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黃瓜基因密碼!農業領域多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2021-01-15 安青網
破解黃瓜基因密碼!農業領域多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2019-01-10 20:01:03   來源:央視網    

【摘要】

央視網消息:在剛剛召開的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農業領域斬獲頗豐,共有30多項成果受到表彰獎勵。黃瓜農藝性狀研究、優質肉雞品種京海...

央視網消息:在剛剛召開的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農業領域斬獲頗豐,共有30多項成果受到表彰獎勵。黃瓜農藝性狀研究、優質肉雞品種京海黃雞培育及產業化、月季栽培和運銷、主要蔬菜卵菌病害防控、蘋果樹腐爛病防控關鍵技術等都在獲獎目錄中。

其中,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牽頭完成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該項目不僅利用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破解了黃瓜基因組遺傳密碼,而且發現了黃瓜苦味物質合成的分子機理,他們可以做到,把一個基因關上,讓黃瓜的果實不苦、味道清甜;同時把另一個基因打開,讓黃瓜葉片變苦,抵禦蟲害。

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完成的「豬傳染性腸胃炎、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三聯活疫苗創製與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該項目發明了我國首個安全高效的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實現了豬病毒性腹瀉一針防三病的精準防控。

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京海黃雞,是目前我國唯一通過國家審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雞新品種,已在全國推廣2.69億隻。

責任編輯:杜宇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破解黃瓜基因密碼,深圳這位科學家摘下國家自然科學獎
    黃三文所帶領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團隊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深圳新聞網1月8日訊(記者 歐淑清 通訊員 孟麗君)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位於大鵬新區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所帶領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團隊(主要成員包括黃三文、張忠華、尚軼、金危危、陳惠明)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中國農業大學這位院士,獲"一等獎"獎勵!
    9月10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院士主持完成的&34;項目獲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據悉,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共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2020-12-0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東大學30項科技成果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
    ,共授予245個項目(人選)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發表SCI論文150餘篇,代表性論文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JACS,Nano Letters, ACS Nano等頂級期刊,成果入選了2010年中國十大科學進展,在國內外相關領域產生了廣泛學術影響並得到了高度評價。
  • 電子科技大學5年獲1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項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電子科技大學作為唯一或第一完成單位獲得2項獎勵,楊建宇教授團隊的"XXX技術與系統"和羅光春教授團隊的"XXX數據處理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摘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110個項目11名個人獲獎勵
    深圳晚報訊(記者 杜婷)1月6日,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深圳會堂舉行,大會頒出2020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各大獎項。本年度七類獎項共受理628項申請,是深圳設立科技獎以來申請量最多的一次,經過評定,對110個項目和11名個人予以獎勵,合計121項,其中:市長獎2名、市長特別獎1名、自然科學獎11項、技術發明獎4項、科技進步獎55項、青年科技獎8名、專利獎25項、標準獎15項。 受獎項目充分顯示,一批批有影響力成果的脫穎而出,昭示著深圳科技創新又取得了新突破。
  • 安徽多項究成果獲國家科技大獎 包括中科大三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大、合肥學院等高校了解到,我省有多項研究成果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科大作為第一單位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這也是自2000年國家獎勵政策改革以來,科大首次以第一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
  • 萬書波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今天,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會上,宣讀了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人選),萬書波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根據《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其實施細則有關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議、省科技廳審核、省政府常務會議同意, 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人選)共
  • 張存浩、程開甲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共同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黃瓜科研泰鬥、蔬菜育種專家侯鋒院士逝世
    1954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先後任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副所長、天津市黃瓜研究所所長、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名譽院長。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及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多次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特等勞動模範和勞模標兵。全國政協第六、七、八屆委員。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 超七成獲獎成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等重點領域
    來源:重慶日報網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超七成獲獎成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等重點領域9月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病理科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獲科技突出貢獻獎,外籍科技專家周家足獲國際科技合作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
  • 開拓中國農業基因工程的女院士
    攝於2004年·人物檔案·范雲六,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學家、中國植物基因工程的開創者、國家農業基因工程學科帶頭人。1930年出生於湖南, 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農業化學系,曾任國家973計劃專家顧問組成員、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
  •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 - 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
    對涉及國家安全的項目,應當採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應當實施績效管理。第七條 國家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等組成評審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負責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和監督工作。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人選由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提出,報國務院批准。
  • 青島農業大學張忠華教授研究成果在《The Plant Cell》發布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張忠華教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孫進京副研究員進行合作,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首次發現黃瓜中全雌基因(Female)是獲得新功能的基因ACS1G,並深入研究了其作用機制,提出了黃瓜雌花和雄花多樣性發育的分子模型。
  • 「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得主簡迪安米勒獲聘山大特聘教授
    1月8日,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昆明理工大學、昆明冶金研究院和山西大學共同申報、與山西大學校有多年合作的簡迪安米勒(Jan Dean Miller)教授榮獲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該獎項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五大獎項之一。
  • 黃海水產研究所多項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海洋生物資源及其棲息環境調查與評估」&nbsp等4項成果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榮獲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優秀回國留學人員、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三農」模範人物等榮譽稱號24項。
  • 哈爾濱工程大學連續五年獲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一等獎
    東北網12月7日訊(記者 姜姍姍)近日,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在北京召開第二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暨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哈爾濱工程大學韓端鋒教授主持的「深海欠驅動AUV自主對接與非接觸式能量補償系統及應用」獲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2018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生物醫藥類獎項領跑 多項成果應用於臨床...
    東方網記者解敏5月15日報導:今天,2018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在2018年科學技術獎的三大獎類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的所有項目按照所屬技術領域劃分,有51個獲獎項目屬於生物與醫藥技術領域,佔全部獲獎項目的比例為17.7%。在高等級獎項(特等獎和一等獎)中,生物與醫藥技術類的佔比則高達26.3%,遠超其他領域,體現出上海生藥領域的強大研發實力。  上海是我國優質醫療資源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 煙臺市科學技術獎勵目錄(2013年度)
    因此,公司與浙江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煙臺大學等進行合作,在「中藥有效物質提取純化、生產過程控制先進技術集成以及工藝技術和質量標準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七葉皂苷鈉系列製劑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原料純度大於98%,市場份額達65%以上。主要研究成果獲得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10.5億元,實現了產值利稅雙倍增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