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天局將用一艘宇宙飛船撞擊一顆小行星

2020-08-29 天文在線

時機已經成熟,我們準備用一艘宇宙飛船去撞擊一顆小行星。

這顆小行星叫做迪蒂莫斯-B,是迪蒂莫斯雙星系統中較小的一顆。該太空飛行器是美國航天航空局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此次撞擊實驗是為了測試太空飛行器的撞擊是否可以改變小行星的軌道,從而保護地球免受太空巖石的傷害。

這項由歐洲航天局(EDA)和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聯合制定的小行星撞擊及偏轉項目宣布於今年,但近來小行星任務中的意外發現可能會對這次試驗產生影響。

例如,今年日本航天局(JAXA)的「隼鳥二號」(Hayabusa2)轟炸小行星「龍宮」(Ryugu)時,形成了一個比預想大幾倍的撞擊坑。此外,這顆小行星的表面上的物質與沙粒很相似,這可能會影響動力衝擊偏轉的有效性。

「『隼鳥二號』的撞擊表明像沙子一樣的表面和風化層是沒有凝聚力的。主導這個撞擊過程的是重力,而不是構成小行星的物質本身的強度。」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行星科學家派屈克·米歇爾解釋道。

「如果重力在迪蒂莫斯-B上也起主導作用,即使它小的多,我們最終任然可能會得到一個比我們的模型和實驗結果更大的隕石坑。最終,這些小天體對人們的影響會非常小,這項推論可能會對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

繼之前在羅馬舉辦的AIDA研討會之後,科學家們在日內瓦召開的2019年EPSC-DPS聯席會議進一步討論了該項目。

「今天,我們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批擁有技術去改變一顆小行星軌道從而避免地球受到撞擊的人。」歐洲航天局(ESA)的天文學家伊恩·卡內利在接受《技術評論》採訪時回答道。

「需要解答的關鍵問題是,我們現有的技術和模型真的能發揮作用嗎?正如開車前需要買份保險,行星撞擊及偏轉項目(AIDA)便是地球的保單。」

迪蒂莫斯系統也是一個完美的測試平臺。它是近地天體,所以離地球不遠,同時也不會與地球發生碰撞,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測試不大可能適得其反。

「作為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的目標,迪蒂莫斯系統是人類首次進行行星防禦實驗的理想對象。」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南希·夏博特說道。

「它不在與地球相撞的軌道上,因此目前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然而,其二元性質使得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能夠試驗和評估動力衝擊器的效果。」

在這個雙星系統中,較大的迪蒂莫斯-A直徑約780米;較小的迪蒂莫斯-B直徑約160米,有時被稱為「Didymoon」,它每11.92小時繞較大的小行星公轉一圈。,

當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以每小時23760公裡(每小時14760英裡)的速度撞擊迪蒂莫斯-B時,它只會對小行星的速度產生非常輕微的影響——大約每秒1釐米。

對於單個小行星,我們可能根本無法探測到這些改變;但在迪蒂莫斯系統中,預計撞擊會稍微改變迪蒂莫斯-B的軌道周期,可能會比原本的11.92個小時多花幾分鐘。

這聽起來可能微乎其微,但如果我們能足夠早地攔截一顆飛向地球的小行星,這微小的速度變化就能讓結果大相逕庭。

DART計劃於2021年7月發射太空飛行器,預計將於2022年9月與小行星相撞。一顆名為LICIAcube的小型立方體衛星將在撞擊之前脫離太空飛行器並拍攝撞擊照片傳回地球。隨後,地面望遠鏡將觀測迪蒂莫斯系統,根據其系統光照曲線的規律性下降來判斷公轉周期是否改變。

任務的第二部分是歐洲航天局的「赫拉」。這是一艘小型觀測飛船,將於2023年發射,2027年抵達迪蒂莫斯-B進行觀測。由於我們不能從地球上看清楚小行星系統,「赫拉」將告訴我們所有更精細的細節——例如,DART計劃的撞擊是否能使迪蒂莫斯-B縱向擺動。

「赫拉」已通過系統需求評審,目前已進入開發階段

「行星防禦確實需要全球共同的努力。」卡內利在《技術評論》的採訪中說道

「除了技術和科學之外,AIDA對於全球科學家和機構之間的合作方面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實驗。如果一顆小行星就要撞向地球,人類需要這種合作。」

作者: MICHELLE STARR

FY: Nep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美國宇航局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美國宇航局的目標是讓這艘探測器至少搜集該任務的主要調查員但丁·勞雷塔表示:"貝努是最具潛在危險性的小行星之一,在22世紀的某個時刻撞擊地球的可能性不可忽視。我們科學調查的一部分是關於了解它的軌道軌跡,細化撞擊概率,並記錄它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以便後代可以開發一個避免撞擊的任務,如果有必要的話。
  • 歐洲航天局:一顆小行星有概率與地球相撞
    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報導截圖中國網10月11日訊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報導,目前,歐洲航天局(ESA)正在密切關注一顆名為2019 SU3的小行星,稱該小行星可能最快在70年後與地球相撞
  • 歐航局將一顆小行星加入「危險名單」,其或在65年後撞擊地球
    歐洲航天局(ESA)將一顆新的小行星加入「危險名單」,它可能在65年後撞擊地球。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2019 SU3,估計直徑為46英尺(14米),被列為威脅地球的第四大危險小行星。歐洲航天局指出,撞擊可能發生在2084年9月16日,發生撞擊的機率為152分之一,但專家表示,撞擊的規模還不足以造成重大撞擊事件。「危險名單」列出了專家檢測到的所有非零撞擊概率的天體對象目錄。每一個條目都包含了對地球造成最大撞擊風險的方式的細節,並包括小行星的估計撞擊日期、撞擊概率、大小和速度。
  • 美國宇宙飛船在2億英裡外的小行星成功著陸,人類探索又進一步
    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在2億英裡外的一顆摩天大樓大小的小行星上成功著陸,目的是收集少量的巖石和塵埃,他在此後將返回地球。這讓人們想到小說三體,雲天明的腦子被發射到太空後被三體人接受改造成人類後回到了地球。
  • 在美國大選前一天,一顆小行星將撞擊地球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的計算,一顆小行星將進入地球大氣層並於今年11月墜毀的可能性很高,儘管這顆小行星的體積很小,不會造成大的傷害。另據歐洲航天局的一份清單,它如今天文學界名聲很響,因為它是未來100年內第二大有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小行星JF1或將於2022年撞地球(雙語)
    來自歐洲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和宇宙飛船工程師正在進行一項使小行星「轉向」的任務,並「證明這項技術是一種可行的行星防禦方法」。   在任務的第一階段,一艘宇宙飛船將故意撞向這顆小行星。   Then a second ship will assess the crash site and gather data on the effects of the collision.   之後第二艘宇宙飛船將評估撞擊地點,收集有關撞擊影響的數據。
  • 用太空飛行器撞偏小行星軌道計劃可行嗎?
    科技日報北京9月4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來自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地的小行星研究人員和宇宙飛船工程師將於9月11日至13日相聚羅馬,討論「小行星撞擊偏轉評估」(AIDA)項目的進展情況。這一項目計劃藉助兩艘太空飛行器讓小行星發生偏轉,以驗證這一技術作為行星防禦方法的可行性。AIDA的主要思路是:利用一艘太空飛行器撞擊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雙小行星系統「雙子星」中較小的一顆,使其軌道發生偏轉;第二艘接著對撞擊位置進行調查,收集有關撞擊的數據。「雙子星」是一個近地小行星系統,主體直徑約780米,衛星直徑約160米,與埃及大金字塔大小相仿。
  • 一顆小行星將於11月初接近地球 NASA:撞擊概率0.41%
    一顆小行星將於11月初接近地球 NASA:撞擊概率0.41%時間:2020-08-23 20: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顆小行星將於11月初接近地球 NASA:撞擊概率0.41%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美國暴力衝突乃至騷亂此起彼伏之時,又正當大選季,一顆小行星正在朝我們飛來
  • 用太空飛行器撞偏小行星軌道計劃可行嗎
    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科技日報北京9月4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來自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地的小行星研究人員和宇宙飛船工程師將於9月11日至13日相聚羅馬,討論「小行星撞擊偏轉評估」(AIDA)項目的進展情況。這一項目計劃藉助兩艘太空飛行器讓小行星發生偏轉,以驗證這一技術作為行星防禦方法的可行性。
  • 美國航天局發現:一顆直徑190米的小行星將於8月5日靠近地球
    雖然地球運行穩定,處於相對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當中,但是時不時也會有一些小行星飛掠或靠近地球,給地球帶來未知的危險。據俄衛星通訊社近日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某下屬機構網站發布消息稱,一顆直徑在約為190米的小行星將於8月5日靠近地球。
  • 用核彈摧毀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可行嗎?
    據《太陽報》消息,科學家發出警告,稱到 2135 年太空隕石 Bennu 小行星可能會撞擊地球,機率在 2700 分之一。從重量上來看,Bennu 絕對是一隻野獸。它的重量是鐵達尼號的 1,664 倍,直徑超過五個足球場。如果它擊中地球,其影響將釋放出 1945 年在廣島使用的原子彈能量的 8 萬倍。如果撞上地球,無疑這將是毀滅性的。
  • 一顆小行星將於11月初接近地球:有三次潛在撞擊可能性
    【一顆小行星將於11月初接近地球】綜合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地時間 22 日報告稱,一顆小行星將在美國大選的前一天接近地球。根據NASA的數據,這顆小行星與地球發生撞擊的概率很小,為0.41%。
  • 8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其撞擊點現已基本確定
    正所謂「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地球就像是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每時每刻,它都載著我們以大約每秒鐘30公裡的速度圍繞著太陽公轉。然而地球公轉的路途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安全,因為在地球附近的區域裡,有著很多居心叵測的小行星。
  • 小行星2036年撞地球概率高 專家探討抵禦方案
    我們不僅要跟蹤監視阿波菲斯,更要制訂一套國際策略、準則及公約應付這類問題。」1969年曾參與「阿波羅9號」任務的前美國太空人施韋卡特說,小行星撞擊地球是一個國際問題,每個國家都與此有關,需要在國際層次上進行決策,聯合國有責任統籌應付這次危機。
  • 假如小行星撞擊地球,天文學家該如何應對?
    據理察報導2029年,一顆千年一遇的小行星將會在數十億人的見證下近距離撞擊地球。小行星阿波菲斯將比大多數通信衛星離地球更近,但不會撞上地球。科學家們正準備迎接近代史上最大的小行星路過地球。在美國馬裡蘭州舉行的國際宇航學院2019年行星防禦大會上,他是與此近距離撞擊事件相關的科學家之一。儘管在它被發現後不久,人們就開始擔心這塊350米高的石頭可能會對地球產生影響,但幾乎沒有人拿這當回事。因為這塊石頭的質量是人類歷史上已知撞擊地球的最大小行星的100倍。
  • 2036年一顆小行星將會撞擊地球
    2004年6月19日,科學家發現一顆直徑約370米的小行星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它的軌道與地球軌道交叉,這意味著它很有可能撞上地球。科學家把這顆代號99942的近地小行星稱為阿波菲斯——古埃及邪惡與毀滅之神,即「毀神星」。隨後,美國國家航天局的科學家根據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運動預測它在2029年撞擊地區的可能性為千分之一。
  • 一顆小行星將於11月2日左右接近地球 NASA:撞擊概率僅0.41%
    來源:網易財經綜合【一顆小行星將於11月2日左右接近地球NASA:撞擊概率僅0.41%】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預測,一顆名為「2018V-P-1」小行星將於11月2日接近地球。
  • 我們有能力防禦小行星與彗星撞擊地球嗎?
    2000年1月18日加拿大的當地早晨,一顆直徑約6米的小行星闖入上空,隨著與地球大氣層的摩擦起火,產生太陽般的亮光,遠在800公裡之外的居民目睹了這一天文奇觀。所幸的是在加拿大西部上空2公裡處這顆小行星就爆炸了,對人類並未造成實質性的損失。2002年6月6日,一顆直徑約10米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在地中海上空爆炸。
  • 歐洲航天局:4顆小行星將撞擊地球,現代科技能否保障人類安全?
    瑪雅預言,將被驗證?由此可見,古今中外無數的天文愛好者們曾經都仰望過同一片星河。人們在仰望星空的同時,會好奇「宇宙洪荒、滄海桑田」,也會感嘆「生如蜉蝣、白駒過隙」,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作出種種預言。大名鼎鼎的瑪雅預言就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預言之一。經歷過2012年的人們,應該對曾經風靡一時的「末日理論」記憶猶新。而近日歐洲航天局再次發出一則消息,似乎將會印證瑪雅預言。
  • 日本宇宙飛船的禮物:像木炭一樣的小行星碎片
    它們類似於木炭的小碎片,但是從一顆小行星上收集並由日本宇宙飛船送回地球的土壤樣本並不令人失望它將它們從太空中投放到澳大利亞內陸的一個目標上,樣本於12月初被帶到日本。為了在去年7月獲得第二組樣本,隼鳥2號投擲了一個撞擊器,在小行星表面下方爆炸,從工匠那裡收集材料,這樣它就不會受到空間輻射和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烏蘇伊說,大小差異表明小行星上基巖的硬度不同。「一種可能性是,第二次著陸的地方是一塊堅硬的基巖,較大的顆粒破碎並進入隔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