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考古破解曹操家族DNA密碼 確定9支曹操後人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曹操家族DNA研究者李輝,他的電腦桌面上是人類進化圖譜。

2012年1月,安徽六安,一位曹姓人士打開家族的曹宗家譜。

11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公布三年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當代超千例曹姓後人DNA,對比曹操叔祖父曹鼎的古DNA,確定Y染色體基因突變點O2*-M268為曹操家族DNA固有突變點。

這一發現是中國首例破解的家族DNA基因突變點,研究者稱,不僅可以為曹操墓中遺骨身份提供參考,還可以為考古學測定年代的方法,提供DNA研究方向。但有專家稱,該項研究意義不應過度拔高,需結合其他考古手段,方可確定曹操遺骨。

曹操墓中遺骨是否是其真身?

這個謎題如今有了生命科學方面的線索:曹操家族的男子有一個共同的密碼:O2*-M268。

這個基因密碼,如同曹操家族的圖騰、紋飾,烙印在每一個成員的DNA鏈條上。

這項新的發現源自於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三年來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當代超千例曹姓後人DNA,發現9支後人的DNA中含有相同Y染色體基因突變點O2*-M268,再對比曹操叔祖父曹鼎的古DNA,確定該突變點為曹操家族DNA固有突變點。

11月11日,消息一經公布,課題組成員之一王傳超在微博上開起玩笑:「曹操他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曹操是韓國人了。」

而另一研究者韓昇認為,研究最大的意義是,今後考古學不光可依賴碳-14測定年代,也會朝著DNA研究的方向努力。

曹操墓的順風車

為何選擇研究曹操家族DNA:曹操在歷史中聲名有爭議,可能冒姓的人數少

李輝和他的團隊第一次闖入公眾視野,始於安陽「曹操墓」的發現。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消息,確認「曹操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

一個月後,李輝帶領的復旦大學歷史系與現代人類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宣布,將聯手調查分析曹操DNA,並徵集國內曹姓、夏侯姓男性志願者報名參與Y染色體檢測,進而給「曹操墓」真偽提供科學依據。

其實李輝團隊研究曹操DNA,早在「曹操墓」發現之前。他們的目的,也並非是給「曹操墓」檢驗真偽。

2009年7月,在耶魯大學從事人類遺傳學研究的李輝歸國,他的研究內容是「人類進化的基本法則」,其中包括基因突變的速率。

「我們與祖輩相比,基因何時變的不同,當時的環境和社會發生了什麼變化,對我們的身體又有什麼影響?」這是李輝希望解答的問題。而這需要從一個具象、完整的家族的基因發力。

還未確定具體家族作為研究對象的李輝,一次偶然機會認識了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韓昇。二人設想,曹操家族,可否作為試驗的第一隻「麻雀」?

歷史學家韓昇給出了選擇曹操家族的三個理由。

在中國百家姓中,曹姓數量770萬人口,是一個中間數,有普遍意義;曹操隸屬皇族,後代家譜及相關歷史文獻保存較完整;曹操在歷史中聲名有爭議,可能冒姓的人數少。

而一旦得知了曹操後人的DNA,根據基因突變的規律來推導曹操本人的基因密碼,即成為可能。

在「曹操墓」引發諸多爭議後,李輝公布了課題組研究曹操DNA的消息,以爭取到更多曹操後人提供DNA樣本檢測。

李輝和韓昇,搭上了這班「曹流順風車」,開始跨學科的3年研究之旅。

尋找曹操後裔

曹姓人士熱情參與採樣,實驗室曾僱大巴車,將一個曹姓村莊的全村人拉過來檢驗

研究對象鎖定曹操,課題組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能否找到「靠譜」的曹操後人。

歷史學家韓昇說,歷史學已基本釐清了曹操並非夏侯氏之子,以及西晉滅魏並未滅絕曹氏宗姓等史實。這些為研究曹操DNA提供了歷史學支持。

而上海圖書館豐富的族譜資源,也為尋找曹氏後人提供了可能性。全世界曹氏族譜共275種,上海圖書館就藏有118種。韓昇帶領復旦歷史系的研究人員,對所有能找到的曹氏族譜進行了全面查閱,並繪製出一份大致的曹操後人採樣地圖。

地圖顯示,曹操後人可能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區,一是安徽亳州周邊,這裡曾是曹操政權的發源地;二是歷史上的江東地區;三是湖南等省沿長江地區。

2009年底,河南安陽宣稱發現「曹操墓」,契機出現,課題組發布了徵集曹姓人氏的「人肉搜索」,公眾對「曹操墓」的關注,帶動了對課題組研究的關注。

遠在遼寧的曹祖義看到徵集曹操後人的新聞後,覺得「應該去一趟」。因為祖輩傳說他們是曹操的後人。2010年剛過完春節,他就飛赴上海,到復旦大學採血。

曹姓人士大量湧現,志願者的熱情,讓研究者們有些吃驚。最誇張的一次,實驗室僱了一輛大巴車,將周邊一個曹姓村莊的全村人拉過來檢驗。而直到研究成果公布後,仍然有人趕到實驗室要求抽取血液檢驗。

「大多數人是抱著娛樂的態度,覺得有趣,想看看自己是不是曹操後人。」嚴實說。這為課題組提供了更多信息和DNA樣本。

質疑聲也接踵而至。有人提出,曹操本姓夏侯。還有人說曹操和西漢開國功臣曹參有家室淵源。此外,還有說法懷疑曹操後代早在西晉滅魏時被屠殺殆盡。

儘管這些說法在歷史學研究中早已釐清,但為了慎重起見,課題組決定將採樣範圍擴大,把夏侯氏、曹參和曹操的後裔都納入調查範圍。

在研究者嚴實看來,整個尋找和採樣的過程比公眾看到得更加嚴謹。

除了依靠文字記載、方志、族譜等歷史資料,「我們會詳細詢問家譜、家族的來歷和傳說,並不是對所有姓曹的不加以區分。」嚴實說,「但檢測結果並不一定與對每個家族的初步判斷吻合。」

李輝介紹,他曾在採樣中遇到一個遼寧的曹氏家族,他們自稱家譜已在解放前被燒掉,但依賴歷史回憶、族人口頭傳說,以及人類學家田野調查後的相關出版物,他們堅信自己是曹操後人。

經過檢測,本不被李輝看好的遼寧曹氏,確實是曹操後代。反倒是有些南方家族,都是有家譜、譜牒複印件,並代代相傳的,最終檢測卻不是。

這種只能經歷科學檢測才能最終確定的不確定性,是吸引李輝和嚴實的地方。

不消逝的「家族圖騰」

基因突變點「是打開時間機器的鑰匙,讓我們能穿越回去,找尋曹操DNA」

曹操後人已現身,接下來就是要從他們的DNA密碼中推導出曹操的DNA密碼,這需要生命科學技術登場。

DNA,一種雙螺旋纏繞結構的排列,組成每一個人獨一無二的密碼,猶如ID信息,與人的一生相伴隨。

人類每一代遺傳中,DNA都會經歷神秘的塑造,有重組,也有保留,這是我們與祖先既有相似、也有差異的原因。

其中構成生命的遺傳基因中,男性DNA中的Y染色體是代代相傳的,子代能完整繼承父代的Y染色體主幹不受混血影響,保證了Y染色體主幹的嚴格父系遺傳。

這種穩定性使得我們可以向前追尋我們的血脈遠祖,直至遠古洪荒時代,這恰恰與中國長久以來的姓氏傳承一致。

某些時候,Y染色體也會發生突變。這些突變點就像家族的「圖騰」,會一直被繼承下去,並在後代的DNA中體現出來。

而人類從誕生到現在的突變點,也被人類學家們繪製成了國際通用的譜序。

「它們(突變點)是打開時間機器的鑰匙,讓我們能穿越回去,找尋曹操DNA。」李輝說。

課題組所要做的就是,從尋訪到的曹操後人血樣中提取DNA,再對DNA中的Y染色體進行分析,以追蹤曹操家族一系的起源、演化和遷徙。

利用基因研究人類的發展,此前有許多先例,「但具體到一個家族DNA的研究,此前是沒有過的。」果殼網成員、科普作家瘦駝說。

李輝將此稱之為「在基因中考古」,即嘗試從現實仍存在的770萬曹姓後人中去篩選曹操這一支的特殊DNA標記。

密碼O2*-M268

基因突變點在目前全國漢族人中出現率只有5%,但在曹操後代中高頻出現

拂過歷史的灰塵,李輝和他的團隊用遺傳學找尋規律,最終將這些曹氏人群聯繫到一起。

在提取的1000份男性血液樣本中,他們發現一種叫作O2*-M268的Y染色體突變點,在曹氏家族DNA中,這是唯一顯著高頻出現的突變點。

這一突變點來自9個地方的曹姓後人,分別來自安徽績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蘇海門、廣東徐聞、江蘇鹽城、山東乳山、遼寧東港、遼寧鐵嶺。

而這一突變點在目前全國漢族人中都較為罕見,出現率只有5%。

對照人類基因突變點的譜序,再根據頻率分布以及統計學規律,李輝估算O2*-M268屬於曹操的可能性是92.71%。

為了從另外的途徑得到驗證,李輝還聯繫到安徽亳州的文物部門,借用了兩顆牙齒。這兩顆牙齒來自於上世紀70年代發現的曹氏宗族墓「元寶坑一號墓」,普遍說法是,根據墓室布局和墓磚銘文確定,牙齒來源於曹操叔祖父河間相曹鼎。

這種古DNA檢測尤其要小心,首先在牙齒右下側選取約0.5平方釐米大小打磨除去表面,再通過乙醇洗滌、紫外線照射去除汙染;之後鑽孔,通過零下180攝氏度的液氮將鑽孔取出的材料處理成粉末,再通過一系列的反應搜集提取DNA。

果然,古代牙齒DNA中Y染色體的突變類型,與之前通過曹操現代後裔推定的曹操Y染色體突變類型一致,都是O2*-M268。

「跑不掉」的曹操?

有專家認為這項研究必須結合其他考古因素,才能幫助推斷出曹操真正的骸骨

11月11日,復旦大學公布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體突變點為O2*-M268後,一系列質疑來勢洶湧。

「落選」的曹姓人氏們紛紛發聲。常州的曹氏,稱要派出代表,去復旦「滴血認親」;而江西南昌的曹氏,則認為結論是草率的。

有歷史學家認為復旦的研究結論缺乏權威性,僅僅根據9個曹姓家族判斷曹操DNA不夠準確。

李輝解釋說,反向推導一下,假設這些家族不是曹操後代,血脈在歷史上沒有聯繫,他們相同的O2*-M268基因突變就只能是巧合造成的。而這種巧合的概率大約為千萬分之三,也就是幾乎不可能。

至於大量網友質疑課題組騙取研究經費,韓昇回應說:「總共就拿了兩萬塊錢經費,還有學校行政部門擠出來的一點費用,勉強夠出差。」

在韓昇看來,歷史學、考古學以及人類學的意義,都可以用「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到哪裡去」的哲學問題來回答,而不是簡單的「認祖歸宗」。

最大的爭議,來自當初李輝團隊搭乘的「順風車」——河南「曹操墓」方面,則拒絕用DNA方法檢測曹操墓中的頭骨。

「『曹操墓』是不是真的?這並不是我要解答的科學問題。」李輝說,「現在,曹操後代有了數據,曹操祖先有了數據,中間的曹操肯定跑不掉了。」

11月13日,曹操高陵發掘第一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偉斌在接受採訪時稱,目前沒有與復旦大學進行提取安陽曹操墓遺骸DNA鑑定的合作,稱尊重用DNA鑑定曹操家族的考古研究方法,但在應用上很謹慎,持保留態度。

而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長於軍認為,測定出曹氏家族DNA上的特殊印記,在技術上並不是特別複雜的事情,但這項研究的實際意義,目前可能被輿論放大了。

「這項研究只能證明曹氏家族有O2*-M268基因突變點,但並不能證明其他家族一定沒有這個基因突變點。」於軍說。

在於軍看來,只有應用於實際後,這項研究才有意義。比如將來出現了10塊疑似曹操的骸骨,這項技術可以作為一種檢測手段,再結合其他考古因素進行分析,才能幫助推斷哪一塊是曹操真正的骸骨。

但這些都不足以打擾到李輝和他的團隊。他說他的目標是研究人類基因突變的速率,根據人與人之間的基因差異,來判斷兩個人之間相隔的年代,從而為人類未來生活提供參考。

「比如像高血壓、糖尿病這些進化病,它怎麼來的,什麼時候出現的,當時的社會情況、氣候情況是怎麼樣的?要預防,需要從進化方面尋找源頭。」李輝說。

新京報記者 朱柳笛 實習生賈世煜 上海報導

相關焦點

  • 尋找曹操後裔:基因考古破解家族DNA密碼
    11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公布三年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當代超千例曹姓後人DNA,對比曹操叔祖父曹鼎的古DNA,確定Y染色體基因突變點O2*-M268為曹操家族DNA固有突變點。  這一發現是中國首例破解的家族DNA基因突變點,研究者稱,不僅可以為曹操墓中遺骨身份提供參考,還可以為考古學測定年代的方法,提供DNA研究方向。
  • 誰是曹操找到後代?DNA說了算.
    「我們與祖輩相比,基因何時變得不同?當時的環境和社會發生了什麼變化?對我們的身體又有什麼影響?」這是李輝希望解答的問題。要研究清楚這些歷史過程,必須在時間上、空間上對人類的基因點進行定位。 李輝說,在空間上定位基因點,也就是考察人的地域分布,通過考古的方法就可以確定,相對簡單。但是在時間上定位基因點就很困難,也就是要找到進化速率。
  • 專家談確定曹操DNA經過:曾花3月時間研究古牙
    同一個枝條上,每兩個人之間會發生基因的遺傳和突變。同時,每個人又可以擴張出很多後代。  「我們與祖輩相比,基因何時變得不同?當時的環境和社會發生了什麼變化?對我們的身體又有什麼影響?」這是李輝希望解答的問題。要研究清楚這些歷史過程,必須在時間上、空間上對人類的基因點進行定位。  李輝說,在空間上定位基因點,也就是考察人的地域分布,通過考古的方法就可以確定,相對簡單。
  • 研究曹操DNA絕非「燒錢玩」
    從基因技術上說,測曹操家族DNA很靠譜家族男性之間有著獨特的遺傳密碼,國外學者也用這來找「猶太祭司」所以,即便今天我們已經找不到曹操的DNA,但如果我們能明確的找到曹操的男性後代,那麼這些人的基因裡,肯定會有一些共通而又與別的家族不同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他們的家族基因。
  • 韓昇:歷史學和遺傳學能找到曹操後人嗎
    但是史書記載曹操去世時是66歲,另外兩具女屍的身份也難以確定,這就和文獻產生了矛盾,支持者與反對者各執一詞,成為當時的輿論熱點。2010年,復旦大學宣布將使用DNA技術尋找曹操家族的基因,鑑定曹操墓的真偽。韓昇教授表示,正是藉助曹操墓這一契機,為文理科學者之間進行跨學科合作提供了一次機會,而且這將成為世界上首次運用遺傳學方法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進行研究的嘗試。
  • 一條Y染色體如何確定曹操後人?人類學別有洞天 | 專訪李輝
    與傳統的人類學研究不同,現代人類學研究不僅局限於考古方面的資料,也將基因以及語言研究作為其有利的工具。李輝教授實驗室的一角。復旦大學人類學實驗室位於江灣校區生科院六樓東側,踏進最裡間的僻靜角落,才會發現別有一番天地。
  • Y染色體破譯曹操身世:非曹參後代無夏侯氏血統
    已經查閱過的曹氏家譜中,有不少家族雖然沒有提到曹操,但都尊稱曹參為祖先。曹氏基因調查組決定將DNA的鏈條往前追溯。也許那些尊稱曹參為先祖的,就隱藏有曹操後裔。  家譜調查顯示,大量號稱曹操的後人分布於長江流域。復旦大學基因調查組,將一一走遍這些地方。他們力圖追尋真正的曹操後代,破解曹操的基因密碼。
  • 專家:曹操家族DNA徵集 夏侯男性Y染色體穩定
    由於曹操的父系來源於夏侯,而兩千年時間不可能引起Y染色體的類型變化,所以現在夏侯姓人群的主要類型,應該與曹操的後代是一致的。夏侯姓的來源比較簡單,主要是春秋時期杞國的後代。只要找到現代中原曹姓中與夏侯姓一致的類型,經過統計檢驗,就基本可以確定曹操應有的類型。復旦大學人類學實驗室表示,他們在向全國徵集曹姓男子Y染色體的同時,還將同時徵集夏侯姓男性Y染色體。
  • 研究曹操DNA引辯論 反方:做歷史研究不應走偏
    近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和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課題組發布關於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首次100%確定曹操家族DNA,結果顯示曹操並不是曹參後代,同時也推翻了曹操是夏侯氏抱養而來的說法。
  • 他自稱是曹操70代玄孫,專家用DNA給他檢測,結果卻有了意外收穫
    在如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年代,越來越多年輕人為了「火」為了「錢」而幹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前幾年有個年輕姑娘,竟然對著媒體稱自己是「孫悟空的後人」,甚至拿著「證據」跑去復旦大學要求「驗明正身」。不用說,這姑娘火了,然後便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賣起了衣服,化身為「網紅」,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 中國最難取名的姓氏,據說是曹操後人,至今與一姓不能通婚
    烏石屏村有個村民叫操家鐵,他介紹說,在曹魏政權末年,不忠不義的司馬昭兄弟篡奪了曹魏皇權,殘忍的迫害曹操的子孫。中國最難取名的姓氏,據說是曹操後人,至今與一姓不能通婚。小編今天要和你們說的就是「操」這個姓氏。操姓起名字確實有點尷尬,不過目前這個姓氏在全國有十幾萬人。目前公認的說法是操姓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後代。據操姓族譜裡的記載,曹魏末年,朝政被司馬家族把持。
  • Y染色體揭秘曹操身世
    2000多年來,對於曹操的身世,一直流傳著許多說法。爭論焦點是,曹操究竟是漢相曹參的後代,還是西漢創業功臣夏侯嬰的後代。
  • 曹操的音樂人生
    當地文物部門為此要求建設工地停工以便進行考古勘探,然而據報導,工地不顧叫停,考古勘探期間仍在施工。媒體從江蘇省文旅廳了解到,6月9日,江蘇省文旅廳文保處赴該工地現場督辦。點擊閱讀原文曹操的音樂人生(16版)
  • 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三十一)——解讀曹操墓證據
    考古證據是解開墓主人身份謎題的必要條件,而地位置只做參考。2號墓被確認為曹操墓,已處於清掃掃尾階段,不太可能再有新發現。在近一年的發掘時間內,考古隊先後從墓穴中發掘出了250多件文物,雖有曹操生平使用的兵器、玉器以及石圭等,重要德爾還是刻銘的石牌,因為文字往往是最直接的證據。當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墓主身份的確認就是根據出土漆器款識、封泥、印章等推斷。
  • 諸葛亮草船借箭:為何曹操寧願射光10萬支箭,都不曾用一支火箭?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故事,當年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限他在十日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抬頭望天,他明知這是一條害人之計,卻還是淡定表示只需三天。結果,諸葛亮藉由大霧天氣和曹操多疑的性格,成功「借」到了十萬支箭,使周瑜啞口無言。可是,為何曹操寧願射光十萬支箭,也不曾射出一支火箭呢?難道是他考慮不周?
  • 考古紀錄片比小說還精彩,查出最早盜墓賊竟是曹操……
    今天我不是塗塗我是福爾摩塗盜墓電影這幾年層出不窮大家喜歡的大概是那種黑暗之中破解機關歷經艱險取到寶藏的成就感考古人員非常興奮,他們抽乾龍塘裡的水,準備探墓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大雲山漢墓一號墓墓室考古發掘現場(攝於2010年4月4日)經過考古人員等初步清理,這裡發現了漢代、唐代和宋代的文物。
  • 淺談DNA分子檢測技術應用於續修家譜的必要性和科學性
    上樹的意義之一是既能找到自己或家族的近支,也能給和自己失散的、甚至未知的宗親點亮回家的引路燈,是一種一勞永逸、坐享其成、守樹待親的懶漢方法。樹上位置越近的編號,親緣關係越近,就像一隻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之間的關係最近,而與拇指的關係就遠一些。當然,參與檢測的人員越多,分支越多,越容易找到共祖時間短的宗親。
  • 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二十七)——曹操墓搶救發掘
    潘偉斌是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員,他畢業於西北大學考古系,多年在野外從事一線工作。最近5年,他一直在河南安陽市安豐鄉漳河南岸忙碌。南水北調工程總乾渠從安豐鄉的東部經過,他主持的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的挖掘,入選了2007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賈振林告訴潘偉斌,西高穴村的一座古墓又被盜了,請潘偉斌過去看看。這座古墓位於村子南部的高臺上,近年來已經被盜了好幾次。
  • DNA,無所不能:聽DNA講述祖先的故事
    2000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生物學家昂德希爾找到了人類的「亞當」,全體人類男性的Y染色體基因全部來自6~9萬年前非洲的一位「祖父」。2016年,復旦大學的生物學博士嚴實及其同事找到了六位中國人的「伏羲」,他們生活在約5000~6000年前,65%的現代中國人都是這六位超級祖父的後代。原來神話傳說不都是騙人的?現今世界上幾十億的人類真的只由幾位祖先繁育而來?
  • DNA,無所不能:聽DNA講述祖先的故事
    2000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生物學家昂德希爾找到了人類的「亞當」,全體人類男性的Y染色體基因全部來自6~9萬年前非洲的一位「祖父」。曹操的政敵吳國人為了醜化曹操,寫了一本書叫《曹瞞傳》,書中說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本是夏侯家的後代,以此諷刺他們家族亂倫。這是不是真的呢?2009~2013年,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一直在進行曹操家族的DNA研究,希望能揭示曹操家族的親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