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能夠在水面上站立,到底叫什麼名字
若是對兒時的記憶深刻,小時候在水邊玩耍的時候,常常能在河岸看見這樣的一種昆蟲。關於它的名字有很多說法,因為其能在水面上快速移動,所以「水上漂」大概是它的俗名之一。稍微有一些動靜,這些昆蟲就會施展身法快速離去,一般人根本抓不住。
昆蟲的學名是水黽,它廣泛地分布在我國的華北、華東和中南地區,一般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溼地中能見到水黽。雖然看起來很像蚊子,但水黽可不是蚊子的亞種,它是以蚊子為食的,在某種方面算是一種益蟲了。
水黽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站立在水面上,並且能以較快的速度行進,堪比中國武俠中的「輕功水上漂」。那麼水黽是如何做到的呢?秘密就在它的腿上,水黽的中腳和後腳長有具備油質的細毛,防水能力非常之強。這樣的毛使它們能藉助表面張力在水面上快速移動而不會下沉,並且水黽的身體也足夠的輕,這些都是它施展「輕功」的秘訣。
水的表面張力有多大呢?一般來說,比水滴小的蟲子,是不可能衝破表面張力鑽進水滴中去的。水黽腿上的毛能排開300倍其身體體積的水量,但若是在水中添加一些中性洗滌劑,削弱了水的張力後,位於水上的水黽足上的毛就會被沾溼衝進水中,此時水黽就會沉入水中了。
大自然中的生命就是如此神奇,不過這樣的科學原理人類卻很難應用,無論多小的船隻都不可能依靠安裝類似的腿浮在水面上,只能製造更大的船底才能平衡張力和船自身的重量。就算是人也很難做到,聞名世界的死海人類也只能躺在上面不會下沉,不過科技如此發達,說不定未來會出現某種裝置,讓人能踏浪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