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三十一)——解讀曹操墓證據

2021-01-08 奇聞怪談看世界

考古證據是解開墓主人身份謎題的必要條件,而地位置只做參考。

2號墓被確認為曹操墓,已處於清掃掃尾階段,不太可能再有新發現。在近一年的發掘時間內,考古隊先後從墓穴中發掘出了250多件文物,雖有曹操生平使用的兵器、玉器以及石圭等,重要德爾還是刻銘的石牌,因為文字往往是最直接的證據。當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墓主身份的確認就是根據出土漆器款識、封泥、印章等推斷。此次曹操高陵能夠在短期內確認,與刻銘石牌的發現密不可分。

『魏武王「的石牌,當時先是出來小石牌,上面露出半個魏字,逐漸往下清理,魏武王幾個字全出來了。這是7塊圭形石牌中最為完整的。上面附著的泥土我們沒有清洗掉,特意留下來,準備以後展出時,能讓大家能有最直觀的感受。

史書記載,曹操先後被漢帝封為「魏公」、「魏王」,死後「諡曰武王。曹丕稱帝後,又尊奉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韓國河對本刊分析,曹操主張薄葬,臨終前留下《遺令》:「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殮以時服」就是入殮時穿平時的衣服。因此,曹丕僅將大刀、大戟等兵器和隨身飾物陪在墓中,另有圭形石牌,別無他物」這種說法,文獻上也找不出有人用過這種說法。

雖然是薄葬,但墓制規格相當高,甲字型大墓,前堂後室,各有兩個耳室,墓室四面穹窿,中間有甬道相通。前後墓室東西兩側各有一個耳室。墓室最深處距地表16米,屬典型的深埋墓葬。整個墓室所用的磚石為4種特製的磚石,而且在墓室周圍和室內均未發現一塊多餘的磚石,數量精確,做工精準。專家推斷,該墓室是建造前經過長時間的計劃、設計的特製墓室。

在挖掘中出土長28.9釐米,寬7.4釐米的石圭,有專家認為這是目前發現的。

最大的圭。在東漢時期,其他人沒有資格享用如此巨大的石圭。然而王侯一般用玉圭,因要求薄葬,因此他所使用的禮器如圭、璧均以石質圭、璧代替了。這件石圭顯然是在曹操死後專門為葬禮設計和打造的。

就魏晉而言,薄葬的特點,一是短喪,二是不封不樹,三是明器減少。所謂短喪,就是縮短服喪期限,魏晉時,多短至3日,甚至有「朝死夕葬」的例子。不封不樹就是儘量減少地面建築,秦漢時盛行的龐大陵園、神道、寢殿、樹木,甚至封土等都被禁止了,從表面很難看出陵墓所在。明器減少後,在這一時期的墓葬中,就很少發現金屬珠玉等隨葬品了。不過,魏晉時期的薄葬制度並不徹底,三國時期,曹魏多講薄葬,吳蜀就較少涉及,到了兩晉時期,京畿地區多講究薄葬,邊遠地區就較少涉及,並且從曹魏到西晉再到東晉,薄葬逐步減弱,厚葬逐步回升,及至隋唐時,厚葬就再度風行了。

隨著挖掘繼續,驚喜再次出現。在挖掘到後室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呈梯字形、穿孔的刻銘石牌。「這些石牌上面的文字記錄了陪葬品的名稱和數量,其實說白了側室就是倉庫,這些石牌就是起記錄作用。」這些石牌考古上叫「遣冊」,專門用來記錄隨葬物品的清冊,春秋戰國大墓中就出土了很多。不過以往所見遣冊多為竹木做成。這類形制、質地的應為首次考古發現,也基本未見於傳世品之中。

警方從盜墓分子手裡追繳回另外兩件重要的文物。有魏武王大,還有一件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的石枕。

專家對文物進行對比。它們在字體、材質上一模一樣。並不像一些人所說的,可能造假。石牌刻銘文字的字體均為東漢後期流行的隸書字體,俗稱『八分』,由早期漢隸演化而來。並非像有些人說的楷書。包括刻有官稱的畫像石,從漢字書體特徵、銘文體例的角度分析,年代符合。且文物的形制,尤其是從銘刻隨葬用品名稱所見內容的角度分析,絕無一般現代人可以偽造的可能。『慰項石』不是通俗用語,包括那些銘牌上的許多文字,很多文字連專家都感到古拙拗口,造假者又怎麼可能懂呢?

最早讓專家確定這極有可能是曹操墓,而非衣冠冢,是在2009年10月底的時候,在前室門邊發現頭骨。但這個最早令他和大家興奮的事情,到了後期開始困擾他們,因為遲遲不見其他遺骨。直至12月27日北京新聞發布會召開後的一天,墓葬進入清掃階段,才發現了散落在墓室各個角落裡的遺骨。

這肯定是盜掘後的結果,至於什麼骨骸是盜墓賊留下的,完全是無稽之談。對於現在廣泛提出的用DNA的方法檢測,分析認為:進行DNA比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DNA樣本極容易受到汙染,而且DNA會隨著時間逐漸分解,DNA取樣是有要求的,現在要跟曹操家族成員作比對,那只能找曹操的母系這一支,但是安徽亳州曹氏家族墓裡出土的骨骸大多是父系的,這個事情有難度。

遺骨挖掘完後的初步鑑定,屬於一男二女3個個體。男性的頭骨比較粗大,顱骨壁厚,結節發達;女性的頭骨比較小,外部比較光滑。鑑定年齡主要靠牙齒磨損和顱骨縫的縫合程度。經鑑定,男性在60歲左右,女性一個20歲至25歲,一個50歲左右。論證組的專家表示,在沒有見到更多可靠史料的情況下,年齡大的遺體為卞王后的可能性比較大,20多歲的女子身份卻不好認定,也可能是卞後的侍女。古代侍僕為了對主人表示忠誠,也有自願同死的,種種疑問只有等待進一步的論證後才能確定。

相關焦點

  • 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二十七)——曹操墓搶救發掘
    賈振林告訴潘偉斌,西高穴村的一座古墓又被盜了,請潘偉斌過去看看。這座古墓位於村子南部的高臺上,近年來已經被盜了好幾次。每次被盜後,警察和村民都會把盜洞填上。盜洞位於後墓室,裡面堆了很高的淤土,所以並不是很深。潘偉斌和考古隊員從盜洞鑽進去初步勘查。他爬上來後,非常肯定地告訴賈振林,這是一座東漢末期的大墓,至少是王侯級別,甚至可能是帝王級的。
  • 11年前村民所挖出墓碑碑文透露曹操墓方位
    本報記者安陽探秘曹操墓  他取土時挖出一塊青石墓碑,碑文透露了曹操高陵所在位置    昨日,記者在河南安陽縣安豐鄉黨政辦公室偶然看到,即將完成編校的《安豐鄉志》記述,10多年前,西高穴村就已流露存有曹操墓地的線索。根據該方志解釋,西高穴村得名,與曹操墓葬可能緊密相連。
  • 廣西巨型棺之謎!棺底出現神秘的北鬥七星圖,墓主人疑為朱允炆?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並且沒有墓碑,墓主人的身份依舊是個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當時轟動一時的「七星巨棺」之謎。一、巨棺女主人身份成謎這兩口巨棺用「三合土」包囊得嚴嚴實實的,經考古學者初步判斷,此古墓至今超過四百年了,巨棺主子應是搬家到上思的皇室貴族。
  • 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七)——帶你走進漢景陵
    然而本地人都知道,下面分別埋葬著皇帝和他的皇后,叫做陽陵,墓主人漢景帝。附近30多公裡的地方,矗立著堪稱人類奇蹟的浩大工程——秦始皇陵。陽陵比始皇陵晚近百年,規模也無法相比,儘管如此,2000多年,依然顯得很雄偉。1990年,由於政府修建機場高速公路,路線規劃需經過景陵,於是安排考古研究。
  • 備受爭議達7年之久的曹操墓,或因洛陽曹魏大墓的發掘而正名
    2008年,在古鄴城的附近河南安陽發現了一座曹魏時期的大墓,並出土一方「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碑,後來經國家文物局認定,該曹魏大墓就是一代梟雄曹操的高陵。該結論一出,在國內曾引起過軒然大波,各方「倒曹派」紛紛登場,質疑之聲不斷。
  • 中國10大最神秘的古墓,秦始皇陵榜首,至今不敢發掘
    帝王陵墓一直都是盜墓賊首選對象,為了防止墓穴被毀陪葬品被盜,想方設法的隱藏古墓。下葬時不留痕跡,而且還要在記載中造假。即使真被盜墓賊找到了,墓中機關重重,有命進去也沒命出來。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神秘古墓,也是中國最危險的古墓,許多古墓至今不敢發掘,有的甚至連墓都找不著。
  • 南京千年古墓,發現「長生不老藥」,解開千年謎團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個世界經過了上千萬年的發展,才有了現在的模樣,而經歷過如此多的地球,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秘密,從古至今,人們都在努力探究這些未解之謎,但是即使如此,仍然有一些東西是我們的科學不能解釋的,而小編就來帶大家看看這些讓你嘆為觀止的奇聞異事。
  • 千年古屍、機關重重,真實的「古墓」是什麼樣的?
    巍峨的金字塔 現代人雖然因科學對事物的解讀,不再相信「死而復生」、「靈魂不滅」之說,但對古墓中寶藏的好奇和渴望卻不曾停歇過,真正能探墓的人是很少的,為了滿足更多人的嚮往,我們有了「盜墓」、「古墓探險」一類的文藝作品。
  • 匈奴墓出土「金怪獸」,和《山海經》中的異獸一致,傳說是真的?
    古墓出土金怪獸,和《山海經》記載的異獸非常相似《山海經》是我國先秦時期的重要古籍,是一部富有神話色彩的奇書,書中記載了山川、道裡、民族、藥物、祭祀、異獸以及各種奇聞怪事和神話故事。更加神奇的是書中記載的這些生物、地名、文化都是我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這也難怪會被後人稱為「奇書」了,實在是佩服作者豐富的想像力。
  • 他自稱是曹操70代玄孫,專家用DNA給他檢測,結果卻有了意外收穫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如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年代,越來越多年輕人為了「火」為了「錢」而幹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前幾年有個年輕姑娘,竟然對著媒體稱自己是「孫悟空的後人」,甚至拿著「證據」跑去復旦大學要求「驗明正身」。
  • 廣平縣平固店鎮轄內一座2000年古墓——王鳳墓?王莽墓?
    王莽墓?導讀在廣平縣平固店鎮轄內有一座古墓。據傳,轄內的東王封村、西王封村、南王封村三個村的村名與一座古墓有關。這是一座漢朝的古墓。2000多年來,它一直矗立在漳河之畔,慣看漳水北流,閱盡無數人事。官方史料裡的歷史片段,坊間交相風傳的掌故逸事,構築了這座古墓的深厚底蘊。
  • 古墓未遭破壞卻被發掘,墓裡出土之物,至今仍嚴令禁止出國
    經專家勘測發現:村民挖到的青磚,確實是古墓無疑,而他的鑿擊,則正打在古墓的墓頂之上。按照常理來說,此墓不應被打開。國家針對古墓的發掘,有著一套規定,除非古墓遭到破壞,或者盜掘,否則不能對此進行保護性挖掘。不過,由於此墓墓頂與地面距離過近,一旦下雨,雨水將很容易滲入墓中,也會導致文物及可能存在的資料損毀。
  • 千年古墓盜洞無數,文物卻一件沒丟
    所以很多人為了能夠擁有大量財富就會想辦法去這些貴族的墓穴中將這些陪葬品盜取出來,拿到集市變賣後就能夠發財,所以盜墓賊也就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最出名的就是曹操為了獲取大量軍費供給,專門成立了摸金校尉這個官職,全國各地大量盜掘古墓取寶,當然,這些古墓建造者也能想到以後會有盜墓賊盜墓,所以在古墓建造技術上也是不斷更新,有些古墓的建造讓人匪夷所思。我們今天說的這座古墓就是這樣。
  • 為何盜墓賊比考古學家更容易發現古墓?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何盜墓賊比考古學家更容易發現古墓?原因其實很簡單盜墓賊可以說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一群夜遊動物般的盜墓賊往往更容易發現古墓的所在。他們比考古學家,更敏銳地勘察到古墓的位置。這是為何呢?要知道考古學家都是具備十分專業的知識的。
  • 對古墓位置也更了解,其原因有兩個
    盜墓這個行業雖然說從古代禁止到現在,但是好像沒有多大的效果,每次墓葬的發現,除了被施工隊挖出來,大部分都是因為發現了盜洞而找到的,這些盜墓賊按理說行動都必須得隱蔽,會受到很多限制,但是為什麼每次都能比考古學家快一步,而且對古墓的位置也更加了解呢?
  • 漢代古墓「十室九空」,海昏侯的墓是如何「免盜」的?傳說很嚇人
    所謂的漢代古墓「十室九空」,其實就是說一直到今天為止,我們發現的大多數的漢代的古墓基本上已經都被洗劫過了,畢竟,一方面年代久遠,想不被人發現是很困難的,另外一方面漢代大墓之中的寶物眾多,古往今來,盯著的人自然也會有很多的。
  • 湖北工地發現古墓,墓中竟爬出一「千年神龜」,專家怎麼解釋?
    根據專家對古墓的時間推測,這應該是一個漢代的墓。如果說這隻烏龜在主人死去的時候就跟隨主人下墓了,那它至少已經活了上千年了。專家們趕到現場的時候,已經來遲了,這個工人已經把這隻烏龜帶回家了,幾經詢問才找了他家的地址。
  • 長豐宋代古墓群發掘結束 填補江淮宋墓研究諸多空白
    新聞回顧 長豐下塘發掘宋代家族墓葬2019年4月12日傍晚,在長豐縣下塘鎮埠裡社區淮南北路北延施工現場,工人施工時挖掘出疑似古墓。15日,省考古研究所張義中一行赴下塘鎮現場勘探古墓。通過對古墓形制、棺槨考證及土層檢驗,考古人員初步判斷該墓葬年代為北宋。精美文物吸引專家駐足觀摩。
  • 400平古墓被盜,盜墓者不識貨丟下此物,考古家:文物價值連城
    盜墓,這是一個自古以來都存在的行業,在歷史上有過多個巔峰時期,尤其是三國時期曹操設立的摸金校尉以及後世的朝代變更中,都是盜墓者大顯身手的最好時機。不過,這對於古人來說卻是一劫難。要知道,古人不怕死亡,但在死亡後希望「入土為安」,不會受到世俗的幹擾。
  • 奇聞怪談,老鼠聽的懂人話
    他們這一行有許多奇怪的規定和禁忌,說它是奇聞怪談也好,封建迷信也好,他們自己一直嚴格遵守,因此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務。外行人稍微了解一下他們的行規,感覺充滿詭異,讓人摸不著頭腦,匪夷所思。比如他們認為,老鼠是聽得懂人話的。某地鬧鼠災,田野裡稻穀莊稼糟塌嚴重,房間裡的衣服被子家具幾乎所有東西都被啃咬毀壞,人不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