了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導中的傳輸效率。
  • 重郵最新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發表
    近日,小新打探到,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 ...理工大學信通學院李培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
    大連理工大學信通學院李培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被領域內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2020-06-24 0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大學深古菌研究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李猛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組學》, 2019年影響因子:10.465,中科院一區)發表了題為「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evidence of light-sensing, porphyrin
  • 長江師範學院黃輝勝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Francisco院士等在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多氮化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J. Am. Chem. Soc.》上,該期刊最新影響因子14.357。     這項研究工作採用CI-NEB和AIMD方法,深入研究了全氮陰離子鹽(N5)6(H3O)3(NH4)4Cl的質子轉移機理及其動力學行為,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解決了學術界關於(N5)6(H3O)3(NH4)4Cl晶體中是否存在HN5的科學爭論,相關研究結果以「Reconciling the Debate on the Existence of Pentazole HN5
  • 我院李小玲研究員的研究成果在市場營銷頂級期刊Journal of...
    我院李小玲博士、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的研究成果The Effect of Online Shopping Platform Strategies on Search, Display, and Membership Revenues在市場營銷頂級期刊《Journal of Retailing》第94卷(2018年)第3期(247頁至264
  • 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
    原標題: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深圳商報2019年01月17日訊 不久前市委全會提出,深圳今年將實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共建行動,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 河南一青年教師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影響因子43.07)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alicylic acid perception by Arabidopsis NPR proteins的研究論文,首次闡述了水楊酸與其受體NPR蛋白結合的結構基礎,為進一步了解NPR
  • 大連理工大學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Scientific Reports、Materials & Design等期刊上發表文章80餘篇,申請和授權專利二十餘項;多次在本領域內重要國內外學術會議做邀請報告。材料的性能與多個尺度的微觀組織結構密切相關,主要包括元素組合和基因單元等。
  • 東北大學蔣忠中教授研究成果被國際著名期刊錄用
    近日,工商管理學院蔣忠中教授作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Making the Most of Regret: Workers』 Relocation Decisions in On-Demand Platforms》被管理類國際頂級期刊Manufacturing &
  • 河南一青年教師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影響因子43.07)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salicylic acid perception by Arabidopsis NPR proteins的研究論文,首次闡述了水楊酸與其受體NPR蛋白結合的結構基礎,為進一步了解NPR受體蛋白在水楊酸
  • 基礎研究 | 鎖陽授粉結實的秘密被首次發現 我區科學家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期刊《Plant Biology》
    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貴林教授研究團隊歷經4年持續研究,揭開了一種藥用寄生植物鎖陽開花結實的秘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於9月1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Plant Biology》上。該科研成果在世界範圍內首次證實了鎖陽通過開花散發臭味吸引蒼蠅實現傳粉結實的相關機制。
  • 昆明理工大學胡覺教授團隊在材料類頂級期刊AFM上發表研究成果
    (內容來源於:有色金屬結構材料,關注查看更多詳情)12月27日,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胡覺教授團隊在材料類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Kinetic-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MoS2synergistic inte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