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1 1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雷擊一直是飛機維護運行中比較常見的故障,無論在航線或定檢一旦發現雷擊勢必對飛機航班運營產生一系列的影響,下面對雷擊一些基礎知識進行介紹。
首先看看一個雷擊視頻⚡️
1.雷擊損傷的產生
雷電,是大氣層充放電產生的現象,當大氣層充電到足夠高電壓時,就會擊穿空氣絕緣體,發生放電,這就是雷電。飛機的雷擊則是飛機飛過充電的大氣層時,由於飛機是由導電材料製成的,導電的飛機結構就為放電提供了一個「短路」的路徑,成為放電路徑的一部分。因為放電路徑上的電壓高達一百萬伏特、電流達到三萬安培,如此強大的電流流過飛機時,在飛機結構上遺留下的損傷,稱為飛機的雷擊損傷。
通常飛機的雷擊是比較少見的,根據BOEING的統計結果,一架飛機平均每飛3000飛行小時被雷擊一次,每架飛機大約每300天被雷擊一次。
2.飛機常見雷擊損傷部位
遭受雷擊時,飛機至少有兩個雷擊點:一個進電口,一個放電口,在進行雷擊檢查程序時必須至少檢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損傷點,通常雷擊點在飛機的結構末端,比如:雷達罩、翼尖小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末端、凸出的天線外罩、發動機反推末端等,機身蒙皮也是經常雷擊的區域。
上圖是雷擊常見損傷的位置;下圖為手冊中按照飛機外表容易遭受雷擊的概率分的三個區域。
在這3個區域中按照材料種類來分的話還能分為金屬結構損傷跟複合材料損傷。
按照波音的統計:平均來說一架飛機每3000個飛行小時就會受到一次雷擊影響。飛短航線的飛機比起飛長航線飛機來說遭受雷擊更頻繁;起飛、降落時遭到雷擊的概率更高。遭受雷擊時一個放出雷擊的緊固件大概要承受100萬伏高壓或30000安的電流。
3.雷擊損傷的檢查
雷擊損傷的檢查,目的是在修理時,能夠準確確認損傷的範圍。雷擊的檢查程序參考AMM05章節。對於金屬結構,雷擊損傷的表現形式主要有:穿孔、小洞、燒蝕、表面塗層變色,如下圖:
4.雷擊後處理
當發現雷擊或機組報告飛機雷擊時,了解所發現雷擊損傷的表現形式、其所在的具體位置以及數量,將信息報告機務維修人員。
機務人員參照相關工卡對飛機進行檢查、測量和評估,並參考飛機SRM手冊判斷損傷是否在允許範圍內。
5.維修人員防雷知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航佳技術
●免責聲明●
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廣告
NEWARRIVAL
新品推薦
拼色雙面掛飾系列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航空知識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ID:hkzs1958
航知就知道你在看!❤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