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能夠在水面上站立,到底叫什麼名字

2020-11-22 城與市

鄉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能夠在水面上站立,到底叫什麼名字

若是對兒時的記憶深刻,小時候在水邊玩耍的時候,常常能在河岸看見這樣的一種昆蟲。關於它的名字有很多說法,因為其能在水面上快速移動,所以「水上漂」大概是它的俗名之一。稍微有一些動靜,這些昆蟲就會施展身法快速離去,一般人根本抓不住。

昆蟲的學名是水黽,它廣泛地分布在我國的華北、華東和中南地區,一般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溼地中能見到水黽。雖然看起來很像蚊子,但水黽可不是蚊子的亞種,它是以蚊子為食的,在某種方面算是一種益蟲了。

水黽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站立在水面上,並且能以較快的速度行進,堪比中國武俠中的「輕功水上漂」。那麼水黽是如何做到的呢?秘密就在它的腿上,水黽的中腳和後腳長有具備油質的細毛,防水能力非常之強。這樣的毛使它們能藉助表面張力在水面上快速移動而不會下沉,並且水黽的身體也足夠的輕,這些都是它施展「輕功」的秘訣。

水的表面張力有多大呢?一般來說,比水滴小的蟲子,是不可能衝破表面張力鑽進水滴中去的。水黽腿上的毛能排開300倍其身體體積的水量,但若是在水中添加一些中性洗滌劑,削弱了水的張力後,位於水上的水黽足上的毛就會被沾溼衝進水中,此時水黽就會沉入水中了。

大自然中的生命就是如此神奇,不過這樣的科學原理人類卻很難應用,無論多小的船隻都不可能依靠安裝類似的腿浮在水面上,只能製造更大的船底才能平衡張力和船自身的重量。就算是人也很難做到,聞名世界的死海人類也只能躺在上面不會下沉,不過科技如此發達,說不定未來會出現某種裝置,讓人能踏浪而行。

相關焦點

  • 農村水邊常見一種昆蟲,會浮於水面滑行飛快,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河裡戲水、田裡抓魚的時候有沒有抓過這種昆蟲,我們那裡叫它「水上漂」或者「水拖車」,還有的地方叫它「香油罐」,說是它的尾部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至於是不是真有,我不得而知。因為每當我靠近它時,它總能在水面上高速而流暢地滑行去遠處,導致我從來抓不住它。
  • 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會「水上漂」浮在水面上,它到底是什麼
    說到這裡,我們在水中遊泳的時候最怕一種小動物,那是像吸盤一樣張著血盆大嘴吸血的螞蟥,也叫水蛭,我們當時最怕的,只要光著腳丫子去水中玩,起來後總能發現腳裡扒幾條螞蟥,害怕的小夥伴那是哭爹喊娘的,不怕的小夥伴很淡定的用手拍打螞蟥,螞蟥收縮就很好拔掉了。
  • 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俗稱水上漂,大部分城裡人沒見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會「水上漂」浮於水面,它到底是什麼?這種小昆蟲在我們農村經常可以看到,它不僅能在水上行走自如,還能在水面肆意跳躍玩耍,其功夫的高明之處在於,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溼長腿。水黽的大長腿還能在水面上撐起比自己重15倍的東西也不會沉沒。小時候感覺它真的非常神奇,為什麼會在水上漂浮,而不沉於水裡呢?有些網友說它是蚊子的化身,不就是一隻大蚊子嗎?
  • 南方有種昆蟲,水面行走自如,人送外號「水上漂」,到底是啥?
    導讀:南方池塘1種昆蟲,水面如履平地,人送外號「水上漂」,它是啥? 夏季的時候,雨水非常的多。每次在下雨前後,也是蚊蟲最多的時候。而如果去到野外了,經常在水潭、小河和魚塘裡,能看到一種在水面上行走自如的蟲子,它就像會輕功一樣,在水面上如履平地一般。在民間也有人給它起了個外號——水上漂。
  • 農村池塘水面上行走自如的蟲子,叫什麼?是益蟲還是害蟲?
    而在農村有一種會「水上漂」的蟲子,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那它到底是什麼呢,是益蟲還是害蟲呢?在我們當地老人都叫它「水蜘蛛」,因為它咋一看像大蜘蛛,只是腳少一些而已,並且還會在水面上快速爬行,因此而得名水蜘蛛。
  • 南方池塘1種昆蟲,水面如履平地,人送外號「水上漂」,它是啥?
    而如果去到野外了,經常在水潭、小河和魚塘裡,能看到一種在水面上行走自如的蟲子,它就像會輕功一樣,在水面上如履平地一般。在民間也有人給它起了個外號——水上漂。那這種蟲子到底是啥呢?筆者是南方人,小時候就常幫助父母去農田、地裡面幹活,但在夏季的時候,父母也常常警告我們說,一個人不要去水邊玩耍。
  • 平常在水邊基本都可以看到的8種植物,為啥老是叫不出名字?
    水生植物有很多品種,並不是只有大水池,才能養水生植物,下面這8種水生植物經常可以看到,可以用小水缸或較大的花盆都能養,但老是叫不出它們的名字,你能叫出幾種呢?
  • 農村地區池塘裡,經常踩在水面上奔跑的昆蟲,它到底是什麼?
    我不知道你小時候在河裡玩耍或者在田裡釣魚的時候有沒有捉到過這種昆蟲。我們稱之為水上漂,也有的地方叫水拖車。因為小時候好奇這種生物為什麼能夠在水上跑而不會沉下去,就特別想抓一隻來研究一下。在村子裡的水塘和小河,山裡,到處我們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也特別喜歡捉一些小昆蟲來玩,但是有一種蟲子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煩,就是那種在水裡偷偷等著你的螞蟥,學名叫做水蛭。
  • 見過這種可在水面飛奔的昆蟲嗎?它為何不會沉到水底?秘密在毛上
    不同地區的朋友對這種蟲子有不同的叫法,所以這種蟲子的別名很多,比如水拖車、水上漂、水馬、水蜘蛛、水母雞、水板凳、水蚊子、水滑子,水蜢子、火叉子、水坦克等等,實際上它的學名叫水黽(讀mǐn),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溼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看上去很像蚊子,但不是蚊子,恰恰相反,這種昆蟲是以蚊子為食的。
  • 這些鄉村中常見的高大的草本植物,你不一定都叫的上來名字
    這個長的像蘆葦,個頭卻要高很多,而且不用生在水邊的植物,它的名字叫蘆竹,又叫旱地蘆葦。看名字大家也都明白幾分了,有個竹字,可見它的個頭了,這個蘆字又點出了它的特點,樣子是極像蘆葦的。通常它們會長到兩米多高,莖稈粗壯,如手指般粗細,葉片寬大修長,經常被採來包粽子,一到秋天,它的頂端會長出一蓬如蘆花一般的穗子,卻又大很多,蓬鬆柔軟,酷似將軍的盔纓。
  • 農村常見的一種昆蟲,小時候常拿來玩,原來還是一種美食
    不過在山上除了野菜的話,其實還有很多昆蟲也是很受人關注的。他們中的很多呢,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也是特別的有用的,比方說一些昆蟲是可以吃的,它們裡邊含有很多的營養元素。那麼今天呢我們就要來大家介紹一種可以拿來吃的昆蟲,它們也是相當的常見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們到底是什麼。
  • 這種昆蟲為何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入水也不溼?
    如果你在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邊觀察水面,幾乎一定能看到一種小昆蟲,看起來有點兒像蚊子,但是要比蚊子大得多,如下圖: 這種小昆蟲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也能一動不動的停在水面上,還可以跳躍和飛奔,堪稱昆蟲界的「鐵掌水上漂」,無論怎樣動作,它都能在水面上卓然而立,身體不會沾溼,有時候它也會潛入水下,但從水中鑽出來之後,身體一樣不會沾水,甚是奇特。
  • 小時候經常在家鄉的水面上見到這種蟲子,踩著水跑得很快,有點酷
    農村老家的水邊成為了我童年時探索動物世界的重要地點,在這裡我見到了各種魚蝦、水蠆、蝌蚪、蛇、蟲,遇到了不認識的動物就記下來它的模樣,回城裡再查圖鑑。曾經有這麼一種蟲子,我們小時候在水面上經常能見到,它們體型很小卻擁有好幾條大長腿,能在水面上健步如飛,所過之處蕩起一圈一圈細細的漣漪,很快就失去了蹤影。
  • 這些常見的昆蟲,你叫得出名字的有幾種?
    這些常見的昆蟲,你叫得出名字的有幾種? 1、 蜻蜓。蜻蜓,屬於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又稱為豆娘,屬於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形狀像蠅,但比蠅大,身體上有軟毛,因雌蟲刺吸牛等牲口的血液而得其名。又稱為水鱉,水龜子等,屬於鞘翅目,肉食亞目,龍蝨科水生昆蟲。
  • 5種鄉村最常見的野草,很多人見過吃過,但名字卻叫不出來
    5種鄉村最常見的野草,很多人見過吃過,但名字卻叫不出來今天又到了我們在野外遊覽的時間了,說起野外的植物小花想與大家分享很多的品種。有些植物比較常見,但是卻叫不出它的名字,每次看到它們比較親切,這種感覺就像是回家一樣。
  • 水黽為什麼可以「站」在水面上?與浮力無關,人類可以嗎?
    當我們在晚飯過後與家人出去散步時,在路過小池塘或者小湖邊,可以看見很多小蟲子站立在水面上,即使是站立時間很長也不會沒入水中,這是什麼原理呢?如果掌握其中的原理,人類在不藉助外物的情況下也能站立在水面上嗎?
  • 鄉村最常見數量最多的魚,至今很多人不知道叫什麼?
    小魚也就是長不大的魚,我們最常見的可能就是鰟鮍、麥穗、馬口、白條等等,可是這種小魚在鄉村很常見,很多人至今不知道叫什麼?這些小魚,常年生活在河溝,以浮遊生物為食,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很活躍,頻繁的遊動,導致魚體肌肉緊實,有一種純天然的香味。
  • 鳥類大賞:北方稱它為苦娃子,南方叫它水雞,那它到底叫什麼?
    我們現在要介紹一些不常見的鳥類,今天要說的這個鳥的品種是紅腳苦惡鳥,別稱叫做紅腳的苦娃子,紅腳苦惡鳥的學名是:Amaurornis akool。為什麼會有這種稱呼呢?其實說的不僅僅是今天我們介紹的這種鳥類,講的是所有苦惡鳥的屬,也就是所有種類的苦惡鳥。大家知道它是什麼原因才有這個名字的嗎?其實這個名字是有相關傳說的。
  • 螞蚱和蝗蟲是一種昆蟲嗎?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不過,嚴格意義上說,螞蚱和蝗蟲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蝗蟲只能代表一部分螞蚱,簡單的說就是蝗蟲是螞蚱的一類。那麼,蝗蟲和螞蚱是如何區分的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上圖為棉蝗,我們這俗稱「蹬倒山」,你們那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