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9月11日報導:
經過長期訓練的各項目頂尖職業選手參加比賽,爭金奪銀後從各省體育局領導手中接過巨額獎金,多年來這都是全運會的一貫模式。可在今年的第十二屆全運會上,香港代表團成為了「異類」,隊內金髮碧眼的「老外」頻頻出現,全隊以未經訓練的業餘選手為主要班底,香港政府不用納稅人的錢給他們發放獎金,選手所獲報酬絕大部分都來自贊助商贊助。如此不符合「中國國情」的一支代表隊,也難怪會在全運會開始至今,不斷爆出被排擠,甚至被直接黑掉的悽慘遭遇。
NO1:「老外」頻頻現身,驚呆全運會觀眾
從1997年第八屆全運會開始,香港代表團已經五次參賽,他們的戰績從未創造過什麼奇蹟,卻常常是全運賽場上引人注目的焦點。2009年的濟南全運會網球項目上,一位來自香港的參賽選手就讓現場觀眾都驚呆了,因為他叫Martin-Christopher,是個貨真價實的英國人。女子花樣滑冰項目上,代表香港出戰的選手名叫小野珠實,小野當然不像慕容、南宮之類是什麼複姓,這位姑娘也是百分之百的日本人。今年全運會,體育總局首次將7人制橄欖球作為比賽項目,香港橄欖球隊實力強大,男女隊均殺入四強,其中女隊裡面有個叫埃利斯的姑娘,父母都是英國人。如果不是在球場上看見,相信沒有人會把這些「老外」和全運會聯繫到一起,可事實上,「老外」代表香港出戰已經不是一屆兩屆的事情。
某種程度上說,這些「老外」就是香港代表團的「歸化運動員」,他們中的大多數雖然雙親都是「外國人」,卻因為父母長期在香港工作,自己也是在香港出生,在香港長大,外出比賽也都代表香港隊。十一運開始前馬丁曾擔心自己可能參加不了全運會,因為他一直認為「只有」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才可以參加全運會的比賽。結果他在全運會註冊的時候沒有遇到任何障礙,很順利的拿到了濟南全運會的參賽資格。今年遼寧全運會,香港女子橄欖球隊的有幾位「老外」更是中外混血,所以他們的參賽資格都沒有疑問,只是在讓現場觀眾觀看比賽時,多幾聲驚呼而已。
NO2:業餘選手為班底,參加全運會沒工資
「老外」多是香港代表團的第一個特點,另一個特點是,在這支代表隊中幾乎沒有職業運動員,9月6日,香港男子手球隊20-28輸給解放軍隊,他們小組賽前三戰全敗最終沒能出線,在這支球隊中,有警察、消防員、消防員、老師,他們憑著共同的興趣愛好走到一起,自費購買比賽裝備、協商制定訓練計劃。即便是備戰全運會這樣的大型比賽,隊員們也只能每天晚上在一起訓練兩三個小時,因為第二天一早起來還要各自上班。用隊長葉仕仁的話來說,因為基本上沒有幫助所在地區奪牌或者得分的壓力,所以大家都在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輸贏都不重要,只要能通過參加全運會比賽在香港推廣、普及手球運動,包括球員、教練在內的所有人就都心滿意足了。
同樣的一幕也曾出現在十一運的網球項目中,當時代表香港隊參賽的馬丁-克里斯多福不僅是個「外國人」,還是一個正在美國念書的學生,為了徵戰全運會,克里斯多福特意向學校請假,而在參加完比賽的第一時間他就飛回美國繼續攻讀自己的碩士學位。在整支香港網球隊中,業餘球手都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之中有學生,有從事金融行業的,甚至教練都是IT行業出身,由於是業餘球員,香港隊球員沒有工資,「香港網球總會有時會給他們提供一些服裝和球鞋的贊助,但平時訓練、比賽的費用需要隊員自己解決,因此有時候他們甚至要去自己拉贊助,才能順利參賽。」
二、異類獎勵:贊助商掏錢給獎金
在全運會各省市代表團中,爭金奪銀的運動員總是歡呼雀躍,甚至激動流淚,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戰勝對手,還因為在拿到好成績之後,能從政府手中領到高額獎金,據消息人士透露,在全運會上奪得金牌的運動員往往能得到數十萬人民幣加一套住房,個別和奧運接軌的項目,個別渴望奪冠的西部代表團開出的奪金獎勵更是驚人,那麼香港代表團呢?成績並不出色的他們,是否會用「金元政策」來激發運動員的鬥志?
NO1:贊助商負責發獎金,「恒生計劃」獎勵優秀運動員
全運會自行車凱琳賽,香港選手李慧詩技壓群芳為香港代表團摘下本屆全運會上的首枚金牌。恒生銀行及香港體育學院承諾將通過「恒生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向李慧詩頒發30萬元現金獎勵。該計劃由體育學院於1994年發起,旨在向大型賽事的本地獲獎運動員提供現金獎勵,1996年起獲得恒生銀行贊助,向在奧運會、帕運會、全運會、東亞運動會、亞運會,以及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中表現傑出的香港運動員頒發獎金。
對此,體育學院主席唐家成感謝了恒生集團多年來對香港體育的支持。他說這項獎勵計劃不但給予了運動員很多鼓勵,也肯定了他們平時的努力和付出。而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敏表示,香港運動員在比賽場上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拼搏精神值得敬佩。同時她還祝願運動員在賽事中悉力以赴,為香港締造更多佳績。
截至目前,香港代表隊在本屆全運會上已經拿到1枚金牌2枚銀牌和2枚銅牌。按照恒生集團的獎勵計劃,全運個人項目金牌得主可獲頒港幣30萬元現金獎勵,銀牌和銅牌得主可分獲頒15 萬元和港幣6萬元。隊際項目方面,金、銀和銅牌得主可分別獲42萬元、24萬元以及12萬元現金獎勵。計劃至今,恒生銀行共頒發超過3000萬港元給360多名香港傑出運動員。
NO2:精英選手政府給資助,工資和全運不掛鈎
至於特區政府,也不是沒有任何表示,但特區政府的「表示」大部分體現在球員訓練、比賽中。從2007-2008年開始,香港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出臺《精英體育發展計劃》,每年撥發4000萬港元加強對經營運動員的支援,主要支援範疇包括財政資助、運動員培訓、教練支援,以及教育機會和職業發展,有關撥款會直接用於運動員身上。2011年,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提議,成立70億港元的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為香港體育學院提供充足和穩定的經濟來源,推動香港體育的長遠發展。
香港體育學院是香港精英體育和精英運動員的重要訓練基地,學院全面支援約1000名體育精英及具有潛質的運動員,其中約170名是全職運動員。體院為運動員配備教練,安排比賽,提供膳食宿舍以及運動科學和運動醫學支持,還向具備資格的運動員發放直接財政資助。在運動員方面,他們得到的資助是通過工資體現,職業運動員的工資分為三個等級,如果一名運動員在世錦賽上進入了前16名,就能將工資等級提升到B+,大概是每個月兩萬港元,而升至A級工資則需要在奧運會上奪得獎牌。至於全運會?香港政府的《精英體育發展計劃》根本沒有提及,也就是說香港運動員不僅沒有政府的任務壓力和賽後獎金,也不會提升工資等級,難怪他們在比賽場上只是單純享受
三、異類身份:政績體育下遭排擠
顯而易見,香港代表團不是一個符合「有中國特色的全運會」氣質的代表團,這也決定了一旦香港隊威脅到省隊個別球隊的成績,就有可能慘遭排擠,甚至直接被黑,今年全運會開始前就傳出消息說內地大部分省市代表隊都不希望香港隊參賽,09年十一運香港足球隊和女子曲棍球隊甚至被拒絕報名,更早之前的十運會上,更有一個著名的,明目張胆到令人吃驚的「王晨半決賽被黑」事件。
NO1:男子橄欖球慘遭排擠,男足女曲曾被拒絕報名
全運會開始至今,最大的一個熱門話題是北京橄欖球女隊在和山東隊比賽中因為不滿裁判判罰罷賽抗議,這個項目是首次引入全運會賽場,引起爭議自然是難免的是。香港隊不幸成為熱點,據稱在全運會預賽時,就有很多省隊稱不願意讓中國香港男隊參賽。業內人士分析:「香港男隊都是職業球員,他們的實力高出內地球隊很多,他們參加全運會決賽基本能夠拿到金牌。可如果他們拿金牌,其他投入巨大的省隊就等於白砸錢了。」不過最終,香港男隊在決賽中出人意料地輸給了山東隊。賽後香港隊教練在接受港媒採訪時暗示裁判判罰有些問題,而在女子決賽也出現問題後(山東男女隊均奪冠),記者問香港隊教練整個全運會橄欖球項目比賽的判罰是否公平時,該教練表示:「我對此不加評論。」
裁判到底有沒有問題,身為局外人的我們很難弄的一清二楚,不過在2009年的十一運上,關於香港代表團的一則新聞也引人關注,當時香港男子足球隊和女子曲棍球隊均被拒之全運會的門外,這兩支球隊實力均不俗,若參加全運會也有很大的可能多的金牌,對此,香港奧委會秘書長、香港全運會評選委員會成員彭衝表示:「上述2支球隊不獲得申請參賽是各有原因,足球隊因為過去的成績不理想,女子曲棍球隊是因為他們提交的隊員名單中,欠缺青少年球員,少了培育青年球員的計劃。」,儘管彭衝隨後也稱:「香港是個言論自由的社會,球隊如有不滿可以選擇上訴。」可最終這兩支球隊依然沒能搭上去濟南全運會的最後一班車。
NO2:十運會王晨慘被黑,分分鐘的冠軍被直接做掉
今年全運會上,香港羽毛球隊名單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王晨,曾經排名世界第一的女單強手,她此番是作為教練帶著弟子來到遼寧,這塊熟悉的全運場地,又會不會讓他想起8年前的那樁慘劇?十運會羽毛球女單半決賽中,王晨代表香港隊出戰,她接連淘汰中國隊當時的「一姐」謝杏芳和國家隊小將陳莉。半決賽中,王晨面對的是解放軍隊當時只有19歲的小將蔣燕皎,實力上看王晨贏球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不過王晨沒有想到的是:蔣燕皎在當時相當於一名東道主選手,因為根據江蘇代表隊和解放軍隊的協議,以及全運「雙計分制」的規則,如果蔣燕皎奪冠,那麼江蘇也能和解放軍一樣分得金牌。
然後,奇怪的事情就發生了,比賽開局王晨一度佔據上風,但裁判接連判罰她發球違例和接發球移動違例,隨後更把對手一個越出底線達15至20釐米的球判為「界內球」,當時全場觀眾都發出了不滿的噓聲,可王晨的投訴卻從沒有引起裁判的注意。最終,在巨大的壓力之下王晨連敗兩局慘遭淘汰,隨後3、4名決賽王晨選擇了直接放棄,並在全運會結束之後公開表態:不再參加全運會和國內舉辦的任何羽毛球比賽。
8年後的今天,當王晨回頭再想當年那場比賽時,她終於能笑著說出真正的原因:「可能當年我對她們的威脅真的蠻大的,分分鐘就冠軍了,他們再不做點手腳,後面就很難剎得住了,畢竟冠亞軍的時候有電視轉播,就很難做了。」據說在被「黑」出局情緒低落的那段日子裡,王晨也從朋友那裡得到了不少安慰,這位朋友是這麼說的:你也想想,你離開了那麼久,再進來把裡面的人全打了,那你說讓內地隊的臉往哪兒擱?這,就是香港隊在全運會上令人震驚,卻不得不無奈嘆氣的一種「真理」般的待遇。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作者:劉躍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