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教育」領頭羊「腦立方」被叫關停後,各個培訓機構對全腦開發的「神化」卻從沒停止過。一邊是額頭吸鐵勺、蒙眼辨色等大片裡才有的超能力,一邊是家長對「神童」、「學霸」的嚮往和對現狀的極度焦慮。這也就有了後面家長豪擲數十萬,機構跑路,家長維權的故事了。
人類是容易走極端的物種,一旦某個東西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我們便會徹底否定這個東西,就算它本身是好的。所以,本文不討論培訓機構的騙局套路和家長的茫茫維權路,文章的目的在於為被抹黑的「大腦科學」正名,還原它本來的樣子。
(一)
在這場騙局裡,培訓機構很「聰明」地利用了很多有科學依據的大腦訓練方法,比如冥想、聽舒緩的音樂、增加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等等。可惜的是,這些本質很好的東西不但被濫用,甚至被分拆拼裝、被改頭換面。比如讓學生打坐冥想,號稱能獲得宇宙能量,能被「開悟」。經常冥想的人都知道,冥想就是一個專注「當下」的過程,絕非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更不是為了獲得什麼「能量」。
如果是抱著某個目的,那就與冥想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即使真的獲得了所謂的「宇宙能量」、「打通任督二脈」,我猜那也只是冥想後身心舒暢帶來的感官愉悅吧。可是冥想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不適合小孩子,它需要全身心地接納當下的自己,不批判,不責怪,順其自然就好。可是孩子本來就思維活躍靈動,屬於叛逆體質,讓他們沉下心來冥想,還不如讓他們好好地撒一次潑。
那麼,冥想對我們的大腦到底有什麼好處?有研究表明,我們每天冥想10-20分鐘,大腦的耗氧量會減少40%左右。當我們的身體處於舒適狀態時,大腦情緒當然也會隨之正向提升。堅持冥想和有氧運動的人,他的幸福能力恢復水平(也就是遇到挫折後情緒恢復到正軌的水平)高於普通人,遠高於焦慮症患者。對焦慮症和抑鬱症患者來講,冥想帶來的好處比僅靠抗抑鬱藥的治療更持久有效。有一種說法是,大腦好了,人就好了,此話不誇張。不過,培訓機構利用冥想的原理誇大它的作用,當然也是錯誤的。
(二)
在腦開發培訓課程裡,有一個「蒙眼辨色」的項目,號稱「記憶大師」的王老師介紹,「每種顏色都有自己的溫度,訓練孩子感受不同顏色的溫度。」按照王老師的說法,當我們熟悉、感受了每種顏色的溫度以後,就很容易做到蒙眼辨色。聽上去是不是很玄乎?和前面一樣的,小孩子的認知能力尚未發育完全,在他們眼裡,顏色就是顏色,除非有特別的經歷,否則他們很難像成年人一樣賦予顏色不同的意義。所謂蒙眼辨色,大概就是憑直覺吧。
我們再來看看其它的例子。有實驗證明,如果我們經常大吼大叫,脾氣暴躁,身邊的植物會長得不好;如果我們性格溫和,並且天天跟植物講話,愛惜它,感激它,那植物便會長得很好。另一個例子是,在一個孤兒院裡,護士每天對一半的嬰兒進行擁抱,撫摸,對另一半的嬰兒並沒有這麼多的親密接觸,結果前者在幾年後明顯營養、性格等各方面比後者發育得更好。
看出蒙眼辨色和這兩個例子的相似性了嗎?不管是有生命的孤兒,還是沒有生命的植物甚至顏色,只要我們溫柔以待,把他們當朋友,兩者之間就會產生一種「連結」,當然這種連結絕非所謂的「開天眼」、「接收宇宙能量」,而是源自我們內心的情感付出和傳遞,以及我們獲得的一種強烈的回饋感和成就感。這種積極的情緒肯定對我們判斷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我們的大腦其實很好「騙」的,將一群老人放在他們20年前的場景,三個月以後,檢查發現他們的指關節變長,身體機能更活躍,真的就跟年輕了20歲一樣。
不過,如果僅靠短時間的訓練來獲得這種人與物體之間的「連結」,並企圖獲得某種超能力,那也是痴人說夢話。記住,雖然積極的大腦情緒可以像助推器一樣幫助我們加速達成目標,但沒有日復一日、腳踏實地的知識積累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那就跟空喊口號沒什麼兩樣了。
(三)
還有的培訓機構斷章取義,單獨對大腦裡的各種腦電波,各個結構比如松果體等進行訓練,以達到增強記憶、邏輯性思考等目的。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一個結構,它由上億個腦細胞組成,腦細胞之間自由連接,負責處理不同的信息。但是這些連接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說你生下來數感差,你一輩子就註定數學很差。大腦可塑性是很強的,當你長期接觸一項技能時,比如彈鋼琴、每天跟外國人講英文,那麼你大腦裡負責音樂和語言區域的腦細胞便會連接,並在大腦裡佔據更大的地盤。
想要自己的某項技能增強,真的不是靠訓練刺激大腦的對應部位,而是不斷地勤練,最終讓我們的大腦在某個領域的腦細胞連接變得異常強大,所以這只是一個結果。不排除世界上真的有天才「過目不忘」、「無師自通」,這樣的結果要麼是天生自帶神力,要麼是長期鑽研某個領域反覆訓練出來的。花幾十萬購買課程,或者花幾千塊錢買一個接收腦波音頻的耳機,還不如讓孩子堅持每天跑步20分鐘。
(四)
其實在生活中,除了冥想、積極的情緒感染等,還有有很多好的方法沒有被我們好好利用,比如感恩。更諷刺的是,每當我們說起感恩,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又是一碗心靈餿湯」,原因是這些東西早已被微商玩壞了。而微商身上的各種負面標籤「作假」、「傳銷體」連帶他們每天早上使用的「感恩體」被我們一竿子全打下船。
另外,在中國,感恩非常缺乏土壤,一是中國人喜歡把感情收藏在心裡,羞於表達,二是很多人覺得我們的生活理所當然是這樣,沒什麼感恩的必要。如果讓我們像基督教徒一樣三餐前感恩上帝賦予我們美食,那更是「做作」的表現。其實,感恩對我們的身心有很大的好處。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建議我們每天撰寫感恩日記。當我們感恩時,身體血液循環是流暢的,會有一種平和感和安定感。當我們感恩時,我們的注意力是放在「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上,而不是像平時一樣抱怨自己沒有這個,缺少那個。感恩帶給我們的好處並不只是宗教賦予我們的,更不是微商口號式的話術,而是經過驗證的、有科學依據支撐的、提升大腦抗挫力的一個方法。
本文為原創,圖片來自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