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來臨,全國多地氣溫攀升,乾燥少雨,春雷也開始打響,雷擊頻發,極易造成森林火災。
2020年3月30日四川涼山州西昌市突發森林大火,大火共計造成19名參與撲火的人員犧牲,過火面積超過2000公頃,起火原因經初步判斷為雷擊造成。無獨有偶,幾乎在一年前的同期,也就是2019年3月30日,涼山州木裡縣突發森林火災,大火共計造成30名參與撲火的人員犧牲,已確認起火原因為雷擊火災!
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是多麼渺小,雷電的發生我們尚且不能掌控,不確定因素太多,只有做好自身的預防工作,嚴防死守,才能儘可能的降低火災發生的機率,做到在火災初期就將火苗撲滅,將火災扼殺在搖籃中。
雷電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目前普遍能接受的理論是雨滴分離理論。
1、當空氣當中存在大量的潮溼水蒸汽,隨著地形和氣溫的變化,水蒸汽上升,水珠上升過程中,受氣壓的影響,會形成破裂。快速分離的水珠一部分會帶正電荷 ,一部分會帶負電荷。
2、隨著氣流持續上升,水珠不斷破裂分離,相同極性的電荷不斷聚集。
3、當相當多的正負電荷分別聚集,就會在分別帶正負電荷雲層之間形成電場。
4、當正負電荷雷雲之間的電場足夠大,大到足以破壞空氣的絕緣,則會形成放電。
因此,形成雷電,要有雷雲。雷雲的形成要有潮溼的空氣、要有使潮溼的空氣能夠上升並開始凝結為水珠的氣象或地形條件、氣流要能夠強烈持續上升。同時符合上述三個條件,則容易形成雷電放電條件。因此春季和夏季,溫度高,溼度大,水蒸氣大量上升,非常容易產生雷電,加上類似涼山這種地形地貌,森林植被豐富的原因,致使雷擊火災頻發。
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雷擊火災呢?
1、布局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
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是預防森林火災的基礎設施,它能第一時間檢測到起火點,將火災在燃燒初期就撲滅,防止火災擴散。前提是要保證視頻監控系統24小時開機運行,利用視頻監控可見光與熱成像雙重監測作用,全天候加強火情監測。
2、護林員加強巡護
森林防火不是兒戲,護林員的巡護工作一定要認真負責,確保巡護路徑檢查到位。瞭望員每日輪換上塔瞭望,確保瞭望塔始終有人值守。重點加強落雷區域和雷擊火易發區的巡護和瞭望監測,每半小時向指揮部報告一次瞭望情況,做到有火報火情,無火保平安。
3、對雷擊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將每日發布的落雷信息第一時間發送到基層防火一線,各單位按照落雷點坐標,派出預警巡護隊伍,有針對性加強落雷區域的武裝巡護,確保有火及時處置。
4、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防火
利用無人機對落雷區域進行反覆巡查,必要時可開展空中載人巡護,對落雷區域進行了全面排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5、撲火隊伍切換到戰時狀態,確保能隨時參與撲火
確保專業隊伍時刻處於臨戰狀態,森林防火坦克運兵車靠前布控在雷擊火易發區域,一旦發生雷擊火情,快速出擊,精準施救,確保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6、平時做好森林消防演練工作
平日裡,森林防火隊伍也不能放鬆警惕,要及時開展滅火演練工作,真實的模擬火災情況,鍛鍊森林消防員的應急處理能力,掌握當地地形,做到了如指掌,確保真正發生火災時能萬無一失,隊伍也能隨時參與作戰。
重慶海普20年森林防火從業經驗,擁有森林火災預防、決策、撲救等全方位軟硬體產品及一系列解決方案,產品完全自主研發,具備獨特優勢,森林防火解決方案選擇海普更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