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媽媽幾乎每次見到我都會這麼說「我沒文化,你說的我也聽不大懂。孩子就交給你了,你該打打,該罵罵。只要能讓孩子考進班裡前5名,怎麼都行。」
這個媽媽和她的死活不願意學習的兒子,以至於這個家庭困擾了我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最近,我才終於想明白了。
——起點和天花板——
我在昨晚的家長課堂上,和父母們分享了這個我最近思考的問題:
窮人最難突破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教室裡一片譁然。
梁老師,你是搞教育的怎麼還分析起這個了?有關係不錯的家長直接就說了出來。
我笑了笑,繼續說:「父母是每個人的起點,也是絕大部分人的天花板。中國最近幾代人大部分都比父母混得強,因為父母被耽擱了。再往後幾代人,包括我們這代人,大家就能看出來我這句話的威力了。美國、英國、德國那邊的成熟型社會,這一點表現得非常明顯, 絕大部分孩子沒法超過自己的父母。」
——父母的意識——
我經常看到一些父母自己一事無成,教育起孩子來頭頭是道。
但是孩子好像故意跟他們對著幹,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就是不聽。
這是一個值得讓很多父母反思的現象:絕大部分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孩子是在模仿自己啊。
你是怎麼做的他就會怎麼做。
當然了,等他長大了,他也會這麼教育自己的孩子,並且也會頭頭是道,但是孩子依舊當作聽不見,然後該幹啥幹啥。
——2套基因——
因為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兩套基因,
一套是生理學意義上的基因,你孩子長得像你,跟你有著一樣的瞳孔顏色和耳垂形狀,這是生理基因。
另一套是社會學意義上的基因,你孩子做事方式也很像你,思考方式也得像你。
如果沒有義務教育,你的孩子大概率就是你的翻版,這就叫社會基因。
義務教育改變了很多家庭的社會基因,畢竟能跟著牛頓學點基本常識,跟著魯迅學能對社會和人性有所了解。
不再局限於所有知識都來自家長,但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幾乎是決定性的。
也就是說,富人會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傳承給孩子,窮人會把自己的很多方法和理念傳授給下一代,
儘管很多東西他自己也知道不對,但是不知不覺就傳遞下去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父母啥樣孩子也啥樣,多麼令人悲觀和不安。
——尾聲——
假如你是個窮人,
你離開了家庭,儘量不受家庭影響,
但是你的社會階層決定你周圍的人普遍不是特別優秀的那種人,你從他們身上學不到太多的東西,
你想變得厲害就得突破這個圈子;
假如你不是個窮人,
你同樣也在受著你家庭的決定性影響。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園丁梁Sir】,以我70後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經驗和你一起,我們共同進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個有溫度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