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實際上就是一個生命體和基因之間互動的關係

2021-02-15 經禮藝養正教育

腦科學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學習本質上是通過外部刺激使大腦神經元在原有基礎上發生新的連接。

學習從微觀的效果來看,實際上是大腦神經元發生了新連接。

一般人的大腦神經元連接大概會達到一百萬億,這麼多連接是怎麼發生的?就是通過學習而實現的。

知識通過轉變為聲音、視覺等刺激,促使大腦中一個神經元的樹突和另一個神經元的軸突發生連接,這個過程就是學習的本質。

因此,對每個人而言,學習實際上是有物質反應的,它在你的大腦裡面形成了新的連接。

如果我們記住了某一小段信息,實際上它的物質變化大概有一千個上述這樣的連接,如果通過學習刺激、反覆加強,這些突觸會不斷地加強,從而使這個內容就很難被遺忘。

剛出生的孩子,大腦神經元的樹突和軸突是很少的。

到6歲時,神經元樹突和軸突是最豐富的時候,以後又會逐步減少。0~3歲的孩子學習能力強,就是因為這個時候大腦裡的樹突和軸突特別豐富,神經元連接十分容易發生。

但當孩子6歲進入學科學習以後,我們在加強某一種知識學習時,會損失大腦裡其他的樹突和軸突,最後我們可能成為某一個方面的專家,在某一個領域會非常強,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可能會減弱。

學習的過程能讓大腦發生連接,這實際上與基因是有關係的。

學習就是通過刺激我們的各種神經器官,產生電信號和神經遞質來刺激我們的基因,製造蛋白質,讓大腦神經細胞發生連接。

可以說,學習實際上就是一個生命體和基因之間互動的關係。所謂的學習窗口期,實際上就是不同能力發展的相關基因打開的時期,雖然我們不清楚當中的機理,但這是一個現實。


第一批胎早幼教專業人才培訓已開始報名

(詳情點擊:胎教文化教育學院籌備委員會率先培訓第一批胎早幼教人才公告)

胎教文化教育學院重視家族傳承和人文傳承,圍繞人文和科學領域進行人才培養,以「關愛生命,優化血統」為辦學宗旨,以「尊重傳統,積極創新」為開拓原則,以「傳承」為使命、以「文化」為核心,致力於完善胎教專業學科系統,培育一批具備胎教文化專業素養的新生力軍,從事胎教、早教、幼教等基礎教育的基礎事業,擔當提高人口素質的責任,為國家培養更多具備先天優勢的人才。

辦學宗旨:優化人口素質、尊重生命價值

學制:三年制

招生對象:15周歲以上,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生和私塾生,以及有志於從事胎教、早教、幼教、傳統文化教育及推廣或鄉村支教的畢業生或社會人士。

報名流程:

填寫申請表—面試—試讀—錄取符合條件的學生。

點擊連結填寫申請表:人才培養計劃申請表

相關焦點

  • 探索生命體與環境之間的神奇關係
    所以,朋友們,請不要過高得看待自己,我們在宇宙面前是何等的卑微和渺小,我們大多數的無畏,其實僅僅是無知而已。比如此次疫情,一個小小的病毒竟然搞得全人類手足無措,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等都深受影響,甚至還遠未結束。想想看,幾千年的人類智慧沉澱,數百年的現代科技發展,讓我們認為自己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結果卻是怎樣呢?
  • 夫妻關係,就是一個共同生命體的一體兩面
    其實,小米辣的老公在外人眼裡還不錯,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他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工資也是如數上交給老婆,但就是沒有趣味,也沒有想法,對家庭生活不作任何安排,不會想到節假日帶老婆孩子去哪裡旅個遊,也不會和老婆孩子一起出去吃個大餐,
  • 相互支撐有機互動破解一堂好課基因密碼
    只有外部的教的活動也不夠,光教不學,教就失去了目標、方向和動力,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和根本。所以,教學互動、內外互動、達至內在,是教學的內置密碼。    所以,就課堂教學而言,動靜結合、上下互動、左右互動、內外互動、達至內在,是課堂教學的基因密碼。這些「互動」不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研討式、啟發式、翻轉式、小組式、實踐式的形式嗎!
  • 基因測序對生命體的意義
    那麼,什麼是基因呢基因(遺傳因子)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分兩種:1.結構基因。基因中編碼RNA或蛋白質的鹼基序列。2.非結構基因。結構基因兩側的一段不編碼的DNA片段,參與基因表達調控。     基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過程的全部信息。
  • Nat Neurosci:基因、白血球與自閉症之間的關係
    2019年9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相關的生物標誌物,或許有助於幫助早期診斷和預測症狀嚴重程度。一組科學家分析了302名1歲至4歲男孩的血液基因表達數據,這些男孩中既有患ASD的患者,也有健康對照。
  • 科學家發現受教育程度和經濟地位與基因之間的關係
    但是對於我而言,不巧的是,我前不久看到兩篇有意思的報導:「74個基因位點與教育程度存在顯著關聯」,「有些基因位點與經濟上的成功存在顯著關聯」。同時看到這四條消息的時候,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在腦海中浮現一個詞:「宿命論」。難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是真的?一切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決定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行為遺傳學。
  • 生命體的演化
    華大基因的CEO尹燁說:「1943年,有個人養了一個至今不知道死活的貓,薛丁格的貓。薛丁格寫了一本書叫做《生命是什麼》。他從物理學的角度寫,說生命是一個負殤過程,萬物會歸於虛無。化學統一在元素上,而生命統一在DNA上,但是DNA本身拆看了就是一群元素,按照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方式所進行的組合。生命是可以感知到無機和有機分類的一個東西。」這是他的看法,我認為大家可以思考思考。生命體的演化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到人類社會。
  • 賈靜雯自曝與梧桐妹關係:我們倆就是同一個生命體
    在信上則說她與賈靜雯還有婆婆的關係就像臍帶一樣連在一起。而當賈靜雯說起這段往事的時候,眼裡的淚水也一直在打轉。其實,作為她與前夫的女兒,梧桐妹在剛開始時並沒有辦法接受她的後爸,也就是修杰楷。兩人也是經常有矛盾產生,作為調解人的賈靜雯則是很有耐性的調解兩人的關係。現在梧桐妹與Bo妞以及咘咘之間的關係可是十分親密。
  • 蓋亞假說:地球是一個生命體嗎?
    例如,對於第一批擁有視覺的生物而言,無論它們的視覺有多麼的模糊,都能增加它們生存和繁殖的能力。用專業的語言來說就是,生物實體必須在群體中表現出可遺傳且有繁殖優勢差異的變異特徵,才能夠被自然選擇。即使這種遺傳屬性是由不定項或者說隨機基因突變帶來的結果,但是經過種群幾代的繁殖和篩選,也能夠產生漸進的改善。也就帶來了複雜的適應性。
  • 作為一個科學家,我為什麼要死磕香菜和基因的關係?
    這樣的事情不僅僅只是一個有趣的玩笑,或者一個有趣的新聞,這個事情有著大量的科學研究和記載。 中科院,我們國家最大最好最頂級的研究機構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說,人們對香菜的喜好是跟基因組有關係的,我們甚至找到了它跟基因組上什麼樣的地方有關係。
  • 基因暴政之二:覺醒的意識,生命體不甘為奴!
    同樣是原始地球漫長的化學反應之後,出現了各種有機大分子,這其中的由核糖核苷酸組成的DNA或RNA分子非常特殊,因為核糖核苷酸攜帶了一個重要的官能團,叫做鹼基。DNA中鹼基有4種,特定的鹼基之間因為包含特定的氫鍵數目,所以出現了核苷酸互補配對的現象。
  • 地球是一個生命體嗎?
    例如,對於第一批擁有視覺的生物而言,無論它們的視覺有多麼的模糊,都能增加它們生存和繁殖的能力。用專業的語言來說就是,生物實體必須在群體中表現出可遺傳且有繁殖優勢差異的變異特徵,才能夠被自然選擇。 即使這種遺傳屬性是由不定項或者說隨機基因突變帶來的結果,但是經過種群幾代的繁殖和篩選,也能夠產生漸進的改善。也就帶來了複雜的適應性。
  •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但是大家在關注或研究人工智慧領域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樣的幾個關鍵詞: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神經網絡。那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呢?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6/381185.htm  先說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是在1956年一個叫達特茅斯會議上提出的。
  • 宇宙是否是一個大生命體?
    宇宙是否是一個大生命體?從高層次看,宇宙就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他的身體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宇宙,而我們所在的地球和太陽系都是他身體中的一個小小的粒子。從現代科學來看,有些富有遠見的科學家根據天文學觀測已經提出了這樣的猜想——越來越多天文學觀測發現,宇宙中的巨大結構和生物體結構具有高度相似性。
  • 基因突變與白血病之間有什麼關係?
    基因突變所致白血病?關於基因突變與白血病之間的聯繫,下文以「ALL」為例開展普及。
  • 一文弄清深度學習、TensorFlow和張量之間的關係
    原標題:一文弄清深度學習、TensorFlow和張量之間的關係 我們今天所用的許多深度學習系統都是基於張量代數的,比如谷歌的TensorFlow,但是張量代數與深度學習的關係到底如何?
  •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之間的關係
    在今後的考試當中,大家會遇到一個常考的知識點: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之間的關係。很多同學在做相關題目時正確率並不高,但是其實這部分知識如果真正理解透徹,掌握了技巧之後是很容易得分的。今天就來給大家著重講解一下這部分知識: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證實,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不是線性關係,而是呈倒U形的線性關係。
  • 為何地球上不存在永生的生命體?專家提出這是基因的決定
    只是科學家的新發現表明,人類身體中的細胞中擁有可以合成端粒的端粒酶,也就是說端粒的縮短是可以被修復的。通過這個信息來看,導致人類身體衰老的這些小部件都可以通過身體內部的機制來進行自我修復,只是這些機制偏偏就不修復這些小部件。這又是為什麼呢?專家們稱,阻止小部件修復的就是身體裡的基因。基因決定了生命體的生命機制。
  • 六次元外星人:地外生命體通過改變靈長類動物基因創造了地球人類
    人類的進化來自於幾百萬年前訪問地球的存有們在靈長類類人猿身上所實行的基因工程。除了一個更早的地外生命體殖民地之外(那些先前的地外生命體在這裡降落,然後當你們的地外生命體祖先到達地球之後他們又離開了),那些(幾百萬年前到訪你們地球的)地外生命體是第一個發現了地球的智能種族。
  • 六次元外星人:地外生命體通過改變靈長類動物基因創造了地球人類
    多年來,外星人通過靈媒向人類傳達知識和信息。在《Theodore之書:地外生命體的遠景》一書中,一個存在於六次元的存有解答了人類起源的疑問,內容如下:「人類並非是在地球上經過自然進化而來的。人類的進化來自於幾百萬年前訪問地球的存有們在靈長類類人猿身上所實行的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