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山崖裡鑽出的魚,幾十年沒人叫得出它的名字,老鄉:一斤上百

2021-01-07 釣魚奇聞錄

重慶垂釣文化歷史久遠,這是因為重慶地區多奇山秀水,有種類繁多、形態瑰麗的各類野生魚,垂釣體驗醉人...

比如這種「土洋魚」,就是別處罕見一種奇魚!

「土洋魚(也叫楊魚)山裡頭才有,外面的江裡釣不到,所以釣這個魚要很辛苦...」

重慶市民「南先生」是一位釣魚愛好者,也是釣「土洋魚」的高手,他介紹說土洋魚只生活在一些偏遠的深山水潭、山澗裡,要釣它們往往要長途奔波!

不過,對於痴迷釣魚的人來說,來回跋涉早已是「日常」。

但即使深入群山,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人帶領,一般人也很難找到土洋魚的蹤影...

原來,這種土洋魚喜暗怕光,大都生活在一些山崖、巨石下,且一旦受驚就會鑽入石縫、山洞中不出來。

土洋魚主要以啃食石頭上的青苔、水藻為生,因此垂釣它們最好使用天然穀物制的魚餌,效果更佳。

垂釣土洋魚最好要保持安靜,也需要一定的耐心等待和搜尋——當然回報也是很「豐厚」,這種魚上鉤後掙扎的手感,遠比釣一般的鯽魚、餐條更為過癮和刺激...

並且,土洋魚肉質細嫩醇鮮,是非常名貴的食材,據當地老鄉介紹,這種魚現在價格越來越高,光是魚販的收購價,就達到了近百元一斤!

土洋魚雖然在川渝一帶的釣魚人之間「很著名」,但這種魚具體學科上屬於什麼魚種,則幾十年來誰也說不上來。

有人認為這就是裂腹魚,但其體型跟常見的裂腹魚相比,則小上許多——土洋魚最大似乎只有十幾公分,而裂腹魚則可以長到十多公斤,兩者差異很大!

——在南先生看來,這種土洋魚是一種地下河裡的魚種,因為它們大量聚集的地方,都是一些崖壁、山石下的出水口,這些魚很可能就是從地下河裡遊出來的....

山崖裡鑽出

確實頗為可能,從土洋魚的身體特徵看,應該是一種小體型的冷水細鱗魚——這種魚在一些地下暗河中經常發現。

不過頗為可惜的是,隨著如今山區開發的擴展,許多土洋魚的棲息地也被破壞,這種魚也越來越難釣了...

網友們,你們當地有這種魚嗎?

相關焦點

  • 貴州暗河裡的「泥鰍魚」,至今無人叫得出名字,卻被封為珍品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據說「貴州山區獨有」的「泥鰍魚」——學名叫什麼,我們查遍水產文獻,結果竟還沒研究出來……每年5-6月,雨季來臨河道漲水的時候,貴州黔南的老鄉「蒙師傅」,都會準時守在山下的一條小河邊,「等候」這種泥鰍魚。——這條小河水色澄碧(應該是富含礦物質的原因),是從附近的群山裡流出來的。
  • 這種魚你們叫什麼名字?廣東人叫它「藍刀」
    這種魚,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各地叫法也不一樣。廣東人叫它「藍刀」,是北方朋友說的「白條」中的一種,是南方水域裡的一種水上層活動覓食的小魚,在兩廣叫「藍刀」,在兩湖卻叫「刁子魚」,是一種野魚。人們不會刻意地繁殖飼養它們,但幾乎在任何與河流相通的水域裡都有它們的影子!
  • 農村野魚體長優美,20元一斤,為啥叫「花姑娘」
    這裡來賣魚的農民比較多,好多都是野生魚,比較受歡迎呀。有鯽魚、鯉魚、青魚、鰱魚、鯿等,可是,這農村野魚體長優美,渾身長滿斑點,平時很少看到。小編孤陋寡聞,當時還真叫不出名字。這種魚,學名叫花骨魚,是一種中小型魚類,一般在2兩到8兩之間。它味道鮮美,肉質細嫩,清蒸或者紅燒,是農家的上等美食 。這魚對環境要求很高,野生的相對較少。主人是上一天捕撈的,也不過六七斤魚。
  • 烏江裡「大眼魚」泛濫,眼睛大得出奇,身體卻長不大,老鄉:難吃
    當地釣友蒙師傅介紹說,大眼魚河裡數量極多,且「很好釣」——它們吃鉤兇猛,往往咬餌就是死口黑漂,一天下來經常可以釣個幾十上百條這種「大眼魚」!對於喜歡釣魚的人來說,河裡有魚釣總是好的,這些魚性情活躍,釣起來確實很「過癮」...
  • 泥石流中也有魚釣?山洪暴發,這種蛇魚成群出沒,平時卻少見
    然而在廣西,每當山洪暴發,渾濁的洪流裡,就會有一種奇特的「蛇魚」現身,經驗豐富的釣魚人往往釣個盆滿缽滿……「這個魚就只有發大水的時候多,而且就(喜歡生活在)這些泥水裡,到了下面的河裡溝裡就沒了.」老鄉劉師傅介紹說,這種渾濁的「泥石流」裡其他魚幾乎沒有,但是這種蛇魚卻很多,可以說非常的神奇。
  • 廣西老鄉魚塘裡來了一群「條紋怪魚」,一網好幾條,最大的5斤多
    「條紋怪魚」……——本來魚塘裡應該數量極多的鯽魚、鯉魚沒撈到幾條,撈起來的都是這些「條紋尖頭魚」,有時候一網好幾條。這些魚大多一斤到5斤之間,它們尖頭短鰭,魚身覆蓋一層條紋,看起來頗為奇特,有人看過後說是黑魚,有人說是七星魚……這位河池老鄉從魚塘裡捕獲的「怪魚」到底是何方神聖?屬於外來物種原來,這些魚塘裡網起來的「怪魚」,即不是一些人說的黑魚,也不是廣西特有的七星魚,而是一種外來物種,線鱧。
  • 老頭魚是一種什麼魚?過去野泡子裡隨處可見,現在賣幾十元一斤
    其中在我腦海裡印象最深的就是這老頭魚,它的學名叫葛氏鱸塘鱧這個中文學名在釣魚網上不算陌生,但在本地釣魚人的圈子內卻知之甚少,普通民眾就更不知曉了。如果說到老頭魚,多數人都知道這種魚,它是食肉魚長得慢,肉質好活水泡的顏色發黃,死水泡的發黑,頭部有寄生,活水的沒有,一般都是去頭食用。
  • 廣東老鄉養魚,年底卻發現魚塘裡都是些沒見過的怪魚,哪來的?
    年底,搞養殖的朋友也到了收穫的時候,然而長江君發現,因為物種入侵,如今搞養殖也是頻出「烏龍」……廣東一位老鄉就遭遇這離奇的一幕——自己家裡的魚塘抽乾水後捉魚,卻發現原本投放了魚苗的鯽魚、草魚等沒幾條,卻撈起許多從來沒見過的「怪魚」……這些怪魚全身雪白、魚嘴上翹,乍一看像是珠江裡常見的翹嘴魚
  • 農村這魚喜歡趴石頭上,賣上百一斤,鄉下河裡一釣一個準,賊下飯
    小編喜歡農村,不僅是因為自己是個農村人而喜歡它,在農村生活過的孩子就知道,自己在農村的樂趣是很多的,可以從村頭玩到村尾,院子裡面的大樟樹是根據地,經常活躍著一幫孩子,那個時候,小孩子最喜歡的活動還是和水有關,畢竟天氣熱,只要我們有了大人的準許,就可以到小腿深的小溪流裡面玩耍,那個時候的溪水那叫一個清啊
  • 被誤解很深的「魚」,全身沒刺,比鱸魚鮮美,16元一斤,越燉越香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被誤解很深的「魚」,全身沒刺,比鱸魚鮮美,16元一斤,越燉越香。先解釋一下,我所提到的魚,雖然名字帶著魚字,卻並非是魚,它屬於水陸兩棲動物。在江西南昌,它是餐桌上的常客,甚至很多的飯店,就專門做這一道「魚」,以此來招攬吃客,目前市場上幾十年的老店都比比皆是,可見人們對它的喜愛。說其被誤解很深,主要是因為它的名字,我講的這個魚,名為甲魚,南昌人叫它「糖餅子」。
  • 農村這種食肉魚,俗稱四不像,刺少肉多,現價格可達上百元一斤!
    以前在農村有一種魚非常常見,它一般生活在池塘或者溪流的泥沙底層,是肉食性淡水魚,它和其它許多魚類相比,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呆」,別的魚只要發現人的靠近,就會立馬逃竄,而它遊泳能力比較弱,即使人靠近了,也是一個「呆呆的模樣」,等著人去捉,因此得了不少外號,比如虎頭呆子、土憨巴、次骨呆子等。
  • 這種魚神農架的深山裡才有,鱗片細膩可吃,一百多一斤難買到
    神農架深山裡 「它這個魚只有神農架裡才有,下面(下遊)的長江裡沒有,上面的漢江裡也沒有..」 湖北興山縣的釣友介紹說,這種木葉子魚別處幾乎沒見過,似乎只有神農架區域才有分布。 每年的夏秋季,氣溫最高的時候,山裡溪流裡這種魚尤其多,吸引許多附近釣魚愛好者前來「探釣」...
  • 這野生大黃魚過去幾十元一斤沒人吃,如今在城市裡隨便都要幾十萬
    現在很多的人都喜歡吃海鮮,海鮮的種類非常的多,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口味,雖然在內陸海鮮經過長途運輸還是比較貴的,但是一般人家都能吃得起,今天所說的一個海鮮,現在都已經在餐桌上看不到了,而這這野生大黃魚過去幾十元一斤沒人吃,如今在城市裡隨便都要幾十萬,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 農村河溝裡有一種特好看的魚,在城裡能賣錢,卻在農村沒人愛吃它
    作為一個從農村來到城裡的人,90後的我經歷過沒有手機、遊戲機的單純年代,整天就知道和小夥伴們在山坡上嬉戲打鬧。尤其是讀書的時候最是好玩,每天上學時都能和小夥伴們在路上追逐,放學後先去村中河溝裡挪開石頭捉螃蟹和小魚。
  • 廣東老鄉珠江裡捕起青色「蛇形生物」,這是什麼生物?
    水域深邃神秘,生活其中的水族除了人們熟悉的各類野生魚、蝦蟹,還有各種奇特水族,其外形之瑰麗往往令人目瞪口呆。近日,廣東有一位老鄉在珠江裡捕魚時,就捕起這樣一條奇怪的生物——將近一米長,渾身青綠色看起來像是一條蛇形生物.....
  • 烏江裡大眼魚泛濫,眼睛大得出奇,身體卻長不大,老鄉:難吃
    當地釣友蒙師傅介紹說,大眼魚河裡數量極多,且「很好釣」——它們吃鉤兇猛,往往咬餌就是死口黑漂,一天下來經常可以釣個幾十上百條這種「大眼魚」!對於喜歡釣魚的人來說,河裡有魚釣總是好的,這些魚性情活躍,釣起來確實很「過癮」...然而,對於這種魚的食用價值,當地老鄉卻吐槽居多——這魚苦味很重,「難吃」且細刺多,吃起來比鯽魚要差很多。
  • 這個地方,下大雨時牆裡會鑽出魚
    魚,大家都見過,即使沒親手接觸過相信也吃過。大家對於魚的印象首先是魚無水不活,但是被砌進土牆裡四年,一場大雨後又活過來鑽走的魚大家見過嗎?這種魚就是肺魚,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種神奇的魚。然而,就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中,卻生長著一種世界上最奇異的魚,它能在長時間缺水、缺食物的情況下,忍著不死,並且通過長時間的休眠和不懈的自我解救,最終等來雨季,贏得新生,它便是非洲的杜茲肺魚。
  • 被「誤解」最多的魚,如今8元一斤沒人買,殊不知比鯽魚還美味
    被「誤解」最多的魚,如今8元一斤沒人買,殊不知比鯽魚還美味!比甲魚更營養!在我小的時候,每到夏天,新鮮的茄子下來時,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買上一條鯰魚,做最拿手的鯰魚燉茄子,這使得我深深地體會到「鯰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這溢美之詞。
  • 老鄉養殖「鬧烏龍」,養出許多怪魚,翹嘴和鱸魚的雜交?
    年底,搞養殖的朋友也到了收穫的時候,然而長江君發現,因為物種入侵,如今搞養殖也是頻出「烏龍」……廣東一位老鄉就遭遇這離奇的一幕——自己家裡的魚塘抽乾水後捉魚,卻發現原本投放了魚苗的鯽魚、草魚等沒幾條,卻撈起許多從來沒見過的「怪魚」……這些怪魚全身雪白、魚嘴上翹,乍一看像是珠江裡常見的翹嘴魚
  • 農村裡常見的「天仙菜」,農民朋友不屑一顧,網上賣上百塊一斤
    我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前,農村裡物質匱乏,醫療條件落後,這些東西曾是農民朋友救命的食物或治病的良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它們的依賴已經沒有那麼強了,因此這些東西便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