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一條白蕉海鱸的生鮮購買連結成為線上「爆款」,日銷量達到30萬條,與此同時,2020珠海白蕉海鱸魚電商購物節正在珠海鬥門舉辦,現場發來的銷售數據仍在不斷攀升。
地處珠江入海口的珠海市鬥門區,鹹淡水交匯,天然餌料充沛,為海鱸魚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鬥門白蕉海鱸,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也是入選2020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的珠海市唯一產品,成為廣東優質農產品的一張靚麗名片,僅2019年就為鬥門帶來50億元的產業收入。據悉,隨著海鱸魚深加工技術的不斷提升,產品不斷豐富,未來白蕉海鱸魚產業產值有望達到100億。
日銷30萬條的「重磅推手」
為推動白蕉海鱸魚的線上銷售,鬥門區政府通過本次白蕉海鱸魚電商購物節共同攜手打造海鱸魚的線上爆款,23日活動啟動當天即賣出了30萬條,成為線上「爆款」。活動現場,鬥門區人民政府與企業、媒體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圍繞打造「廣東優質海鱸魚數位化平臺」這一核心,在白蕉海鱸魚品牌建設、線上銷售渠道優化、線下活動設計與策劃、研發技術交易與轉化、園區建設以及金融服務等諸多方面開展跨行業合作,有效解決水產深加工薄弱環節,帶動珠海市鬥門區海鱸魚產業轉型升級,為白蕉海鱸從珠江口西岸遊向粵港澳大灣區,徜徉全國生鮮「藍海」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粗放型模式走向精加工、深加工
鬥門農產品流通協會會長黃錦忠深有感觸:「以前每逢白蕉海鱸集中上市期,大多都是採用「打冰」的簡易冷凍方式,養殖戶『看天吃飯』,很多魚只賣出『白菜價』。現在白蕉海鱸現代農業產業園裡,深加工、冷鏈物流和產業配套都完善起來了,海鱸養殖戶的收入也節節攀升。」
鬥門區持續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在白蕉臨江片區,鬥門白蕉海鱸現代農業產業園裡建設正酣,首批引進的項目總投資達25億元的5家重點企業現已全部動工,接下來將重點聚焦水產物流板塊,重點打造集水產品深加工、展銷、交易、倉儲、冷鏈物流、科研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強大的深加工冷鏈物流及完善的產業配套,按照「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和「公司+基地+農戶」兩種方式,構建海鱸產業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發展格局及完整產業鏈。
同時,鬥門出臺《珠海市鬥門區農業龍頭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珠海市鬥門區區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評定及監測辦法》、《珠海市鬥門區家庭農場認定和監測管理辦法》等文件,從政策和資金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和培育,市級以上水產類農業龍頭企業7家,市級以上水產類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目前產業園擁有水產類家庭農村40家,市級菜籃子基地7個。還出臺了《鬥門區農產品質量認證、農業品牌名牌獎勵辦法》,扶持企業單位申請農產品質量認證、省名牌農產品認定,進一步打造白蕉海鱸品牌,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
鬥門區政府與企業聯袂搭臺,水產行業協會及龍頭企業「上線」唱戲,為海鱸魚溯源,輸出海鱸魚的「鬥門」標準,一條全鏈條的生鮮供給體系正在珠海市鬥門區形成。未來,小小一條海鱸魚,將暢遊出一片廣闊的大市場。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曉宜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張曉宜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