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隨著前蘇聯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的火箭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發射成功,人類由此進入了太空時代。然而這也讓世界各國認識到了人造衛星在軍事領域的巨大運用前景,各大國開始緊隨其後,紛紛研發並發射屬於自己國家的人造衛星。
到了今天,地球周圍的人造衛星已經具有通信、定位、測繪、偵察、深空探測等功能,而其中在軍事領域運用最為廣泛的就是偵察衛星。世界上第一顆偵查衛星是美國發射的「發現者一號」,上面只攜帶了一個照相機,在經過敵對國家上空的時候大量、快速地拍攝照片,然後將膠片儲存起來通過返回艙送回地球。
現代的偵察衛星也分好幾種,隨著時代發展,航空航天技術不斷進步,現代偵察衛星的「手段」也越來越高明,擁有多樣化的探測手段。
一、光學偵察衛星
這種衛星是傳統意義上的偵查衛星,主要是通過高空拍照、錄像等手段收集信息,目前光學衛星最先進的國家只有中、美兩國,雙方的光學偵察衛星解析度甚至已經達到了分米級別,相當於能在兩千米之外識別出蚊子大小的物體。而且不僅是拍照,許多光學偵察衛星甚至已經使用了紅外識別功能,即使地面上的目標進行了偽裝也能夠識別出來。
二、電子偵察衛星
電子偵察衛星有許多功能,各種各樣的比如雷達、預警機、防空等電子信號的特徵及數據都能被它「捕獲」,在現代戰場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比如它可以通過捕獲預警機的雷達信號來鎖定預警機的大概位置,並將信息通知給作戰部隊,形成空地聯動的精確打擊,獲取制空權。美國的電子偵察衛星甚至能夠截獲前蘇聯核潛艇的秘密信號,以及地面部隊互相聯絡所使用的步話機信號。
三、監視衛星
監視衛星不同於前面兩種偵查衛星,它可以長時間、持續地觀察同一個地區,形成對目標的跟蹤與發現,這種衛星單獨用來大範圍掃描是十分浪費的,一般都是先使用前面兩種衛星鎖定了目標之後,再用監視衛星持續跟蹤,大大提高了衛星的作戰效能。
美國和前蘇聯曾經開發出一種監視衛星,上面除了安裝微波遙感儀器和鏡頭之外,還裝上了紅外輻射掃描儀。能夠通過海水溫度的變化發現水下的核潛艇,通過監視再測算出核潛艇的水深和時速,十分敏銳。
我國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發射了眾多遙感、探測、氣象等衛星,保障了生產生活的安全。然而部分國家卻依靠這種技術偷窺、監視我們國家的各種設施及動向,為國家安全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是有矛就有盾,我國早在2007年就進行了反衛星飛彈試驗,並取得了成功,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也引起了較巨大的震動,這對某些國家來說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
(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