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紅頸天牛是桃樹上主要的蛀幹害蟲,以幼蟲為害樹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具有藏得深、危害重、難防治等特點,發生量大時,甚至能把樹給你掏空咯!
關於桃紅頸天牛
桃紅頸天牛屬鞘翅目天牛科頸天牛屬昆蟲,原產於東亞,在我國除新疆和西藏等高海拔嚴寒地區外,其他地區均有分布。
圖片來源:藍色的零
桃紅頸天牛(黑色型),手腳快到畫面模糊~
成蟲最典型的特徵是「頸部」有4個具側枝刺的光滑疣突,雖然叫紅頸天牛,但也有通體黑色的「黑頸」色型,不過這類在南方地區才能見到。
桃紅頸天牛親密圖 圖片來源:李永宏
成蟲從南到北依次於5~8月出現,羽化後在樹幹蛀道內停留數日,之後覓食交配,卵多產於近地面樹幹皮縫中。
幼蟲孵化後蛀入韌皮部,10月停止覓食進入冬眠期,翌年2月繼續向木質部蛀食,並通過蛀孔向外排放夾雜碎木屑的褐色顆粒狀蟲糞,可在桃樹中輾轉危害3年之久。
受害株由於水分和營養供給受阻造成樹葉衰落,若不及時處理,哪怕只有一隻蟲,後期死樹的風險也極高。
桃紅頸天牛的綜合防控
農業防治
保持樹幹光潔,刮除老樹皮,防止成蟲產卵;剪除為害嚴重的枝條,對為害嚴重且失去產果能力的被害樹木進行伐除,以降低蟲源基數。
物理防治
人工捕殺:實際包含3個方面,即交配期追殺成蟲、產卵期用硬物錘擊卵及初孵幼蟲、鉤殺幼蟲等。
樹幹包紮:成蟲出洞前,將樹幹和主枝基部用稻草或塑料薄膜包紮,阻隔其產卵,這種操作方式比較費工,也不能一勞永逸。
置誘餌木:桃紅頸天牛對榆樹有較強的趨性,可在果園內種植幾株不包紮樹幹的榆樹作為誘餌木,然後集中在榆樹上進行消滅。
樹幹塗白:落葉後、天牛羽化前分兩次進行,塗白劑配置比例為水40份、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鹽0.2份、動植物油0.2份,注意現配現用,建議將一些病枝、枯枝剪除後進行塗抹。
各種誘殺:如性誘、燈誘、食誘等,相較之下食誘的效果更好一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敵:如管氏腫腿蜂、花絨寄甲、啄木鳥等是桃紅頸天牛的主要天敵,要注意保護和利用。保護天敵,主要農藥施用,一些廣譜的殺蟲劑儘量少用,例如有機磷農藥之類。
生物藥劑:投放斯氏線蟲、白僵菌等,生物製劑對於害蟲防治還是卓有成效的,在使用時注意掌握正確的施用方法。
化學防治
樹幹噴藥:時間掌握在成蟲羽化期及交配產卵後,重點打近地面35cm左右的樹皮,藥劑可選擇吡蟲啉、氯氰菊酯、高氯·噻蟲嗪等。
蟲孔注藥:對有新鮮蟲糞排出的蛀孔注射吡蟲啉、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然後用粘泥封堵。
本文由農業助手團隊編寫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農業助手,切勿修改文章內容,修改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