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離子推進器將執行NASA的DART任務

2020-11-23 中國科學技術館

圖片來源:NASA

儘管人類當前正在與新型冠狀病毒作鬥爭,儘管它佔據了我們的大部分注意力,但其他威脅仍然存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脅目前還處於次要地位,但它仍然存在。

儘管目前看來小行星撞擊似乎是短暫的,但它是一種真正的威脅,而且與冠狀病毒不同,它具有終結人類的潛力。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歐空局(ESA)等機構仍在制定計劃,以保護我們免受這種威脅。  

NASA的DART(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任務計劃於2021年7月22日發射。這是一項示範性任務,旨在研究利用動能撞擊使小行星偏轉的過程。它將前往名為Didymos(或65803 Didymos)的雙小行星系統。這個雙小行星系統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該雙星系統中較大的一顆小行星名為Didymos A,直徑約780米,而較小的一顆小行星名為Didymos B,直徑僅約160米。DART將撞向Didymos B。它的尺寸接近威脅地球的小行星尺寸。

DART要到達Didymos需要飛過很多區域。在2021年7月發射後,它將於9月22日達到目標小行星,屆時這個雙星系統將距離地球不到1100萬公裡(680萬英裡)。為了抵達這一雙星系統,DART將依靠功能強大的離子推進器,稱為NASA的進化氙推進器(NEXT-C)。

基於觀測數據的雙小行星Didymos模擬圖像。 (圖片來源:Naidu et al., AIDA Workshop,2016)

發動機由兩個主要部件組成:推進器和動力處理單元(PPU)。NEXT-C正在為這次任務做準備,包括性能和環境方面的一系列測試。該推進器經過振動、熱真空和性能測試後,與PPU集成。它還經受了模擬的太空飛行條件:發射過程中的極端振動以及太空中的極端寒冷。

NEXT-C是一款強大的推進器。離子推進器不同於火箭,火箭需要巨大的推力才能將東西從地球的引力中拉起。但是就離子推進而言,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單元。它比NASA的DAWN和「深空一號」太空飛行器上的NSTAR離子推進器更強大。

NEXT可以產生6.9kW推力功率和236mN推力。在所有離子發動機中,該發動機產生的總衝量最高,達到了17MN·s。以衡量推進劑使用效率的指標「比衝量」來比較,NSTAR的比衝量為3120秒,而NEXT的比衝量達到了4190秒。

測試成功後,推進器的動力處理單元將從另一個真空室中取出。 (圖片來源:NASA / Bridget Caswell)

離子推進器不像火箭那樣燃燒燃料,儘管它們確實使用推進劑。像NEXT-C所使用的一樣,推進劑通常是氙氣。NEXT-C離子發動機是雙柵極系統。

氙氣被送入腔室,在腔室中遇到第一個或上遊柵網電極。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電能,第一個柵網電極帶正電。當氙離子通過上遊柵網電極時,它們會帶正電。這將它們吸引到第二個或加速柵網電極,該電極帶負電。這就將它們推動出發動機,提供推力。推力等於上游離子與加速柵網電極之間的力。

當DART到達Didymos雙小行星系統時,它將有一些同伴。義大利航天局為此次任務提供了LICIA(用於對小行星成像的義大利輕型立方體衛星)。LICIA是6個立方體衛星,在與Didymos B發生碰撞之前,它將與DART分離。它將捕捉撞擊過程以及撞擊後噴射出的碎片圖像,並將其傳回地球。

NASA進化氙推進器正在真空室內進行測試。 (圖片來源:NASA)

這次撞擊預計將使Didymos B的軌道速度改變約0.5mm/s。這將極大地改變它的旋轉周期,使得地面望遠鏡能夠觀測到它的變化。這次撞擊還將在小行星表面留下一個約20m寬的隕石坑。

雖然DART在撞擊時將被摧毀,但ESA正在計劃後續任務。它被稱為Hera,計劃於2024年發射,並於2027年到達。Hera將不僅研究DART的撞擊,還將攜帶一套有效載荷來了解更多雙小行星系統和小行星內部信息。

作者:Evan Gough

翻譯:周琪

審校:戴晨

引進來源:今日宇宙

引進連結:http://phys.org/news/2020-03-powerful-ion-nasa-dart-mission.html

 

相關焦點

  • NASA測試離子推進器:已連續工作五年半
    騰訊科技援引國外媒體報導內容顯示,NASA目前正在測試的一款頗具科幻色彩的離子推進器,這款先進的動力裝置已經連續運行了五年半的時間,也創造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科學家認為該動力可以用於未來外層空間的探索,滿足太陽系內行星際空間飛行的要求。
  • 科學家發明超級離子推進器:打破NASA紀錄
    到目前為止,離子推進器主要用於深空探測器和通信衛星等太空飛行器,比如黎明號就使用了離子推進器前往穀神星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
  • 離子推進器即將測試,兩個月可到火星
    X3離子推進器是一種強大的霍爾推進器,推進劑(最常見的是氙氣)被電場和磁場離子化加速來產生推力,比傳統化學推進劑更清潔,更安全,燃燒效率更高
  • 離子推進器太空點火測試成功 BepiColombo將順利前往水星
    幫助歐洲宇航局(ESA)將 BepiColombo 飛行器送入水星軌道的離子推進器,已經順利邁出了在太空中進行首次測試的關鍵一步。
  • NASA神秘離子推進器再創紀錄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話,說明你對離子推進器完全不了解。離子推進器又名霍爾推進器,是利用電場和磁場的共同作用,把電能轉換為工質動能的一種推進器,比衝遠大於化學燃料推進技術,只需要很少燃料就可達到很高的速度。只是霍爾推進器的推力很小,需要長時間的加速才能達到極快的速度,類似於光帆推進,目前小功率版本各國均已應用在真空環境的地球軌道衛星上,但大功率可以應用於星際航行的推進器卻進展緩慢。
  • 測試離子推進器?美媒猜測X-37B神秘在軌任務
    儘管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的任務屬於絕密,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導稱,該飛行器將由「獵鷹9」號火箭的第二級推進器送入較低軌道。  經過11年的研發,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於2010年4月首次發射。今年5月,X-37B在繞軌飛行718天並完成第4次太空任務後返回佛羅裡達。
  • 美新型離子火箭推進器連續運轉5年半 刷新世界紀錄
    這臺發動機是迄今為止所有太空推進系統驗證計劃中測試時間最長的。它是一種太陽能電動推進器,可應用於一系列科學研究領域,其中就包括深空探索任務。目前,美國宇航局正在克利夫蘭的格倫研究中心實施進化氙氣推進器計劃(以下簡稱NEXT),研製這種推進器便是其中的一部分。NEXT計劃旨在研製新一代電動推進系統,包括功率處理、推進劑管理和其他組件。
  • 霍爾效應推進器
    霍爾效應推進器,也稱為等離子推進器,是靜電推進的一種形式,使用惰性氣體(通常為氙氣)作為推進劑。在1950年代和60年代,霍爾效應推進器的最初工作是在美國和蘇聯獨立進行的。由於早期設計的效率低下,這種推力器在1970年左右在美國停止了發展。但是,蘇聯對離子加速機制的持續研究使霍爾推力器成為一種高效的推進裝置。
  • NASA發明了史上最強的離子推進器,20年內可送人類去火星
    原標題:NASA發明了史上最強的離子推進器,20年內可送人類去火星 導語:圖說科技,用圖片感知科技大事件 01 NASA發明史上最強離子推進器,或20年內將人類送上火星 圖|NASA離子引擎測試 Credit:NASA 圖|發出藍色火焰的引擎或將把人類送去火星 Credit:JPL/ NASA
  • NASA推出最強離子推進器,人類20年內登陸火星,馬斯克表示等不了
    美國國家航天局與密西根大學合作,共同研發了一款名叫X3的離子推進器,這款離子推進器打破了最大功率和最大推力的記錄!NASA這次推出的這款X3離子推進器,直徑80釐米,重230公斤,設計最大功率達200千瓦。
  • 離子推進器技術,航天科技中的傳奇,讓我們自由遨遊太陽系
    後來飛行任務設計者一直用這個公式來計算完成特定飛行任務所需的推進劑的量。根據這個方程,火箭想要使用更少的燃料就需要有更高的噴氣速度,火箭燃料的噴氣速度只能達到3-4千米/秒,想要飛得更遠就需要有更高的飛行速度,燃料消耗隨這個速度的增加呈指數增長,火箭所需燃料的質量將超過飛行機總質量的99.98%,這基本沒有給科學設備留有什麼空間。
  • NASA開始測試離子推進器:動力是現在3倍 能推動小行星
    ­  據介紹,這種推進器具有的動力是現有系統的三倍,而在真空室內進行的實驗將模擬太空環境,使工程師們能評估該系統的實際表現。­  NASA的工程師彼得·皮特森(Peter Peterson)正在為霍爾推進器的測試做準備­  在圖片中,NASA的工程師彼得·皮特森(Peter Peterson)正在為推進器的測試做準備。
  • 未來十年無人機發展方向:無聲離子推進器式無人機
    離子推進器並不是一項特別新穎的技術;它們已經非常有效地推動了太空飛行器,並通常推動太空飛行器進入軌道,離子推進器還將「黎明號」等深空探測器送到了小行星帶執行任務,但在火箭或噴氣機應用上還有很遠距離。在近乎真空的太空中,離子推進器必須攜帶一種氣體,這些氣體被電離並發射到相對空曠的太空中才能產生推力。
  • 這款強大的離子引擎將撞向小行星,使它偏離軌道從而拯救地球
    美國宇航局的DART(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任務將於2021年7月22日發射。這是一項演示任務,研究如何利用動能撞擊使小行星偏離軌道。它將前往名為65803 Didymos的雙小行星系統,這個雙小行星系統對地球沒有威脅。
  • 離子推進系統電源研究
    摘要:離子推進電源處理單元(PPU)是組成離子電推進系統的關鍵設備之一。關鍵詞:離子推進系統;推力器;電源處理單元;驗證 自從1911年俄羅斯火箭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電推進概念以來,前蘇聯和美國相繼開始了近30年的電推進空間飛行試驗,到上世紀90年代開始,電推進正式開始在太空飛行器上應用,到目前為止,電推進系統已廣泛應用於空間任務。
  • 霍爾推進器,去一趟月球只要半個小時
    2020年1月16日,命名為「快舟·富強福」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一星」的方式,成功將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發射升空。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推進裝置,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牛級-霍爾推進器。什麼是霍爾推進器呢?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比如後面正負極的加速格柵就很礙事,不但效率不行,還得經受高速離子的衝擊腐蝕,對材料要求賊高。於是,大家就想起了霍爾。霍爾推進器相比原理單純的離子推進器,霍爾推進器的原理就有些燒腦了,小盆友們看出點感覺就行。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八仙過海離子推進器和霍爾推進器是最主流的兩類應用,兩者差別一目了然。原理再調整一下,還能分出很多類型,比如:脈衝等離子體推進器、磁等離子體推進器、電弧加熱推進器等等。基本思路都是先把原子電離,然後用電場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