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迫切需要不同的思維——異類智能

2020-09-05 虎行記

想要真正解決當前關於量子引力、暗能量以及暗物質高深複雜的謎團,我們可能需要人類以外的其他智能。並且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帶來的更為困難的極端複雜問題,我們或許需要更不同、更複雜的智能。實際上,我們可能還要發明中間水平的智能,來幫助我們設計那些我們無法獨自設計出來的更精密的智能。我們亟需不同的思維。

如今,許多科學發現要靠數百個人類的心智共同完成,而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會有很多十分艱深的問題,得藉助數百種不同類型的心智才能解決。到那時,我們不會那麼容易接受異類智能提供的答案,這將把我們帶到文化的邊緣地帶。當我們在認可計算機做出的數學證明後感到不舒服時,這種情形已經出現了。與異類智能打交道是一項新技能,也是對我們自身的開拓。人工智慧的植入會改變我們的科研方式。非常智能的工具會加快我們的測量速度並改變我們的測量方法;海量的即時數據會加快我們的模型思維速度並改變我們的模型思維方式;極具智慧的記錄手段會加快我們了解事情的速度並改變我們「了解」的方式。科學方法是一種認識的手段,但它向來都是從人類的視角出發的。當我們把一種新的智能加入科學方法,科學一定會以不同的方式去認識和發展。到那時一切都將改變。

人工智慧(AI)也可以表示異類智能(Alien Intelligence)。宇宙中有十億顆類地星球,我們無法確定未來200年內是否會接觸到其中一顆上的地外生命,但幾乎可以100%確定我們會製造出異類智能。當我們面對這些人造異類時將和遇到外星人一樣,既會受益也會遭到挑戰。它們會迫使我們重新評估自身的角色、信仰、目標和身份。人的目的是什麼?我相信有一個答案是:我們要製造生物演化無法得到的新型智能。我們的職責就是製造能夠用不同方式思考的機器,也就是創造異類智能。我們確實應該把各種人工智慧稱作「異類智能」。

人工智慧會像外星人一樣,用和任何人類廚師大不相同的方式對待食物,這將促使人類對食物進行不同的思考。這個例子同樣適用於材料的製造、服裝、金融衍生品、任意門類的科學和藝術。與人工智慧的速度和力量相比,它的相異性對我們來說會更有價值。

如此一來,人工智慧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起初所說的智能的含義。過去,我們或許會說,只有那種具有超級智能的人工智慧才能駕駛汽車,或是在《危險邊緣》以及西洋棋中戰勝人類。但是當人工智慧做到了這些,我們就認為這些成就顯然是機械的,幾乎不能被稱為真正的智能。人工智慧的每一次成就都將自己重新劃為「非人工智慧」行列。

但是我們不僅在重新定義人工智慧,也在重新定義人類。過去60年裡,機械過程複製了我們過去認為人類獨有的行為和能力,我們不得不改變關於人和機器之間差別的看法。當我們發明了更多種類的人工智慧後,會在「什麼是人類獨有的」這一問題上做出更大讓步。我們將在未來的30年,甚至一個世紀裡陷入一種曠日持久的身份危機,不斷捫心自問人類的意義。

最大的諷刺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實用的人工智慧帶給我們最大的益處將不在於產能的提高、富足的經濟或是新的科研方式,儘管這些都顯而易見。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最大的益處在於,各種人工智慧將幫助我們定義人性。我們迫切地需要這些異類智能,我們需要人工智慧告訴我們——我們是誰?來自哪裡?Who are we and where?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 人機世界迫切需要新的大腦
    很多人工智慧科學家都擁有生物學和計算機科學兩個方向的專業背景,這大概是智能生物發展的一個縮影。 地球就像是一臺生物計算機,漫長的生命進化過程就是各類生物「程序」不斷迭代的過程。在自然環境的作用下,無機物漸漸聚合成有機分子,有機分子演化組合成為蛋白質分子。攜帶生命信息的蛋白質分子仿佛是一個個數據字節,數量巨大又隨機組合,能窮舉出各種組合形態。
  • 提取人類大腦思維和記憶的高科技或可成真,想想都覺得可怕!
    但是始終還是有一些疾病是難以根除的,慢慢成為了我們的負擔,研究學家一直是迫切探索著,期望得到答案。美國科幻片當道,其中的一些科幻影片就引起了許多人對於思維替換和異類的認知,其實這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了,像以往的科幻類的電影中,就會存在有相似的科學命題,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對該類事物的研究大家還是抱有較大的質疑。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新時代新思維,生物學思維拯救人類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思維方法來處理複雜系統系統問題,不過在此之前,需要先要將迫使我們陷入複雜性、阻礙我們理解複雜性的各種因素找出來。例如全球通用日曆系統,首先要用一個全球通用的日期表來作為基礎,與此同時這樣的一個全球日曆系統,需要將全球不同地區的當地日曆計算包括在內,如農曆,並且根據地區不同進行不同顯示,同時還有根據時區的不同,設置日期的更新,同時還有節假日的設置,要收集當地的節假日數據,添加到系統中。如此,對於這些必須要處理的例外情況逐漸增加,系統逐漸變得複雜化。
  • 韓瑞亞:《異類——狐狸與中華帝國晚期的敘事》
    人物異類,狐則在人物之間;幽明異路,狐則在幽明之間;仙妖殊途,狐則在仙妖之間。故謂遇狐為怪可。謂遇狐為常亦可2。這兩條引文之間相隔了一千五百年,屬於中國文學傳統中最著名的狐狸的定義。第一條集中在狐狸跨越邊界的能力(transgressiveabilities),第二條則重點討論狐在不同類別之間的跨界屬性。
  • 城市迫切需要可實施(actionable)的生態學知識
    本文論述了城市研究和實踐中迫切需要可行的生態學知識,並提出了未來的展望。城市已經成為世界大多數人口的家園,預計到2050年全世界還將有25億人成為城市居民。據聯合國統計,城市地區消耗了75%的淡水河76%的木製品,以及75%的排放放。同時,城市不僅是藝術、科技和文化的創新中心,而且還佔全球GDP的75%以上。但是,對大多數生態學家來說,城市系統卻不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工作)領域。
  • 講講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及對人類未來的發展
    首先,用人類創造的科學來支配創造科學的人類的精神是危險的,而事實上,人工智慧也不可能完全明確地解釋人的精神和意識,因為這是有悖哲學的合理性的。其次,要想科學地解釋人類精神本身也是危險的,因為人類的思維過程不可能程序化和形式化,因此即便嘗試也是註定失敗的。第三,人工智慧不能超過人的智力,是因為它是由人的智力創造的。
  • 人類的文化演化和文化智能
    人類和動物的不同是,人類經歷了文化演化,並在文化演化中獲得了文化智能。至於符號指稱的發生是先驗的還是經驗的,按照美國學者的見解是,符號指稱發生於食物分享的分配指稱需要,是從遠古時代群體狩獵採集的食物分享生活中經驗歷史地發生的。
  • 艾倫·圖靈:機器智能與人類思維邊界的孤獨守望者
    「阿爾法狗」在多領域打敗人類標誌了我們正式走進人工智慧的時代。最早提出人工智慧這個概念的是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他著名的理論「圖靈測試」就是用來分辨機器智能與人類思維的邊界,可以說在他研究之時,就已經認識到了,機器智能可以在多個領域替代人類工作。
  • 人類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人類也能創造智能生命嗎?
    機器人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階段,努力從五個方面模仿人類。首先是遙控機器人,它沒有工作程序,需要人的實時操作;然後是程控機器人,由人工程序控制,對外界沒有感知能力。當環境發生變化時,需要重新設計程序;自適應機器人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其動作;最後,智慧機器人具有感知、思維和行為能力。
  • 給「反食品浪費」立法,是現實的迫切需要
    然而,消息一出,在輿論上,出現了兩種不同聲音,一種認為,反食品浪費立法是回應了社會的關切,制定法律非常必要;另一方聲音,認為反對浪費應是倫理道德層面的事,法律可以不去管它。站在反對浪費糧食的立場上,提及立法,對是否有這個需求的疑問,我們不妨回到現實:儘管總體來看,我國糧食安全形勢仍然向好。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而在目前,培養一支既懂批判性思維又懂中小學教育的複合型教師隊伍,是走出批判性思維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應該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017年11月15日《中國教師報》第4版刊登了山東濰坊(上海)新紀元學校周遠生的「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作為批判性思維筆談,特作摘編,供大家分享。
  • 批判性思維——教你客觀、理智去思考
    批判性思維是建立在良好判斷的基礎上,使用恰當的評估標準對事物的真實價值進行判斷和思考。有無批判性思維思考者的不同思維特質是什麼呢?為了達到思維的公正,我們需要沒有偏見地對待所有相關的觀點。思考時,應儘量排除個人和親友的影響,堅持良好的思維標準(如準確性、邏輯清晰、廣度等)不受個人和團體利益的影響。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用理解生命的思維來解析複雜電腦系統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思維方法來處理複雜系統系統問題,不過在此之前,需要先要將迫使我們陷入複雜性、阻礙我們理解複雜性的各種因素找出來。例如全球通用日曆系統,首先要用一個全球通用的日期表來作為基礎,與此同時這樣的一個全球日曆系統,需要將全球不同地區的當地日曆計算包括在內,如農曆,並且根據地區不同進行不同顯示,同時還有根據時區的不同,設置日期的更新,同時還有節假日的設置,要收集當地的節假日數據,添加到系統中。如此,對於這些必須要處理的例外情況逐漸增加,系統逐漸變得複雜化。
  • 陳根:智能時代為什麼需要重提人類學?
    智能革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的運行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同時,智能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包括可能帶來的就業結構改變、衝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隱私、挑戰國際關係準則等問題。這都將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產生深遠影響。但人們在面對這些困境的同時,依舊缺乏對這些問題的有效解讀。
  • 人類問題的總根源被找到,量子力學思維揭開一切迷惑的根底!
    在這樣的客觀存在下,我們人類的存在豈不是多餘嗎?雖然,我們對這種與我們無關且不可知也不可能知的客觀存在說心有不服,我們也無法證明其非客觀性,但我們只得老老實實的堅持不可動搖的唯物主義觀念,將客觀世界看作是先於我們存在的、不以我們的意志而存在的、固有的本來的、與我們的存在無關的存在。
  • 網友熱評:道德觀念持不同意見的異類而已
    木子美也好,韓寒也罷,不過是大千世界中對當今佔主流地位的道德觀念持不同意見的異類而已。值得那麼如臨大敵嗎?  可悲的是中國人向來無法容忍對主流倫理道德的質疑。中國人已經習慣於維持一種恆古不變的大一統道德倫理觀念。而且相信道德倫理觀念具有宗教的力量。所以數千年來一直希望天下太平是統治者施行德政的結果。相信道德對於人的約束力要高於法律!
  • 深刻認識、全面把握「四個迫切需要」,是開展好主題教育、落實好...
    原標題:深刻認識、全面把握「四個迫切需要」,是開展好主題教育、落實好主題教育各項目標任務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開展這次主題教育,是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的迫切需要,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迫切需要
  • 人類大腦為什麼不能三心二意?科學家發現,大腦迫切需要注意力
    就人類文明而言,大腦的進化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誌。儘管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不能準確地描述人類大腦是如何開始進化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大腦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最近幾年,藉助先進的科技,科學家們在大腦的研究中,發現了許多獨特的現象,例如,我們很難一心一意,而且非常需要注意力的幫助
  • 機器智能將是人類意識進化的巔峰?
    這些對未來反反覆覆的猜想或能解釋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的費米悖論(Fermi Paradox),即儘管看起來我們身邊的生活中沒有出現比人類更進化的高智商物種,但實際上是可能已經出現了,只是我們沒有發覺而已。同樣,他們之間的交流方式也是十分完善並經過加密,以至於我們無法從整個宇宙噪音中辨識出來。從這個角度看來,很可能是我們能力不足,所以才自認為宇宙中還沒出現比我們進化程度更高的物種(譯者註:人工智慧≠機器智能,人工智慧強調設計理念來源於人,尊重人的感情;而機器智能是機器自身具備智能,不再需要人類設計,不問出處)。
  • 貓:小短腿曼基康貓,貓中的「異類」
    而且每隻貓還有著不同的性格愛好,有的溫柔,有的高冷,還有的不愛出門......各種各樣的小貓,對於人類來說還真是個很好的伴呢。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貓,它就是人們常說的「小短腿兒貓」,真正的名字叫曼基康貓。曼基康貓在小的時候就是很萌的一種貓,我們可以看到其他種類的貓都是長腿貓,但是曼基康貓就不一樣了,在貓裡面它就像是異類一樣,走起路來特別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