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個行星防禦措施!NASA決定建造新型太空望遠鏡探測近地小行星

2020-12-08 前瞻網

(圖片:NASA/JPL-Caltech)

在尋找潛在危險小行星的戰鬥中,地球很快就會失去一個關鍵的武器,好在美國宇航局已經決定資助定製一個替代的工具。

NASA希望建造一臺可以用紅外線探測天空的太空望遠鏡,因為對於識別和跟蹤地球附近小行星的計劃來說,這是一項非常緊急的進展。檢測地球附近小行星這項活動是行星防禦的基石,所以NASA的科學任務理事會在預算中為行星防禦專門創建了一個款項,NASA在9月23日宣布,當前財政年對該款項撥款1.5億美元。

科學任務理事會副署長Thomas Zurbuchen在日前於華盛頓舉行的行星科學諮詢委員會會議上說,這一預算項目旨在提高行星防禦的靈活性和響應能力。他說:「我們的目標不是一勞永逸,而是在異常發生的時候做出正確的事情。」

Zurbuchen說,就目前而言,正確的事情就是建造一個能夠探測和跟蹤近地天體的新太空望遠鏡,這個項目將會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指導下進行。他還說,新儀器最早可能會在2025年發射升空,但他強調,2025年不是一個官方的目標日期,發射時間將取決於該項目獲得多少資金。

這項新計劃主要基於一個名為NEOCam的項目,這個項目是一個行星防禦界多年來一直在討論的任務概念。此前,NEOCam曾經被正式提議作為一項科學任務,但最終並沒有被選中為撥款對象,Zurbuchen日前稱當時這個決定是「我在工作中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

當NEOCam計劃第一次被討論的時候,它被當作是一項科學計劃,人們並沒有用行星防禦的角度去看待它。雖然科學角度和行星防禦角度雙方都對小行星感興趣,但它們需要的是不同類型的信息。科學家們想要的是一個統計樣本:他們不需要看到每一顆小行星,他們只是想更好地了解小行星的整體情況。

但行星防禦專家和科學家不一樣:行星防禦專家需要看到每一個感知到的天體,並且知道它們的準確位置和去向。在理想情況下,科學家們還應該知道每一個天體的大小和結構,因為如果一顆小行星確實會對地球造成威脅的話,這些因素將會決定天體撞擊的威力。

幸好,Zurbuchen日前表示,新的預算系統解決了這一個難題,行星防禦再也不會受到科學框架的限制了。他還證實,新的NASA望遠鏡將儘可能地按照NEOCam項目進行。

NEOCam項目本身源於NEOWISE項目,NEOWISE項目是前天體物理學任務「廣域紅外勘測探測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的後續任務,在2013年,該望遠鏡將其觀察焦點轉向小行星,並更名為NEOWISE,自那以後,該望遠鏡已經發現了數萬顆太空巖石,其中有135顆在地球附近運行。

但NEOWISE在探測小行星方面取得的成功只是因為走運,而不是靠它本身的設計,現在,它的運氣也快要用完了。在今年3月於德克薩斯州伍德蘭舉行的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的媒體簡報會上,曾經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擔任NEOWISE 任務首席研究員的艾米·邁因策爾(Amy Mainzer)表示:「事實證明,它非常善於捕捉小行星,但捕捉小行星並不是它的設計目的,而且它的壽命也已經接近尾聲了。」

Zurbuchen表示,NEOWISE 任務預計將於2020年年中結束,不過他強調,這只是一個估計時間,該儀器的使用期限可能會更長。

邁因策爾和她的同事們花了8年的時間,去思考應該怎樣利用NEOWISE的遺產來制定一個專門用於發現小行星的後續任務,這意味著後續任務會繼續通過熱紅外線觀測宇宙(熱紅外線是小行星在太陽輻射照射下向外發出的熱量)。這種技術將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同時發現反射性小行星和暗淡小行星,這對依賴可見光的探測方法來說是一項改進,因為僅僅依賴可見光的話很難發現暗淡的小行星。

「我們有一句老話——『我們為什麼要搶劫銀行?因為錢都在銀行那裡。』而現在,我們之所以在這些波長中尋找小行星,正是因為能量都在這些波長中。」

但NEOCam項目的設計有一些關鍵的變化,這得益於相機和電子設備多年的發展,它能夠比NEOWISE更快地掃描天空。

最關鍵的是,該裝置將會被安置在一個能夠在地球和太陽的引力之間保持平衡的地方。這個地點比NEOWISE的位置要冷得多,這意味著NEOCam項目不需要攜帶冷卻劑。(當NEOWISE的冷卻劑耗盡時,該儀器失去了測量幾個關鍵波長的能力。)

邁因策爾在談到NEOCam項目時說:「在太空中它只會呆在寒冷黑暗的地方。」該項目主要任務的設計壽命為5年,但團隊認為實際壽命可能會延長兩倍。單單依據Zurbuchen日前的評論,目前還不清楚NASA的新任務將會在多大程度上嚴格遵循NEOCam團隊制定的規範。

不過Zurbuchen證實,新項目的主要任務將持續5年,有可能會可以延長到10年。這種長壽命非常重要:1998年,國會要求NASA在2020年前確定90%直徑至少為469英尺(140米)的近地小行星,但政府沒有提供多少資金來幫助實現這一目標。考慮到目前對地球周圍小行星數量的估計數量,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這個大小範圍內約30%的天體。

而新宣布的這個任務將會大大增加這個數字,特別是在任務早期,在望遠鏡使用升級功能的時候。Zurbuchen說,在五年的工作時長中,該儀器將能夠找到那剩下的65%的天體,如果任務壽命延長的話,它應該能夠在10年內發現90%的近地小行星。

這些探測對行星防禦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補充,Zurbuchen指出,他和NASA局長Jim Bridenstine都認為這是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重要交叉點。「在這個主題之下,太空會時不時地提醒我們,從歷史和地質的時間尺度上來說,行星防禦都是我們必須要定期關注的事情,」Zurbuchen說。

對於關注行星防禦的科學家來說,新的預算,以及NASA計劃建造一個新太空望遠鏡來支持行星防禦的這個決定無疑是兩個好消息。麻省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理察·賓澤爾(Richard Binzel)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對於任何關心人類命運的人來說,美國宇航局開展太空基小行星調查的決心無疑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和以前光靠運氣不一樣,我們終於可以依靠知識來面對危險的小行星了。」

在日前的會議上,NASA的工作人員證實,這一優先次序是他們自一段時間以來就一直想採取的行動。科學任務理事會(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行星科學部主任洛裡·格雷澤(Lori Glaze)說:「我認為這是向前邁進的一大步,這是我們一直想做的事情,看起來我們終於可以說我們已經準備好繼續前進了。」

Zurbuchen則再次 重申了這一觀點:「我花費大量心血的那個項目就是這個。」對於項目最終能夠順利展開他感到非常高興:「趕緊讓這個任務升空吧!」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行星防禦!NASA擬讓飛船攔截小行星
    DART任務將首次展示動力學撞擊技術——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最終阻止其撞擊地球。該項目被認為會對人類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半噸重的飛船,以每小時近15000英裡的速度撞入一塊太空巖石,能阻止它撞擊地球嗎?
  • NASA將建造新太空望遠鏡來發現危險的近地小行星
    ,從而增強地球防禦的能力。整個宇宙飛船可能重量不超過2.5噸,這樣它就可以搭載在SpaceX獵鷹9號或Atlas V等中型火箭進去太空。這是第一個專門尋找近地物體的探測任務,基於NEOCam近地天體照相機。
  • 行星學會格蘭特獎得主發現大型近地小行星
    一名業餘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直徑一公裡的小行星,如果它撞到了地球,將毀滅全球。幸運的是,這種情況並不會發生:2020年9月10日,這顆小行星在距離地球4000萬公裡的宇宙中與我們擦肩而過,比我們離月球的距離要遠100多倍。但這個大個兒近地天體(NEO)直到最近才被探測到,這一事實提醒了我們,要保護我們的星球不被小行星毀掉,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 NASA長達18頁研究報告研究如何應對小行星碰撞地球
    美國宇航局行星防禦官員林德利•詹森(Lindley Johnson)在電話會議中表示,這項計劃不僅是為了加強對危險小行星的搜尋,也是為了更好地預測它們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潛在遭受小行星碰撞威脅的可能性,以及小行星碰撞對地球產生的潛在影響。
  • 阿雷西博望遠鏡倒塌,人類將更容易受到太空巖石的襲擊
    但是在行星防禦這方面,不知危險將至,卻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行星防禦是一門識別和緩解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威脅的藝術。行星防禦所用到的工具之一,叫做行星雷達。行星雷達十分特別,它可以讓科學家更好地觀察附近的天體。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則是地球上少有的幾個行星雷達之一。今年,阿雷西博曾經歷兩次嚴重的電纜事故。
  • 【新華日報】紫金山天文臺接連發現三顆新的近地小行星
    2月下旬以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探測 望遠鏡已經發現三顆新的近地小行星!其中有兩顆已與地球 「擦肩而過」,還有一顆「潛在威脅小行星」將於今年5月初飛 掠地球。為何近期接連發現新的小行星?它們會對地球產生 怎樣的「威脅」?對於這些「不速之客」,人類該怎麼去應對? 聽聽紫臺專家怎麼說。
  • 失去阿雷西博望遠鏡,人類將更容易受到太空巖石的傷害
    但是在行星防禦這方面,不知危險將至,卻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行星防禦是一門識別和緩解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威脅的藝術。行星防禦所用到的工具之一,叫做行星雷達。行星雷達十分特別,它可以讓科學家更好地觀察附近的天體。
  • 杞人憂天,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目前,監測近地小行星的天文裝置,普遍口徑小、數量少、站址單一、探測深度有限,有能力的國家需要建設具有大天區搜尋、低亮度探測和動態持續監測能力的高靈敏度天地一體化監測網。  發現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人類目前技術能否實現防禦呢?
  • 如何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科學家有4個努力方向,包括主動防禦
    模擬演示,開會討論策略近日,NASA和其他國際科學組織將參加2019年行星防禦會議(2019 Planetary Defense Conference),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將演示小行星和彗星在撞擊地球軌道上的模擬事件,幫助人們了解假如一顆太空巖石直接撞擊地球會發生什麼。
  • NASA登陸「貝努」採樣引關注,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穩步推進
    、高精度的小行星飛越探測;2010年6月,日本「隼鳥號」(Hayabusa)探測器成功實現了小行星25143糸川(Itokawa)採樣返回,成為世界上首個實現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的探測器;2020年12月13日,我國「嫦娥二號」首次實現小行星4179圖塔蒂斯(Toutatis)
  • 7天前,我們曾離一次重大的地球危機如此之近
    一直以來,行星撞擊都被認為是地球的風險之一。面對行星的撞擊,人類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防禦,一條是撤離。 在銀河系的歷史中,人類存在的時間極短,不過剎那 。生命及智慧這一珍貴的饋贈自出現起就不能保證永遠存續。天文學家總喜歡說,小行星不過是大自然問候的方式,它在問,「你的太空計劃怎麼樣了?」
  • 「2020 VT4」太空隕石被發現 有史以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240英裡(386公裡)遠,但直到第二天才被探測到。2019年,NASA宣布,計劃最早於2024年建造並發射一架尋找小行星的太空望遠鏡,作為一項多管齊下的行星防禦新方案的一部分。這架望遠鏡將使用紅外探測器來收集近地小行星在太空寒冷背景下的熱信號。根據NASA的報告,該望遠鏡將發現90%直徑超過140米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有可能在10年內撞擊地球。這一目標是對2005年國會指令的回應。
  • 人類難以防禦隕星:核彈攔截只是理論可行
    在俄羅斯的隕石災難前,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2012 DA14小行星身上,也開始討論近地小行星探測和防禦的話題,不過這僅僅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大眾心理上並沒有真的重視這一威脅。如果說2012 DA14小行星只是給我們帶來近地小行星威脅的話題讓人津津樂道,那麼墜落在俄羅斯的巨型隕石就不得不迫使我們仰望星空之後腳踏實地,認真思考人類防禦近地小行星的問題。
  • 美宇航局要造飛船撞小行星,開展首次行星防禦
    這也要求我們必須注重防範來自太空中的襲擊。」任務,它是以動力撞擊摧毀太空物體或者改變其軌道的技術,美國宇航局打算讓一艘飛船以撞擊的方式攔截一顆近地小行星,強力迫使小行星改變軌道,避免它撞擊到地球上,這就相當於攔截飛彈打下了彈道飛彈,該飛船做的實為攔截飛彈的活兒。
  • 太空望遠鏡的未來:NASA在2030年代的四個旗艦級概念任務!
    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宇航局還沒有發射新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它是備受喜愛的老舊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繼承者),但是航天局已經準備建造一個更大更好的太空天文臺來最終取代JWST。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四個科學家小組正準備提交他們對未來旗艦級天體物理學任務的提議——這個旗艦級的任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所有科學任務中最昂貴的一個。
  • 美國宇航局表示:需要新的太空望遠鏡,來尋找威脅地球的小行星
    發現有威脅近地天體的速度正在放慢,因此行星防禦界正在期待一種新的太空望遠鏡,以幫助定位所有威脅地球小行星中的90%。在向NASA行星科學諮詢委員會提交的報告中,行星防禦官員林德利·詹森(Lindley Johnson)表示:已經發現了大約35%的預測小行星數量,這些小行星被認為是近地天體(NEO),直徑約450英尺(140米)或更大。
  • 行星防禦 NASA擬讓飛船攔截小行星
    DART任務將首次展示動力學撞擊技術——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最終阻止其撞擊地球。該項目被認為會對人類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
  • 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新發現10個可居住類地行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Engadget網站6月2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新發現了219個太陽系以外的候補行星。NASA推測,其中有10個與地球幾乎同等大小,星球上有液態水的存在,或許適合人類居住。
  • 未來20年美國宇航局太空探測的重大項目
    過去一年,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了一系列太空探索計劃,包括讓人類重返月球和利用核動力直升機在土衛六搜尋生命跡象。除了這兩項任務,未來10年宇航局還將實施其它一系列任務,其中包括探測一顆死亡行星的金屬核心,搜尋木衛二地下海洋的生命和拍攝大爆炸。這些任務將耗資數十億美元,橫跨數百萬英裡。就像宇宙不斷膨脹一樣,宇航局的探索觸角也在不斷延伸。
  •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圖片來源:推特截圖天文學家透露,一顆倫敦公共汽車大小的小行星在上周五離地球僅240英裡(386公裡)遠,但直到第二天才被探測到。這顆被命名為「2020 VT4」的太空隕石,是夏威夷莫納羅亞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最後預警系統在其最接近地球15小時後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