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不懼小行星,NASA啟用飛船攔截項目,但會引發其它問題

2020-11-02 宇宙科學人

宇宙經過138億年左右的演化,如今已經基本趨於穩定,但是外太空還是存在許多不穩定的星球,它們受到大質量天體的引力攝動後在宇宙中橫衝直撞,給其他星球造成威脅,比如小行星。太陽系內任何一顆行星和衛星都遭受過小行星的撞擊,地球也是如此。在過去,小行星撞擊曾導致幾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發生,因此如今人類想方設法去阻止悲劇再次發生。



根據報導,近期美國宇航局官網發布公告,表示已經開始部署名為「DART」項目,並且預計在明年7月份發射一艘飛船。什麼是DART項目?這是一項主動改變小行星運行軌跡的項目,主要通過發射飛船然後控制它的飛行方向對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進行攔截。該方法屬於「自殺式防禦」,意味著它永遠都不可能返回地球。



近地小行星將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威脅?

由於太陽具有太陽系內最強大的引力,因此許多太陽系邊緣、小行星帶裡的小行星受到它的引力吸引後會朝著太陽的方向運動,一旦這樣的小行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進入一定的範圍,就會被定義為近地小行星。有些近地小行星只是和地球擦身而過,而有些近地小行星則有可能正面撞擊地球,還有些近地小行星會撞擊位於地球軌道上的人造衛星、望遠鏡等設備。



如果撞擊地球的小行星規模比較小,那它可能在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就燃燒殆盡。規模再大一點的小行星會對地面的建築、生命造成威脅,而此次DART項目的主要攔截目標是一顆名為狄金默斯的近地小行星。根據NASA公布的數據來看,這是一個由大小兩顆小行星組成的系統,大的一顆直徑達到780米,小的那一顆直徑達到160米。



如果兩者一同撞擊地球,很大可能會對地面造成威脅。而且NASA的科學家通過對其軌跡進行模擬發現,它未來撞上地球的概率超過50%,因此必須在它到來之前就採取防禦措施,DART項目是第一個針對該小行星系統的防禦項目。

DART項目將如何發揮作用?

據了解,DART項目將研發一架重量達到半噸的飛船,將它送上太空後它將以每小時1.5萬英裡的速度衝向狄金默斯小行星。那麼該飛船如何定位狄金默斯呢?按照設計,這艘飛船的核心技術就在於研發小行星軌跡追蹤器,如果這項裝置最終能夠被研發出來,那麼將大大提高了該項目的成功率。



為了保證DART項目的順利推進,NASA幾個主要的實驗室都有人員參與其中,比如噴氣推進實驗室和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如果整個過程順利推進的話,那麼負責攔截任務的飛船將會在明年7月搭乘SPACE X公司的獵鷹九號火箭飛向太空,然後預計在2020年的9月對小行星進行攔截。

此舉雖然可能替地球解除危機,但同樣造成其它問題

NASA發出DART項目的消息後,網絡上引起了一片熱議,相當多人都認為人類終於有能力對抗外來天體了,並為此感到自豪。一直以來,地球、月球、火星等星球都只能默默「接受」小行星的撞擊,而如今人類開始嘗試主動去攔截小行星,這對地球的安全來說十分關鍵。哪怕飛船無法完全將小行星撞碎,它也能夠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跡,哪怕是一釐米。



但如果仔細思考這種行為的影響,我們會發現它雖然可能拯救了地球,但也會產生大量的太空垃圾。人類目前還無法研發出能夠攔截小行星而不被摧毀的飛行器,DART項目裡的飛船一旦發射之後就是有去無回。如果它最終撞上了小行星,那散落的碎片將永久地遺留在外太空中。

如今地球附近空間的垃圾問題已經越來越明顯了,如果這個問題還不足以引起重視的話,那對人類未來的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資料來源

澎湃網 10月16日 《NASA擬讓飛船改變軌道攔截小行星,拯救地球》

相關焦點

  • NASA擬讓飛船攔截小行星
    DART任務將首次展示動力學撞擊技術——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最終阻止其撞擊地球。該項目被認為會對人類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半噸重的飛船,以每小時近15000英裡的速度撞入一塊太空巖石,能阻止它撞擊地球嗎?
  • 行星防禦 NASA擬讓飛船攔截小行星
    10月16日訊,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網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消息稱,NASA已經開始部署其名為DART的任務,預計將於2021年7月發射。DART任務將首次展示動力學撞擊技術——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最終阻止其撞擊地球。該項目被認為會對人類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
  • NASA擬讓飛船改變軌道攔截小行星,拯救地球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網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消息稱,NASA已經開始部署其名為DART的任務,預計將於2021年7月發射。DART任務將首次展示動力學撞擊技術——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最終阻止其撞擊地球。該項目被認為會對人類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澎湃)
  • 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上成功著陸
    構想中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收集樣本Credit: 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飛船史上首次成功地在一顆名為「Bennu」的小行星上短暫著陸,並採集了其表面的一些巖石和灰塵
  • NASA將用飛船攔外星物體,啟用「自殺式防禦」
    伴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也希望可以找到一種辦法,在太空中就將近地小行星給消滅掉,提前做好地球防禦計劃,NASA這次提出的「DART任務」,便是其中之一。如何用飛船去攔截小行星簡單來說,「DART任務」就是用一艘種類大約有半噸重的飛船,在將它發射進入太空中之後,它會向著一顆近地小行星展開撞擊,向著目標前進的飛行速度,大約為1.5萬英裡/小時,最終通過相撞,來讓近地小行星受到撞擊後,改變自己的飛行軌道,從而讓地球可以避免被它撞擊的風險。
  • 美國飛船在小行星上發現「外星物質」,呈銀白色,或來自其它星球
    OSIRIS-REx號,由美國宇航局(NASA)斥資1.835億美元打造,不包括火箭發射費用,這是美國宇航局首次開展小行星研究和取樣返回任務,OSIRIS-REx號飛船旨在先對近地小行星本努進行為期2年仔細探測,然後收集60克小行星樣品,最後將珍貴樣品帶回地球,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這些樣品來了解太陽系起源。
  • 提前8年發現小行星將撞擊地球,只有一個辦法能夠拯救人類
    如果明天科學家突然發現一顆小行星已經進入撞擊地球的軌道,我們該怎麼辦?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因為它會關係到人類的生死存亡。這次擦邊將會對其軌道產生一個微弱的影響,當其2036年再度回歸地球的時候,將有不低於1/5000的概率撞擊地球(也有研究顯示已經排除撞擊地球的可能)。如果其擊中地球,將產生約11萬枚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能量,若掉落到海洋,將引發遠超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的毀滅性海嘯。
  • 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應該怎麼辦?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如果小行星是靜止的,那麼用核彈撞擊還有一些作用,但是如果小行星是運動的,在高速運動的狀態下,會產生巨大的能量,而飛彈在這股力量面前可能並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因此想要粉碎小行星是非常困難的,科學家研究表示,飛彈攔截小行星這個方案,成功率是很低的,所以科學家提出了另外兩種方案,一種就是給小行星施加外力,讓它偏離原來的軌道,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利用飛船撞擊,而且這個飛船還是一個非常堅固的
  • 讓飛船幹飛彈的活?美宇航局要造飛船撞小行星,開展首次行星防禦
    」任務,它是以動力撞擊摧毀太空物體或者改變其軌道的技術,美國宇航局打算讓一艘飛船以撞擊的方式攔截一顆近地小行星,強力迫使小行星改變軌道,避免它撞擊到地球上,這就相當於攔截飛彈打下了彈道飛彈,該飛船做的實為攔截飛彈的活兒。
  • 提前8年預警小行星撞擊,核彈轟炸不可行,拯救人類只有一個辦法
    如果明天科學家突然發現一顆小行星已經進入撞擊地球的軌道,我們該怎麼辦?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因為它會關係到人類的生死存亡。為了驗證人類目前的能力是否能夠做到攔截小行星的撞擊,NASA在2019年進行了一場模擬演練,演練內容是假設人類在2019年5月發現一枚小行星已經進入對地球的撞擊軌道,並預計在2027年4月撞擊地球。在剩餘的8年時間裡我們要做些什麼?
  • 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有能力攔截嗎?科學家的回答讓人害怕
    其實想要知道如何應對小行星撞擊,首先要知道各個體積的小行星會對人類造成多大的傷害,或者說會造成什麼後果,之前早有科學家曾對不同直徑的小行星會造成什麼後果進行過分析,下面就先來看看。直徑2~3公裡:假如一個直徑在2~3公裡的小行星撞到地球,那麼在撞擊的瞬間地球的天將會變黑,我們將經歷長達10年和「核冬天」類似的環境,此時地球上90%的物種將會滅絕。
  • 俄「隕石雨」引發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傳言
    天文專家介紹說,有可能作為太空「殺手」威脅地球和人類的不僅有近地小行星,還有近地彗星。在天文學中,常把近地小行星與近地彗星統稱為近地小天體。儘管這顆小行星2029年撞上地球的危險已被排除,但在2036年仍然存在著與地球發生碰撞的可能性。能否攔截隕星?俄專家稱目前不可能據新華社電 隕石墜落俄羅斯事件發生後,俄羅斯專家分析認為現階段跟蹤、攔截隕星實屬「不可能」。
  • 馬斯克稱火星不承認地球法律;人類探測器與小行星第一次親密接觸
    事實上,SpaceX早已將這一條例寫在Starlink的客戶服務指南中,只是最近被有人公布在社交媒體上而引起熱議。上周火星人馬斯克在參加火星協會年會上表示,未來火星將會自給自足,而不會依賴於地球。「儘管我不希望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出現,但也許我們在世界大戰之前,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我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馬斯克表示。SpaceX 打算2050年前能將100萬人送到火星。
  • 人類難以防禦隕星:核彈攔截只是理論可行
    雷達做為主要觀測手段不靠譜人類對近地小行星主要依靠巡天光學望遠鏡探測發現,加上雷達探測方式作為補充。雖然人類使用雷達獲得了更精確的小行星軌道,甚至對小行星進行了雷達成像,但雷達並不適合用於發現小行星等近地天體。
  • 國際航天局將用一艘宇宙飛船撞擊一顆小行星
    時機已經成熟,我們準備用一艘宇宙飛船去撞擊一顆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叫做迪蒂莫斯-B,是迪蒂莫斯雙星系統中較小的一顆。該太空飛行器是美國航天航空局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 「需要解答的關鍵問題是,我們現有的技術和模型真的能發揮作用嗎?正如開車前需要買份保險,行星撞擊及偏轉項目(AIDA)便是地球的保單。」
  • 為什麼地球沒有和其它星體發生撞擊?事實上撞擊每天都在發生
    當我們走出地球之後,才知道宇宙的浩瀚,同時也知道宇宙中的天體多到無法估計,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宇宙星體如此之多,那為什麼地球沒有和它們發生撞擊呢?事實上,地球和其它星體的撞擊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只不過是我們不知道而已。銀河系的直徑達10萬光年,光恆星就有數千億顆,而行星的數量則超過了萬億,那其它類的小天體那就更是多到無法估計。
  • 一顆小行星差點撞上地球,然而人類只提前1天才發現?
    同時地球也真被和「2019OK」差不多大的小行星砸過,1908年,一顆直徑在50米左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亞通古斯河附近發生爆炸,將2000平方公裡的森林夷為平地。不難想像,「2019OK」就像一塊橡皮,可以在地球上抹去一座城市,科學家也將這類小行星送了一個外號,「城市殺手」。
  • NASA在小行星旁發現一個圓柱形衛星,可能是偽裝的外星飛船?
    前不久一顆名為2004 BL86的小行星剛從地球附近飛過,這顆特殊的小行星是NASA於2015年在太陽系發現的流浪天體,有趣的是在這個小行星的直徑只有325米卻有一顆約70米長的小衛星,這個小衛星的出現也激起了關於2004 BL86是否有足夠的引力鎖定的爭論,事實上2004 BL86小行星也是目前在宇宙中發現擁有衛星的最小天體,只是更多人認為衛星的真實身份應該是一艘偽裝的外星飛船
  • 2036年毀神星或撞擊地球,核彈轟炸不可行,拯救人類只有一個辦法
    如果明天科學家突然發現一顆小行星已經進入撞擊地球的軌道,我們該怎麼辦?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因為它會關係到人類的生死存亡。這次擦邊將會對其軌道產生一個微弱的影響,當其2036年再度回歸地球的時候,將有不低於1/5000的概率撞擊地球(也有研究顯示已經排除撞擊地球的可能)。如果其擊中地球,將產生約11萬枚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能量,若掉落到海洋,將引發遠超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的毀滅性海嘯。
  • nasa現在接受了讓阿提米斯登陸者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建議
    但該機構表示,在今年夏天發布了早期的招標草案後,許多潛在的行業合作夥伴已經有機會看到了nasa的要求。換句話說,根據nasa的說法,如果感興趣的商業公司已經完成了他們的Artemis作業,他們應該已經準備好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在華盛頓總部的人類月球探測項目主任Marshall Smith說:「為了最好地加速我們重返月球並為火星做準備,我們與業界合作,提出了簡化採購流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