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君發現很多朋友對我國各種罕見的野生魚非常感興趣,特別是一些深山荒原中生活的溪魚,因為外形瑰麗、習性奇特,尤其受人喜愛。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據說「貴州山區獨有」的「泥鰍魚」——學名叫什麼,我們查遍水產文獻,結果竟還沒研究出來……
每年5-6月,雨季來臨河道漲水的時候,貴州黔南的老鄉「蒙師傅」,都會準時守在山下的一條小河邊,「等候」這種泥鰍魚。
——這條小河水色澄碧(應該是富含礦物質的原因),是從附近的群山裡流出來的。
非常奇特的是,這裡的水溫,跟下遊幾百米的河水相比,都要冷冽許多,水溫至少要低上幾度。
不過,這條河裡最稀奇的地方,是河中會有這種「泥鰍魚」出沒,它肉質細嫩鮮美無比,是當地最上佳的魚鮮食材。
「泥鰍子天氣熱的時候(才)有,過了十月河裡就沒了,(老鄉們)都說是地下河裡流出來的,天氣冷就躲回去了」
蒙師傅他們把這種「奇魚」叫泥鰍魚,因為它看起來其實很像是泥鰍——圓滾滾,鱗片已經退化成膠狀。另外,它在當地還有個名字做葉子魚,因其在水裡遊動時像是一片樹葉而得名。
泥鰍魚個頭不大——據說老鄉們捕獲過的最大個體有筷子長短,不過,個不大,肉卻極鮮極美,且口感非常的脆嫩,跟河裡常見的鯽魚、鯉魚、草魚這些野生魚相比,「好吃了幾個級別」……
這個泥鰍魚(葉子魚)到底是什麼魚?
根據其外形推測,長江君認為是一種鱥(gui讀四聲),但跟北方水域常見的拉氏鱥、南方常見的尖吻鱥相比,都有些差異。
地下暗河裡流出的魚
——在當地,雖然泥鰍魚每年都會出現,但確實也沒人叫得出它真正的名字。
只知道這應該是一種冷水魚,因此即使從地下河裡遊出,也只在山下這一段河道裡出沒,再下遊一點,就完全看不到它們的身影了。
住在附近的老鄉,都是捕泥鰍魚的好手。
泥鰍魚不太容易釣起來,因為不知道它喜歡吃什麼魚餌,一般老鄉們會用竹簍、班網(一種竹子和紗網製成的捕魚工具)捕獲。
運氣好的時候,一天能捕到十多斤。
可惜的是,這都是老黃曆了,因為電魚橫行,這種季節性出沒的小魚,種群也大受影響。
如今一天下來,在河裡站得頭昏眼花,也捕不上多少泥鰍魚了。
——據說這種魚如今在市場上,已經賣到了一百多元一斤,因此也有人專門捕撈拿去賣錢。
對此,蒙師傅表示不認同「山裡送來的魚,自己吃點嘗個鮮就可以了嘛,再搞就是要遭報應的……」
確實令人唏噓,看來無論是哪裡,商業化思維和生態保育的概念都存在衝突……
網友們,你們見過這種魚嗎?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