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星防禦!NASA擬讓飛船攔截小行星
DART任務將首次展示動力學撞擊技術——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最終阻止其撞擊地球。該項目被認為會對人類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半噸重的飛船,以每小時近15000英裡的速度撞入一塊太空巖石,能阻止它撞擊地球嗎?
-
NASA擬讓飛船改變軌道攔截小行星,拯救地球
DART任務將首次展示動力學撞擊技術——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最終阻止其撞擊地球。該項目被認為會對人類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澎湃)
-
讓飛船幹飛彈的活?美宇航局要造飛船撞小行星,開展首次行星防禦
」任務,它是以動力撞擊摧毀太空物體或者改變其軌道的技術,美國宇航局打算讓一艘飛船以撞擊的方式攔截一顆近地小行星,強力迫使小行星改變軌道,避免它撞擊到地球上,這就相當於攔截飛彈打下了彈道飛彈,該飛船做的實為攔截飛彈的活兒。
-
人類將不懼小行星,NASA啟用飛船攔截項目,但會引發其它問題
宇宙經過138億年左右的演化,如今已經基本趨於穩定,但是外太空還是存在許多不穩定的星球,它們受到大質量天體的引力攝動後在宇宙中橫衝直撞,給其他星球造成威脅,比如小行星。太陽系內任何一顆行星和衛星都遭受過小行星的撞擊,地球也是如此。在過去,小行星撞擊曾導致幾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發生,因此如今人類想方設法去阻止悲劇再次發生。
-
防禦計劃開啟!NASA將用飛船攔外星物體,啟用「自殺式防禦」
在太陽系之中,除了太陽、八大行星、衛星等天體之外,還有著數以萬計的小天體,它們就是小行星。無論是體積還是質量,小行星都比行星要小很多,它們主要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之中,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太陽系中發現了上百萬顆的小行星,而在科學家們的預估中,太陽系中的小行星數量,甚至會達到數百萬。小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
-
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上成功著陸
構想中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收集樣本Credit: 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飛船史上首次成功地在一顆名為「Bennu」的小行星上短暫著陸,並採集了其表面的一些巖石和灰塵
-
人類難以防禦隕星:核彈攔截只是理論可行
在俄羅斯的隕石災難前,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2012 DA14小行星身上,也開始討論近地小行星探測和防禦的話題,不過這僅僅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大眾心理上並沒有真的重視這一威脅。如果說2012 DA14小行星只是給我們帶來近地小行星威脅的話題讓人津津樂道,那麼墜落在俄羅斯的巨型隕石就不得不迫使我們仰望星空之後腳踏實地,認真思考人類防禦近地小行星的問題。
-
人類首個行星防禦措施!NASA決定建造新型太空望遠鏡探測近地小行星
NASA希望建造一臺可以用紅外線探測天空的太空望遠鏡,因為對於識別和跟蹤地球附近小行星的計劃來說,這是一項非常緊急的進展。檢測地球附近小行星這項活動是行星防禦的基石,所以NASA的科學任務理事會在預算中為行星防禦專門創建了一個款項,NASA在9月23日宣布,當前財政年對該款項撥款1.5億美元。
-
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防禦系統,有一個可怕的軍事功能
眾所周知,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超過1公裡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造成了恐龍的滅絕。如今,小行星毀滅地球生物的威脅依然存在。為了應對這一威脅,美國宇航局建立了小行星防禦系統。目前,該系統還處於只能「偵察」的初級階段。
-
如何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科學家有4個努力方向,包括主動防禦
模擬演示,開會討論策略近日,NASA和其他國際科學組織將參加2019年行星防禦會議(2019 Planetary Defense Conference),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將演示小行星和彗星在撞擊地球軌道上的模擬事件,幫助人們了解假如一顆太空巖石直接撞擊地球會發生什麼。
-
兩顆行星飛向地球,美國太空軍聯手NASA,準備大幹一場
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發出警告,將有兩顆行星擦過地球。6月29日NASA正式與美國太空軍籤署協議,雙方將共同開展行星防禦計劃。參與行星防衛系統構建的部隊和團體將共同尋找並跟蹤近地天體,以應對任何潛在的撞擊威脅。但目前並沒有透露將使用什麼方法對可能撞擊地球的行星進行攔截。
-
小行星要撞地球了?別慌,看看NASA是如何應對的
圖源:[2]這顆小行星近日點在地球軌道以內(0.7 AU),遠日點在火星軌道以外(2.1 AU),是典型的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也是對地球可能有威脅的一類小行星。來源:NASA/JPL-Caltech [4]2016年,為了配合NASA華盛頓總部建立的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Planetary Defense Coordination Office,簡稱PDCO),近地天體觀測項目辦公室更名為近地小天體研究中心
-
小行星又來了?時速超4萬公裡,將在美國大選前一天離地球最近
想防禦小行星,第一步就是要能夠發現小行星,事實上我們確實已經能夠監測到很多小行星的存在。因為小行星的數量非常多,碰撞地球的概率雖然非常低,但是靠近的次數多了,就可能會出現意外,在6500萬年前就曾經出現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情況。所以,如何防禦小行星,是科學家們研究的方向之一。
-
小行星又來了?時速超4萬公裡,將在美國大選前一天離地球最近
雖然我們沒看到過小行星碰撞地球的場景,但是從一些研究中我們還是可以知道小行星碰撞帶來的破壞力比較大。目前主流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可能是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碰撞地球導致的,所以為了避免我們人類再次遭遇類似的威脅,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如何防禦小行星,這些年來,我們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展。想防禦小行星,第一步就是要能夠發現小行星,事實上我們確實已經能夠監測到很多小行星的存在。
-
NASA:小行星撞地球不是電影,應準備防禦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表示,小行星撞地球並非科幻電影的情節,而是在我們這一生中可能遭遇的事情,人們應該做好防禦準備。NASA局長日前表示,小行星撞地球是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人們應該做好防禦準備。圖為小行星撞地球的示意圖。布萊登斯坦於4月29日出席國際宇航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所舉辦的行星防禦會議(Planetary Defense Conference)上做了上述表示。
-
36年後一顆小行星或撞上地球,能用飛彈攔截嗎?
據美國的天文學家觀測,地球在36年後,可能會遭遇一場巨大的災難,一個名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正向著地球襲來,如果正面和地球發生碰撞,其造成的傷害能夠對地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造成1.53萬億噸TNT炸藥的威力。
-
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應該怎麼辦?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科學家給出了猜想引言:宇宙中有很多天體,除了恆星,行星之外還有其他的天體,比如說黑洞,脈衝星,中子星,小行星等等,其中太陽系中的小行星是非常多的,而且火星和木星中間就有一個小行星地帶,裡面有數不盡的小行星,小行星對於行星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小行星非常不穩定,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脫離軌道,地球曾經在6500萬年前被一顆小行星撞擊,到底地球上百分之90的生物都滅絕了
-
國際航天局將用一艘宇宙飛船撞擊一顆小行星
時機已經成熟,我們準備用一艘宇宙飛船去撞擊一顆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叫做迪蒂莫斯-B,是迪蒂莫斯雙星系統中較小的一顆。該太空飛行器是美國航天航空局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主導這個撞擊過程的是重力,而不是構成小行星的物質本身的強度。」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行星科學家派屈克·米歇爾解釋道。
-
聯手行星防禦是假,太空圈地是真!美國佔領太空與月球的野心暴露
>美國宇航局最新消息,9月22日,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和美國太空部隊太空作戰負責人約翰·雷蒙德將軍宣布: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太空軍之間達成了諒解備忘錄,這兩個美國政府部門將聯手進行行星防禦所謂的行星防禦其實是美國宇航局的一個部門,主要任務是防禦小行星撞擊,如果要執行小行星防禦,那麼就需要武器。
-
NASA宇宙飛船欲「蜻蜓點水」採集小行星樣本
中心為飛船降落位置。2020年10月20日嘗試降落到這顆古老小行星的表面,並在地形惡劣的危險環境中抓取碎石作為研究樣本。由於小行星地貌條件過於惡劣,工程師們匆忙地重新確定了目標降落地——「南丁格爾」隕石坑,其中巖石細顆粒存量相對豐富。當脫離高半英裡(0.75千米)的貝努運行軌道後,該太空飛行器將花費4小時逐漸降落,直到懸浮在小行星的表面上方。隨後,它會將11英尺(3.4米)長的採樣臂伸向貝努,完成接觸,噴出加壓氮氣並吸走被攪動的泥土和礫石,這一接觸過程將持續5到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