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大連理工大學3位教授同時登上中央電視臺,首顆衛星即將發射!

2020-10-12 大連理工大學招生辦

日前,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CCTV-7)軍事科技欄目聚焦"飛向深空——衛星",大連理工大學微納衛星總設計師、航空航天學院院長夏廣慶,國際宇航聯合會空間大學聯盟副主席、大連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於曉洲,大連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吉林一號"系列衛星總師鍾興做客節目,向人們介紹了衛星如何飛向深空以及衛星的分類、運行軌道、電推進等關鍵技術和未來發展趨勢等。

在節目開始,鍾興教授向央視主持人藍皓老師簡要介紹了通信衛星、遙感衛星以及導航衛星的工作原理與廣泛應用,並向主持人展示了衛星光學器件的加工研製過程,現場利用遙感衛星為地面園區拍攝高清照片,展示了遙感衛星的強大功能。

節目中,夏廣慶教授向主持人介紹了衛星電推進系統相較於傳統動力系統的優勢。為保證衛星在重力和攝動力等作用下能夠保持特定姿態,需要衛星具備相應的機動能力,動力系統便是衛星姿態控制、軌道轉移、南北位置保持等的關鍵所在。相較於傳統動力系統而言,電推進通過加速等離子體產生微小精確推力,具有噴出束流速度高、節省推進工質、可延長衛星使用壽命等顯著優勢。

在衛星小型化方面,夏廣慶教授向主持人介紹了大連理工大學研發的微納衛星進展,並利用樣機實物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標準立方星的框架結構、電推進裝置及其工作原理。

隨後,於曉洲教授介紹了微納衛星的優勢及發展前景。他提到,微納衛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研製周期短、成本低的特點,和傳統大衛星相比,微納衛星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是利用其低成本的特點,可以批量製造、發射並組網,大幅提高衛星任務的實時性。

節目最後介紹到,從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到今天一箭九星的衛星發射,中國人的太空旅程走得越來越快,微小衛星產業的迅速崛起是航天發展的時代所需,它開創了新的航天應用的運營模式,使航天應用進一步走進千家萬戶,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

在今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大連理工大學宣布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2021年將完成衛星正樣的製造與測試,2021年底前擇機發射,之後將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圍繞衛星獲得數據開展持續的分析、處理與應用研究。衛星總設計師夏廣慶教授表示,該星是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與國內外遙感衛星相比,該星以僅21kg的重量實現優於1m的解析度,代表了目前國內外同重量級別遙感衛星的最高水平。"針對低成本、高性能微納衛星的發展需求,學校還建設了"先進微納衛星技術學科交叉研究平臺",以期帶動多學科專業發展。

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到萬戶飛天的嘗試,中國人逐夢蒼穹的腳步未曾停歇;從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到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大工人探索宇宙的夢想正在沸騰。求知之路,從不平坦,惟其艱難,方顯勇毅,展望星辰大海,大工人必將持續創造更多的奇蹟。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大連理工大學招生辦

相關焦點

  • 大連理工大學首顆衛星即將發射,成世界首顆!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大連理工大學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2021年將完成衛星正樣的製造與測試,2021年底前擇機發射。Small Bright Eye飛行任務(衛星正式名稱將會面向大連理工大學全校師生以及校友進行徵集)是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該衛星採用12U立方星結構,體積為20釐米×20釐米×30釐米,重量為21公斤。
  • 我國即將發射世界首顆亞米級遙感衛星,期待!
    在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日子,大連理工大學傳來捷報,宣布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並且將於明年完成發射,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閃亮的高光時刻!據了解,該星是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目前全世界的遙感衛星中,沒有一顆能在它之上。這科衛星重量僅有21kg,卻能夠達到優於1m的解析度,這個實力放眼全球是同重量級別的遙感衛星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 大連理工將發射世界首顆亞米級高分微納衛星
    第5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大連理工大學宣布將發射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並面向全球校友為衛星徵名。衛星採用12U立方星結構,體積為20cm×20cm×30cm,重量為21kg。全新研發的某型電推進裝置,能夠為衛星提供大於100W的電能。大連理工官方微信公眾號文章說:「與國內外遙感衛星相比,該星以僅20kg的重量實現優於1m的解析度,代表了目前國內外同重量級別遙感衛星的最高水平。」衛星計劃於2021年發射。作為這所大學的首個科學衛星項目,該衛星將在軌開展海洋科學觀測、海上交通監測與分析等科學任務,並驗證新型電推進技術。
  • 大工首顆衛星即將發射!面向全球大工人徵名!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大連理工大學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2021年將完成衛星正樣的製造與測試,2021年底前擇機發射。研製衛星(衛星正式名稱面向我校全體師生以及校友進行徵集)是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該星採用12U立方星結構,搭載我校自主研發的新型電推進裝置。
  • 你還記得大工即將發射的首顆衛星嗎?快給它選個名字吧!
    在今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大連理工大學宣布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2021年將完成衛星正樣的製造與測試,2021年底前擇機發射,之後將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圍繞衛星獲得數據開展持續的分析、處理與應用研究。針對低成本、高性能微納衛星的發展需求,學校建設了「先進微納衛星技術學科交叉研究平臺」,以期帶動多學科專業發展。
  • ...明年要發射 該星是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
    衛星模型圖。衛星採用12U立方星結構,體積為20cm×20cm×30cm,重量為21kg。能夠提供大於100W的電能,配備全新研發的某型電推進裝置。圖受訪者提供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大連理工大學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2021年將完成衛星正樣的製造與測試,2021年底前擇機發射。
  • 這所大學將發射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
    來源:經濟日報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大連理工大學宣布將發射世界首顆20kg量級亞米級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並面向全球校友為衛星徵名。據介紹,該衛星計劃於2021年發射。作為大連理工大學的首個科學衛星項目,該衛星將在軌開展海洋科學觀測、海上交通監測與分析等科學任務,並驗證新型電推進技術。「隨著電子信息、光學、新材料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幾十公斤的微納衛星已經可以實現10年前幾百公斤衛星才能實現的功能。」夏廣紹說。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即將發射 量子通信衛星概念股暴漲
    我國首顆,也是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即將在本月中旬擇機發射。該消息曝光後,今日量子通信板塊受到市場熱捧,人氣旺盛,量子通信概念股持續大漲,這應該是今日市場最大的熱點。短線投資者可關注浙江東方、三力士、神州信息。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定名「墨子」新華網 2016年08月15日 13:008月15日,據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透露,即將於近日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定名「墨子」。 「墨子是中國最早的邏輯體系的創始人,墨子跟...
  • 全球首顆6G衛星炒作事件調查全梳理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成功發射》的文章,宣布此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揚生教授表示,此次研製發射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正式被命名為「墨子」,近日即將升空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正式被命名為「墨子」,近日即將升空 吳晶晶 徐海濤/新華網 2016-08-15 13:08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國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微信公眾號11月6日消息: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戳視頻,一起看震撼發射現場!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命名為「墨子號」
    2016年8月14日消息,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於本月中下旬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在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本文圖片均為 東方IC 圖  央視新聞微博@央視新聞 8月15日消息,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當天被正式命名為「墨子」。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近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搭載的我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即將升空。
  • 中國首顆量子衛星準備就緒 本月中下旬擇機發射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於本月中下旬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在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作為我國發射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同時是世界上首顆量子衛星,其科技含量及精密程度都達到該研究領域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衛星載荷的安全性極其重要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一對纏繞的光子將被拆散,從太空發射到地面,開啟人類保密通信的新歷史。絕對保密的通信依靠量子糾纏,也就是愛因斯坦說的「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來工作——兩顆光子無論相距多遠,總是「心靈感應」:一個變化,另一個就保持同步。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製的空間高速相干雷射通信載荷搭載量子衛星發射升空,將開展衛星與新疆、北京地面站之間的高速相干雷射通信技術驗證。
  • 安徽衛星發射中心同步發射「墨子號」定向量子衛星1-5顆
    中國研發「量子通信衛星」,西安又是一個引爆點!清華大學通信工程系陳洪亮團隊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已進入實驗階段,相關實驗信息日前已進入科學決策流程,時間定於明年1月中旬。1月1日,「墨子號」實驗衛星首飛成功,將為海南衛星發射成功貢獻新的有力推動力。
  •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原標題: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史嘯 攝  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京時間11月1日深夜23時5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
  • 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或將今年發射
    原標題:全球首顆夜光遙感衛星或將今年發射   本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吳江龍   2015年武漢大學就放出要研發「珞珈一號」科學實驗衛星消息。直到今年2月3日隨著「珞珈一號」02星工程協調會在武漢召開,「珞珈一號」衛星再次曝光。意味著「珞珈一號」衛星漸行漸近。
  • 中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中國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即將發射,鋪天蓋地的報導讓不少人都能把這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  不過,恐怕沒人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精通量子論,連當年創立和發展量子論的物理學大佬們都覺得這玩意兒難懂,普通人就不用說了。  與經典物理學和其他許多學科不同,量子論特別違反常識和直覺。一些看似不關聯的現象竟能結合成一體,讓人哭笑不得,如此無釐頭的理論,如何理解?
  • 中央電視臺簡介
    轉自搜狐  中央電視臺現為國家副部級事業單位,內設15個中心(室),擁有職工近萬名。直屬單位包括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等,"央視國際網絡"為中國六大新聞網站之一。《中國電視報》平均期發行量達300多萬份,居全國報刊之首。《電視研究》是全國第一份公開出版的電視專業理論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