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眼睛,儘管比任何相機鏡頭都要強大,但在識別色彩上仍舊有所局限。
我們人眼所能識別的顏色範圍被稱作色域。
可視色域始於白色,而白色是由紅色、綠色和藍色波的混合組成的。
01
增色與減色
色彩間的相互作用方式主要分為兩類:彩色顏料和彩色光。
彩色顏料的混合遵循的是減色理論,如下圖所示。
在此種模型中,洋紅色、黃色和青色通過彼此覆蓋,創造出了紅色、綠色和藍色,而紅、綠、藍三色疊加在一起便形成了黑色。
這種模型也是印表機的工作原理。
增色理論模型是彩色光的色彩關係。
紅色、綠色和藍色通過相互覆蓋形成了青色、洋紅色和黃色,而青色、洋紅色和黃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白色或者無色的光線。
儘管兩種模式有一些共同點(藍色和黃色混合會產生綠色),但是仍舊有比較大的區別。
當紅色顏料和綠色顏料混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泥漿一樣的棕色,但是當我們將紅色光和綠色光重疊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得到黃色光
看到的是沒有被物體吸收掉的顏色波長。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看到一個物體的顏色是紅色 ,比如蘋果,蘋果皮的顏色之所以看起來是紅色的,是因為白光中綠色和藍色光的波長被吸收掉了,只留下紅色光部分通過反射進入我們的眼睛。
02
RYB 色輪
相對而言,RYB 色輪是較為老舊的色彩模型,而CMY 更為新穎。然而,RYB 色輪仍舊被大批畫家和室內裝潢設計師所使用(如下圖)。
所以RYB 色輪對於我們來說仍舊不失為是一個理解色彩關係的好工具。
在開始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色彩理論的「法則」是描述顏色是如何展現的,而不是顏色應該如何展現。
我們對照片打光的方式取決於想通過照片表現什麼樣的內容。
舉個例子來說, 當我們對人物進行打光的時候,我個人認為黑色皮膚搭配綠色光線更好一些,但是如果綠光照在白色的皮膚上就會看起來病怏怏的。
我們拍攝的照片越多,越會發現自己偏愛的攝影風格。
03
單色風格
單色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黑白照片。
然而,我們也可以用來形容單一色彩的應用,或者在同一張圖片中單一色彩的多重陰影,比如下圖中對橘色的應用。
對單色的研究,我們可以開展非常有趣的攝影實驗。大家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搜索「Pantone Photography」,上面有數不清的單色主題照片。
04
互補色
互補的顏色在色輪上處於相對的位置。
在確定一種顏色的互補色之前,首先需要確定我們需要使用何種色彩模型。
舉個例子來說,在RYB 模型中,紅色的互補色是綠色。
在 RGB 模型中(圖1.8),紅色的互補色是青色。
因為互補色在色輪上彼此間的距離最遠(這意味著它們之間的對比最為突出),所以當我們將這兩種顏色放在一起的時候,會尤為吸引人。
讓我們來看一下當紅色和綠色在照片中彼此相鄰時的效果。整張照片看起來是多麼的生動活潑呀!
05
相鄰色
相鄰色是在色輪上距離最近的3個顏色,比如橘色、紅橘色和黃橘色)。
就攝影領域的應用來說,無論出於任何目的和想法,相鄰色與單色的例子都是非常相似的,因為相鄰色基本上就是同種顏色的3 種色度。
使用相鄰色的照片看起來與使用單色的照片非常相似,因為兩者都是由非常近似的顏色組成的。
06
分離互補色
分離互補色的本質與互補色的本質非常相近。
分離互補色主題的照片在包含一種顏色(如藍色)的同時,不包含這種顏色的互補色(如橘色),而是包含它的互補色的相鄰色(如紅橘色和黃橘色)。
橘色是藍色的互補色,所以在包含藍色的分離互補色主題攝影中, 同時包含了紅橘色和黃橘色
07
三色組
三色組包含了色輪上3 種彼此間距相等的顏色,比如紅色、黃色和藍色;或者紫色、橘色和綠色。
使用三色組可以營造出一種賞心悅目感覺。
這張照片中展示了紅色、黃色和藍色的三色組
今天這些色彩理論你get到了嗎?歡迎點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