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突破歷史高點,一周內下跌1萬美元,使加密貨幣處於十字路口。
簡單來說
比特幣的價格正處於十字路口,兩個學派預測了下一步可能發生的事情。
一些人認為比特幣處於價格發現模式,就像在2017年初那樣。
也有人認為比特幣已經見頂,目前正面臨熊市。
比特幣的價格處於不穩定狀態。上周,比特幣飆升至40,000美元以上,卻創下歷史上最大單日跌幅。比特幣的價格走勢讓專家們要麼非常看漲,要麼非常擔心。
首先是比特幣的牛市。這個想法表明,比特幣的處境與2017年初相似,在此期間比特幣經歷了多次價格調整,隨後達到近20,000美元的歷史新高。
但是,還有熊的情況。如果與之平行的不是在2017年初而是在其最後一個月(巨大的比特幣泡沫破裂),該怎麼辦?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一切都是從這裡走下坡路,而我們正在尋找明年左右的另一輪熊市。
因此,我們與專家進行了交談,以查看是否有跡象表明這兩種理論最有可能奏效。以下則是他們要說的。
比特幣看漲者:這就像2017年初
許多比特幣觀察家認為比特幣再次處於價格發現模式,就像在2017年初那樣。
整個2017年,比特幣從1000美元漲到了近20000美元,但這並非易事。在此過程中,比特幣的價格在五次不同的場合中至少下跌了30%。
儘管進行了這些價格調整,但比特幣在2017年底仍上漲至當時的歷史高點,接近2萬美元。
「2016年到2017年,比特幣的價格上漲了20倍多,進行了五次修正,修正幅度均超過30%,因此,很自然地,你會看到這些小型的繁榮和蕭條周期,但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
CNBC上流行的比特幣播客Pomp Podcast的主持人Anthony Pompliano說。
儘管2017年期間出現的調整沒有一次像本周早些時候那樣在一天內下跌近30%那麼劇烈,但它們暗示著有史以來的高點已在數次可能痛苦的價格修正中鋪平了道路。
但是歷史先例並不是比特幣主義者樂觀的唯一原因。今天的市場似乎也與2017年大不相同。
Nexo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合伙人Antoni Trenchev對Decrypt表示: 「與2017年零售推動的反彈不同,這一次是機構說了算。」
事實上,機構的作用似乎只是在增長。在對比特幣進行了價值23億美元的多次投資之後,商業情報公司MicroStrategy現在正試圖將其他公司引入比特幣。
量子經濟學(Quantum Economics)的比特幣分析師傑森•迪恩(Jason Deane)對Decrypt表示:「事實是,機構需求沒有減少,宏觀環境沒有改善,比特幣的供給也沒有增加,只要你算一下就行了。」
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Grayscale Bitcoin Trust)於本周重新開放,可以表明機構階層在推動比特幣當前價格方面的影響力。
自聖誕節(2020年12月25日)以來,由於假期旺季/年終,Grayscale Bitcoin Trust尚未報告其他資金流入。
當$ BTC流入開始流入,表明機構需求時,比特幣可能會再次開始上漲。
加密貨幣分析師約瑟夫·揚(Joseph Young)表示:「當比特幣流入開始湧入,表明機構需求旺盛時,比特幣便可能再次開始上漲。」
比特幣空頭:比特幣泡沫即將破滅
然而,有些人認為比特幣的價格已經達到頂峰,機構投資者的反彈已經步入正軌,而旗艦加密貨幣正在進入熊市。簡而言之,他們認為比特幣只是一個等待破裂的泡沫。
世界著名的投資者和達拉斯小牛NBA球隊的所有者馬克·庫班(Mark Cuban)說:「看著加密貨幣交易,就像網際網路股票泡沫一樣。」
看著加密貨幣交易,就跟網際網路股市泡沫一模一樣。確切地。我認為btc、eth和其他一些公司將類似於那些在網絡時代建立起來的公司,它們在泡沫破裂後倖存下來並蓬勃發展,比如AMZN、EBay和Priceline。但更多不會。
-Mark Cuban(@mcuban)2021年1月11日
他補充說,「加密技術和黃金很像,是由供需驅動的。所有關於貶低、菲亞特等的敘述都只是推銷。最大的賣點是稀缺vs需求。就這樣。」
目前正在與2017年末比特幣泡沫第二次破裂進行比較。繼這一最高點之後,比特幣最終從20000美元跌至2020年初的4000美元,跌幅達80%。
如果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比特幣將跌至8000美元左右。
有跡象表明,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Binance Research告訴Decrypt: 「從20,000美元升至42,000美元沒有顯示出持續的下行修正,因此,預測任何向持久熊市環境的過渡可能還為時過早。」
然而,和往常一樣,歐洲太平洋資本公司(Euro-pacificcapital)執行長彼得•希夫(Peter Schiff)不同意這種說法。
希夫說:「在泡沫期間,投資者會說一些愚蠢的話。為了保持他們的錯覺並否認泡沫的存在,那些被困其中的人不僅必須證明資產價格合理,而且必須解釋為什麼它會走得更高。但是,泡沫的空談從來沒有像比特幣那樣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