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番茄
上任滿一年不久,瑪氏箭牌中國區總裁麥偉堅(Clarence Mak)已「低調」離職。作為瑪氏中國最大的事業部,瑪氏箭牌旗下擁有德芙、士力架、M&M’s等眾多零食品牌。
今天,小食代從瑪氏中國處證實,麥偉堅已離任瑪氏,目前瑪氏箭牌中國區總裁為Larry Feng。
此外,小食代還從熟悉瑪氏的知情人士處了解到,Larry Feng是暫時接替麥偉堅工作。
新帥
這是瑪氏箭牌中國時隔一年左右再度換帥。
小食代曾獨家介紹過,麥偉堅是從去年8月起正式出任瑪氏箭牌中國區總裁一職的。此前,他還在該公司中擔任過瑪氏食品首席市場、銷售及創新官,也曾負責瑪氏中國巧克力業務。今天,瑪氏中國並未就高層變動原因等提供更多信息。
那麼,現時的瑪氏箭牌中國區總裁Larry Feng是誰呢?
小食代查閱工商資料發現,Larry Feng為多家瑪氏旗下公司的董事,包括目前由其「打理」的瑪氏箭牌糖果(中國)有限公司、瑪氏食品(嘉興)有限公司、瑪氏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和瑞派寵物醫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瑞派寵物在去年獲得了瑪氏戰略投資。
另外,小食代今天在領英搜索還留意到,一個名為Larry Feng的帳戶頁面顯示,其在2013年以皇家寵物食品(瑪氏旗下品牌)亞太區財務長的身份加入瑪氏,並自2016年9月開始擔任瑪氏中國財務長一職。
上述帳戶資料還寫道,在加入瑪氏前,其曾在不同公司擔任過財務高管,包括零售連鎖麥德龍的中國財務長等。
小食代翻查公開報導發現,在Larry Feng任職於麥德龍中國期間,21世紀經濟報導發布的《麥德龍「觸網」》一文曾提道,麥德龍中國副總裁、CFO(財務長)是馮劉。
該文章還寫道,在麥德龍中國布局電商的過程中,馮劉與麥德龍實體店的一些營運高管就線上線下渠道的「衝突」等做過很多交流。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馮劉也曾指出,希望電商不是與實體店起衝突,開發電商是為了拓展更多新客戶。
從馮劉的職業經歷來看,他不僅擁有多年的瑪氏工作經驗,而且在大型線下零售店和電商領域也有積累。鑑於在疫情發生後,糖果和巧克力等「衝動型購買」品類的銷售更多從線下轉移至線上,瑪氏箭牌的選擇也就不難理解了。
轉型
近年來,隨著健康消費的需求提升,糖分和熱量更高的糖果和巧克力等零食品類難免面臨增長難題。事實上,作為糖巧市場頭部玩家的瑪氏箭牌早已開始轉型,把觸角伸到更多新領域,以期打造一個「大零食」平臺。
在這一過程中,瑪氏箭牌的思路之一是將已有產品和高增長品類融合起來,如堅果。英敏特今年1月發布的中國零食消費趨勢報告指出,堅果零食仍是市場份額最大的零食細分品類,並在過去5年呈強勁增長之勢。
小食代留意到,該公司旗下品牌德芙就在今年推出了混合了榛仁、腰果和複合麥片的巧克力新品。此外,為控制熱量攝入,這款產品也被設計成了獨立小包裝規格。
更早前的2018年,瑪氏箭牌也已將主打堅果棒的美國高端健康零食品牌繽善(BE-KIND)引入中國市場。今年,繽善還推出了面向中國市場的定製化口味新品。
去年,該公司還投資2000萬美元在嘉興建設了專門的繽善生產線,希望推出更適合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產品。
另一方面,謀求擴張的瑪氏箭牌也切入了更多高增長品類,如冰淇淋。英敏特上述報告稱,隨著「網紅產品」的出現和線上渠道的快速發展,冰淇淋細分品類在近兩年也呈現出強勁增長。
小食代介紹過,瑪氏箭牌中國在今年引進了冰淇淋業務,並在德芙、士力架和麥提莎下推出了相關產品,且「早期銷售結果令人滿意」。
未來
在轉型的同時,瑪氏箭牌也在加快布局未來增長的腳步。
英敏特在上述報告中指出,中國零食市場未來增長的一大驅動因素為可獲得性提高,即更便於購買。而生鮮軟體和O2O(線上到線下)零售商等更多配送選擇確保了消費者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買到零食。
繼年初瑪氏箭牌與O2O零售平臺京東到家正式籤署了合作協議後,到今年9月,雙方又宣布深化戰略合作,明確了未來將以「場」為核心,構建全新的1小時購物體驗的營銷策略。
英敏特報告還稱,「由於90後和00後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強烈的消費意願為零食帶來了更大的市場機遇。」為吸引更多愛吃零食的年輕人,瑪氏箭牌也在持續打造更年輕的品牌形象。
以德芙為例,當盲盒在年輕人中走紅時,該品牌今年曾與盲盒屆的熱門IP「Molly」推出了聯名禮盒。小食代此前了解到,據德芙產品的天貓消費者畫像顯示,德芙與Molly的跨界聯名活動將德芙消費群體中年輕消費者的比例提升了8個百分點。
在今年1月,瑪氏箭牌還宣布在廣州建設全球口香糖與糖果創新中心,投資近1000萬美元加碼研發。
當時,瑪氏箭牌中國研發副總裁Justin Comes曾表示,上述創新中心的設立意味著瑪氏箭牌事業部實現全品類都在中國兼有研發和生產,中國也因此成為瑪氏全球範圍內唯一一個集合了巧克力創新中心和口香糖與糖果創新中心的市場。
他還表示:「秉承公司『從追求存在到力求相關』的中國戰略和瑪氏箭牌『開創休閒食品新紀元』的商業目標,我們希望通過對產品和產能的創新,為億萬中國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創造更多美好與歡笑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