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想唱就唱要唱得響亮」的旋律火遍大江南北。那一年,就像一個序章,正式開啟了國內選秀的新篇章。
那一年《2005超級女聲》正式進入大眾視野,隨之而來的,是狂熱的選秀熱度和瘋狂的粉絲,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飯圈,還沒有所謂的黑粉,那年開始出現了「玉米」「涼粉」「筆親」。
那年無數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成為了大眾評委,為自己心愛的選手投票,看著大屏幕上跳動的數字,興奮不已。
即使早在《2005超級女聲》之前,還有《2004超級女聲》《2003超級男聲》,可大多數人,記憶深處,第二屆超女仍然是心底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
《超級女聲》恐怕是我們接觸的最早的國內選秀節目了,它是湖南衛視推出的,以國外的《美國偶像》為藍本,製作的娛樂選秀節目。
2004年第一界的超級女聲雖稱不上爆火,但是卻讓湖南衛視看到了甜頭。所以,第二開始,從地方娛樂轉為湖南衛視上星播出。然後,出現了空前火爆的熱度。
15年前,從《2005超級女聲》走出來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何潔,葉一茜,黃雅莉等人,至今仍然活躍在娛樂圈中。
李宇春作為2004年度超女冠軍,可謂一時名聲大噪風光無限,同年就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
第二年的專輯《皇后與夢想》上市,取得了年度銷量達到137萬張的好成績。如今15年過去了,亞軍周筆暢和季軍張靚穎依然活躍在歌壇。
從《2005超級女聲》研究報告可以看出,2005界超女,火爆不僅僅是創造出了大熱的選秀歌手,同時也創造了觀眾參與度新高潮。
那一年,我們第一次感受到,即使是平凡的觀眾,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喜歡的人變成明日之星。
隨後幾年裡,湖南臺乘勝追擊,推出了《2006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選秀節目,而從這些選秀節目裡走出的尚雯婕,厲娜,許飛,陳楚生,華晨宇等歌手目前仍然是內地音樂圈裡不可或缺的存在。
同期,同為選秀節目的東方衛視推出的《加油好男兒》也同樣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度。井柏然,李易峰等小生也是從這個節目中走出來的。
但是,很快觀眾們從新奇,到熟悉,再到厭倦。這樣的選秀模式越來越無法吸引眼球。甚至後面幾屆《快樂男聲》《超級女聲》等同類的節目平平,關注度不夠,從選秀出道的選手們失去了光環,再也沒有哪個選手可以出道即輝煌。
如今,很多選手早已退出娛樂圈,回歸素人生活。
由於前幾年鋪天蓋地的同類型選秀節目逐漸讓觀眾們產生了審美疲勞,許多衛視開始策劃選秀節目的轉型和換代。
2010年,東方衛視一馬當先率先購買《英國達人秀》版權,這也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次版權購買之一,打著「相信夢想 相信奇蹟」的宣傳語,開啟了國內全方位綜合選秀節目。
在這個賽場上,不僅僅是俊男靚女,不僅僅是勁歌熱舞,有夢想就有舞臺。而這樣的在舞臺上訴說著自己的故事的草根選秀節目,一經播出即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這次,觀眾們不僅僅可以幫助自己喜愛的人成為明日之星,而是感受到每一個平凡人都可能成為明日之星。
它的成功在於給予普通人機會,讓每個人平凡的夢想都得到尊重。就是這樣的非凡意義,使得《中國達人秀》連續三季打破綜藝節目收視紀錄,真正做到了名利雙收。
另一個喜歡讓選手們在舞臺上說出自己的夢想的節目,相信很多人也不會陌生。那就是2012年開始在浙江衛視推出的《中國好聲音》,這次依然是平民,依然是每個站在舞臺的選手都有著自己的感動和夢想。導師們開始搶人大戰,一邊喊著「選我,選我,選我」一邊說著「I Want you」讓這個節目無論是選手還是導師都賺足了眼球。
同時,這個喜歡背對選手聽聲音選人的節目也更加專注音樂本身,讓所有人的耳朵都經歷了一起音樂盛宴。
節目一開始,請來的導師們也可謂是樂壇前輩,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這樣的陣容,一下子將這檔節目的音樂水準瞬間抬高了。
第一次看到樂壇大哥大姐不僅會唱歌,還會下場搶人,又熱鬧又好聽。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好聲音》出了一季又一季。
可是,始終逃不過高開低走的命運,直到今年《中國好聲音》還在持續的更新。但是,已經沒有了最初的關注度,甚至在這幾年的下坡路上,不斷有黑料爆出,學員的經歷造假,賣慘,人設崩塌等一系列的消息,使得夢想看起來再也沒有起初那樣動人,收視率從最高的6.97%到18年的1.1%只是時間的問題。
漸漸的,觀眾們發現,夢想總是迷人到雷同,經歷總是悲慘到相似。註定,這場訴說著夢想與生活不易的草根選秀節目,開始漸漸不再關注,退出大眾視野。而若想選秀節目再創輝煌,新一輪的創新必將進行。
《好聲音》之後,國內選秀節目經歷了沉寂的幾年。但2018年開始,又迎來了新一輪的小高潮。現在不僅僅是各大衛視在做綜藝節目,漸漸的,很多視頻網站投資出品的選秀節目也逐漸顯露出來。
憑藉著視頻網站的局限性更小,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和反應速度更高,開始逐步取代了傳統衛視,出品了一部又一部優秀的作品。
2018年,由愛奇藝出品的主打偶像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偶像練習生》一發布,就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導師也由傳統的業界大咖轉型為當紅實力派音樂人。摒棄了賣慘,訴說夢想的環節,打破了傳統的選秀模式,改為男團養成式的選秀,讓觀眾參與到選手們4個月的封閉培養,陪伴自己的偶像共同成長。
這樣的模式,一出現立即獲得了好評,而選手們也不再簡單的是草根素人,而是被各大經紀公司推送的擁有一定的專業素質的練習生選手。
他們一出場就自帶偶像氣場,精緻的妝容,或可唱或可跳的技能,更符合當代年輕人對於偶像的期待。
確實,最終的9人男團也沒有辜負們粉絲對於愛豆的期待,蔡徐坤,陳立農,範丞丞,Justin等人直至今日也依然保有超高的人氣。
隨後,愛奇藝更是推出了《青春有你》第一季和第二季,依然專注成長,最終挑選偶像團員的模式,第一季繼續男團養成記,第二季的九人女團再次掀起選秀節目收視新高潮。
這樣模式的好處在於,網友們很難輕易放棄自己看著成長起來的愛豆,而組成偶像團體也可以實現專業度和關注度的強強聯合。
15年來,選秀節目層出不窮。有些歷久彌新,有些曇花一現,有些甚至沒有激起波瀾。隨著觀眾口味的變化,選秀節目也不斷地推陳出新。
這幾年,不僅有歌手選秀,包括嘻哈,街舞,脫口秀,搞笑藝人在內,選秀節目越來越多樣化。
每一檔,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可能成為明日的收視之王。如今,是練習生的春天,不知道未來,又會有怎樣的選秀節目問世,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