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首顆衛星即將發射!面向全球大工人徵名!

2021-01-21 大連理工大學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大連理工大學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2021年將完成衛星正樣的製造與測試,2021年底前擇機發射。

研製衛星(衛星正式名稱面向我校全體師生以及校友進行徵集)是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該星採用12U立方星結構,搭載我校自主研發的新型電推進裝置。與國內外遙感衛星相比,該星以僅20kg的重量實現小於1m的解析度,代表了目前國內外同重量級別遙感衛星最高水平

該飛行任務主要研究目標是海洋科學觀測、海上交通監測與分析、電推進技術驗證等。衛星研製過程中還將面向各個學科以及廣大師生徵集科學載荷,歡迎所有大工人全面參與衛星研製過程

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第一階段:2020年4月24日~5月31日,提交作品,由評委會選出十個初選入圍名稱方案;

第二階段:2020年6月1日至7月1日,根據投票,結合評委會意見,產生三個入選方案;

第三階段:2020年8月下旬,綜合評定,確定最終入選名稱。

1. 名稱應貼合我校或本次研究任務特色,文字簡潔、易於記憶與傳播;

2. 名稱方案需提供不多於150字的創意說明和背景闡述。

1. 每位參與者最多提交3個方案;

2. 可以通過郵箱:dlut_sat@163.com進行名稱申報;

3. 同樣名稱情況下以最先提交為參評名稱;

4. 徵名活動最終解釋權歸組委會。

特等獎(1名):獲得我校衛星發射現場觀摩機會;

一等獎(5名):獲得我校研製的科學衛星縮比模型1套;

二等獎(若干):航天精美周邊紀念品。


文字作者丨王增強

內容來源丨航空航天學院

責任編輯周學飛

近期內容推薦

想念那些在大工讀書的日子

他是敢給教材挑錯的大工男孩兒!

又一波考試取消,全額退費!

有獎競答,速來參加!

Duters請注意!這些考試取消了,四六級這樣安排!

為大工點讚(在看)

相關焦點

  • 你還記得大工即將發射的首顆衛星嗎?快給它選個名字吧!
    在今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大連理工大學宣布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2021年將完成衛星正樣的製造與測試,2021年底前擇機發射,之後將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圍繞衛星獲得數據開展持續的分析、處理與應用研究。針對低成本、高性能微納衛星的發展需求,學校建設了「先進微納衛星技術學科交叉研究平臺」,以期帶動多學科專業發展。
  • 我國即將發射世界首顆亞米級遙感衛星,期待!
    在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日子,大連理工大學傳來捷報,宣布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並且將於明年完成發射,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閃亮的高光時刻!據了解,該星是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目前全世界的遙感衛星中,沒有一顆能在它之上。這科衛星重量僅有21kg,卻能夠達到優於1m的解析度,這個實力放眼全球是同重量級別的遙感衛星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即將發射 量子通信衛星概念股暴漲
    我國首顆,也是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即將在本月中旬擇機發射。該消息曝光後,今日量子通信板塊受到市場熱捧,人氣旺盛,量子通信概念股持續大漲,這應該是今日市場最大的熱點。短線投資者可關注浙江東方、三力士、神州信息。
  • 大連理工大學首顆衛星即將發射,成世界首顆!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大連理工大學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2021年將完成衛星正樣的製造與測試,2021年底前擇機發射。Small Bright Eye飛行任務(衛星正式名稱將會面向大連理工大學全校師生以及校友進行徵集)是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該衛星採用12U立方星結構,體積為20釐米×20釐米×30釐米,重量為21公斤。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月16日 06:41原標題:揭秘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 量子通信關鍵技術「成都造」 在酒泉 衛星發射中心,...而 中國即將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將有可能幫助解決關於量子糾纏的...年08月15日 21:46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 衛星「墨子號」自2011年完成中科院組織實施的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立項綜合論證,正式進入工程研製階段以來,歷經5年的研製,即將擇期 發射。
  • 大連理工大學3位教授同時登上中央電視臺,首顆衛星即將發射!
    他提到,微納衛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研製周期短、成本低的特點,和傳統大衛星相比,微納衛星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是利用其低成本的特點,可以批量製造、發射並組網,大幅提高衛星任務的實時性。在今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大連理工大學宣布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
  • 這所大學將發射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
    來源:經濟日報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大連理工大學宣布將發射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並面向全球校友為衛星徵名。據介紹,該衛星計劃於2021年發射。作為大連理工大學的首個科學衛星項目,該衛星將在軌開展海洋科學觀測、海上交通監測與分析等科學任務,並驗證新型電推進技術。「隨著電子信息、光學、新材料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幾十公斤的微納衛星已經可以實現10年前幾百公斤衛星才能實現的功能。」夏廣紹說。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一對纏繞的光子將被拆散,從太空發射到地面,開啟人類保密通信的新歷史。絕對保密的通信依靠量子糾纏,也就是愛因斯坦說的「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來工作——兩顆光子無論相距多遠,總是「心靈感應」:一個變化,另一個就保持同步。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製的空間高速相干雷射通信載荷搭載量子衛星發射升空,將開展衛星與新疆、北京地面站之間的高速相干雷射通信技術驗證。
  • 大連理工將發射世界首顆亞米級高分微納衛星
    第5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大連理工大學宣布將發射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並面向全球校友為衛星徵名。衛星採用12U立方星結構,體積為20cm×20cm×30cm,重量為21kg。全新研發的某型電推進裝置,能夠為衛星提供大於100W的電能。大連理工官方微信公眾號文章說:「與國內外遙感衛星相比,該星以僅20kg的重量實現優於1m的解析度,代表了目前國內外同重量級別遙感衛星的最高水平。」衛星計劃於2021年發射。作為這所大學的首個科學衛星項目,該衛星將在軌開展海洋科學觀測、海上交通監測與分析等科學任務,並驗證新型電推進技術。
  • 我國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微信公眾號11月6日消息: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戳視頻,一起看震撼發射現場!
  • 網絡無差別全球覆蓋,中國 「虹雲工程」首顆衛星即將發射
    IT之家12月21日消息 據報導,中國「虹雲工程」天基網際網路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將於明天(12月22日)上午8點左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11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預計到2022年,「虹雲工程」將完成156顆星座部署,未來將用上航天科工自主研發的「星鏈」WiFi,實現網絡無差別的全球覆蓋。
  • 福建首顆衛星「海絲一號」發射成功
    東南網12月2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張靜雯 通訊員 黃仡凡)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省首顆衛星「海絲一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後,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成都創新「高度」 發射全球首顆AI衛星 這家公司為你「直播地球」
    鏡頭在6月8日舉行的2020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雲路演」上,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在現場介紹,公司由原衛星及應用領域高校、科研院所、行業應用及部隊領軍人才創辦,已成功研製發射全球首顆AI衛星。
  • 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或將今年發射
    原標題: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或將今年發射   本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吳江龍   2015年武漢大學就放出要研發「珞珈一號」科學實驗衛星消息。直到今年2月3日隨著「珞珈一號」02星工程協調會在武漢召開,「珞珈一號」衛星再次曝光。意味著「珞珈一號」衛星漸行漸近。
  • 中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中國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即將發射,鋪天蓋地的報導讓不少人都能把這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  不過,恐怕沒人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精通量子論,連當年創立和發展量子論的物理學大佬們都覺得這玩意兒難懂,普通人就不用說了。  與經典物理學和其他許多學科不同,量子論特別違反常識和直覺。一些看似不關聯的現象竟能結合成一體,讓人哭笑不得,如此無釐頭的理論,如何理解?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正式被命名為「墨子」,近日即將升空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正式被命名為「墨子」,近日即將升空 吳晶晶 徐海濤/新華網 2016-08-15 13:08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首輛火星車徵名,網友們起的名字「亮了」
    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7月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對外宣布,中國第一輛火星車正式啟動全球徵名。新華社記者胡喆攝太空飛行器取名難度大 全球徵名並非首次航空航天技術是世界高端科技之一,中國每一次航天技術成果都會受到全世界矚目。所以,給航天技術成果起一個有內涵的名字,難度不小。
  • 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6G實驗衛星
    目前國內預計到2020年底,5G連接數量將達到2億,佔據全球5G連接數量的85%以上的市場份額。為了佔據下一個時代技術風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研發對象轉而面向未來6G的布局。據觀察網11月6日報導,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已經成功在太原發射全球第一顆6G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目前該衛星已經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太赫茲通信技術領先全球
    今天對於四川來說是一個不尋常的一天,就在今天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太赫茲通信技術領先全球長徵六號此次發射任務重大,除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同時還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六號火箭的國際訂單)和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太原號」科普衛星(八一03星)送入同步軌道。提到6G很多網友表示已經跟不上科技進步的步伐了,有很多網友表示:科技發展這麼快了,5G都還沒用上呢。
  • 我國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6G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進展
    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在這13顆衛星中,有一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它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徐揚生教授表示,此次研製發射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