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為了回國街頭乞討,後來卻因才識過人受盡排擠,被迫又去了美國

2020-12-05 騰訊網

在40—80年代,我國百廢待興。眾多想要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們紛紛選擇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效力。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錢學森,至今他仍被譽為氫彈之父,備受國人尊崇。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像錢學森這樣。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為了回到祖國,差點餓死在路上。卻一腔熱血被排擠打壓澆滅,黯然去了美國,他就是李景均。

1941年,李景均剛剛獲得了康奈爾大學遺傳學為博士學位。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報效國家。於是他放棄了美國待遇優厚的工作,和夫人一起乘上了從美國開往中國上海的遊輪。然而當時上海剛剛淪陷,遊輪無法靠岸,最終被迫繞道香港。但沒想到上岸不久。珍珠港事變就發生了,日軍佔領了香港。

在香港人生地不熟的李景均夫婦很快便花光了身上的現金,動亂年代,兩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就這樣陷入了饑寒交迫的窘境。在被困香港的兩個月時間內,這對夫婦街頭乞討,差點兒餓死。還好,李景均後來終於聯繫到了一位老朋友幫助了他們,並輾轉送他們回到了廣西桂林安頓。然而,動亂年代,何處都不是淨土。在戰火紛飛中,李景均夫婦輾轉各地躲避戰火,就連親生孩子也因患上疾病沒有得到及時醫治而夭折了。

一直到1946年李景均的境況才好了一些—他被北京大學聘用作為農學系主任兼試驗場廠長。也就是在這期間,李景軍寫下了傳世佳作《群體遺傳學》, 這本書在幾十年後都是遺傳學裡的領航標!然而,在當時,國內遺傳學非常冷門,大家都信奉蘇聯科學家的學術,因此對李景均的想法嗤之以鼻,更沒有人認識到這本書的重要性。

李景均為了維護科學的嚴謹性,和很多學者產生了矛盾,不但他的學說被否定,甚至有人針對他曾在美國留學這件事情進行攻擊。為了回國,李景均不但忍受過饑寒交迫還失去了幼子。如今又被群起而攻之。在這種心寒意冷的情況下,他選擇回到美國。而美國的匹茲堡大學接受了他,在過後的幾十年,美國遺傳學界一直對李景均推崇備至,甚至推選他當選美國人類遺傳學會的主席。

中國因為偏見和排擠,失去了一位在遺傳學領域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師,雖然現在他被譽為中國遺傳學之父,但是李景均恐怕也不會在乎這些吧?當年的他一心報國,最後卻遠走他鄉。這其中的悲憤和苦難又有誰能夠感同身受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為了回國街頭乞討,後來卻因受排擠被迫返回美國,令人惋惜
    眾多想要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們紛紛選擇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效力。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錢學森,至今他仍被譽為氫彈之父,備受國人尊崇。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像錢學森這樣。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為了回到祖國,差點餓死在路上。卻一腔熱血被排擠打壓澆滅,黯然去了美國,他就是李景均。
  • 飛彈之父錢學森:留美回國時,收到神秘電報,50年後才發現其真相
    錢老選擇這專業時,還遭到父親的反對,但經過他的一番勸說,父親才得以同意。他早年就立下大志,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一番貢獻。因為在當時中國的科學技術還很落後,面臨著日本的侵略,要想不被挨打,只有自己強大起來。錢學森所處這樣的環境之下,國內已不能滿足他求知的渴望。於是,在1934年上海交大畢業後,繼續努力學習,後來考取庚子賠款的留美生,1935年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深造。
  • 一代宗師葉企孫,兩彈元勳一半是他學生,晚年卻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可就是如此偉大的科學教育工作者,誰曾想晚年生活卻異常悽涼,受盡折磨後淪為乞丐,沿街乞討。 為報國而求學 葉企孫於1898年出生於一個上海的官宦世家。他的祖輩曾是清朝官吏,父親當時也是享譽上海的知名教育家。早年間受到父輩感染,葉企孫早在五歲便殷切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13歲那年他便憑藉過人的聰慧才學考入清華學堂。
  • 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卻因受排擠被迫返回美國
    雖然說近代中國曾因各種原因而落後於世界的發展潮流,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一些熱愛祖國的人才為了就紛紛選擇放棄了國外優渥的生活,回到中國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眾多的高端人才中,有這樣一位被譽為中國遺傳學之父的人,他曾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回到中國,然而,最終他卻又一次放棄了中國的生活,轉而出走美國。那麼,在這位中國遺傳學之父的身上,究竟發生過什麼樣的曲折經歷呢?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也是中國物理學的一代宗師,他的學生後來都是有名的科學家,如錢三強、趙忠堯、趙九章、王淦昌等。20歲時,葉企孫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的資格,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進行深造。在國外留學期間,葉企孫非常勤奮刻苦,他在兩年的時間內便已經修完所有課程,順利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值得一提的是,葉企孫當時的導師是世界級物理大師布裡奇曼,後來還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不久後,葉企孫繼續留在美國深造,他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與其說繼續學習,倒不如說葉企孫和導師們在一起研究探討。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也是中國物理學的一代宗師,他的學生後來都是有名的科學家,如錢三強、趙忠堯、趙九章、王淦昌等。建國後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中有9位都是他的學生,人們稱他為「大師的大師」。
  • 熱能學博士每周南京街頭乞討 自稱想過簡單生活
    編者按:截至今日下午16:30,搜狐網關於新聞:熱能學博士每周南京街頭乞討 自稱想過簡單生活,總投票數近6000條,其中你如何看待這個博士的做法?這一題目中30.74%的網友人為他對家人對社會不負責任。30.31%的網友認為心理素質太差了。
  • 美國難以放棄的華人科學家,掌握15項專利技術,拒絕高薪回國任教
    原本以為從此告別學生生活的她,到工作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在科研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為了繼續充實自己,彌補在學術上的知識漏洞,她選擇了去到美國休斯頓大學留學深造。林媛卓越的科研能力,很快就被美國的Los Alamos科學研究室發現了,他們找到林媛並邀請她去到研究室進行科學研究。
  • 他是大師的大師,培養出了9位兩彈一星元勳,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他參與創建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在該校工作了二十餘年,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科學家,除了上述的幾人外,還有四十餘名物理學家。所以,有人稱他「大師的大師」。另外,他還是我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磁學的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
  • 當年寧可放棄中國國籍,也要幫美國造飛彈的科學家,結局怎樣
    近代以來的中國史,可以說是一段屈辱史,中國由於科技的落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任人宰割,受盡了數不盡的侮辱!國家深知落後就會挨打的局面。01民國時期,為了發展科技,國家開始大力培養人才,將大量的優秀人才送到國外深造,國家希望有朝一日他們能回國報效祖國!所以他們的留學的全部費用都由國家承擔。
  • 錢學森、鄧稼先的老師,愛才惜才,晚年流落街頭,卻不住學生家
    他允許這學生不聽自己的課,「因為你看的參考書比我的更高明」,但是「你的實驗做的不認真,要扣去25分」。 葉企孫不光是個種樹者,還是個育土人。 二、惜才愛才,對自己苛刻 葉企孫回國後,先後成為南京大學的物理系教授,又回到清華母校創立了物理學院,並培養了一批學術水平超高的師資團隊。 在他看來,只有教育和科技,才能拯救貧瘠的中國走向強大和昌明。
  • 楊振寧的子孫全在美國定居,他為何晚年回國?真是為了養老嗎?
    此前,有一則消息登上熱搜,有人因多看了一眼我國某著名科學家的名車便大放厥詞,聲稱自己只知享樂;而一些院士則因戴著名牌皮帶便被另一個人唾棄。但實際上,他們都是為國為民作出傑出貢獻的英雄,卻遭到別人的猜忌和懷疑,令人心寒。
  • 錢學森回國後,為何沒再去過美國?美國多次邀請,都被錢學森回絕
    其實除了袁隆平,還有一位科學家為中國的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他就是錢學森,他經歷千難萬險才好不容易回國,為我國的「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畢生貢獻,在中美建交的前後,美國多次邀請錢學森去美國做科研交流,但他都拒絕了,再也沒有去過美國,這是為什麼呢?
  • 他比錢學森還厲害,美國曾攔截令阻止他回國,還被關到監獄裡
    說起近代的科學家,很多人都會想起錢學森,他當年在美國留學,掌握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回國之時,卻遭到了美國方面的強行阻攔。五年後,他才因為祖國的幫助勉強回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有一個比錢學森還牛的科學家,美國曾下達三道攔截令,想要阻止他回國,結果他卻突破重重封鎖回到了祖國。
  • 饒毅:放棄美國國籍堅決回國,卻因太耿直評不上院士,他卻不後悔
    確實,不少從清華北大畢業的人才最終都去了外國發展,不過也有一些人才卻寧願放棄外國國籍而回到中國的,比如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了中國,在北京醫科大學任教和做科學研究,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人士。
  • 拒絕美國千萬年薪,選擇回國培養3位科科學家,但因一句話被圍攻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不論是上個世紀還是21世紀, 留學都成為了一種潮流,甚至成為了有錢人家孩子的專利,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留在外國,錢學森、鄧稼先曾經也是留美深造的人才,他們的成就也是前所未有,放棄了所有優厚待遇回國,今天要說的這位科學家也非常偉大
  • 天才不顧反對回國效力,卻遭到同事挖苦排擠,無奈被逼返回美國
    大家都知道,如今我國人才流失比較嚴重,許多人在外國學習結束之後就不願意回國。然而在上個世紀卻有很多科學家不畏艱險,經歷九死一生回到祖國,報效國家。比如說,張鈺哲、熊慶來、梁思成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而在眾多科學家中,有這樣一位在遺傳學界擁有很高名望的人,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前,就曾冒著生命的危險回到祖國,投身於祖國科學技術發展中來,然而,最終他卻放棄了在祖國生活,無奈去往美國,這其中又有著怎樣曲折的故事呢?筆者今天所說的這位就是李景均。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如今為何突然回國?
    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如今又是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人送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實現了這個成就。但他並非出生國外,而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後來才加入的美國國籍。如今,他突然回國又引發了很大爭議。
  • 美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跟隨恩師施一公回國,如今為何負氣歸美?
    美國方面非常想留住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高薪,榮譽,儘可能給予其一些生活上和科研上的滿足。但是她卻在施一公先生的鼓勵之下,跟隨恩師回國。三、回國任教,成就斐然。2007年,回國後的顏寧,受任於清華大學的教授,那時她才30歲,成為當時清華園裡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