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 · 圈 · 最 · 有 · 情 · 調 · 的 · 實 · 用 · 主 · 義
你 真 是 個 有 眼 光 的 人
今年1月1日
14歲的喬治
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後一隻
夏威夷金頂樹蝸,去世了
至死還是單身
在它活著時的十餘年間,研究者一直在嘗試尋找喬治的同類與其交配,結果一無所獲。(儘管夏威夷金頂樹蝸是雌雄同體,但必須同時有兩隻蝸牛,才能交配並繁育後代。)
陽光燦爛的夏威夷島上,曾經有很多蝸牛。19世紀的記錄表明,有多達800多種蝸牛生活在夏威夷島上,其中樹蝸牛超過200種,有些島民一天就能收集近萬枚蝸牛殼。
來源:google
因為夏威夷本地沒有蚯蚓的緣故,蝸牛在夏威夷群島上起到了分解腐質的重要生態作用。它們以樹葉上生長的泥狀物質為食,這可以減少樹葉上的真菌數量,同時增加真菌的種類,幫助寄主樹免受疾病的侵害。
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蝸牛更像是哺乳動物或鳥類,它們通常能活到十幾歲,需要5年或更長時間達到性成熟,然後每年繁育不到10個後代。而大部分種類的夏威夷的本地蝸牛,都只被發現在一片單獨的山脊或山谷中。隨著近幾年的入侵物種不斷侵蝕它們最後的避難所,夏威夷蝸牛減少的速度正在加快。
玫瑰蝸牛/來源:wikipedia
蝸牛減少的主要原因,可以被歸咎於入侵物種,1955年,玫瑰蝸牛(Euglandina rosea)曾被引入夏威夷島捕食非洲大蝸牛(Achatina fulica),結果玫瑰蝸牛發現本地的蝸牛更美味,於是自引入之後便一直以驚人的速度蠶食夏威夷蝸牛。
非洲大蝸牛/來源:google
「有些(本地的蝸牛)物種我們已經監測了超過10年,而且似乎一直很穩定。但在過去的兩年裡,它們徹底消失了。」Sischo說道:「除非在野外展開保護或者將其引入實驗室,否則這些蝸牛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年中徹底滅絕。」
上世紀80年代
所有夏威夷樹蝸
都被列為瀕危物種
1997年,在夏威夷群島歐胡島步道附近的幾棵樹上,研究者從最後發現的夏威夷金頂樹蝸(Achatinella apexfulva)種群中,採集了喬治的父母以及另外幾隻夏威夷金頂樹蝸。
來源:google
21世紀初,喬治出生於夏威夷大學的一個人工繁育設施中,不久之後它的剩餘近親全部死亡,於是研究人員便以「孤獨的喬治」為典故,給它取名「喬治」。
孤獨的喬治是生活在平塔島上的一隻象龜,同樣也是其同類中的最後一位。/google
「我們一直抱著找到更多夏威夷金頂樹蝸的希望,」研究者表示,但他們再未發現新的夏威夷金頂樹蝸。因此,儘管2012年喬治已經性成熟,但它卻找不到配偶。在一個玻璃容器中獨自生活了10多年以後,喬治最終於2019年的第一天,離開了這個世界。
喬治的遺骸保存在乙醇中,它的殼將會被比夏普博物館的軟體動物收藏收錄,該收藏共有200多萬件夏威夷蝸牛標本。
來源:wikipedia
2017年,研究者從喬治的足部切掉了一小塊,送到聖地牙哥動物園保護研究中心的「冷凍動物園」提取DNA,以便未來科學家可對其進行克隆。
人類擁有復活夏威夷金頂樹蝸
所需的足夠遺傳信息
但除非原先的森林能復原
入侵物種能被除掉
否則即使它們「復活」了
也沒有安全的藏身之所
喬治生命中的最後兩年,是在歐胡島上一輛3.6米*13.4米的拖車中度過的,一些人稱之為「愛的小屋」。在這間小屋中,共有30種的約2000隻蝸牛,棲息於精心設計的玻璃容器中,每間環境室都配備了控制的照明、溫度和溼度條件。
來源:騰訊視頻
幾乎每隔一天,飼養者都會從這些蝸牛的寄主樹上砍下新鮮的樹枝,以便蝸牛能夠進食樹葉上自然生長的藻類和真菌,研究者希望這些措施能夠阻止更多的蝸牛滅絕。
自從16世紀到今天
蝸牛和蛞蝓的滅絕數量
已經佔據已知滅絕物種的近40%
可能還有更多正處在滅絕的邊緣
本文為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 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6738165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