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青島藍谷的首個產學研項目...

2020-11-30 中國教育在線

  4月29日,由山東大學(青島)和即墨市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推進的產學研項目「新型固氮殺蟲殺菌的微生物菌劑的生產工藝」取得重大進展,共同轉化的新一代多功能農用微生物菌劑——兼具高效殺蟲、抑菌和生物固氮功能的螢光假單胞菌,在雙方的合作企業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次試生產中獲得成功,標誌著本項目的產業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該項目是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即墨藍谷進行成功轉化的第一個項目,同時也是青島校區自落戶即墨藍谷以來,就地轉化的第一個產業化項目。項目踐行了山東大學服務山東戰略,構建了良好的「校地企」三方合作生態,建立了密切的人員交流、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實質性合作。

  本項成果是根據中國土壤現狀,引進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的最新生物菌研發技術,聯合山大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亥姆霍茲生物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發的一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生物活性卓越的高科技產品。

  與市場上同類產品相比較,該產品兼具生防和生物固氮雙重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多年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造成的土壤板結、惡化、菌群失調等現象,促進作物根部養分吸附、運輸、存儲及轉化功能。產品集廣譜、高效、營養、促生、提品質、增產量為一體,對根腐病、莖腐病、青枯病等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對土棲害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廣泛適用於農業生產等多種領域。

  2018年底,即墨市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多次對本項目進行實地調研、考察,關心項目進展,並於2019年5月與青島校區籤訂了科技成果轉化合同,成立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門用於本項目的產業化發展,總投資1.3億元,研發中心設在藍谷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生產基地設在即墨北部工業園,佔地50畝,廠房面積2.3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後可年產2萬噸各類農用生物菌劑,產值達5億元。此次合作是即墨市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多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嘗試。

  展現抗「疫」擔當!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度重視,始終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重點實驗室組織精銳力量,積極投入抗疫科技攻關工作,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谷立川帶領研發團隊積極開展新冠病毒新型檢測試劑研究,經過反覆科研論證,成功研發出用於準確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變異後核酸檢測的試劑盒。

  研究主要從臨床樣本保存、運輸到精準診斷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以解決診斷流程中各步驟銜接不好導致的靈敏度損失;以及在分析病毒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基礎上在PCR引物與螢光探針中引入抗突變設計,從而解決RNA病毒突變率高導致診斷試劑失效的問題。

  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研發團隊測試了診斷流程中各個步驟之間銜接不當導致靈敏度損失的數據,發現對靈敏度的影響達到了100倍以上。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根據最新研究數據選用了最為合適的採樣管,配製了更好的樣品保存液,同時起到病毒滅活與RNA穩定的效果。團隊成功設計研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整體解決方案,該方案實現了病毒採樣、保存、運輸、分析檢測的一體化,使診斷試劑盒具備抗突變能力,為試劑的可靠性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第一批10萬人份的一次性病毒採樣管與保存液已於3月5日定向捐贈予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此外,針對RNA病毒容易突變的特點,谷立川教授團隊為了獲得更好的檢測靈敏度,優化了病毒RNA提取過程以及RT-PCR體系,螢光探針正在進行最後的優化,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投入市場。與此同時,智能樣品保存運輸箱也正在研究開發中。

  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用實際行動在科研攻關中表現出了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了「國重力量」,也為堅決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注入了信心和正能量。

相關焦點

  • 產學研深度融合 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迎來了第25個生日
    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出席活動。樊麗明在講話中回顧了山大微生物學科的悠久歷史,高度評價了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5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希望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每一位師生堅持「文化引領」戰略,傳承山大文化基因,做有「家國情懷、擔當精神、崇實品格、創新素養」的山大人。她就實驗室的未來發展,提出五點希望和要求:一是志在一流,再創佳績。
  • 「雪球」越滾越大 青島藍谷海洋生物領域新高地正形成
    該項目將整合更多優質資源,推動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為全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個好消息是青島藍谷協同創新、融合發展,促進產學研深融合的又一成功產物,標誌青島藍谷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又前進了一步。例如,山東大學青島校區落戶藍谷以來就地轉化的第一個產業化項目「新型固氮殺蟲殺菌的微生物菌劑生產工藝」,便是其中典型案例:藍谷管理局協同即墨區採取「院校+園區」「科學家+企業家」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力度,山大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友明院士團隊通過技術入股的方式與即墨區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在藍谷中德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園設立研發中心,在即墨北部工業園設立生產基地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海研究中心在青島藍谷啟動
    1月11日至12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19學術年會在青島藍谷舉辦。期間,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宣布啟動建設深海研究中心,推動我國深海開發方面邁向更深層次。
  • 中國·藍谷2019國際海洋創新創業大賽...
    中國·藍谷2019國際海洋創新創業大賽是青島藍谷落實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青島、視察藍谷重要講話精神,助推青島全面發起的「海洋攻勢」和「雙招雙引」攻勢,打造匯聚各類高端創新要素「強磁場」和青島高質量發展絕對「高地」的重要舉措。該大賽由青島藍谷管理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山東大學、OceanWe國際海洋創新工坊聯合舉辦。
  • "逐夢深藍"山東•青島海洋科學香港青年實習計劃在青島藍谷圓滿...
    8月29日,「逐夢深藍」山東·青島海洋科學香港青年實習計劃活動圓滿完成,結業典禮在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舉行。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山東省、青島市臺港澳辦、香港海洋公園公司、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等單位領導、實習導師代表及16名來自香港各大高校學生近50人參加結業典禮。
  • 2019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圓滿閉幕
    2019年水下無人系統技術高峰論壇於9月23-24日在青島藍谷順利舉辦。此次會議由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西北工業大學和中船重工第七〇五研究所聯合主辦,青島藍谷管理局、中船重工西安船舶工業公司和中船重工第七一〇所共同協辦。
  • 三峽大學與湖北藍谷中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籤訂校企合作協議
    1月5日,三峽大學與湖北藍谷中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籤訂校企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生物醫藥產業、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活動現場,湖北藍谷中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學敏介紹了公司發展情況,三峽大學生物與製藥學院院長楊昌英介紹了產學研合作情況。
  • 這套中國自主研發的設備首次亮相青島海科展,再次打破先進國家技術封鎖
    9月22日上午,2020(第五屆)青島海洋科技國際展覽會在青島藍谷開幕,500餘家涉海科研院所、高效、企業紛紛攜海洋科技領域最新科技研發成果亮相青島海科展。2020年7月16日,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組織實施的「海燕-X」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
  • 【藍谷展會資訊】揭秘最酷「黑科技」!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22日開幕
    9月22日到24日,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以下簡稱「海科展」)將在青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是經山東省政府批准,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青島藍谷管理局聯合承辦的以海洋科技為主題的專業性展會。
  • ...山東首個園區內載人無人駕駛項目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
    韓星攝日前,在國內頂尖技術的「加持」下,青島的「無人安全駕駛」夢想變成了現實——全省首個園區內載人無人駕駛項目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園區內試運營。可以實現最高時速60公裡 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園區內,6輛無人駕駛小巴正在平穩運行;目前,園區共設置了7個站點,每個站點前都會有車輛自動停站。
  • 青島「十四五」重要目標: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
    青島在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上都佔據明顯優勢。可以這麼說,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是整個山東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最大的優勢。青島正在聯合各方,積極推動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式入列。
  • 2020青島海科展9月22日盛大啟幕
    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以下簡稱「海科展」)於9月22日在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展會由山東省政府批准,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青島藍谷管理局聯合承辦。
  • 2017山東大學粘細菌與醫藥微生物技術課題組招聘博士後公告
    2017山東大學粘細菌與醫藥微生物技術課題組招聘博士後公告 2017-05-23 15:42:25| 山東大學人事在線 山東事業單位統考備考QQ交流群:點擊加入
  • 2020青島海科展啟幕,炫酷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
    展會由山東省政府批准,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青島藍谷管理局聯合承辦。本屆展會以「科技經略海洋,創新實現夢想」為主題,吸引到了500餘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參展,為參觀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海洋科技盛宴。
  •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學家的搖籃,實業家的孵化器,歡迎報考!
    1963年山東大學建立了部屬微生物研究所,1981年成為國家首批博士授予權單位中唯一的部屬高校微生物學博士點,1984年成立高校中的第一個微生物學系,又新設微生物工程,1987年微生物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1995年建立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1996年生物學系、微生物學系、微生物研究所等組建生命科學學院。
  • 紡織頭條 | 依託山東紡織優勢,打造海藻纖維品牌,專家學者齊聚青島大學把脈行業未來發展
    近年來,青島大學以生物多糖特別是海洋生物多糖纖維研究為代表,在海藻纖維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和產業化發展不斷取得創新成果,並於2018年獲批建設了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新型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的科學問題和共性關鍵技術問題開展研究,重點圍繞生物成纖資源篩選與生物多糖製取、生物多糖纖維成形、生態功能紡織品創製三個研究方向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 山東大學與青島西海岸新區籤署合作協議
    >   11月27日上午,山東大學與青島西海岸新區共建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中心)籤約儀式在中心校區舉行。  籤約儀式上,樊麗明介紹了山東大學發展歷史、辦學特色、學科布局和發展戰略。她表示,山東大學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重要指示的豐富內涵,全面落實學校第十四次黨代會「六大戰略」和「十大任務」,始終把服務青島作為推進學校服務山東戰略的重中之重。她指出,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山東重點培育的「十強」產業。
  • 山東團隊研發水下滑翔機破世界紀錄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傳來消息,前不久,他們的「海燕-10000」水下滑翔機剛剛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深度達到8213米。在入駐海洋國家實驗室之前,他們是天津大學的水下機器人團隊。從2002年起,他們針對國外對中國「水下滑翔機」的技術封鎖,開始相關研究,用了10多年達到1500米深度。海洋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牛文棟說:「(1500米水下滑翔機)成功研製之後,我們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發現科學家對這種深海萬米的水下滑翔機這種裝備,這種需求比較迫切,所以我們就調整了研究方向。」
  • 青島藍谷又一新成果!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入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該工作由位於青島藍谷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功能實驗室賈凡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領軍科學家蔡文炬教授和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院士為聯合通訊作者的科研團隊共同完成。  本研究利用CMIP5多模式數據及海氣耦合模式實驗,發現全球變暖將導致大西洋尼諾/尼娜對ENSO的影響減弱,且具有模式間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