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太空飛行器撞偏小行星軌道計劃可行嗎?

2021-01-21 環球網

科技日報北京9月4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來自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地的小行星研究人員和宇宙飛船工程師將於9月11日至13日相聚羅馬,討論「小行星撞擊偏轉評估」(AIDA)項目的進展情況。這一項目計劃藉助兩艘太空飛行器讓小行星發生偏轉,以驗證這一技術作為行星防禦方法的可行性。

AIDA的主要思路是:利用一艘太空飛行器撞擊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雙小行星系統「雙子星」中較小的一顆,使其軌道發生偏轉;第二艘接著對撞擊位置進行調查,收集有關撞擊的數據。「雙子星」是一個近地小行星系統,主體直徑約780米,衛星直徑約160米,與埃及大金字塔大小相仿。

為此,NASA將提供「雙小行星撞擊測試(DART)」太空飛行器,這一太空飛行器目前正在建設中,計劃於2021年夏天發射,並於2022年9月以6.6公裡/秒的速度與目標相撞。還有一顆由義大利製造的小型立方體衛星——輕型義大利立方體衛星與DART一同飛行,其使命是記錄撞擊的瞬間。

另一艘太空飛行器由歐洲航天局提供,名為「赫拉」,將對撞擊後的小行星進行近距離調查,獲取小行星的質量和詳細的隕石坑形狀等數據。「赫拉」還將部署一對立方體衛星,以對小行星進行近距離探測,並將首次在小行星上部署雷達探測器。

據悉,「赫拉」將於2024年10月發射,整個任務計劃耗時兩年。「『赫拉』將收集必要的數據,將這個一次性的實驗轉化為適用於其他小行星的小行星偏轉技術。」「赫拉」項目負責人伊恩·內利說,「我們的任務將測試各種重要的新技術,包括深空立方體衛星、衛星間連結和自動導航技術,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低重力操作的寶貴經驗。」

相關焦點

  • 用太空飛行器撞偏小行星軌道計劃可行嗎
    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科技日報北京9月4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來自美國、歐洲等世界各地的小行星研究人員和宇宙飛船工程師將於9月11日至13日相聚羅馬,討論「小行星撞擊偏轉評估」(AIDA)項目的進展情況。這一項目計劃藉助兩艘太空飛行器讓小行星發生偏轉,以驗證這一技術作為行星防禦方法的可行性。
  • 小行星如果撞地球怎麼辦?NASA:我們能解決!怎麼解決?靠譜嗎?
    可以這麼告訴你, 據天文學家目前觀測和掌的小行星大概在 12萬顆左右。而在火星和木星運行軌道之間,有一個寬闊的小行星帶區,就聚集著佔其總數 99%的小行星, 它們在既定的軌道內有規律地運行著。目前分析來看,它們還不會對地球構成造威脅。但是極有可能會隨著大行星引力的影響,使個別小行星偏離原來運行的軌道,擦邊或者撞向地球。
  • 用核彈摧毀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可行嗎?
    如果撞上地球,無疑這將是毀滅性的。不過也沒必要太過恐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核安全局,想到了一個方案,他們計劃向 Bennu 揮起「大錘」。這目前還只是一個概念,但如果建成的話,它將是一個長達9米,重達8.8噸的太空飛行器。它可以充當小行星撞擊器或作為核裝置的運載工具。我們稱之為「輕推或核彈襲擊」選項。如果來襲的小行星夠小,而且人們事先偵測到,「鐵錘」將可用來把它推開;如果小行星太大,「鐵錘」則能引爆其攜帶的核彈,使它轉向而避免撞上地球。其中,「輕推」只是 Plan A。
  • 小行星能把地球撞出軌道嗎?
    更具體地來說,就像本文所提出這個問題,小行星直接撞擊會使地球脫離其軌道嗎?圖源:kuaibao大約18億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如今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位置,留下了世界上第三大撞擊坑,這是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撞擊痕跡之一。儘管如此,這顆小行星卻只留下了81英裡的隕石坑,與地球近25000英裡的周長相比,它沒有足夠的能量把地球從它的年循環軌道中撞出去。
  • 為什麼說旅行者撞上小行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它們能一直飛?
    但無論旅行二號還是一號,它們都經過太陽系的魔鬼地帶-小行星帶,這個在太陽系「地圖」中看起來密密麻麻布滿小行星的區域,相信吃瓜群眾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旅行者不會撞上這些小行星,難道有導航系統或者雷達在規避這些障礙物嗎?
  • 是否有可能將整個地球移動到新的軌道之上?
    讓我們想像一下,把地球移到比今天遠1.5倍的軌道上。    首先,數十年來,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直在研究改變小行星軌道的方法。當然,有一個想法,如果一個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那麼地球的運行軌道將發生偏移。    然而,這樣的想法具有毀滅性。同時,也有人建議,在小行星附近引爆核彈,或者用專門設計的太空飛行器撞向小行星。
  •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如果一切都按計劃進行,探測器還從表面吸取了塵埃和巖石的樣本。自2018年12月以來,該太空飛行器一直在 "貝努 "軌道上運行。它將於2021年3月離開,攜帶樣品,然後在2023年9月24日到達地球。該任務的研究可能在未來100多年內至關重要,因為這顆小行星的路徑使它有可能撞上地球。
  • 地球防禦計劃——自殺式太空飛行器明年或將發射
    一個「自殺計劃」就這麼誕生了,內容是——如果能夠及時偵查出可能毀滅地球的殺手小行星,我們就能夠提前發射「自殺」太空飛行器,通過撞擊小行星的方式改變它的運行軌道。這個計劃聽起非常可行,但問題是,沒有試驗能證明這個猜想就可以成功。就像是做飯一樣,都覺得自己會做,結果連做飯這件事本身都變成了災難。
  • 小行星撞地球之前多久發出預警,才夠人類逃生?
    世界上搜尋小行星的機構包括泛星計劃、星圖、巴西SONEAR天文臺(其發現了2019 OK),以及卡特琳娜巡天計劃。 這些天文臺都使用了配備精密攝像頭的小型望遠鏡來掃描大面積的天空,而非用大型望遠鏡搜索小片天空。
  • 小行星2036年撞地球概率高 專家探討抵禦方案
    據報導,這顆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能性是1/37至4.5萬分之一,但在天文學上,這已經屬於「非常高的概率」,人類不得不防。另據2月25日的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報導,下個月美國航空航天局將主辦一次為期3天的「行星防禦大會」,屆時全球數百名科學家將聚在一起探討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具體方案,目前科學家們比較認可的方案是把小行星推離地球軌道。
  • 如果有一顆毀滅性的小行星正要撞上我們,我們怎樣才能阻止它?
    在這個方案中,我們只需要建造一個足夠強大的太空飛行器,然後送到小行星附近並在那裡呆上幾年。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它將會以一個非常可觀的效果把小行星引向它自己,這將足以避免災難。原文配圖難點就在於太空飛行器的工作時間要維持非常久,雖然可以利用陽光或輻射熱能發電機來提供動力並依靠高效的離子或等離子體推進器來保持太空飛行器的位置,但是太空飛行器仍需提前幾年、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進入目標軌道,這就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沒辦法每一次都把軌道以所需的精度測算出來,而且是在提前這麼久的情況下
  • 小行星撞地球,可能嗎?
    2020 VT4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最近時到達南太平洋上空370公裡處,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此距離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於今年創下的3000公裡的近地小行星距離記錄。位於夏威夷的小行星對地撞擊最終預警系統(ATLAS)發現了這顆小行星,其直徑可能為5-10米。如果它撞向地球,將會在大氣層中解體。而此次與地球相遇大大改變了小行星2020 VT4的軌道,相遇前其軌道黃道傾角為13度,周期549天,相遇後變為10.2度,315天。軌道改變後,它和地球下次相遇將是2052年11月13日,屆時最近距離將在290萬千米左右。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小行星JF1或將於2022年撞地球(雙語)
    來自歐洲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和宇宙飛船工程師正在進行一項使小行星「轉向」的任務,並「證明這項技術是一種可行的行星防禦方法」。   在任務的第一階段,一艘宇宙飛船將故意撞向這顆小行星。   Then a second ship will assess the crash site and gather data on the effects of the collision.   之後第二艘宇宙飛船將評估撞擊地點,收集有關撞擊影響的數據。
  • 神秘推力改變小行星軌道,2068年或撞地球,相當於數萬原子彈
    但是,有一種威脅目前無法抵擋,而且它可能會造成大規模破壞,那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眾所周知,6600萬年前,一顆大約10公裡寬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造成了恐龍的滅絕。在發現它之後,人們根據軌道動力學對其進行計算,發現它正對著地球而來。隨後,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加入了觀測行列,以儘可能多地提供軌道數據。
  • 防止行星撞地球的四種辦法
    其中大部分位於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但並非小行星們全都如此乖巧。有一些就位於地球附近,被稱為近地小行星。在好萊塢大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節,一顆近地小行星就要撞地球了,在這存亡一線的危急時刻,總會有一個英雄站出來在最後一分鐘拯救全人類。可小C不得不說,好萊塢大片的英雄主義實在過於樂觀,科學家們苦心鑽研多年,「防小行星撞地球計劃」卻始終進展緩慢。
  • 俄「隕石雨」引發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傳言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鍾大新介紹說,大多數小行星處在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之間,但在火星軌道的內側,以及再往地球軌道內側深入的範圍內也有小行星存在,這些小行星被稱為近地小行星。其中有的處於力學上不穩定的軌道上,因此被認為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有和地球等內行星互相撞擊的事件發生。 據統計分析,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以秒速10千米撞擊地球時的能量,相當於30億個廣島型原子彈。
  • 國際航天局將用一艘宇宙飛船撞擊一顆小行星
    時機已經成熟,我們準備用一艘宇宙飛船去撞擊一顆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叫做迪蒂莫斯-B,是迪蒂莫斯雙星系統中較小的一顆。該太空飛行器是美國航天航空局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此次撞擊實驗是為了測試太空飛行器的撞擊是否可以改變小行星的軌道,從而保護地球免受太空巖石的傷害。
  • 36年後一顆小行星或撞上地球,能用飛彈攔截嗎?
    據美國的天文學家觀測,地球在36年後,可能會遭遇一場巨大的災難,一個名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正向著地球襲來,如果正面和地球發生碰撞,其造成的傷害能夠對地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造成1.53萬億噸TNT炸藥的威力。
  • 小行星或2032年撞地球 美俄加緊研究核爆技術
    由於這顆小行星的軌道與地球軌道之間的最小距離僅有0.012個天文單位(約170萬公裡),它已被美國NASA列為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範疇。科學界根據劃分小行星危險等級的杜林危險指數,將它的危險程度劃為「一級」,到目前為止,僅有另外一顆小行星也被定為杜林危險指數「一級」,其他所有小行星的危險指數都被定為「0」,意味著基本不會對地球帶來任何潛在的危害。
  • 美航天局計劃2020年前將小行星碎片送入繞月軌道
    中國網5月20日訊 據俄羅斯媒體5月19日報導,檢驗通過將小行星碎片送入繞月軌道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系統的可行性、研製低軌道衛星修復裝置是美國航天局到2020之前的任務。本周一,該機構在官網上呼籲業界代表為該項目實施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