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昇:歷史學和遺傳學能找到曹操後人嗎

2020-12-06 騰訊網

[摘要]在這場跨學科的合作中,遺傳學不但為歷史學提供了證據,而且它們的終點恰恰是歷史學的起點。

歷史學常常「飽受詬病」被認為不夠科學,很多結論缺乏強有力的證據,又沒有辦法進行可靠的驗證,不及自然科學具有「實證性」。那麼,當古老的歷史學牽起現代遺傳學的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11月18日,復旦大學歷史系韓昇教授在華東師範大學做了題為「執子之手——歷史與生物學的異域戀情」的講座,以「尋找曹操家族」這一課題為主,介紹了復旦大學相關團隊在歷史學和生物學領域進行跨學科合作的嘗試。澎湃新聞整理本次講座的主要內容以饗讀者。

韓昇(左)、章義和(右)

讓遺傳學為歷史學提供證據

《史記》中記載秦始皇時徐福率童男童女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最終下落不明,此後一直流傳著徐福等人在日本定居、成為日本人的祖先的說法,影響很大。韓昇教授首先從古代中國移民日本的歷史出發,談及自己曾研究發現,3—9世紀中國大陸到日本的移民佔當時日本人口的比例約為十分之一。但是,這些結論,尤其是主要依據文獻得出的結論,能否真的稱為「結論」呢?

隨著遺傳生物學的發展,我們對於人類代際傳承中的規律已經有了科學的認知手段,比如耳熟能詳的親子鑑定技術。對於一個聲稱血統純正的家族,除了通過文獻學的方法判斷家譜、族譜是否可靠,遺傳學可以提供直接而更有說服力的證據,說明一個家族的傳承情況。同樣的原理如果運用到歷史學領域,對個人、家族甚至民族的歷史研究,都可以通過遺傳學尋找證據。

公元546年,東西魏之間爆發了「玉壁之戰」,雙方軍隊都死傷慘重。韓昇教授和其他學者在玉壁之戰的古戰場發現了大量遺骸,考慮到交戰雙方都投入了鮮卑人作為主力,通過提取這些遺骸上的基因信息,為我們了解鮮卑人、研究鮮卑民族的歷史開拓出了一條新的路徑。

我們可能找到曹操後人嗎?

2009年,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在河南安陽發現曹操墓,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據報導,墓中有一具五十餘歲的男屍、一具四十餘歲的女屍和另一具二十餘歲的女屍。但是史書記載曹操去世時是66歲,另外兩具女屍的身份也難以確定,這就和文獻產生了矛盾,支持者與反對者各執一詞,成為當時的輿論熱點。

2010年,復旦大學宣布將使用DNA技術尋找曹操家族的基因,鑑定曹操墓的真偽。韓昇教授表示,正是藉助曹操墓這一契機,為文理科學者之間進行跨學科合作提供了一次機會,而且這將成為世界上首次運用遺傳學方法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進行研究的嘗試。他坦言,這一消息宣布之後,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這些問題直接關係到尋找曹操後人的可行性,因此,首先對曹操家族的歷史進行分析,並且破解歷史上的一些謎團,成為採用DNA技術的前提。

關於曹操及其家族的歷史主要有四個方面疑問:1、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收養的孩子;2、曹操本姓為夏侯氏,不姓曹;3、傳說曹操的後人為了避禍,改為操姓;4、曹操之子曹彰有鮮卑血統。

韓昇教授對這些問題作了回答。他研究曹操家族的過繼現象,認為曹操家族有著嚴格的過繼規則,而且他們家族在沛國譙縣是當地大戶,對血緣的傳承必定非常重視,因而即使曹騰無後,曹嵩也應是本宗親兄弟過繼給曹騰的孩子,不會來路不明。另一方面,證明曹嵩是收養、曹操本姓夏侯的史料都來自他的對手袁紹和東吳方面,東漢以降社會對個人出身十分重視,這些說法很有可能是他的對手故意捏造,在可信度上是要打折扣的。不過為了嚴謹考慮,課題組決定把夏侯氏和操氏也納入DNA調查的範圍。而曹彰是不是鮮卑人的問題,韓昇教授認為文獻的證據本就不足,最終DNA調查成功的話也可以為這一問題提供更科學可靠的說法。

此外,韓昇教授通過梳理歷史文獻,勾勒出曹操後人在西晉以後的發展情況。司馬炎篡位以後,封魏國最後的皇帝曹奐為陳留王,對曹氏家族予以優待,一直延續到東晉、南朝,不存在「曹操家族被司馬氏滅門」的情況。隋唐以後,曹操家族逐漸平民化,但是仍然可以通過墓誌和正史收錄的譜牒中找到他們的蛛絲馬跡。此後曹操家族沒有再出過地位顯赫的人物,史書中逐漸找不到記載也不足為奇了。

曹操畫像

從現實中的曹姓人群身上把「曹操」找出來

正史中沒有了記錄,韓昇教授把視野轉向了平民家譜。他們利用上海圖書館收藏的118件曹姓家譜進行調查,重點針對人群集中、來歷清楚、有族譜和祠堂的曹姓家族。這一過程的意義在於確定曹氏在全國的分布情況,接下來才有可能針對性地選擇DNA調查的人群範圍和數量。

由於種種限制,課題組沒有獲得安陽曹操墓中遺骸的基因信息。不過這也使課題組轉向了一個更具有挑戰性的方向:不通過歷史遺骸,就從現實的人群中找出「曹操」。這個意義非常重大,如果遺傳學可以從現實的個體中找到關於一個人祖先的信息,那意味著一種全新的研究路徑出現了。

這一研究應用的生物技術並不高端,因而也是成熟而科學的手段。人類的Y染色體只能在男性中代代遺傳,其95%的部分在遺傳中不會發生基因重組的現象,突變的概率也接近於0,可以認為Y染色體在父系傳承中非常穩定。因此,只要曹操有後人在世上,那麼他的信息一定可以從現在的DNA中找出來,對曹姓後人的DNA調查,就是對他們的Y染色體進行調查。

根據家譜調查的結果,課題組從全國各地可能是曹操後人的身上抽取血液樣本進行研究。2011年底,課題組確定了曹操的Y染色體類型——O2-M268,也是曹操家族的基因,從統計學的意義上來說,這一結論的可靠性約為93%。

遺傳學的終點是歷史學的起點

韓昇教授介紹了遺傳學技術手段的發展。現代科學的發展將基因提取的上限年代不斷提高,目前已經可以提取大約20萬年前的基因,國外將基因研究應用於史前考古的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但至今將這一技術用於歷史時期的幾乎沒有。而且史前基因的研究中年代誤差非常大,使得這一技術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應用會遇到困難。課題組的首次嘗試,在基因提取的手段、對年代精度的保證方面都做了很多改進,使這一技術能夠適用於歷史時期的研究。

在找到了曹操的Y染色體類型後,課題組的研究進入第二階段。安徽亳州是曹操的老家,那裡有曹氏宗族的墓地,有比較完整的墓誌和歷代官方的記載,可信度較高。課題組從亳州曹氏墓地的遺骸中提取了基因樣本進行檢驗,同樣發現了O2-M268類型的存在,使這一結論得到了進一步佐證。

這一調查得出了很多其他重要的結論。通過基因分析可以確定,夏侯氏、操氏都和曹操家族沒有關係,曹操的Y染色體類型O2-M268和現代漢族中的主流類型並不相同,此外,曹騰家族和曹參家族在基因類型上也有不同,《三國志》中記載曹騰是西漢著名丞相曹參的後代,現在看來明顯是錯誤了。那麼是不是曹騰利用權勢將自己的家族攀附到曹參家族之下呢?這就產生了有趣的新問題。

韓昇教授進一步展望了遺傳學和歷史學跨學科合作的前景。利用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這種跨學科的研究建立了一條新路徑,而且有可能被更廣泛地應用到家族史、民族史的研究中,這時遺傳學的證據會更具有說服力,解決很多傳統歷史學難以回答的問題。另外,在這場跨學科的合作中,遺傳學不但為歷史學提供了證據,而且它們的終點恰恰是歷史學的起點:完成對基因和數據的分析就是遺傳學的任務,正是在它們停步之處,歷史學有了新的問題需要去解釋和回答。(文/王子愷)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基因考古破解曹操家族DNA密碼 確定9支曹操後人
    這項新的發現源自於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三年來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當代超千例曹姓後人DNA,發現9支後人的DNA中含有相同Y染色體基因突變點O2*-M268,再對比曹操叔祖父曹鼎的古DNA,確定該突變點為曹操家族DNA固有突變點。11月11日,消息一經公布,課題組成員之一王傳超在微博上開起玩笑:「曹操他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曹操是韓國人了。」
  • 誰是曹操找到後代?DNA說了算.
    這是一次歷史學與人類學的跨學科合作:韓昇能夠通過家譜和歷史文獻等歷史學方法,鎖定某氏後人的範圍;李輝可以通過DNA檢測等遺傳學方法,找出證明該氏後人的確鑿證據。「只有我們聯手,才能完整繪製歷史和生物兩張圖譜。」韓昇對這次合作非常期待。 項目確定後,李輝和韓昇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選擇哪個家族作為研究「標本」?
  • 專家談確定曹操DNA經過:曾花3月時間研究古牙
    這是一次歷史學與人類學的跨學科合作:韓昇能夠通過家譜和歷史文獻等歷史學方法,鎖定某氏後人的範圍;李輝可以通過DNA檢測等遺傳學方法,找出證明該氏後人的確鑿證據。「只有我們聯手,才能完整繪製歷史和生物兩張圖譜。」韓昇對這次合作非常期待。  項目確定後,李輝和韓昇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選擇哪個家族作為研究「標本」?首先進入他們視野的並不是曹姓,而是孔姓。
  • 尋找曹操後裔:基因考古破解家族DNA密碼
    這項新的發現源自於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三年來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當代超千例曹姓後人DNA,發現9支後人的DNA中含有相同Y染色體基因突變點O2*-M268,再對比曹操叔祖父曹鼎的古DNA,確定該突變點為曹操家族DNA固有突變點。  11月11日,消息一經公布,課題組成員之一王傳超在微博上開起玩笑:「曹操他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曹操是韓國人了。」
  • Y染色體揭秘曹操身世
    近日,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一項研究中,找出了最有可能為曹操後代的6個曹姓家族,並發現這6個曹姓家族的男性Y染色體都屬於O2-M268類型,推測出曹操的Y染色體為O2-M268,並不符合曹參和夏侯嬰後代的基因類型。 這一研究結果顯示:曹操並非曹參的後代,也不是夏侯嬰的後代。
  • Y染色體破譯曹操身世:非曹參後代無夏侯氏血統
    每個家族都能找到獨特的遺傳標誌,這是一種家族的烙印,一種血脈相承。  找不到和曹操有關的古DNA樣本  人的心跳一旦停止,血液靜滯,數分鐘之內就會死亡。人體在死後數天開始腐爛,然而,DNA卻留在骨細胞裡。通過這些殘存的DNA,科學家能夠尋找到過去的秘密。  2009年,河南安陽號稱曹操墓出土,報告有男性遺骨。
  • 研究曹操DNA絕非「燒錢玩」
    所以,即便今天我們已經找不到曹操的DNA,但如果我們能明確的找到曹操的男性後代,那麼這些人的基因裡,肯定會有一些共通而又與別的家族不同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他們的家族基因。…[詳細]不過某些史料、考古的不確定性,恰好可以通過基因技術彌補如果我們能測出曹操叔侄的DNA,就可以知道這些曹操後代找得準不準復旦的研究者顯然也對準確的找到曹操後代不那麼自信。
  • 一條Y染色體如何確定曹操後人?人類學別有洞天 | 專訪李輝
    從各地採集人類基因樣本和族系信息費時費力,但其研究數據往往給出令人驚訝的發現。尋找魏武帝的後人曹操畫像。來源:Wiki中國的人類遺傳學研究近年來在媒體上最高調的一次曝光得從河南曹操疑冢事件說起。就在此時,復旦大學歷史系和人類學實驗室卻聯合對外宣布:他們已經能用DNA技術辨別曹操後裔。親子鑑定至少需要確證一個後代,莫非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並確認了曹操的一個後裔?其實,復旦大學所使用的DNA分析方式並非大家所熟知的親子鑑定技術,而是被稱為「Y染色體譜系調查」的人類學技術——可以通過檢測現代曹姓男性的DNA來回答曹操墓真偽的問題。
  • 中國最難取名的姓氏,據說是曹操後人,至今與一姓不能通婚
    烏石屏村有個村民叫操家鐵,他介紹說,在曹魏政權末年,不忠不義的司馬昭兄弟篡奪了曹魏皇權,殘忍的迫害曹操的子孫。中國最難取名的姓氏,據說是曹操後人,至今與一姓不能通婚。小編今天要和你們說的就是「操」這個姓氏。操姓起名字確實有點尷尬,不過目前這個姓氏在全國有十幾萬人。目前公認的說法是操姓是三國時期曹操的後代。據操姓族譜裡的記載,曹魏末年,朝政被司馬家族把持。
  • 賈詡勸阻曹操打赤壁之戰,這是餿主意嗎?曹操聽後會統一天下嗎
    通過小說《三國演義》和陳壽所著正史《三國志》,對於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我們都耳熟能詳,劉關張桃園結義、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等等故事都家喻戶曉。 按照後人給予他們的綽號(臥龍諸葛亮、冢虎司馬懿、鬼才郭嘉、毒士賈詡)來看,這幾人的能力至少相差不遠,從他們的戰績上也能窺得一二。司馬懿自不用說,雖然司馬懿不受曹操待見,但卻靠抱著曹丕大腿一路發展自己的勢力,最後為子孫篡魏打下了堅實基礎。郭嘉更是被認為是第一謀士,素有「郭嘉若在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
  • 北宋司馬光的基因——O1系,不是司馬懿後人
    司馬光在政治上被後人視作強硬的守舊派,他幾度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他認為刑法新建的國家使用輕典,混亂的國家使用重典,這是世輕世重,不是改變法律。司馬光的基因是什麼類型呢?司馬光家族延續了上千年, 家譜記載較為完整, 為譜牒學、歷史學、遺傳學等人文和自然學科的跨學科研究提供了較好的材料。
  • 現代人看歷史——曹操如果不死會提前統一中國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徵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 他自稱是曹操70代玄孫,專家用DNA給他檢測,結果卻有了意外收穫
    隨著這個姑娘的爆火,很多人也跑出來效仿她,一時之間,啥「劉邦的後人」、「關羽的後人」統統冒了出來,小編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曹操後人」,也要求專家們給他驗DNA,那麼他是真的嗎?此人名叫曹祖義,出生於1953年,遼寧省東港市人,從小他就對中國古典文學非常感興趣,小時候家人曾跟他說過自家跟曹操一族有些關係,還給他看了族譜,不過那時候曹祖義還小,根本就不認識啥「曹髦」(曹操的曾孫),所以也沒有放在心上,長大以後他也一直沒有跟別人提過他和曹操的關係。直到2009年一座古墓的出土,才引起了曹祖義的重視。
  • 曹操:山厭高而水厭深(圖)
    書摘 《中國好人》    曹操年輕時喜歡的三件事,是冒險、遊戲和狎侮同儕。曹操一家都是老實人,對這麼個孩子,想管也管束不住。後人每以後主和徽宗為玩物喪志之戒,但問題不只在玩物喪志。文才是文士的身基,武略是武士的食源,做皇帝的,如果對這些事太內行,臣下難免要不自安,即所謂「月明星稀」。至於乾隆與臣子爭才,那是他沒有自知之明,真以為自己的詩寫得好,字也寫得好。他的臣下,口中唯唯,心裡從沒覺得皇帝的天才對自己有什麼威脅。     曹操的詩才,比著名的「建安七子」還要高。
  • 淺談DNA分子檢測技術應用於續修家譜的必要性和科學性
    上樹的意義之一是既能找到自己或家族的近支,也能給和自己失散的、甚至未知的宗親點亮回家的引路燈,是一種一勞永逸、坐享其成、守樹待親的懶漢方法。樹上位置越近的編號,親緣關係越近,就像一隻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之間的關係最近,而與拇指的關係就遠一些。當然,參與檢測的人員越多,分支越多,越容易找到共祖時間短的宗親。
  • 孔子後人怎麼樣了?孔融因不孝而被殺?
    叔梁紇是個大力士,有戰功,但他有個遺憾就是家裡沒有能主持祭祀的兒子,孔子可能有九個姐姐,和一個有殘疾的哥哥叫孟皮,孟是大,仲是二,仲尼的稱呼也可見孔子排行老二,叔梁紇是晚年才生的孔子,大約在他66歲的時候,娶了15歲的顏徵在,不久就有了孔子,大概因為年紀相差太大,不合理法,所以《史記·孔子世家》:「紇(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就去世了,孔子17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
  • 努力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歷史學
    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鑑。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鑑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所以說,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 繁榮哲學社會科學,首先要繁榮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最基礎的學問——歷史科學。
  • 曹操沒有辦法駕馭呂布嗎?
    曹操說是養老鷹一樣對待呂布,呂布就沒有辦法離開了。也就是餓著呂布,不能餵飽,餵飽了不僅要跑,而且傷人。陳登用這些話對呂布說了,正中呂布心窩,呂布也就認了。呂布不責怪陳登,說明陳登與曹操的話是擊中了呂布的弱點。由此觀之,曹操對呂布有深刻的理解,曹操制服呂布也就有辦法了。如果要養呂布,就必須餓著養,不能餵飽。餵飽了就要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