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西博望遠鏡倒塌,人類將更容易受到太空巖石的襲擊

2020-12-05 騰訊網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阿雷西博望遠鏡在2017年12月捕獲一顆名為Phaethon的小行星雷達數據

不知危險逼近,或許可以自得其樂;而未雨綢繆可以在危險到來時提高生存機率。但是在行星防禦這方面,不知危險將至,卻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行星防禦是一門識別和緩解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威脅的藝術。行星防禦所用到的工具之一,叫做行星雷達。行星雷達十分特別,它可以讓科學家更好地觀察附近的天體。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則是地球上少有的幾個行星雷達之一。今年,阿雷西博曾經歷兩次嚴重的電纜事故。擁有該站點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表示,事故之後,望遠鏡的結構十分不穩定,甚至工作人員都無法安全地去評估望遠鏡的狀態。因此NASA決定將該設施退役。

但是,在行星防禦方面,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功勞,無人能及。

「有報導說,『我們還有其他設施可以替代阿雷西博』,但我覺得未必如此。」安妮·沃基說。她曾負責阿雷西博望遠鏡的行星雷達團隊。沃基說:「它並不過時,而且也無法被其他現有的設施輕易取代。」

行星防禦始於發現儘可能多的近地小行星(據NASA稱,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2.5萬顆近地小行星),並估測小行星的大小和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阿雷西博望遠鏡未曾在發現小行星的工作中發揮作用;其他可以在可見光和紅外光下觀測大片天空,並有能力捕捉到恆星間突然閃現的亮點的望遠鏡(比如夏威夷的PanSTARRS天文臺),都可以更輕鬆地完成發現小行星的任務。通過這些第一手的觀測,科學家可以標記出最小的小行星和距離地球較遠的小行星,這些行星不足為懼。

但是,軌道靠近地球的更大行星則需要對它們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通常,這才是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工作。阿雷西博望遠鏡配備了強大的雷達發射器,發射的光束可以從地球附近的天體表面反射回來。該望遠鏡的大型蝶式天線然後可以捕捉到信號的回波。根據這些數據,科學家可以解密出小行星的位置、大小、形狀和表面狀況等精確細節。

第一時間發現小行星的那些望遠鏡也可以為科學家提供這些數據,來跟蹤太空巖石的軌道。但是行星雷達在發現天體時,可以更快地完成數據收集工作。

有時候,速度就是一切,你需要儘快地計算出小行星的軌道,從而判斷它是否會撞擊地球。

因為有了足夠的警告,人類理論上可以採取一定地措施去避免小行星碰撞——比如將小行星推離軌道或將其擊碎成更小的碎片,減少對地球表面造成的破壞。

如果我們足夠努力,小行星撞擊地球實際上是一個可以預防的自然災害。儘管這種情況鮮有發生,但它其實是可控的,且不像颶風或地震那樣無法避免。

雷達可以更快地提供關於太空巖石的細節,為行星防禦提供信息,包括一些關鍵信息,比如該小行星是單個天體還是偽裝成單個天體的雙子系統。事實證明,有15%的近地小行星都是看似單個天體的雙子系統。很顯然,如果你打算偏轉小行星的軌道,那麼你必須得知道該小行星到底是單個天體還是包含兩個天體。

同樣重要的還有太空巖石的組成成分信息。有些是固態金屬,有些蓬鬆的球體或碎石堆,所以它們的密度存在較大差異。如果這個小行星直衝地球而來,如果你必須偏轉它的軌道,那麼你採取的應對措施將取決於它是一個大密度的小行星還是蓬鬆的小行星。

因此,雷達對於我們的地球非常重要。

當然,阿雷西博望遠鏡並非唯一的雷達設施。但是阿雷西博望遠鏡配備的昂貴技術賦予了它非凡的能力。失去阿雷西博望遠鏡之後,僅存的雷達發射器位於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在加州運營的金石深空通信中心。但是該設施已經肩負了許多其他職責。它是深空網絡的一部分(深空網絡負責在太陽系範圍內與太空飛行器的通訊),同時還承擔著軍事任務。

在安排觀測最近發現的目標時,其他設施都不像阿雷西博那樣地靈活。如果在目標可觀測期間,沒能及時獲得目標的觀測數據的話,你將很快失去觀測的機會。然後,這些小行星在軌道上的不確定性會更高。這種不確定性的區別在於,是擔心太空巖石將撞擊地球,還是確信它不會撞擊地球。

金石的雷達系統靈敏度也比阿雷西博的低了20倍左右,而且兩個系統的觀測空間也不一樣。所以,金石的設施並不能完全取代阿雷西博望遠鏡。

目前也有計劃對西維吉尼亞州的格林班克望遠鏡增加雷達系統。但是即便如此,格林班克望遠鏡也不能取代阿雷西博。格林班克望遠鏡將使用與阿雷西博望遠鏡稍有不同的雷達,而且也更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

另外,格林班克望遠鏡的光束比較狹窄,這使得格林班克在追蹤小行星時能力有限。如果光束比較狹窄,那麼你得非常清楚雷達的指向。對於狹窄的光束,你沒有辦法四處環視。但是阿雷西博可以更好地追蹤軌道不確定的小行星。

NASA前太空人埃德·盧如今也是一家關注小行星科學和偏移研究的非營利機構B612 Asteroid Institute的執行董事。他說,以上種種因素意味著,失去阿雷西博,讓地球上的行星防禦能力大受打擊。「這對行星防禦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失。雖然不至於完全失去行星防禦能力,但一定會受到影響。」

當然,還有其他的風險。雷達系統十分複雜,偶爾發生故障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失去阿雷西博之後,現在我們的系統中沒有任何冗餘。一旦金石的雷達發生故障,我們便無其他系統可替代。如果金石的雷達在錯誤的時間發生故障,失去的機會將永遠失去。

對於行星防禦專家而言,這種風險無異於雪上加霜。新的小行星的發現速度越來越快,等到明年薇拉·魯賓天文臺投入使用時,小行星發現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說到薇拉·魯賓天文臺,該天文臺發現的小行星數量,將是所有其他望遠鏡發現的十倍還多。我們將有大量新的小行星需要觀測,其中很多將是非常靠近地球的小行星,並且我們也不知道它們會不會撞擊地球。

撞擊的風險不曾有變。但是在發現小行星的能力提高的同時,卻失去了界定小行星的能力,這意味著更大的不確定性。眼下,阿雷西博望遠鏡的雷達能力仍無法被輕易替代。

之前科學家傾向於想辦法修復阿雷西博,重建阿雷西博甚至升級阿雷西博。雖然這需要花很多錢,但是,現在由於沒有儘快投資,阿雷西博望遠鏡倒塌了,我們知道以後總有一天會後悔,但沒想到這天這麼快就到來了。

來源:新浪探索

相關焦點

  • 失去阿雷西博望遠鏡,人類將更容易受到太空巖石的傷害
    通常,這才是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工作。阿雷西博望遠鏡配備了強大的雷達發射器,發射的光束可以從地球附近的天體表面反射回來。該望遠鏡的大型蝶式天線然後可以捕捉到信號的回波。根據這些數據,科學家可以解密出小行星的位置、大小、形狀和表面狀況等精確細節。  第一時間發現小行星的那些望遠鏡也可以為科學家提供這些數據,來跟蹤太空巖石的軌道。
  • 阿雷西博望遠鏡
    然而因為年久失修,不巧近幾年又遭遇超強颶風的襲擊,傷重病危。雖然經過緊急救治,但最終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1日逝世,享年60歲。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阿雷西博都是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這個紀錄直到2016年,才被中國的天眼望遠鏡打破。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阿雷西博的樣子,是在大學一年級的專業課上。
  • 美國「天眼」阿雷西博望遠鏡崩塌,全球僅剩中國貴州「天眼」
    中國嫦娥五號成功降落月球,開始人類44年以來首次月巖採集之際,國際太空探索界別發生另一件大事。美國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波多黎各阿雷西博望遠鏡(Arecibo Telescope)發生災難性意外,望遠鏡鏡面遭上方懸吊設備墜下砸毀。 由於阿雷西博望遠鏡直徑達數百米,整個損毀場面猶如戰區廢墟。
  • 探索外星文明的阿雷西博望遠鏡轟然倒塌,世界失去一隻「天眼」
    可就在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凌晨,因支撐柱斷裂徹底倒塌。這對於科學界,對人類來說,都是一大損失。的事跡作為曾經世界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戰果纍纍,其中一些發現更是轟動全球。
  • 沉痛悼念阿雷西博望遠鏡,科學精神永垂不朽
    然而因為年久失修,不巧近幾年又遭遇超強颶風的襲擊,傷重病危。雖然經過緊急救治,但最終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1日逝世,享年60歲。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阿雷西博都是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這個紀錄直到2016年,才被中國的天眼望遠鏡打破。
  • 世界失去一隻「眼睛」——阿雷西博望遠鏡57年留下了什麼?
    但正當全世界的科學家在網絡上聯名請求美國官方取消這一決定時,阿雷西博望遠鏡的設備平臺突然倒塌,3座支撐塔的頂部也均發生斷裂。理解這些近地小行星的特徵,對於保護人類、監控太空威脅至關重要。1989年,阿雷西博望遠鏡獲取了小行星「4769 Castalia」的無線電照片,揭示了太陽系中首個「雙瓣小行星」的模樣。近年來,該望遠鏡還發現了圍繞彼此軌道轉動的雙小行星和三小行星系統。
  • 阿雷西博望遠鏡正式「退役」,人類為探測太空有多努力?
    要知道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早在1963年建成,運行將近60年,直到2016年中國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建成,它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單孔徑望遠鏡。最重要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人類的外太空的天文探測上面也有眾多貢獻。借著阿雷西博的「隕落」,我們就來盤點下人類在天文探索上的種種努力和成就吧。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退役前垮塌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日電(記者譚晶晶)當地時間1日,位於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的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因結構失控而垮塌。11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阿雷西博望遠鏡將退役,並以可控方式拆除。但拆除計劃尚在進行中,望遠鏡設備平臺就已倒塌。
  • 美國最大望遠鏡倒塌 外媒:中國天眼將拯救天文學家
    11月美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被官方宣布放棄,不得不提前退役,並最終在本月初倒塌,全球的大型射電望遠鏡要看中國的「天眼」了。阿雷西博望遠鏡建於1963年,直到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 2016年建成的53年的時間裡,它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至今仍是美國第一。
  • 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呼喊者已化為塵埃,但聲音還在飛行
    這邊,我們歡慶著嫦娥的順利登陸月球,那邊,之前被宣布放棄但是還有許多人為之奔走呼號試圖拯救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像是一個時代的開始跟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聆聽者已經離去據中國國家天文網消息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早上,阿雷西博望遠鏡徹底被砸壞了。11月19日,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表示,他們對3份工程報告進行評估後認為,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兩根鋼纜遭遇難以修復的損壞,結構非常危險,面臨倒塌風險,決定予以拆除。
  • 阿雷西博望遠鏡:聆聽與吶喊者終逝去
    阿雷西博望遠鏡全景|Wikipedia曾經的「天眼」落得這樣的結局實在讓人唏噓,在阿雷西博服役的57年間,它為人類作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於是,為了能夠觀察太空,阿雷西博迎來了多次升級。金星的大氣層由厚厚的雲層組成,用普通的望遠鏡望上去只能看到一團黃色,阿雷西博望遠鏡具有發射電磁波的功能,得到了金星的地形圖。它還發現了水星兩極的隕石坑的永久陰影裡含有水。但是阿雷西博最著名的兩個成就,一個是SETI探索外星人計劃,一個是阿雷西博信息。前一個是接受外太空信號,探索外星生物,這裡它是一位聆聽者;後一個是向外太空發送人類信息,這裡它是一位吶喊者。
  • 阿雷西博望遠鏡數十年來致力尋找外太空的外星人
    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它數十年來對地外天體的發現宣告結束。這臺望遠鏡此前曾受損,並且即將報廢關閉。12月1日,周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推特上表示,周一晚上,該望遠鏡的820噸重的儀器平臺脫離了鋼纜,撞破了下面1000英尺(305米)寬的碟形望遠鏡。阿雷西博望遠鏡今日坍塌報廢,它數十年來致力尋找外太空的外星人。
  • 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這裡為大家科普一波望遠鏡小知識
    中國小康網訊 據國外媒體消息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早上,阿雷西博望遠鏡徹底被砸壞了。早前,11月19日,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表示,他們對3份工程報告進行評估後認為,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兩根鋼纜遭遇難以修復的損壞,結構非常危險,面臨倒塌風險,決定予以拆除。
  • 阿雷西博望遠鏡退役後 全球天文學家把希望放在了中國天眼上
    11月美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被官方宣布放棄,不得不提前退役,並最終在本月初倒塌,全球的大型射電望遠鏡要看中國的天眼了。阿雷西博... 11月美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被官方宣布放棄,不得不提前退役,並最終在本月初倒塌,全球的大型射電望遠鏡要看中國的「天眼」了。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垮塌 曾數次遭颶風地震衝擊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日電(記者譚晶晶)當地時間1日,位於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的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因結構失控而垮塌。  11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阿雷西博望遠鏡將退役,並以可控方式拆除。但拆除計劃尚在進行中,望遠鏡設備平臺就已倒塌。
  • 美國「天眼」鋼纜又斷了,可能轟然倒塌,世上恐再無阿雷西博
    前不久剛在《Nature》大出風頭,為確認快速射電暴做出重大貢獻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鋼纜再次斷裂,這已經是三年來的第三次嚴重損傷,剩下個鋼纜將面臨應力集中,受力狀況更加惡劣,如果在遭遇惡劣天氣或者剩餘鋼纜再次崩裂,那麼它可能將面臨坍塌和拆除的命運!
  • 著名的射電望遠鏡倒塌,世界失去一隻「天眼」
    近日,美國科學基金會(NSF)表示,在12月1日凌晨的時候,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倒塌了。NSF稱:「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平臺最終還是倒塌了。幸運的是,沒有出現人員傷亡。」隨後,工程師發現望遠鏡的支撐塔都斷裂了,支撐鋼纜也全部散架。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可惜
    然而,望遠鏡可能不能再使用,重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之一。阿雷西博天文臺一名工作人員此前表示,如果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失去功能,世界將不得不依賴中國貴州在天文探測領域的另一顆「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阿雷西博望遠鏡於1963年建成,整個望遠鏡由底部直徑305米的接收盤和懸掛在其上的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組成。
  • 阿雷西博已經倒塌,但它地外文明派發的電報,還在宇宙深空中前行
    當時世界天文學家匯聚阿雷西博,盛況空前,只為了借用它那巨大的天眼,探尋宇宙深處的秘密。那時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意氣風發,人類借用它第一次發現脈衝雙星,第一次發現毫秒脈衝星。也是借用它,人類印證了以前的猜測,證實了中子星的存在,印證了百年前愛因斯坦神奇的預言。
  • 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凝視」宇宙的故事還在繼續
    1974年,阿雷西博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射了一系列二進位代碼信息,包含人類DNA結構、太陽繫結構和阿雷西博望遠鏡本身信息等,以期被潛在外星文明接收到。「雖然阿雷西博不在了,FAST也可以接收這個信號的反饋。就好像你收到一封信,到底是寄信人本人查收,還是給他的親戚朋友查收,都沒關係。」劉慶會說。重要的是,這封信會以什麼形式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