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惟願所有父母晚年生活幸福!

2020-12-04 絕戀傾城new

品味生活,感悟成長!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情感勵志美文!

古話說:「百善孝為先」,可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真正做到的孝順的人又有多少呢?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們都是在吵吵鬧鬧中成長著,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著,作為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不可避免的會存在很多的不完美!

其實,不光是父母有自己的不完美,但凡是人,我們都有不完美的存在,因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孝經》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

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裡,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孝順兩個字看起來很簡單,而大家內心也都清楚這是作為兒女必做的,可是就是做不到!這又是為何?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無非就是父母和兒女之間產生了隔閡,話聊不到一起,以至於彼此間產生矛盾!

因為父母並不是萬能的,他們不可能事事都讓我們去滿足,作為兒女就要辯證的去看待自己的父母,不能和別人家的父母相比較,別人家的父母永遠是別人家的,我們要做到的是什麼?

我們要做的是,尊重自己的父母,珍愛自己的父母,去原諒自己父母的不完美!

談到孝順,不知道你是否真的做到了孝順呢?我很坦然的說,我沒有做到!我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了,可是還是會讓父母操心,當父母對我真正放心的時候,我想,我才真的做到了孝順吧!不過,換個角度來說,也許是父母對我的牽掛!

曾幾何時,我們總是抱怨父母拖了自己的後腿,甚至還嫌棄自己的父母,其實但凡有了這樣心理的人,請自我檢討吧,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完美的父母,同樣也不存在完美的孩子,大家都是在彼此包容理解中!

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小學的時候,我就痛恨過自己的父親,覺得他沒有好的工作,也沒有讓我和媽媽過上好的生活,可是,當我逐懂事的時候,我越發的討厭當初有這種的想法的自己,我甚至還捫心自問,自己究竟有什麼資格能指責自己的父親,站在父親的角度來看,他的父母辛辛苦苦將其撫養長大,家庭又比較貧苦,能夠娶到母親,過上小家庭的生活,對於父親來講,這已經是莫大的幸福了。

如今,我就很愛自己的父親,甚至因為自己是父親的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也為自己有平凡樸實的爸爸而感到自豪不已!

其實,每個人父母都有自己的不完美,而作為子女能夠原諒他們的不完美,這才是最大的孝道!而人最大的教養,同樣也是原諒自己父母的不完美!

這個世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為了兒女無怨無悔的付出著,作為子女千萬不能嫌棄父母給予的不夠,不然,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甚至愛自己的生命,希望我們也真的能夠記住這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一輩子其實是非常短暫的,我們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去孝順自己的父母!

結語:

親愛的朋友,請帶著感恩的心,善待自己的爸媽,寬容和理解孝順他們,常回家看看,這是為人子女最大的教養!學會去願原諒自己父母的不完美,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晚年都生活幸福快樂!

每一次的用心,都希望你能懂得!喜歡記得轉發+評論+收藏!別忘了關注我哦,我是絕戀傾城之小小!遇見你,是我的榮幸!

相關焦點

  • 如何看一個人是否真有教養?也許取決於這兩個字就足夠了
    子不教,父之過……在很多人眼中,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跟他的父母有直接關係,然而所謂的教養不是任何人與生俱來的天性,而是後天養成的一種習慣,一個人可以沒有高學歷,沒有學問,但不能沒有教養。長大成人當了醫生後,他就開始嫌棄父親是麵館老闆,沒有好的家庭背景助自己一臂之力,讓房天憶對父親產生了厭煩,年過半百的老父親在他面前變得唯唯諾諾,甚至不敢大聲說話像個委屈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跟房天憶一樣,總是嫌棄自己不是富二代,父母沒能耐,沒有本事幫助自己飛黃騰達,在外人面前也因為父母他們自卑,抬不起頭。
  • 原諒生活的不完美,反而能擁有更完美的人生
    只要我們能用自然真實的眼光、博大的胸懷和包容的心態,勇敢面對生活中的遺憾,坦然接受不完美,那這個體悟的過程就是最完美的人生。 太完美總會讓人失去前進的動力,也缺了點人情味。你終會發現,自己心心念念追求的,也不過就是為未來打拼時,經歷的眼前這簡單、真實的幸福。
  • 父母、孩子,身體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明明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我總是以這樣那樣的藉口減少了回家的次數,並且還總以為父母比較年輕還有很多的來日方長。可日常生活裡很多事情的發生,都在告訴我,父母已經在老去,父母陪伴我們的時間不多了。【3.其實你很幸福】很多人都會覺得,有了孩子需要花很多的錢,然後加上如今的物質飛漲,工作的不順利,還要承擔一定的房貸車貸保險,讓整個人被生活、工作壓得透不過氣來。
  • 動物園內父母帶孩子投餵狼群上黑名單:沒修養的父母,正在毀掉孩子...
    如果父母不教給孩子正確的示範,孩子必定將錯誤的示範當成日常行為的標準。 生活中父母的言談舉止,孩子會耳濡目染。 好的教養不是一天養成,但教壞一個孩子,只需一句話、一個動作…… 有教養,才是給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 寧靜的22歲雜交兒子:繼承父母的完美基因,父母離婚後茁壯成長
    作為寧靜的兒子,Reina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他英俊瀟灑,繼承了父母完美的基因,他就像一對兄妹,和他母親在同一個框架裡,他的母親也給予他所有的溫柔,他真的太高興了。    然而很多人對這種關係並不樂觀,畢竟寧靜是一個受歡迎的電影明星,而保羅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演員,從身份、地位和名望來看,他們都不是相匹配。保羅是美國人,保羅和寧靜之間肯定存在文化差異,因此未來是不可預測的。
  • 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趁早做好這些準備,不然晚年會過得很辛苦
    因為如今這個年代,生二胎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都意味著生活質量的下降,個人時間的減少,壓力的增加,家庭矛盾的加劇等。所以很多夫妻堅持還是生一胎好啊,既能享受陪孩子成長的快樂和幸福,也能有更多的時間享受自己的生活。不管是生一胎還是生二胎,夫妻們都有自己的考量,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不僅要看到他的好處,更要看到他的壞處。對於那些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趁早做好這些準備,不然晚年會過得很辛苦。
  • 娃以後是「牛蛙」還是「普娃」,跟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到底有多大?
    就像我們身邊,很少有人能在養娃時嚴格按照某一種教養方式來進行。大部分人會表現出偏向某種類型的教養方式。 這個坐標圖可以更好的概括我們的養育方式,每個父母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養娃坐標點。
  • 這個時辰出生的女人,孝順父母心地善良,晚年子孫滿堂,福氣綿延
    文|佔卜君按照中國的傳統美德來說,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天經地義地事。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不難見到有一些不贍養父母的子女,為了金錢利益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爭吵個不停;但也還是有很多有孝心的兒女,特別是作為女兒很心疼自己的父母,她們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在年老之際享受人生的天倫之樂,以此報答父母對自己年幼時的養育之恩。特別是這三個時辰出生的女兒,心地善良不說更是孝順父母有加。
  • 曾奇峰: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假如有一本包含所有「怎麼做」的書,你全部按照書上說的做,還是有可能會製造出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而人格健康的父母,根本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卻可能培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什麼人」指的是父母的人格,那麼,具備何種人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呢?  有很多說法,比如好玩的人、健康自戀的人、粗心而陽光的人等。我們這裡說個新的:清爽的人。
  • 《父母愛情》,安傑與安欣,誰的愛情更幸福呢?
    經典年代大劇《父母愛情》是著名導演孔笙執導,著名作家劉靜執筆,並且由一線實力派演員梅婷、郭濤、劉琳、張延以及劉奕君等演員聯合出演。該劇以安傑和江德福的愛情為主線,穿插了兩輩人多生活與愛情,劇情在平凡的故事中,道出了人生的真諦。
  • 孩子有暴力傾向,除了父母教養問題,基因也得背鍋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家寶貝是個天使寶寶,和善友好,人見人愛。可是不少父母會發現,孩子突然會變得暴力起來,不是咬壞家人的手,就是扯壞了小朋友的玩具,看著小夥伴哇哇大哭他好像也無動於衷。一些家長會趕緊反思自己,是不是寶寶接觸到了有暴力鏡頭的電視劇?
  • 兒子行兇,父母躲避追責,大連13歲行兇男孩父母被拘留
    因蔡某某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對其實施3年收容教養。行兇男孩父母未執行判決被拘,名下房屋進入拍賣程序時間追溯到2019年10月20日,大連10歲女孩淇淇(化名)遇害,而殺害她的是13歲男孩蔡某某。因為蔡某某沒有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對其實施收容教養。
  • 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讓父母懂得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父母!
    生活充滿各種挑戰和未知,伴侶和子女與我們在一起時間最長,值得我們好好溝通!為什麼不學習一門心理學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過的更舒服一些?讓愛孩子有更好的路徑?對比嚴肅的心理學,九型人格會更適合親子教育。因為目前眾多心理學親子課,只是單方面讓父母改變,經由父母的改變影響孩子。學習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父母立即改變,孩子也當下改變。
  • 親子關係最大的障礙:是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
    面對形形色色的父母,孩子也許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困惑:「我的父母對我有愛嗎?」「如果我不是在我父母膝下長大,現在的我會不會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性格,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而隨著「原生家庭」理論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自己受到的最大傷害來自家庭,而這種傷害,終身無法治癒。
  • 人老了,這些關係要處好,都是晚年的生活保障!
    而處理好這些關係,都是為晚年鋪好道路,讓往後餘生的道路越走越順暢,都是晚年的生活保障! 還有老一輩的人,對待孩子態度既不好,還各種要求和規矩奇多,父母和子女關係真的非常差。 更有父母年輕時對孩子極為不公平,有的孩子過分偏袒和照顧,有的孩子完全不管,就跟別人家孩子一樣。 但人都有老的那一天,都有走不動路需要別人來照顧的時候,雖說子女贍養父母是責任,但真有那些不贍養父母的。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在所有感覺自己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的心裡或許都有一個最無奈的痛點,一開始以為可以改變父母,後來以為至少可以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很久以後才發現,既沒有改變父母也沒有活出想要的人生,在與原生家庭曠日持久的對抗中,為何你始終沒有贏!小妮過去一直覺得在為自己而活,直到40多歲遇上婚姻危機,才開始回顧自己走過的路,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隨意給差評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挫折」
    他們反而總是:·借著挫折教育的名義打擊他;·用不希望他自滿的藉口壓制他;·拿最完美的標準挑剔他。於是,虎子的生活中充滿了父母的差評,他覺得簡直「煩死人了」。從我記事起,父母總會說我懂事,從不給家裡添一點煩惱,他們會指著我的獎狀跟客人炫耀,聽到別人誇我,就覺得自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可問題是,在這麼多的好評中,我的內心卻一點也不充盈,反而還有點惶惶不可終日,特別害怕犯錯,甚至有點完美主義。
  • 最大的問題不是熊孩子,而是熊父母!
    終於等到登機,人已經又累又困,看了看窗外,夜色濃重,估計到家得凌晨兩點。找到座位,放好行李,已經累到不行,於是,調整了一下坐姿,打算在飛機上先睡一覺,我旁邊是一個抱著孩子的少婦,看起來三十歲不到的樣子,孩子在她懷裡睡得香甜,所有人都是行色匆匆,神情疲憊。
  • 牛犇:6歲父母雙亡,11歲開始演戲,晚年住養老院簡單生活
    ,11歲開始演戲,晚年住養老院簡單生活  上世紀年代有很多德藝雙馨的實力老戲骨人物,他們不在乎名利,一心一意只為拍出一部好劇,且在生活當中你非常低調,所以極少有人知道他們是誰也很正常。他的家中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在生活上是比較艱苦的。可就在他六歲的時候,父母雙雙離世了,幾兄妹就這樣相互維持生活。  而牛犇為了養活弟弟妹妹,所以他早早就出去打工賺錢養家。他的哥哥是在北平中電三廠當司機,後面牛犇在哥哥引薦下也進入了這裡邊做事,而他在這裡邊就是幫忙打雜,給演員端水倒茶,偶爾幫演員照看小孩。
  • 一輩子不生娃是什麼感受?五位過來人真實體驗,晚年生活令人揪心
    丁克家族的晚年逃不過這四種結局1、幸福終老如果當初夫妻二人是出於真心不願意要孩子,並且在三觀行事上高度一致,那麼在未來的很多年,只有他們二人的世界反而會更加幸福。這屬於丁克家庭最理想的情況,不要孩子反而能升華二人的感情,也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純粹簡單,完全的為自己而活,自然能攜手從青絲到白髮,幸福美滿。但是這樣的丁克家庭,其實不算特別多。