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將進行「自殺任務」,以證明我們能夠阻止小行星撞地球

2020-10-23 木木西裡科技

80 年代末,一個可能毀滅人類文明的小行星與我們擦肩而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其後的官方報告顯示,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一旦真正發生,後果將無法挽回。30 年後的今天,人類手中終於有了應對的策略。


圖片來源:ED WHITMAN/NASA/JOHNS HOPKINS APL

美國馬裡蘭州,乾淨的實驗室裡散落著一堆白色立方體配件。這個還未建造完成的裝置,可能是我們對抗「小行星殺手」的最後希望。該裝置由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開發,目前,研究者們正在嘗試讓這個「方塊」與美國另一端的射電望遠鏡對話。


明年夏天,NASA 將派遣這個白色方塊執行史上第一個太空飛行器「自殺任務」。此次行動被稱作「雙小行星系統重定向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旨在驗證人類能否保護地球不遭受小行星的撞擊。在這次行動中,方塊將在離地球 7 百萬英裡(1120 萬千米)的地方撞擊一個衝向地球的小行星,在理想的情況下,這次撞擊將把小行星推離原運行軌道,從而證明人類具有保衛地球的能力。


保衛地球的太空飛行器

1987 年,地球曾經與一個直徑 0.5 英裡(約為 804 米)的小行星以不到 100 萬英裡(160 萬千米)的距離擦肩而過。當時在 NASA 工作的 Bevan French 表示,這個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其威力將與 2 萬個 100 萬噸級氫彈相當(百萬噸級指該氫彈的爆發威力與 100 萬噸 TNT 的爆發威力相當)。這次事件過後,國會要求 NASA 調查宇宙中遊蕩的小行星能夠對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多大程度的威脅。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儘管地球被規模較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的機率並不高,但撞擊事件一旦發生,將對地球產生不可挽回的影響。」


圖片來源:Pixabay

時至今日,天文學家已經在太陽系中觀測到超過 1.6 萬個直徑範圍在 140-1000 米之間的小行星。如果處在這個範圍區間內的任意一個小行星撞擊地球,都將帶來人類文明的消亡和大規模的物種滅絕。科學家們認為,儘管情況並不樂觀,但人類憑藉自身的力量或許還能獲得一線生機——如果能夠及時偵查出可能毀滅地球的殺手小行星,我們就能夠提前發射「自殺」太空飛行器,通過撞擊小行星的方式改變它的運行軌道


這個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情節的策略或許是可行的,但我們需要一個測試來驗證它的成效。DART 的項目設計師 Justin Atchison 表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可以擊中一顆小行星。但在理論與實際之間,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走完這段路, 我們需要給 DART 尋找一個合適的測試對象。

刺殺小行星

在設計 DART 的前身 Don Quijote 時,這項小行星刺殺任務本需要兩架太空飛行器合作完成:一個負責撞擊,而另外一個負責觀測。這個方案最終因為成本過於高昂而被歐洲太空總署(ESA)否決,其後,項目被擱置了近十年。


奇蹟的發生往往只需要一個頓悟時刻。如今的 DART 項目的首席負責人之一 Andy Cheng 在晨起鍛鍊的時候靈光一現:假如撞擊的對象是雙小行星系統,我們就可以通過觀測相對位置來計算被撞小行星的軌道偏離程度。這意味著我們能夠用地面望遠鏡取代負責觀測的太空飛行器,從而大大降低任務的運行成本。


方法確定了,想找到一個趁手的練習對象卻沒有那麼簡單。首先,宇宙中遊蕩的雙小行星系統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多,處在地球可觀測範圍內的系統就更少了。此外,我們的目標還需要滿足一個要求:要想讓太空飛行器明顯改變小行星運行軌道,這個系統的規模要足夠小。通過上述條件的篩選,Andy Cheng 的團隊最終選定迪迪莫斯(Didymos)雙小行星系統中的衛星迪莫弗斯(Dimorphos),並在 2011 年向 NASA 提交了計劃。


迪迪莫斯系統模擬圖像。圖片來源:Naidu et al., AIDA Workshop, 2016

迪迪莫斯(Didymos)系統由直徑不到 1 千米的小行星迪迪莫斯及其直徑 160 米的衛星迪莫弗斯(Dimorphos)組成。根據過去的觀測結果,我們還知道迪莫弗斯以每圈 12 個小時的速度繞迪迪莫斯運轉。這就是我們對於刺殺目標所掌握的全部信息了。「我們根本不知道迪莫弗斯長什麼樣,」 DART 的首席設計工程師 Elena Adams 表示,「我們只見過迪迪莫斯。」

駛向未知的星系

該怎麼撞擊一個你見都沒見過的小行星呢?要知道,小行星的形狀、構成成分等重要信息對我們能否成功完成任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舉個例子,狗骨頭形狀小行星的「刺殺」難度要比球形的高得多——太空飛行器很難碰上它,更別說擊中小行星的中心了。不過,現代科學給了我們「盲人摸象」的底氣。DART 上裝置了決策系統,能在看見迪迪莫斯時自行判斷撞擊方向。


這個決策系統由相機 Draco 和智能導航系統 Smart Nav 組成。在飛向目標約莫一年的旅途中, DART 太空飛行器在大半的時間裡都只能模糊地看見迪迪莫斯系統。直到碰撞開始的前一個小時,我們才有機會一睹目標迪莫弗斯的真容。在這一個小時中,地面上的科學家將不再做出調整措施,DART 只能依靠自己的「大腦」做決定。因此,它的視力必須清晰,導航必須精確。搭載相機 Draco 不僅必須需要達到極高的精準度,還需對太空的低溫有極高的耐受度。常用的光學器件對於低溫極其敏感,因此研究人員們研製出了能抵抗低溫帶來扭曲效應的新材料。此外,在發射前,研究人員還需要通過無數次的模擬,幫助 DART 在「看見」迪莫弗斯時快速地做出決策。


圖片來源:ED WHITMAN/NASA/JOHNS HOPKINS APL

DART 項目中的技術革新還不止於此。這個太空飛行器還將首次測試兩種裝置在太空飛行中的表現——與太陽能電池結合的太陽能帆板系統,及以氙氣作為推進劑的離子噴射發動機(NEXT-C)。


DART 預計 2021 年 7 月發射,該太空飛行器將在 SpaceX 獵鷹 9 號運載火箭的助推下以駛過太陽系。經過一年左右的飛行,它將抵達目標迪迪莫斯系統,以大約 6.6 km/s 的速度撞擊迪莫弗斯。新冠疫情幾乎沒有對 DART 項目進度造成影響,這除了團隊間的高效配合外,還來自於團隊的信念。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危機就如同流行疾病的危機一樣抽象,在它真正發生之前,所有人都認為這不過是一個科幻故事。「不管是 Covid-19,還是任何其他的災難,無論世界將要發生什麼,我們都不會停下。」 Adams 說道。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點擊文末了解更多,領取百萬豪禮!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階段建設、NASA明年進行「自殺任務」
    情況並不嚴重,但我們決定終止發射,對火箭進行整體檢查,以防萬一。」「自殺任務」,以證明能夠阻止下一次小行星撞地球>史上第一個太空飛行器「自殺任務」。此次行動被稱作「雙小行星系統重定向測試」,白色方塊將在離地球1120 萬千米的地方撞擊一個衝向地球的小行星
  • 小行星要撞地球了?別慌,看看NASA是如何應對的
    #宇宙生活指南#經常上網的小夥伴們肯定對「小行星要撞地球了」的新聞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時不時就能看到一次,總會讓人覺得「地球是不是要完蛋了?」別擔心,這幾乎百分之百都是因為媒體的不專業導致的盲目誇張,並不懂得小行星的初步軌道計算結果還不能當真。
  • 小行星如果撞地球怎麼辦?NASA:我們能解決!怎麼解決?靠譜嗎?
    引語:小行星撞地球,可以說是非常恐怖的,恐怖到什麼程度?我想,我們除了在歐美的科幻大片裡能看到那種天崩地裂、生物滅絕的慘相外。真正的現實,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親身感受過。為此,NASA已經開始了對它的研究,而且已經有了化解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行性對策,如果可行將是人類避免天災的福音。
  • 來自小行星的撞擊威脅越來越多,如果發生撞擊我們能夠阻止嗎
    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能「對地球產生撞擊威脅」的小行星被發現。原來,我們的地球一直存在被地球撞擊的可能,那麼當撞擊確定要發生的時候,我們人類現有的科技能力能夠阻止撞擊的發生嗎?2013年2月15,一道強光划過俄羅斯的天空,車里雅賓斯克州一聲巨響,一顆天外隕石墜落地面。
  • 小行星阿波菲斯2036年不會撞地球 沒什麼世界末日
    自從1998年的大片《天地大衝撞》上映以來,小行星撞地球引發世界末日的文藝作品眾多。某某某小行星啥啥啥時間要撞地球這類的消息就沒完沒了,99942號小行星阿波菲斯(99942 Apophis)就是經常被提及的一個。其實早在半年前的2017年7月,我們就闢過謠:《》,然而時隔半年,謠言又來了。
  •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是真的嗎?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有多大?
    阿波菲斯若真的與地球發生撞擊,那麼其將釋放約6400萬億千焦能量,威力相當於當量為15.3億噸TNT炸藥爆炸。」的研究任務,為的只是希望在它接近地球時能夠降低或者排除跟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小行星貝努除了阿波菲斯外還有哪些小行星有可能撞擊地球呢?我們來細數一下。
  • NASA宣布未來這十四顆小行星或撞向地球?中科院:不怕,有我
    在降落地球的過程中,絕大部分都會被大氣層燃燒殆盡。這也是全球幾乎沒有因「流星雨」所造成嚴重傷亡的原因。而小行星在體積上則要巨大的多,一旦被地球引力系統捕獲甚至降落地球表面,大氣層將不足以在小行星降落到地表之前將隕石體燃燒完,因此小行星的碰撞將會形成巨大的破壞力。
  • 人類將不懼小行星,NASA啟用飛船攔截項目,但會引發其它問題
    這是一項主動改變小行星運行軌跡的項目,主要通過發射飛船然後控制它的飛行方向對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進行攔截。該方法屬於「自殺式防禦」,意味著它永遠都不可能返回地球。而且NASA的科學家通過對其軌跡進行模擬發現,它未來撞上地球的概率超過50%,因此必須在它到來之前就採取防禦措施,DART項目是第一個針對該小行星系統的防禦項目。 DART項目將如何發揮作用?據了解,DART項目將研發一架重量達到半噸的飛船,將它送上太空後它將以每小時1.5萬英裡的速度衝向狄金默斯小行星。
  • NASA排除危險小行星2032年撞地球可能性
    上周末克裡米亞天文臺發現編號為2013 TV135的這顆巨大的小行星。這個國際科學社團已經把該星評定為有史以來最危險的兩顆小行星之一。然而美國宇航局表示,2013 TV135撞上地球的可能性僅為六萬三千分之一,也就是說,天文學家99.9984%的確信它將會錯過地球軌道。
  • 強大的離子推進器將執行NASA的DART任務
    未來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脅目前還處於次要地位,但它仍然存在。儘管目前看來小行星撞擊似乎是短暫的,但它是一種真正的威脅,而且與冠狀病毒不同,它具有終結人類的潛力。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歐空局(ESA)等機構仍在制定計劃,以保護我們免受這種威脅。
  • 小行星撞地球?我們要開始流浪地球了嗎?
    地球周圍有著大量的近地小行星,中等體積的數量可以超過2萬個,實際上幾乎每年都有小行星飛掠地球,科學家也會提出估算出其和地球相撞的可能性。這證明人類的觀測技術提高了,這種情況也許是地球誕生46億年之久的常態,只是以前我們沒有發覺而已。
  • 48年後這顆小行星有機率撞上地球,我們怎麼辦
    6600萬年前,正是一顆直徑達到10公裡的小行星撞上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將統治地球達1.65億年的恐龍徹底滅絕。就算是一顆比當時的小行星或者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都要小得多的隕石,也同樣有可能給地球生物帶來致命的打擊。
  • 今天又一顆小行星飛過地球!地球:想撞我並不容易
    當一顆近地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40米,軌道與地球軌道之間距離小於750萬千米,就會成為潛在威脅小行星,需要給予關注。地球上目前已被發現的撞擊坑有180多個,這些都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時留下的「罪證」。一些記錄在案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也在提醒著我們這些天外來客的巨大威力。例如,發生在俄羅斯的隕石墜落事件。
  • NASA擬讓飛船攔截小行星
    DART任務將首次展示動力學撞擊技術——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最終阻止其撞擊地球。該項目被認為會對人類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半噸重的飛船,以每小時近15000英裡的速度撞入一塊太空巖石,能阻止它撞擊地球嗎?
  • 小行星撞地球時,你該怎麼辦?
    如果小行星有汽車那麼大,那麼我們可能不需要過於擔心。這樣一個相對較小的小行星在到達地球時會被地球大氣層焚毀,並將產生一顆華麗的流星。事實上,美國宇航局只跟蹤直徑大於1公裡(0.6英裡)的小行星。最新的小行星統計數據來自美國宇航局基於太空的WISE任務,該任務在紅外波段對整個宇宙進行了調查。
  • 小行星不撞地球了!要真撞了後果多嚴重?
    此前,曾有消息稱,一顆小行星可能會在今年9月9日撞擊地球,不過,這種可能性最終被排除了。17日,「小行星9月不會撞地球」登上微博熱搜,再次引發人們的熱烈討論:我們常說的「小行星」是什麼?它與地球相撞又會引發哪些後果呢?
  • 網傳小行星9月撞地球,NASA則這樣說……
    傳聞9月將有小行星撞地球,NASA則駁斥有網絡傳言一顆小行星將在9月撞地球,若傳聞屬實,大半個美洲將被摧毀重創地球,部分美洲民眾因此感到恐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則駁斥這個說法。傳聞有小行星將於9月15日至28日間撞擊美洲地區,謠言造成人心惶惶。NASA轄下的火箭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則駁斥這個說法,JPL近地天體辦公室主管喬達斯(Paul Chodas)說,「這個說法沒有一點科學依據,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有任何小行星或者其他天體會在那段時間撞上地球。」
  • NASA將用飛船攔外星物體,啟用「自殺式防禦」
    據報導,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一項最近的太空計劃,NASA將這項計劃取名為「DART任務」,準備在未來發射一艘飛船,通過它來改變近地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從而阻止其撞上地球。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小行星JF1或將於2022年撞地球(雙語)
    來自歐洲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和宇宙飛船工程師正在進行一項使小行星「轉向」的任務,並「證明這項技術是一種可行的行星防禦方法」。   這項任務被稱為小行星撞擊偏轉評估(AIDA),它將試圖使預先選定的雙小行星系統Didymos中的小衛星轉向。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mission, a spacecraft will deliberately crash into the space rock.
  • NASA最新預測,小行星48年後或撞上地球,其摧毀力前所未有
    雖然地球現在處於太陽系內比較穩定的環境中,但是太陽系外還存在許多能夠威脅地球安全的因素,小行星就是其中一種典型的因素。地球在歷史上遭遇過多次小行星撞擊事件,每一次撞擊都給地球留下了「傷疤」,嚴重的話還引起全球物種滅絕事件,因此人類不得不關注太空中小行星的飛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