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黑洞更龐大的星系被發現,研究發現,其內有100兆顆恆星

2020-12-04 空門使者

雖然人類一直對宇宙充滿了幻想和期待,但是從未到過宇宙中去,直到近代,終於讓人類的夢想得以實現,也燃起了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新期待。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一直以來我們認為黑洞已經是宇宙最神奇的存在了,如今還有比黑洞牛逼的星系出現了,人們對這個星系充滿了好奇。宇宙中最大的星系IC 1101終於被發現了,銀河系在它面前只能是滄海一粟,它直徑400萬光年,上千個銀河系都能被它吞掉,其中心擁有質量超過1000億顆太陽的黑洞。

IC 1101為透鏡星系,星系的樣子有點像檸檬,在知名M5球狀星團北邊稍右一點,距離地球10.7億光年,IC 1101星系體積巨大,上千個銀河系都可以裝上,而且擁有大量富金屬恆星,內部一些恆星甚至比太陽還老70億年。

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我們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小恆星,而太陽系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恆星系,與IC1101相比,我們只是宇宙中4000億分之一。在IC1101未被發現之前,黑洞你那個一直以來都是被認為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系,IC1101一出現就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雖然以我們目前的技術無法將其進行更透徹的探索與研究,但是相信未來我們一定可以將其研究透徹的。

據我們所知道的,IC1101星系很少有新的恆星被孕育出來,所以我們科學家猜測其星系是不斷地碰撞和加入其它年輕的星系才可以繼續生存下來的,要不然IC1101星系也將會慢慢地消失不見。

當然啦,不管未來這個星系如何發展,現在我們只知道它強大到有與黑洞相媲美的能力,如果我們的星系被它取代了,它將會吞噬掉麥哲倫星雲、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以及這些星系之間的幾乎所有的空間,若真如此,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從地球上看,IC 1101處於巨蛇座與室女座交界的位置,科學家估計在它內部有100兆顆恆星,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恆星都沒有IC1101的恆星多,100兆顆恆星是什麼概念呀,真是多到不可思議呀。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最大的星系,它的直徑400萬光年,擁有100兆顆恆星
    最近,人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大的星系IC1101,目測它的直徑有400萬光年,可以容納上千個銀河系,其中心甚至擁有質量超過1000億顆太陽的黑洞。IC1101是透鏡星系,其模樣與檸檬相似,與地球相距10.7億光年,它的體積大到可以容納數千個銀河系,內部還有大量的金屬恆星,有的恆星甚至比太陽還要老上70億年,其外表呈現出金黃色。
  • 宇宙十大最新發現:最小星系僅上千顆恆星
    3.最小星系。通常星系都非常龐大,包含著無數恆星,但是「賽格瑞2」星系卻是例外,僅包含著大約1000顆恆星。相比之下,銀河系內包含著數千億顆恆星,「賽格瑞2」星系僅是太陽系的900倍。  4.最小的黑洞。
  • 迄今為止離地球最近的黑洞被發現,其兩顆恆星甚至肉眼可見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和其他研究所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一個黑洞,距離地球只有1000光年。這個黑洞比迄今發現的任何其他黑洞都更接近太陽系,是肉眼可見的三星系統的一部分。研究小組利用智利拉西拉天文臺的MPG/ESO 2.2米望遠鏡跟蹤了其兩顆伴星,找到了這一隱形物體存在的證據。當天文學家們意識到這是第一個可以用肉眼看到的黑洞恆星系統時,他們感到非常驚訝。該系統位於望遠鏡星座,離我們非常近,在沒有雙筒望遠鏡或望遠鏡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在一個漆黑、晴朗的夜晚從南半球看到它的恆星。
  • 美本科生發現宇宙中最緻密的星系,這裡有外星人嗎?
    參考銀河系,它是一個包含恆星、氣體的星際物質、宇宙塵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星系。他們發現的最緻密的星系被命名為M59-UCD3,比我們的銀河系小大約200倍,密度卻達到1萬倍。還有一個緻密星系被命名為M85-HCC1,包含了近100萬顆恆星。
  • 在52.5億光年外,發現一個在黑洞「吞噬」過程中倖存的星系!
    黑洞被認為吞噬了太多的周圍物質,以至於它們終結了宿主星系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黑洞創造了一種被稱為類星體的高能量天體,此前人們認為類星體可以阻止恆星的誕生。現在,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能夠在類星體「貪婪」吞噬力量中倖存下來的星系:倖存原因是持續誕生新的恆星(每年大約有100顆太陽大小的恆星)。
  • 在52.5億光年外,發現一個在黑洞「吞噬」過程中倖存的星系
    現在,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能夠在類星體「貪婪」吞噬力量中倖存下來的星系:倖存原因是持續誕生新的恆星(每年大約有100顆太陽大小的恆星)。紅外天文平流層天文臺(SOFIA)的這一發現可以解釋,儘管宇宙由不再形成恆星的星系主導,星系也變得如此龐大。
  • 科學家最新發現,銀河系倖免於黑洞吞噬的原因
    但是, SOFIA發現,銀河系CQ4479不受這些強大力量的影響,它有足夠的冷卻層(靠近邊緣時以褐色顯示),每年能產生約100顆太陽大小的恆星(藍色顯示)。這一發現促使科學家重新思考他們的星系演化理論。人們認為,黑洞吞噬了其周圍的大量物質,從而結束了其所在星系的生命。在此過程中,他們創造了一個被認為能夠阻止恆星誕生的高能類星體。
  • 99億光年外,一個黑洞噴發的氣體,在100萬光年外形成了4顆恆星
    不過,最新的一項研究卻發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事實:99億光年外,一個星系中心的黑洞噴發的氣體,在距離黑洞100萬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間,形成了4顆巨大的恆星!Gilli)主持的,該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其他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了一個黑洞,該黑洞噴發的物質導致在100萬光年外的多個星系中形成了4顆新的恆星。
  • 絮狀螺旋星系,超大質量黑洞,二者有何關係?
    有證據表明黑洞的質量與核球的質量有關,但這種關係還沒有出現很好的解釋。 天文學家研究核球以試圖理解星系是如何演變的,以及中央黑洞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成長的。NGC 5364不僅是一個螺旋星系,它還是一個宏偉的螺旋星系。它基本上是旋渦星系的原型,與ngc4237這樣的絮狀星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張照片是由NASA/ESA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高級巡天照相機拍攝的。 超大質量黑洞(SMBH)的質量可能比我們的太陽大幾個數量級。人馬座A*是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大約有4.31±0.38個太陽質量。
  • 雙黑洞吞噬恆星 100光年內都可聽到慘叫
    雙黑洞吞噬恆星 100光年內都可聽到慘叫時間:2020-11-30 00: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雙黑洞吞噬恆星 100光年內都可聽到慘叫 據安徽日報報導 記者11月28日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近日,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 100多顆恆星,怎麼就消失了?
    該視頻內容稱: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一個離奇事件,當天文學家將一張同區域最新的星空照與過去照片對比時發現區域內的某顆恆星已消失不見。為加以證實,科學家找到了上世紀50年代大量的舊天文影像資料進行對比研究,結果發現在這半個多世紀中,至少有100顆恆星離奇消失,且不再出現。
  • 宇宙「超級星爆星系」每年誕生4500顆恆星
    天文學家希望進一步研究這個星系,從而理解這樣的星系在中心黑洞未吞噬其質量的情況下,為什麼變得更大,以及如何和其它星系聚集在一起。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研究人員通過觀測127億光年之遙的太空區域,發現了這個星系,這個星系形成時宇宙誕生不足10億年。這個星系釋放明亮光線,暗示著它每年形成大量的恆星。
  • 科學家發現神似「三體」的星系 內包含三顆恆星
    劉慈欣在《三體》中描述的三體星系令人神往,其神秘莫測的命運更是讓人著迷。現在,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和小說中描述幾乎一致的三體星系。這就是距離地球1300光年的獵戶座GW,它還處於初期孕育階段,包含三顆恆星,其中兩顆互相繞對方旋轉運行,第三顆則在外圍很遠的地方圍繞前兩顆恆星運行。
  • 發現個奇怪黑洞,竟迫使科學家重新評估:黑洞對星系恆星的影響!
    天文學家通過搜索被稱為電離碳恆星加熱氣體的特徵,用來研究非常遙遠星系中的恆星是如何形成,但是發現活躍的黑洞也可以加熱這種氣體。這些結果與長期持有的理解相矛盾,即在遙遠星系中產生電離碳的能量僅來自恆星形成。這一發現迫使科學家們重新評估黑洞對星系及其內部恆星的影響。黑洞天生就很奇怪,引力如此之強,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甚至光也不能逃脫。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黑洞被發現,有2顆恆星圍繞它運轉,抬頭可見
    在我們肉眼可見的兩顆伴星周圍,竟然有一個黑洞,這是人類至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了。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黑洞被發現了!歐洲南方天文臺最近有了新的發現,天文學家發現了個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黑洞,在人類眾多發現的黑洞之中,它是最近的一個了,我們的科學家通過大口徑望遠鏡發現了這個黑洞的兩顆伴星,通過計算機建模以及作用力的計算,終於找到到它。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神秘恆星,以光速8%飛行,距離黑洞超近
    宇宙是非常廣闊的,根據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為1560億光年,甚至更大,而人類當前可觀測的宇宙直徑只有930億光年,在930億光年外還有更廣闊的宇宙空間在等待人類探索。漩渦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五種,在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其中90%的物質都是恆星。
  • 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在圍繞黑洞運行而不被撕碎
    科學家已知黑洞是宇宙中一切天體的終結者,由於其極其強大的引力能吞噬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在宇宙中之所以能觀測到這種神秘的天體,是因為在黑洞周圍通常會聚集一圈發光的物質環,這些物質環就是由無數被撕裂的天體碎片組成的,然而最近的觀測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情況,在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地方有一顆紅巨星在一個黑洞周圍反覆遊蕩卻沒有被吞噬,這還是人類首次觀測到在黑洞引力下沒被撕碎的恆星。
  • 你不知道的黑洞,星系的中心?恆星形成的加速器?
    在遙遠的宇宙中距離地球100億光年的地方,一個巨大的黑洞正在噴射一股強大的能量噴流,這可能正給距這股能量源100萬光年的星系中恆星的形成增壓。這項工作(和上圖)結合了亞利桑那州的大型雙目望遠鏡的可見光觀測、智利的超大型望遠鏡的無線電波和地球軌道上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才創建了研究的星系周圍環境的圖像。結果表明,在主星系周圍100萬光年的距離內,星系的密度高於平均水平。主星系是上圖中靠近中下方的粉紅亮點。
  • 哈勃發現星系撞擊慘狀,超級黑洞暴力拽走恆星,未來銀河系亦如此
    右邊較大的是NGC 2798,1788年1月14日由德裔英國天文學家William Herschel發現;左邊較小的NGC 2799由英國天文學家拉爾夫·科普蘭(Ralph Copeland)在1874年3月9日發現。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近黑洞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瑪麗安·海達及其同事偶然發現了這顆黑洞,它是名為HR 6819的系統的一部分,該系統還包含另外兩顆恆星。 當時,研究小組正在尋找一種特殊的恆星對——其中一顆恆星旋轉得非常快,以至於有物質會從其赤道抖落下來,製造出一種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