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最常見數量最多的魚,至今很多人不知道叫什麼?

2020-11-25 體育聯盟

我國河流眾多,野生魚資源豐富,但說到野生小魚,可能還是農村最多。在農村,我們隨處可見的就是水塘河溝,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魚,這些河溝裡有大量的野生小魚。

野生小魚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極高,備受人們的青睞,成了酒店飯館必備的美食。

十幾年前,這種小魚沒有人要,那時候經濟困難,很多家庭食用油都不夠吃,更不捨得油炸小魚下酒。

炸過小魚的朋友都知道,油炸小魚非常浪費食用油的,很多農戶因此捨不得浪費油。遇到成群的小魚沒有人捕撈,最後數量過多開始泛濫。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人們對美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油炸小魚頓時成了香餑餑。價格更是水漲船高,很多小魚乾已經賣到百元一斤,很多人專門捕捉小魚販賣。

過度的捕撈和生態破壞,野生小魚的數量越來越少,很多河溝已經不見了蹤跡。

小魚也就是長不大的魚,我們最常見的可能就是鰟鮍、麥穗、馬口、白條等等,可是這種小魚在鄉村很常見,很多人至今不知道叫什麼?

這些小魚,常年生活在河溝,以浮遊生物為食,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很活躍,頻繁的遊動,導致魚體肌肉緊實,有一種純天然的香味。

撈起來不用清理內臟,用清水淘一下就可以放入鍋中油炸,待到金黃色就可以出鍋食用。

很多人都說,這種叫不出名字的小野魚,是上天賜給人類最難得的食物,在饑荒的年代,這些小魚不知道救過多少人的命。

這才是最本土的魚類,也是自然水域中的極品,隨著人類的淡忘,才變得返璞歸真。

相關焦點

  • 5種鄉村最常見的野草,很多人見過吃過,但名字卻叫不出來
    5種鄉村最常見的野草,很多人見過吃過,但名字卻叫不出來今天又到了我們在野外遊覽的時間了,說起野外的植物小花想與大家分享很多的品種。有些植物比較常見,但是卻叫不出它的名字,每次看到它們比較親切,這種感覺就像是回家一樣。
  • 這6種魚很多人不知道叫什麼,能喊上名字的人都老了,不一定能吃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說起魚,會不會有很多90後和我一樣,只知道這是魚,並不知道到底是什麼魚,反正能吃就完事了。今天我們要就來說說魚的名字,這6種魚很多人不知道叫什麼,能喊上名字的人都老了,不一定能吃。
  • 什麼魚的魚刺最多?要不是因為它好吃,早就被吃貨們嫌棄了
    作為在海邊生活的人,很多人從小就開始和各種魚類海鮮打交道。因此從小就能辨別出什麼是海鮮的鮮味,什麼是海鮮的腥味。吃海魚吃的就是一個鮮字,不需要辣椒、花椒等調料的滋味,簡簡單單的清蒸,幾片姜幾根蔥就能把魚腥味完全掩蓋。
  • 3種「最髒」的魚,內含許多寄生蟲,很多人不知道,還經常買著吃
    除了豬肉之外,魚類應該是在我們餐桌上出現最多的一種葷食了,平時大家也都願意購買食用,這玩意吃法有很多,煎炸燉煮怎麼弄都很美味,而且還有著「年年有餘」的美好祝願,吃著真的挺不錯。魚雖然營養美味,但是購買的時候也得注意挑選,不能什麼魚都胡亂吃,小時候家裡吃的魚,大多都是自家在池塘裡養的,吃起來很放心,現在則基本都是市場裡買的魚,雖然種類很多,但質量也是有好有壞,買錯了甚至會影響到家人健康,例如我接下來的分享,3種「最髒」的魚,內含許多寄生蟲,很多人不知道,還經常買著吃。
  • 這種魚看起來像鯰魚,我覺得它是最扎人的魚,紮上比黃辣丁更疼痛
    上周,有親戚從農村鄉下帶來他從山上小河裡釣來的魚,竟然是河裡早已絕種的「水蜂子」魚。記得小時候我們捉住它後,將它放在石壁上玩。很多年沒有看見它了!這種魚我們老家叫它水蜂子,也有人叫它滑魚,石碾子,瞎眼魚。這種魚看起來像鯰魚,喜歡水質清澈的地方,我覺得它是最扎人的魚,紮上比黃辣丁更疼痛!
  • 貴州暗河裡的「泥鰍魚」,至今無人叫得出名字,卻被封為珍品
    長江君發現很多朋友對我國各種罕見的野生魚非常感興趣,特別是一些深山荒原中生活的溪魚,因為外形瑰麗、習性奇特,尤其受人喜愛。不過,這條河裡最稀奇的地方,是河中會有這種「泥鰍魚」出沒,它肉質細嫩鮮美無比,是當地最上佳的魚鮮食材。「泥鰍子天氣熱的時候(才)有,過了十月河裡就沒了,(老鄉們)都說是地下河裡流出來的,天氣冷就躲回去了」蒙師傅他們把這種「奇魚」叫泥鰍魚,因為它看起來其實很像是泥鰍——圓滾滾,鱗片已經退化成膠狀。
  • 耗兒魚:真不知道上輩子欠了重慶人什麼!
    「剝皮魚」食用前需先將魚皮剝掉綠鰭馬面魨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屬於「剝皮魚」家族裡的小個頭,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它身體為長橢圓形,體長約20公分,口小前凸,看起來嘟囔著嘴,側顏好似馬臉,於是被稱為「馬面魨」;它的魚鰭都呈藍綠色,這也是「綠鰭」之名的由來。
  • 我國湖泊數量最多的省區你知道嗎?
    川滇邊境的瀘沽湖說到湖泊你知道我國湖泊數量最多的省區嗎?江西?不是,鄱陽湖只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湖南?不是。湖北?不是。浙江?不是。西藏的象徵——布達拉宮答案確實是西藏,要知道西藏湖泊數量多達1500多個,總面積差不多佔全國的30%。
  • 魚身上的「魚腥線」是什麼,能吃嗎?很多人都不知道,怪不得搞錯
    說到魚,相信很多的人都知道,魚肉也是我們很喜歡吃的一種肉,而且魚肉的營養價值也是很豐富的,但是魚裡面不僅僅要去掉魚鰓還有魚鱗這些東西,要有一種東西也是要去除的,那就是魚腥線,可能很多的人都沒有弄掉它,都是直接的忽視掉了,其實是不對的,魚腥線就是魚脊背上的一種魚鱗,在側線鱗的上面有著許多的排列整齊的小孔,並直接的魚體內的魚腥線相通的,簡單的說要是不去除,就會腥味很大。
  • 魚身上最髒的器官,有大量寄生蟲,很多人不清楚,還傻傻的當美食
    眾所周知,魚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美味佳餚。營養價值高,並且不油膩,最重要是不長肉肉。老幼都可以食用。魚肉還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可以促進嬰兒的大腦發育,據說,對老年痴呆也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所以吃魚肉的好處很多。但是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在魚上有一個部位很美味,大家都喜歡,但是那個部位卻含有毒素。
  • 釣上的這條魚有點醜,但很好吃,網友:廣西很多地方有,叫蛇魚
    很多人都說,釣魚會釣上很多不知道名字的魚,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魚的種類太多了,我們認識的那些也是微不足道的。雖說我釣魚多年,但有時候還是經常釣上一些不知名的魚呢,我這個人就喜歡這些,因為每得到一種魚,我就喜歡上網搜索看看是什麼魚,能不能吃,或者是不是珍貴的,要不要放生了。
  • 我們叫它「癩蛤蟆魚」,曾經隨處可見,如今卻貴得離譜,你見過嗎
    在我們釣魚界,釣魚資源應該是多數釣魚人所關心的問題吧,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跟環境的改變,一些原本很常見的魚種,如今卻變得較為稀少,同時售價也是非常的高。在小編老家,有一種叫「癩蛤蟆魚」的小魚,有的地方則叫它「虎頭鯊」。它是一種對水質有一定要求的魚種,它的肉呈晶體狀,味道十分的鮮美。
  • 位列十大常見觀賞魚第八名,觀賞魚大賽常客,玩家數量卻令人唏噓
    紅劍魚的芳名來自公魚長長尖尖的尾鰭,從命名的角度看,有一點性別歧視的意味,鄙視!紅劍公魚的尾鰭像「劍」,而並非像「箭」。既然我們已經為紅劍魚正名,那麼,就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吧!同學們請坐好,譁仔開講啦!本文適合家裡有魚缸卻不知道該玩什麼觀賞魚的朋友。預計閱讀218秒。
  • 日本最有名的刺身料理,用的都是哪些魚,很多人吃過卻不知魚名!
    在我國,一般沿海地區都喜歡吃生魚片,對於內地的人來說,吃著就很不習慣。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沿海國家,他們的土地面積很少,一般都靠海捕魚生活。在日本的北海道,那裡的漁民就會將捕撈上來的魚,製做成生魚片。但是去皮後的魚片,長得都很相似,很難分辨出是哪種魚類,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好方法,就是用竹籤刺在魚片上,那就好分清了。
  • 世界上最大的魚是什麼魚?這個很多人都不知道!
    說到世界上最大的魚是什麼魚,你能給出明確的答案嗎?可能很多人會往藍鯨身上聯想,藍鯨的確是目前體型最大的海洋生物,但是很遺憾的是藍鯨卻不是魚。
  • 釣上來的魚卻不認識?盤點在江河湖庫能釣到的幾十種不常見的魚!
    野釣上魚很隨機,前一條是個小鯽魚,後一條說不定就中了個大貨,魚獲隨機不失為是休閒野釣的一大樂趣,大家在野釣過程中是不是經常釣上來一些不認識的魚,有些魚甚至以前都沒見過,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野釣偶爾會釣上來的一些魚種!
  • 重慶人小時候常見又叫不上名字的植物,現在終於知道叫什麼了
    小編也是一個好奇寶寶,經常見到一些身邊的植物,就想知道它的名字,結果問身邊的大人們,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知道那些植物在方言裡面的名字,不知道書面語。現在已是春天,這些形形色色的小花小草已經陸續絢爛綻放。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田野裡那些花花草草的模樣?你還能想起它們的名字嗎?
  • 鄉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能夠在水面上站立,到底叫什麼名字
    鄉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能夠在水面上站立,到底叫什麼名字若是對兒時的記憶深刻,小時候在水邊玩耍的時候,常常能在河岸看見這樣的一種昆蟲。關於它的名字有很多說法,因為其能在水面上快速移動,所以「水上漂」大概是它的俗名之一。
  • 這種開紫色小花的植物,鄉村水塘裡常見,您知道叫什麼植物嗎?
    有一種植物在水塘裡開紫色小花,在鄉村,人們將其作為野草除掉,在城市的公園裡、溼地,用其做綠化的植物,您知道叫什麼植物?這種開紫色花的植物,您認識嗎?其植物葉色翠綠,花色迷人,花期較長,串串紫花在翠綠葉片的映襯下,別有一番情趣。
  • 「會說話的魚」 遊進溫州鄉村美術館
    溫州藝術界名家林劍丹、馬亦釗、戴宏海、吳綬縞、張成畢、厲靖、程治國等,匯聚這個處於茂林修竹、阡陌縱橫間的鄉村美術館,觀賞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陸琦近年來創作的《見證——「最多跑一次》等鴻篇巨作和多種題材的油畫精品。畫家陸琦和金臨軒美術館館長楊一樵接受了記者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