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支撐有機互動破解一堂好課基因密碼

2021-01-07 大河網

    □郭秋平

    在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本科教育會議精神,推動課堂教學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我一直在想,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標準是什麼?什麼才叫一堂好課?通過調研和思考,個人認為,判斷一堂好課,必須破解一堂好課的基因密碼。

    首先,要在對課堂教學的理性思辨中,把握破解「一堂好課基因密碼」的基本面。大家知道,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渠道,那麼教育是什麼?德國哲學家、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把容器灌滿,而是把火炬點燃。」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說:教育要「因材施教」。那麼,「一棵樹」是誰,「另一棵樹」又是誰,在哪兒搖動,怎麼搖動?「一朵雲」是誰,「另一朵雲」又是誰,在哪兒推動,怎麼推動?「一個心靈」是誰,「另一個心靈」又是誰,怎麼喚醒,在哪兒喚醒?不管是「點燃」「火炬」還是「灌滿」「容器」,也都涉及誰是「火炬」,誰的「火炬」,誰來點燃,怎麼點燃,在哪兒點燃?誰因材施教,因誰的材,施什麼教,在哪兒施教,怎麼因材施教?等等。這樣就出現了幾個關鍵問題:誰?對誰?在哪兒?做什麼?怎麼做?這些問題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基本面。破解「一堂好課的基因密碼」,就必須從這五個基本面著眼。

    其次,要在對課堂教學演進歷史的比較中,把握破解「一堂好課基因密碼」的基本點。不管是幾千年前世界最早的課堂教學—稷下學宮,還是孔子的私塾教育,也不管是中世紀西方大學誕生的方式,還是延續至今的大學課堂教學形式,都有這樣幾個核心元素: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育者—教師,課堂教學的對象—受教育者—學生,課堂教學的地方—課堂,課堂教學傳授的內容—課程,課堂教學的形式—講授形式,譬如教師講、學生講、混合講、翻轉講等。這樣,教師、學生、課堂、課程、講授形式,就構成了「一堂好課」的基本點。破解一堂好課的基因密碼,就必須從這五個基本點著手。

    其三,要在對課堂教學內在邏輯的領悟中,破解「一堂好課基因密碼」。中國人的遣字造詞很有意思,其中的智慧博大精深,一般而言,右為上是原則,就是一個字右邊偏旁或一個詞的右邊字,是這個字或者詞的根意義所在,或者是刻意強調的意義所在。也就是說,左右結構的字,重點強調的是右邊。譬如,就課而言,課=言+果,著重強調語言的結果,結果、效果、成果是最重要的。左右結構的詞也是這樣。

    就課堂而言,課堂=課+堂,運用右為上原則,課修飾堂,堂是落腳點。但是,堂又不能離開課,離開課就不能叫課堂。所以,見課不見堂不行,見堂不見課也不行,但關鍵和重心在堂。什麼是課?課是語言的結果,課是有內容的傳授,課是自上而下的「潤物細無聲」的潤澤。什麼是堂?堂,形聲字,從土,從尚。尚,意為「攤開」「展平」,所以,堂就是在土上面,也就是在高處將什麼東西鋪開展平,強調的是自左而右的行動。因此,課堂,就是將課,在高處鋪開展平。這就是說,一方面,課的要求是自上而下、潛移默化、上下互動,而堂的要求是自左而右、左右互動,十字交叉的「十」是課堂的形象表達。另一方面,課的要求是內容,堂的要求是行動。所以,課堂本身就是上下結合、左右結合、動靜結合的過程。上下結合、左右結合、動靜結合,就是課堂的內置基因密碼。

    就教學而言,根據左右結合,以右為主的構詞原則,學是落腳點、是根本,教是過程、是手段,但是,僅見教不見學不行,僅見學不見教也不行。教,是自外而內的行為方式,學是內在活動的修為方式,所以教學是由外而內、達至內在修煉的方式。只有內部活動不夠,只有內部的學沒有外部的教不行,如果這樣就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課,自學就行了。只有外部的教的活動也不夠,光教不學,教就失去了目標、方向和動力,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和根本。所以,教學互動、內外互動、達至內在,是教學的內置密碼。

    所以,就課堂教學而言,動靜結合、上下互動、左右互動、內外互動、達至內在,是課堂教學的基因密碼。這些「互動」不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研討式、啟發式、翻轉式、小組式、實踐式的形式嗎!而動靜、上下、左右、內外、內在,不就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由外而內,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和結果嗎!

    由此,筆者想到了袁枚在《隨園食單》中關於粥的解說:「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粥,米是內容,水是形式,水是外在的,米是水由外而內,繼而在米內部產生運動的過程。一鍋好粥,就這樣成了。一堂好課,不就是「課、堂」和「教、學」之間相互運動,加上其內部相互運動的結果嗎。一鍋好粥,不就是一堂好課嗎?一堂好課的表現形式不就是通過動靜結合、上下互動、左右互動、內外互動、達至內在,最後將課,通過堂、通過教,達至學,以致變成了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和人格的過程和結果嗎!

    由此我還想到了,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教師是水,學生是米,雖然水質的好壞和米質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粥的質量,但是不影響成為粥的過程和結果。米、水下鍋時,米是米,水是水,恰如你是你,我是我;然後,通過火和鍋,也就是課的形式、堂的形式、教的形式、學的形式,米發生了變化,水也發生了變化,米中有水,水中有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往後,通過火的作用,通過相互學習、相互轉換的形式,米不再是米,水不再是水,我不再是我,你不再是你;最後,米和水都變了,變成了一鍋好粥,我和你也都變了,我變成了你,你變成了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們一起,共同變成了一堂好課。

    這樣一來,我們就破解了一堂好課的基因密碼,那麼,現在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基因密碼,進一步完善一堂好課了。解鎖一堂好課的基因密碼,遵循其內部邏輯,我們發現,一堂好課這一生命體,原來需要「教師強起來」「課堂活起來」「學生忙起來」「課程有趣起來」「環境優起來」,相互支撐,有機互動。

    (作者單位:安陽工學院)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破解上帝的密碼
    而病毒注入的這段基因會整合到細菌的基因組中。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噬菌體吸附到細菌表面以後,通過外殼上的蛋白,打開一個通道,將內部的基因釋放出來。這段基因透過細菌的細胞膜,就能夠進入細菌內部。Cas執行切割基因的功能,從而破壞病毒基因,達到細菌抗病毒的目的。
  • 破解黃瓜基因密碼!農業領域多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破解黃瓜基因密碼!其中,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牽頭完成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該項目不僅利用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破解了黃瓜基因組遺傳密碼,而且發現了黃瓜苦味物質合成的分子機理,他們可以做到,把一個基因關上,讓黃瓜的果實不苦、味道清甜;同時把另一個基因打開,讓黃瓜葉片變苦,抵禦蟲害。
  • 德軍總部:新秩序英格瑪密碼破解_怎麼破解英格瑪密碼
    導 讀 德軍總部:新秩序的英格瑪密碼是個非常有趣的小遊戲,破解的結果不同還會給遊戲帶來不同的效果增益。
  • 坐月子無聊,破解美國兩套密碼的王小雲,如今怎樣了?
    之前發布的密碼學家王小雲作品很受大家喜歡,對於這個坐月子期間破解了美國兩套密碼的山東女子,大家都給予了肯定。那麼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王小雲如今怎麼樣了。
  • 基因科技(上海)經理王東:破解生命健康"終極密碼"-密碼 終極密碼...
    東方網6月11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基因,被譽為生物遺傳的密碼,如何破解這一「密碼」,為人類造福?科學家們為此不懈努力著,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分子生物學博士王東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從農業專業轉行基因研究十餘年來,王東始終堅守在基因研究領域,運用分子診斷學原理進行病症前期測試,從而為提前介入治療提供有效手段。
  • 尋找曹操後裔:基因考古破解家族DNA密碼
    11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公布三年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當代超千例曹姓後人DNA,對比曹操叔祖父曹鼎的古DNA,確定Y染色體基因突變點O2*-M268為曹操家族DNA固有突變點。  這一發現是中國首例破解的家族DNA基因突變點,研究者稱,不僅可以為曹操墓中遺骨身份提供參考,還可以為考古學測定年代的方法,提供DNA研究方向。
  • 行李箱密碼有破解方法?真的
    原標題:行李箱密碼有破解方法?真的信息時報訊 (記者 張琛平) 懂20以內加減法,就能輕鬆破解行李箱密碼?近日,有網絡消息稱目前家用行李箱中暗藏「開鎖機關」,只要懂方法就能快速破解密碼,還一併附上相關教程。記者昨日根據網絡教程分別在兩個不同商場成功破解行李箱開鎖密碼。
  • 復旦人類表型組:破解人群生命健康密碼的探索者
    且建有國際領先的組學質量控制參比實驗室,可以為人類表型組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撐。」復旦青年記者 鍾佳琳 主筆復旦青年記者 潘玥 報導復旦青年記者 張飛宇 編輯一段頭髮、一顆指甲蓋、一串腳印、甚至是濾紙上微量的齦溝液,這些性狀都可以成為人類生命健康密碼。
  • 破解黃瓜基因密碼,深圳這位科學家摘下國家自然科學獎
    ,來自位於大鵬新區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所帶領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團隊(主要成員包括黃三文、張忠華、尚軼、金危危、陳惠明)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破解美國最安全的密碼,這個中國奇女子火了
    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網絡安全無疑成為國家安全之基,而密碼技術,則是實現網絡安全的一個支撐技術。如王小雲所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HAVAL-128 ,和 RIPEMD 等算法,1995年,王小雲開始研究國際密碼的破解。
  • 「史前」美味七腮鰻身上的密碼,成為人類破解地球生命的奧秘!
    「史前」生物的遺傳密碼生物DNA就是隱藏的密碼,可以通過史前生物的DNA密碼來推斷地球環境的秘密,相比轉取採樣南極洲的冰芯來推斷地球幾萬年前的黃金氣候,那麼如果能把史前生物體內的DNA遺傳物質進行破解,那麼就會讓地球生命的起源和進化變得清晰起來,七鰓鰻會表達多次重不同的胞嘧啶脫氨基酶,因此科學家們根據七鰓鰻特有的酶功能特徵
  • 基因考古破解曹操家族DNA密碼 確定9支曹操後人
    11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公布三年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當代超千例曹姓後人DNA,對比曹操叔祖父曹鼎的古DNA,確定Y染色體基因突變點O2*-M268為曹操家族DNA固有突變點。這一發現是中國首例破解的家族DNA基因突變點,研究者稱,不僅可以為曹操墓中遺骨身份提供參考,還可以為考古學測定年代的方法,提供DNA研究方向。
  • 塵封51年的黃道十二宮殺手密碼被破解了
    當時,他挑釁媒體並寄了很多信件給他們,信中包含4道密碼和經過加密的內容,目前仍有3道密碼未被解開。51年過去了,3個業餘密碼專家聲稱已破解黃道十二宮殺手(下圖為殺手素描)的密碼。據外媒Vice報導,大衛•奧蘭查克(David Oranchak)和另外2個密碼專家表示,已破解由340個符號組成的密碼(下圖),其中一些是英文字符,另一些是含義模糊的符號。
  • 破解密碼時,人工智慧在「思考」什麼?
    數周前,我去了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觀摩一個人工智慧程序試圖破解德國人在二戰期間使用的複雜的英格瑪(Enigma)密碼。它用了12分50秒就破解了那套密碼。在機器閱讀了來自《格林童話》的一些德文培訓數據後,人工智慧程序分析了由四個轉子的英格瑪機器生成的數十億個排列組合,在海量字母組合中尋找德文語句。
  • 水稻生命密碼的「破解者」
    錢前是水稻「密碼」破解者,他的科研生涯伴隨著中國水稻研究所從誕生、成長到壯大成為領域內的頂尖科研機構全過程。他和袁隆平一樣,對水稻愛的深沉。     1983年7月,錢前從南開大學生物系遺傳專業本科畢業後,在中國水稻研究所工作,歷任稻種資源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副所長。
  • iPhone鎖屏密碼可隨意破解,還安全嗎?
    近日,蘋果公司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事又鬧得沸沸揚揚,後者希望蘋果幫忙破解犯罪分子的iPhone手機,而蘋果則表示,要我們提供相關幫助可以,破解我們iPhone?不可能!即使川普出面我們也不會去破解iPhone的。蘋果還聲明表示「我們並沒有留後門!」言外之意就是他們自己也破解不了。
  • 一部紀錄片解鎖基因「密碼」 人類本質上是四條蠕蟲?
    而所有生命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基因,它是我們已知宇宙萬物中,最神奇的密碼。2015年,BBC製作的記錄片《基因密碼》向觀眾打開了這扇「神秘」的大門,在科普基因科學最新成果之外,更介紹了不少關於基因的有趣「冷知識」。
  • 《我的世界無盡幻境》神殿密碼一覽 神殿密碼破解
    導 讀 我的世界無盡幻境神殿密碼很多玩家都在詢問,那麼大家該如何找到密碼呢,同時大家該如何破解呢,下面一起來看看詳細的內容攻略。
  • 最新黑客工具可破解任何iPhone密碼
    據悉,一種名為「灰鑰匙」(GrayKey)的密碼破解工具可以用非常成本的低廉輕鬆破解一臺iPhone手機的密碼。這套工具提供了兩個版本,聯網版本售價15000美元,且限制在單個地點操作。而離線版售價30000美元,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這套工具。
  • 雲南破解百種野生菌基因密碼,力爭2022年綜合產值達1000億元 雲南...
    自2015年雲南啟動「雲菌基因組研究計劃」以來,目前已完成超過100種野生菌的基因測序,並建立野生菌基因組共享資料庫。野生菌基因序列共享信息資料庫的建立,有助於促進重要食用野生菌人工栽培和促繁技術提升,為食用菌產業跨越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