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比特幣一天內上漲超過1,000美元,時隔近三年後重新站上19,000美元的高位。更重要的是,自今年以來比特幣已累計上漲了150.66%。相比而言,同期的黃金僅僅上漲 23.2%,標普500上漲了11.72%,美元指數下跌了-4.37%。不知不覺中比特幣牛市已經悄然來臨,如果不出意外,比特幣將穩坐今年各類資產收益表現的頭把交椅。
然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自己卻感到了絲絲憂慮:在比特幣屢創新高的背景下,人們開始紛紛揶揄不久前曾唱空比特幣的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裡奧(Ray Dalio),「達裡奧被打臉」、「達裡奧落伍了」的言論開始充斥於網絡.上一個有類似待遇的,是2017年比特幣牛市中的金融巨鱷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然而在那不久後,比特幣價格就開始一瀉千裡,直到三年後的今天,比特幣才又重返當年的巔峰。
在投資領域,市場一般認為:只有經歷過至少一輪商業周期的行業研究員或分析師,才能被稱為合格。幸運的是,自己從2017年初進入行業至今,差不多剛好四年,勉勉強強稱得上及格。而最近半年來加密貨幣領域發生的諸多事件,又仿佛看到了2017年市場的影子。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思緒不禁又回到了2017年的那個炎熱夏天。
1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在2017年夏季一個新興的融資市場在迅速崛起----首次公開代幣發行(ICO)市場;這與2020年6月開始興起的「DeFi挖礦」熱潮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發幣,只不過前者只需要一份白皮書或PPT,後者還則需要DeFi的實際落地(儘管部分DeFi可能是劣質甚至惡意的)。
與此同時,在各種機緣之下我加入一家金融機構,主要負責協助研究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市場應用的課題,在此期間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了加密數字貨幣。第一次看完了幾個ICO項目後,一夜都無法入眠。
「也許自己正在見證歷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失眠的我當晚在博客中寫道,「無法想像一款ERC20代幣能融資到幾千萬甚至幾億元,項目根本無法實際落地,而發起人幾乎毫無成本代價…」
這便是我對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的第一印象。然而,幸運地是,隨著區塊鏈應用課題的推進,卻逐漸從虛無中發現了真實。
當時的情況是,課題的研究由金融機構和高校共同負責。令人驚訝地是,具體負責區塊鏈技術章節的那位博士卻無法勝任該部分內容----這就是行業早期的現狀,院校基礎薄弱,行業缺乏專業人才,畢竟區塊鏈的概念從2016年才開始普及。
不知不覺中,做輔助工作的自己反而成為了課題的主力。為了順利完成課題,我開始狂補區塊鏈技術理論,從零基礎開始,邊學習邊研究,最終課題順利驗收通過,還獲得了獎項。現在回想起那幾個月,雖然辛苦卻十分有價值。廢寢忘食---這是形容當時情況最好的一個詞:隨著一篇篇文獻的翻譯、一本本技術書籍的學習,越來越意識到區塊鏈將深刻地影響未來的金融經濟乃至社會發展,而我們可能正處在關鍵的臨界時間點。
「或許眾多山寨幣毫無價值可言,但諸如比特幣、以太坊之類的加密數字貨幣,以及其底層的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卻在進行一場影響深遠的貨幣實驗和技術變革,並且有很大可能改寫現代貨幣史和社會發展史,不過這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
2017年下定這個結論時,自己還沒意識到變革和影響來的比預想的要快---兩年後Facebook正式發布Libra穩定幣項目;三年後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央行數字貨幣開始落地測試,而區塊鏈技術也逐漸被全球各國列為核心創新技術的重要突破口。
2
2017年·8月末,當時的領導把我叫到會議室裡,問我有沒有留下來工作的意向。彼時的ICO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自己已然察覺到行業監管即將落地。無論是高層定下的從嚴監管氛圍,還是媒體報導監管層開始收集並審查市場上的各類項目,都已經表明監管風暴即將到來。為此不得不跟領導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我不懷疑行業中有真正的創業者,但其中的一些亂象如果繼續,最後會被監管一刀切。「 清楚地記得當時領導愣了一下,隨後會議草草收場。
「見證了市場瘋狂,也即將見證絕望」,9月3日晚我在博客中敲下了這幾行字。9月4日,監管層下發了清理整頓通知,一刀切,重錘落地。一時間,行業中人人自危,市場上風聲鶴唳,身邊不少人都開始轉行或離開。
然而,正是在那段混亂的時期,我卻下定決心留在行業內。原因很簡單,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紀,正如歐巴馬所言,「比特幣是每個人都帶著口袋裡的瑞士銀行帳戶走來走去」。無論是加密數字貨幣還是區塊鏈技術,它們是屬於全球化的新事物,而非依附於特定的國家或地區。
相比於眼前的行業危機,我更相信自己在過去幾個月裡親身學習和研究而所做出判斷---儘管目前的行業有種種亂象,但這是任何一個新技術或行業在早期發展階段必須經歷的過程。從長遠看,這是一個值得期待和投入的市場和行業。
在9月監管落地後,比特幣價格暴跌了32%,市場價格為3,100美元。但在分析了市場形勢後,我很快地做出了判斷:現在應該大量購入BTC。因為比特幣交易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國內的監管禁令之所以會對幣價造成打擊,只是因為當時的主要交易市場是在國內。隨著監管禁令的展開,這部分交易需求只會轉移到海外,比特幣的定價權將由海外市場決定。海外的ICO熱潮仍在持續,對比特幣的巨額需求依然存在,比特幣在依然有強勁上漲的動力。」
事實證明,當時的判斷完全正確,在經歷了9月和10月的監管整頓和市場定價權轉移後,從11月開始,比特幣開始迅速上漲,第一次站上了18,000美元的位置,並在12月達到19,000美元的歷史高點。
很慶幸當時選擇留下來堅守行業。由於當時的堅持,自己在2017年的牛市中賺到了第一桶金。現在回想起來,依然驚訝於當時的決定。不過仔細想想,或許正是那幾個月對區塊鏈技術的學習和對加密貨幣市場的深入研究,才有了足夠的底氣和準確的判斷。
四年後回顧這段歷史,依然具有參考價值。尤其是自今年下半年以來開始的監管風暴,市場又開始人心惶惶。
儘管在事件剛開始發生時自己也有絲不安,但畢竟經歷過2017年的一系列事件,在冷靜分析後,發現問題並沒有市場想的那麼嚴重:即便在行業最困難的2017年,監管層在9月全面禁止ICO後,也明確要求各項目方對投資者進行退幣;同樣地,監管層下達關閉境內交易所通知的同時,也要求各大交易所對用戶的資產提現等善後工作做妥善安排。可以看出,監管層在出手整治的同時也很注重維護社會穩定。
因此,無論交易所未來的情況如何,用戶在交易所的資產始終是安全的,遲早會開放提幣。然而,交易所上的法幣交易已經出現了近30%的負溢價,即便是考慮到由暫停提幣帶來的時間成本,也不可能有這麼高的負溢價,這只是市場恐慌情緒下的非理智行為。因此,我們會發現,市場上有不少資金充裕的投資者在這段時間買入大量平臺上的加密數字貨幣,在開放提幣後將獲取30%的收益。
3
2018年1月,比特幣價格依然維持在17,000美元的高位,相較於2017年1月的1,000美元價位,上漲了17倍。一時間,在驚人的投資回報下,上至金融行業的精英,下到菜市場上的大媽,都開始討論起了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
然而,在比特幣價格的高歌猛進和眾人的追捧中,從幾個蛛絲馬跡中卻感到了些許不安:
首先是在2018年1月的冬季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當年近 90 歲的索羅斯談論比特幣存在巨大的泡沫時,市場上的眾人嘲諷其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一個曾經狙擊過英鎊,引發亞洲金融風暴的智者,他真的錯了嗎?凱恩斯在其傳世巨著《通論》中曾強調,人們的行為不僅僅受理性指導,也受其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影響。當抵達市場的頂峰位置時,所有人都已經變成信仰者,全力投入,此時市場上已經沒有任何心存疑慮的人。狂熱、從眾行為,這正是格林斯潘在《動蕩的世界》一書中所羅列的人類「動物精神」的體現,而這也是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
其次,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並推薦哪些加密貨幣值得投資,這個群體包括在邊遠小城中的親戚和隔壁鄰居家的退休大媽。在金融領域有一個著名的「鞋童定律」:美國總統甘迺迪的父親是華爾街的一位投資大師,在1929年華爾街大崩盤前,有一天他遇到一個鞋童。鞋童一邊擦鞋,一邊對股票侃侃而談。連鞋童都對股市這麼熱衷了,這正是市場過熱的信號。於是他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賣出手中的全部股票,從而躲過了那場世紀股災。
2018年1月後,市場就開始進入了長達1年的漫漫熊市。
在任何一個行業或市場中,商業周期都是重點研究領域。2018年下半年,我開始研究加密數字貨幣的商業周期。經濟作為世間規律的一部分,其復甦、繁榮、衰退與蕭條同樣呈現為秩序變化的既定節奏。比特幣亦是如此---以減產周期為界限,比特幣市場大約為四年一個周期。目前比特幣已經經歷了三輪市場周期,在每個周期中,我們也能清晰地觀察到比特幣的繁榮與蕭條,衰退與復甦。
除去每四年一次的產量減半,以及重大創新在比特幣商業周期的影響和作用,我們還應當重視投資者情緒在周期中的作用,尤其對於加密數字貨幣這種有很強金融屬性的行業。
加密貨幣市場如此大幅度的波動,很難完全用行業、經濟這些基本面變化來解釋。相反,很大程度上歸因於投資者的心理和情緒像鐘擺一樣大幅擺動。特別是在短周期中,投資者的心理就像一個鐘擺一樣,這個鐘擺來回擺動,在樂觀和悲觀之間。這個鐘擺很少在中間的位置停留很長時間,來回擺動往往呈現從某一個極端點轉向反方向的運動。這種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擺動現象,在比特幣的市場波動中經常可以觀察到。
在每一輪投資者情緒周期中,在當市場順風順水的時候,比特幣價格飆升,投資人往往預期未來一片光明,賺錢很容易,每個人都感覺良好,然而這意味著只有極少數風險規避包含在定價中,因此這樣的市場價格充滿了危險。同樣,在市場底部時,風險容忍會低到無法再低,人們簡直不允許存在任何風險,以至於投資人在這麼低的價格水平買入比特幣,虧損完全不可能,但之前市場下跌的刺痛感仍在,讓投資者只想提高風險規避,只願意坐在一旁觀看,儘管價格處於低水平,人們卻仍不願意買入。
基於以上原因, 比特幣價格經常暴漲暴跌,波動十分大。上一輪的比特幣牛市中我們正能觀察到一個完整的比特幣泡沫周期。根據金德爾伯格的劃分,一個典型的資產泡沫可以分為變革、繁榮、亢奮、困境、恐慌五個階段。在2017年11月至12間,比特幣價格從8,000美元左右躍升到19,000美元的高點,正是市場最為狂熱亢奮的時期。
那麼當前的比特幣市場情況如何呢?自10月中旬以來,比特幣價格從10,000美元左右躍升至目前的19,000美元左右。市場上很多人都對比特幣抱有十分樂觀的預期,認為比特幣在12月可以衝上8萬、10萬美元;另一方面,在調研市場時,發現有不少投資者開始使用信用卡或者通過貸款投資比特幣,這是十分危險的行為。從比特幣貪婪指數看,目前已經達到94,市場處於極度貪婪狂熱的狀態。特別是從歷史數據上看,自11月中旬以來,比特幣貪婪指數就一直處於90左右的高位,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
那麼,目前這種市場過於狂熱的狀態會維持多久?馬克吐溫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但黑格爾也曾說道:「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在歷史中吸取過任何教訓。」
4
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在行業中度過了四年。就像圈內人士經常說的:「幣圈一天,人間一年」,感覺短短的四年就經歷了其他人的10年、20年。經歷了高峰,也遇到了低谷,依然清晰地記得2017年「ICO泡沫」下的憂心與「94監管風暴」下的堅持;上一輪牛市中的興奮和熊市時的仿徨。既有在2019年初選擇留在金融行業還是深入產業時的舉棋不定,也有「1024」當天一個人走在在空曠的街上「輕舟已過萬重山」般的欣喜。
同樣地,這四年的時間也能明顯感到行業的進步。在2017年尚且找不到一個可以勝任課題研究的博士;如今在招納新人時,發現越來越多的院校已經開始培養區塊鏈產業和數字貨幣方向的專業人才,年齡段涵蓋本科到博士。隨著越來越多專業人才的進入,相信行業未來發展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