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這是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日子,大連理工大學傳來捷報,宣布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並且將於明年完成發射,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閃亮的高光時刻!
據了解,該星是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目前全世界的遙感衛星中,沒有一顆能在它之上。這科衛星重量僅有21kg,卻能夠達到優於1m的解析度,這個實力放眼全球是同重量級別的遙感衛星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該衛星的總設計師表示,該星採用12U立方星結構,搭載大連理工大學自主研發的新型電推進裝置,該衛星的主要任務是開展海洋科學檢測、海上交通監測與分析等,並驗證新型電推進技術。
這裡提出一個疑問,亞米級是個要麼概念呢?
其實這裡所說的亞米並不是一個用來衡量測量精度的長度單位,而指的是精度在1米以下。換句話說就是這顆衛星的解析度可能是釐米,毫米,甚至分米。而這說明了什麼?我們對比一下目前國際上的對地觀測衛星,其解析度大部分都在米級以及幾十米級的水平,這顆新衛星的解析度精度遠超之前的衛星。然而軍用的衛星也才達到米級的水平。美國的「鎖眼」衛星的最新型號的解析度能達到1-3米,這次中國對地觀測衛星可以說實現了重大的突破,是衛星技術的又一次裡程碑!
這顆衛星不僅全色解析度優於1m,同時還具備對紅、綠、藍與近紅外譜段的觀測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衛星還搭載了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微型電推進系統、空間輻射測量裝置、高速數據傳輸系統等高技術載荷。
衛星總指揮、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於曉洲表示,研製這顆衛星最大的難點就是要在體積小、質量輕、功耗大的約束下保證各分系統的高可靠性工作並實現高解析度遙感成像和數據高速下傳。要達到這麼高解析度的對地成像,不但要求衛星平臺具有高精度姿態控制,還要保證相機和數傳系統有足夠大的功率。這些難點需要極強的技術創新和集成設計能力去攻克。
目前大連理工大學面向全球校友為這顆優秀的衛星徵名,你覺得它應該取什麼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