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河流眾多,野生魚資源豐富,但說到野生小魚,可能還是農村最多。在農村,我們隨處可見的就是水塘河溝,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魚,這些河溝裡有大量的野生小魚。
野生小魚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極高,備受人們的青睞,成了酒店飯館必備的美食。
十幾年前,這種小魚沒有人要,那時候經濟困難,很多家庭食用油都不夠吃,更不捨得油炸小魚下酒。
炸過小魚的朋友都知道,油炸小魚非常浪費食用油的,很多農戶因此捨不得浪費油。遇到成群的小魚沒有人捕撈,最後數量過多開始泛濫。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人們對美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油炸小魚頓時成了香餑餑。價格更是水漲船高,很多小魚乾已經賣到百元一斤,很多人專門捕捉小魚販賣。
過度的捕撈和生態破壞,野生小魚的數量越來越少,很多河溝已經不見了蹤跡。
小魚也就是長不大的魚,我們最常見的可能就是鰟鮍、麥穗、馬口、白條等等,可是這種小魚在鄉村很常見,很多人至今不知道叫什麼?
這些小魚,常年生活在河溝,以浮遊生物為食,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很活躍,頻繁的遊動,導致魚體肌肉緊實,有一種純天然的香味。
撈起來不用清理內臟,用清水淘一下就可以放入鍋中油炸,待到金黃色就可以出鍋食用。
很多人都說,這種叫不出名字的小野魚,是上天賜給人類最難得的食物,在饑荒的年代,這些小魚不知道救過多少人的命。
這才是最本土的魚類,也是自然水域中的極品,隨著人類的淡忘,才變得返璞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